目前搜尋結果為 5785 - 5796 (總計 18424 筆資料)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走過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融合的歲月:專訪施碧霞老師
書刊名: 書藝
出版日期: 2004
卷期: n.40
頁次: pp.152-156
摘要: 施碧霞副教授簡介學歷:美國印第安那大學圖書館與資訊科學研究所碩士現職:國立體育學院共同科副教授兼圖書館資訊系統組組長經歷:國立體育學院共同科副教授、立法院研究員研究專長:圖書館自動化、資訊檢索、資訊管理教授課程:圖書館資訊系統。(編者)
關鍵詞: 施碧霞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走過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融合的歲月:專訪施碧霞老師
書刊名: 書藝
出版日期: 2004
卷期: n.40
頁次: pp.152-156
摘要: 施碧霞副教授簡介學歷:美國印第安那大學圖書館與資訊科學研究所碩士現職:國立體育學院共同科副教授兼圖書館資訊系統組組長經歷:國立體育學院共同科副教授、立法院研究員研究專長:圖書館自動化、資訊檢索、資訊管理教授課程:圖書館資訊系統。(編者)
關鍵詞: 施碧霞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淺談電子出版品的送存問題
書刊名: 書藝
出版日期: 200405
卷期: n.40
頁次: pp.14-17
摘要: 電子出版品,依我國(圖書館法)的規定,出版人應於發行時,送存國家圖書館壹件,此為法定送存(LegalDeposit),過去稱呈繳。法定送存的目的是典藏抑是利用為主,溯自最早起源西元1537年法國國王發布(蒙彼利埃敕令)(OndonnancedeMontpellier),規定凡是在法國境內出版的出版物,出版者未將所出版的圖書送存在皇家城堡的圖書館之前,禁止販售。頒布此敕令的目的,在希望收集值得看的出版品,以確保永遠可參考。(編者)
關鍵詞: 法定寄存,呈繳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數位商品交易之使用者行為模式初探
書刊名: 書藝
出版日期: 200405
卷期: n.40
頁次: pp.139-151
摘要: 近年來,我國各級文化單位積極推動數位化工作,產生了大量具華人文化特色之數位物件。在多元化的加值服務裡,為了達成各數位藏品的資源整合應用,延伸典藏單位之間的服務深度與廣度,並能有效降低營運成本、擴大收益面,以作為各典藏單位後續數位化工作的經費來源,數位交易平台的成立實在有其重要與必要性;而深入瞭解數位商品交易之使用者行為模式以及讓數位物件交易平台的服務更切合使用者需求是有必要的。本研究將先從文獻蒐集整理部分瞭解使用者的行為模式,進而運用Ajzen(1985)的計畫行為理論作為研究分析的方法,對使用者進行個別訪談的方式,以期深入瞭解數位商品交易之使用者行為模式並作相關研究。(作者)
關鍵詞: 使用者行為,計畫行為理論,數位商品,交易平台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數位商品交易之使用者行為模式初探
書刊名: 書藝
出版日期: 200405
卷期: n.40
頁次: pp.139-151
摘要: 近年來,我國各級文化單位積極推動數位化工作,產生了大量具華人文化特色之數位物件。在多元化的加值服務裡,為了達成各數位藏品的資源整合應用,延伸典藏單位之間的服務深度與廣度,並能有效降低營運成本、擴大收益面,以作為各典藏單位後續數位化工作的經費來源,數位交易平台的成立實在有其重要與必要性;而深入瞭解數位商品交易之使用者行為模式以及讓數位物件交易平台的服務更切合使用者需求是有必要的。本研究將先從文獻蒐集整理部分瞭解使用者的行為模式,進而運用Ajzen(1985)的計畫行為理論作為研究分析的方法,對使用者進行個別訪談的方式,以期深入瞭解數位商品交易之使用者行為模式並作相關研究。(作者)
關鍵詞: 使用者行為,計畫行為理論,數位商品,交易平台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蛻變:我國政府出版品管理的改造經驗
書刊名: 書藝
出版日期: 2004
卷期: n.40
頁次: pp.121-127
摘要: 政府出版品乃國家重要的文化資產,我國的政府出版品管理經行政院研考會積極規劃,從制定政府出版品管理辦法及相關作業規定、建立機關專責制度、構建政府出版品管理平台、設置資訊查詢服務窗口以及最後的暢通多元流通管道等具體作為後,已展現相當成果。本文除說明各項管理作業創新的推動策略與改革成效外,並進一步指出未來政府出版品管理的重點,期為知識經濟奠基,提昇政府出版之服務品質。(作者)
關鍵詞: 政府出版品管理,政府資訊,政府出版品展售門市,網路書店,寄存圖書館,出版品電子化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近十年來輔仁大學圖書資訊學系所課程改革
書刊名: 書藝
出版日期: 200405
卷期: n.40
頁次: pp.1-13
摘要: 本文詳細描述近十年來輔仁大學圖書資訊學系所課程改革的經過與課程科目調整內容。大學部的課程改革主要分為二個階段:第一階段在當時系主任毛慶禎老師的主持下,完成沿用至今的基本架構,同時包含圖書館學和電腦兩領域的核心課程。第二階段於八十九學年度本人擔任系主任後,在前人所建立的良好基礎上,提出「分流教育」的構想,以培養學生成為「學科專家」或「電腦專家」為目標,於是一方面降低必修學分數,加大學生選修空間;一方面分別開設圖書館學領域和電腦領域的進階選修課程,讓不同性向學生可以透過這些進階選修課程朝不同方向發展。九十二學年度開始推動研究所的課程改革,目前已完成碩士班乙組的課程調整,將自九十三學年度開始實施,預期可以大幅提昇他自圖資領域專業基礎襠識。未來希望推動修習輔系、雙主修、或學程的規定,來鼓勵學生取得其他學科背景知識來成為「學科專家」,以貫徹「分流教育」的構想。(作者)
關鍵詞: 輔仁大學圖書資訊學系所,課程改革,分流教育,學科專家,電腦專家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海峽兩岸文史哲學術著作新書提要
書刊名: 書目季刊
出版日期: 200409
卷期: v.38 n.2
頁次: pp.161-180
摘要: 本專欄收海峽兩岸最新出版,有關總類、哲學、宗教、史學、文學及與中國文化相關之學術論著。本期收錄圖書,台灣地區以版權面註明民國九十三年二月至九十三年八月出版者為主,大陸地區出版時間則以約近八個月為主。版權面所註日期不在此期間內,而實際於此期間發行之重要著作,亦酌加收錄。各提要略依《中國圖書分類法》之順序排列。提要前之著錄項,分別依書名、著譯者、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日期、面數、定價等項序列。定價之金額,台灣地區以新台幣,大陸地區則以人民幣為計價單位。各提要以簡介各書之內容為主。(編者)
關鍵詞: 目錄學,版本學,校勘學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世界華文文學與「中國中心論」思維:論《海外華文文學史》的學術視野
書刊名: 書目季刊
出版日期: 200409
卷期: v.38 n.2
頁次: pp.143-149
摘要: 本文旨為作者經由對陳賢茂主編之《海外華文文學史》的分析,探討華文文學中「中國中心論」思維之發展。作者認為,該書固然是目前篇幅最大的華文文學史,但在許多內容上卻有著「中國中心論」的學術成見,例如:在海外華文文學的定義上,強調海外華人與中國的千年文化血緣;認為中國文學對東南亞文學(如:新加坡的新文學與馬來西亞的馬華文學),有著深遠而持續的影響等觀點。除中國中心論心態外,作者亦認為該書在,「作家論」的撰史架構、對文學思潮的掌握,以及對各國文壇現狀的了解方面,尚有許多值得討論之處。尤其該書為目前華文出版市場上最龐大的一部華文文學史,撰述者的史觀和論述策略,都是值得深入探討的地方。(編者)
關鍵詞: 華文文學,文學史,中國中心論書評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析辨「提要」及其撰寫原則舉隅
書刊名: 書目季刊
出版日期: 200406
卷期: v.38 n.1
頁次: pp.39-54
摘要: 隨著時代的演變,現今我們所謂的「提要」雖立基於傳統「解題」而來;卻更要著重讀書指南的功能與作用,由於需求不同,因此撰寫提要的方法也與古代有所差異。誠如徐召勛所言,要提高當前提要目錄的編制工作,必須對提要的意義、歷史淵源、理論有所了解之後,才得以提昇提要的撰寫水準。因此本文先以對提要的基本認識作為開端。進而,從「提要」與「摘要」的比較中確立「提要」的意義與作用。最後,就提要的發展過程,梳理出提要體制的類別及其撰寫原則。(作者)
關鍵詞: 提要,摘要,解題,古籍書志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由轉瞬即逝向永恆過渡:試論報紙文學史料的特性與價值
書刊名: 書目季刊
出版日期: 200406
卷期: v.38 n.1
頁次: pp.19-38
摘要: 每天的報紙,都充塞數以萬計的訊息,這些訊息大部分轉瞬即逝,但有不少仍可能穿越時間的沖刷,成為永恆的文獻史料。所以近年來常見纂輯報紙的新聞,以記錄或論述臺灣歷史的變遷與發展,如時報出版公司的《臺灣戰後五十年》、遠流出版公司的《時代光影》等。其實,報紙除了作為勾勒歷史的用途,更是文學史料的寶庫,特別是各報的副刊,刊載許多當代的作家作品、反映最新的文化訊息,這一些文章與訊息,在「轉瞬即逝」之中就有機會成為文學的文獻史料。本論文基於這樣的思考,以臺灣地區的報紙為論述中心,觀察民國七十七年報禁解除、報紙增張以後,報紙刊登文學史料的版面分布、特性與價值,初步勾勒出台灣報紙文學史料的實質與樣貌,並進而論述包括:報紙與文學寫作風潮的關係;報紙文學史料所呈現讀者的接受面相;新世紀報紙文學史料在保存與運用方面的展望等相關問題。(作者)
關鍵詞: 報紙,文學,文學史料,副刊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由兩岸文獻學的現況論文獻學的定位問題
書刊名: 書目季刊
出版日期: 200406
卷期: v.38 n.1
頁次: pp.1-18
摘要: 台灣海峽兩岸目前分屬不同政權,但是中國大陸與台灣畢竟文化根源相同,在漢學的學術研究上仍可合併作為觀察的對象。在漢學研究中,文獻學是一門比較新興的學門,近二十年來尤其有逐漸興盛的趨勢,不但研究者大增,著作不斷的推出,而且學術界和出版界也不斷的在從事古籍重新整理和校編的工作。可是就當前發展的現況來看,凡是以典籍文獻為研究或工作對象的學術活動,都可稱為文獻學,致使文獻學成為一個沒有定義及範疇的學門。長此以往,文獻學勢必因為過於浮濫而無法形成其專業領域。本文認為文獻學之所以沒有定義及範疇,是因為文獻學目前還沒有方法論及理論系統所致。因此本文先陳述兩岸文獻學的發展現況,並徵引相關學者的論述,以說明建構獨立學科「文獻學」的必要性及可能性。本文並簡略提出架構「文獻學」的方法論及理論系統的初步構想,企圖能為「文獻學」定位,將當前的文獻學從一個概念領域轉化為一個獨立的「文獻學」學科。(作者)
關鍵詞: 文獻學,文獻學方法論,文獻學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