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搜尋結果為 5797 - 5808 (總計 18424 筆資料)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金瓶梅》有無「微言大義」之商榷:綜述《金瓶梅》研究的一個觀點
書刊名: 書目季刊
出版日期: 200403
卷期: v.37 n.4
頁次: pp.79-94
摘要: 將《金瓶梅》視為「淫書」,以及堅信它有「微言大義」,大概是晚明以來最難克服的兩種惡質讀法。關於前者,筆者已有一篇論文<《金瓶梅》非「淫書」辨>(《淡江中文學報》第九期,2003年12月),駁斥了歷來那種偏執的主張;本文則爬梳晚明以來《金瓶梅》研究相關文獻,意圖探究整個詮釋系統中對於「微言大義」說的反應,進而與力主此說者商榷討論。筆者以為,不能辨別《金瓶梅》非一部淫書,不能說明《金瓶梅》無微言大義,難以坐實魯迅以來「世情書」的講法。(作者)
關鍵詞: 金瓶梅,小說史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緯書鄭氏學研究序說
書刊名: 書目季刊
出版日期: 200403
卷期: v.37 n.4
頁次: pp.59-78
摘要: 本文之寫作動機在探究鄭玄經學綜合體系化的核心理論-「六藝(經)一體觀」。作者以為緯書是「六藝一體觀」的最大要素,亦是鄭玄學術思想的核心;故鄭玄經學綜合體系化理念之解明,須以鄭玄緯書學研究為先。作者在多方考察鄭玄的群經注釋之後,其結論是:鄭玄的經學綜合體系化並非逐漸成形,乃是自始一貫的構想。此可就其《六藝論》所言「六藝者,圖所生也」、「河圖、洛書皆天神言語,所以教告王者也」二語得之。作者最後並提出:若如鄭玄一般,相信經緯皆孔子所作,則經、緯融合便是不可避免的課題。(作者)
關鍵詞: 鄭玄,緯書,讖緯,六藝論,漢代經學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緯書鄭氏學研究序說
書刊名: 書目季刊
出版日期: 200403
卷期: v.37 n.4
頁次: pp.59-78
摘要: 本文之寫作動機在探究鄭玄經學綜合體系化的核心理論-「六藝(經)一體觀」。作者以為緯書是「六藝一體觀」的最大要素,亦是鄭玄學術思想的核心;故鄭玄經學綜合體系化理念之解明,須以鄭玄緯書學研究為先。作者在多方考察鄭玄的群經注釋之後,其結論是:鄭玄的經學綜合體系化並非逐漸成形,乃是自始一貫的構想。此可就其《六藝論》所言「六藝者,圖所生也」、「河圖、洛書皆天神言語,所以教告王者也」二語得之。作者最後並提出:若如鄭玄一般,相信經緯皆孔子所作,則經、緯融合便是不可避免的課題。(作者)
關鍵詞: 鄭玄,緯書,讖緯,六藝論,漢代經學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嘉業堂藏書流散過程中的動態文化內容:也談書信的文獻價值
書刊名: 書目季刊
出版日期: 200403
卷期: v.37 n.4
頁次: pp.45-58
摘要: 藏書史研究除了說明圖書聚散的結果,還應盡可能地揭示書籍流傳過程中的人物活動,要反映出當時的歷史與文化,而這些就是藏書的細節性和動態化內容,是讓歷史靈動化的具體手段。在《嘉業堂藏書出售信函》中,就包含了這樣的豐富內容,從而使一次圖書出售行為,昇華為對特殊背景下一段歷史過程的生動再現。書信所具有的這種神奇「場景再現」效果,應該引起藏書史研究和書信研究的充分重視。(作者)
關鍵詞: 嘉業堂,大連滿鐵,藏書文化,書信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吳興劉氏嘉業堂藏書聚散考略
書刊名: 書目季刊
出版日期: 200403
卷期: v.37 n.4
頁次: pp.17-44
摘要: 本文採摭吳興劉氏家族的傳記資料及藏書史料,對二十世紀初崛起於江南的著名私家藏書樓-嘉業堂藏書的積聚、發展及散失的歷史略作回顧。文章旨在說明:一、二十世紀前半期,中國民間藏書活動極為活躍。在歷史已進入近代社會以後,劉承幹及其同時代的不少私人藏書家,曾為維護傳統文化作出積極努力,而面對文化轉型及社會動亂的現實,又都所志不遂,空留憾恨。所幸其散出之書,又先後歸於公藏。二,民國初嘉業堂藏書的迅速積聚,緣於天時、地利、人和諸條件之遇合,當時古書市場資源豐富,嘉業堂主人財力雄厚,並有一流學者為之鑒定去取。如此良機,百年難遘,而數十年間,書樓仍不免於由盛而衰。嘉業堂藏書的散失,標誌著傳統意義上集收藏、研究、流播於一體的私人藏書家(樓)的終結。三、嘉業堂主人希望通過對傳統典籍的大力收藏與刊刻,以表達其對於舊時代及其文化的留戀與忠誠,其緣於「遺民」情懷的種種努力,在今天已很少能獲人理解並認同。但是,由於歷史是循序而演進,承載中國傳統文明的歷代典籍,也是歷經前人的抄寫翻刻,輾轉遞藏,才得以相傳至今。近代藏書史研究的成果表明,如果沒有民國初年南北私人藏書家的努力,就難以形成後來各大公立圖書館的古籍收藏規模。今天,面對現存古籍百分之九十以上歸於公藏的現況,我們不應忘記,其間凝聚著無數前代私人藏書家的功績。限於篇幅,本文對所涉及的問題未能充分展開討論,事實上,作者對於若干有關嘉業堂的史料(如劉承幹日記及函稿),尚未獲深入研究的機會。希望不久的將來,作者能為各位同行提供新的成果。(作者)
關鍵詞: 劉承幹,嘉業堂,藏書史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海峽兩岸文史哲學術著作新書提要
書刊名: 書目季刊
出版日期: 200403
卷期: v.37 n.4
頁次: pp.131-156
摘要: 本專欄收海峽兩岸最新出版,有關總類、哲學、宗教、史學、文學及與中國文化相關之學術論著。本期收錄圖書,台灣地區以版權面註明民國九十二年九月至九十三年二月出版者為主,大陸地區出版時間則以約近八個月為主。版權面註日期不在此期間內,而實際於此期間發行之重要著作,亦酌加收錄。各提要略依《中國圖書分類法》之順序排列。提要前之著錄項,分別依書名、著譯者、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日期、面數、定價等項序列定價之金額,台灣地區以新台幣,大陸地區則以人民幣為計價單位。各提要以簡介各書之內容為主。(編者)
關鍵詞: 哲學,宗教,史學,文學,中國文化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擘肌分理論人物:讀林保淳教授《古典小說中的類型人物》
書刊名: 書目季刊
出版日期: 200403
卷期: v.37 n.4
頁次: pp.127-130
摘要: 作者評述林保淳所著之《古典小說中的類型人物》一書,認為該部著作能著眼於古典小說中的,「人物」,並以此為主題深入論述,可謂獨樹一幟。該書最大的特色在於新而深;新在選題、視角、方法,深在論析、內涵、精神,尤其具備學術著作的首要品格-著作情。綜論全書內容,作者對該書的評語為:獨到新穎又擘肌分理,文采斐然而又娓娓動聽,議論風生而又緊扣文本,廣徵博引而又左右逢源,章法精嚴而又靈動自如,是中國小說史的研究者值得參考的資料。(編者)
關鍵詞: 古典小說,書評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文字學概要》書後
書刊名: 書目季刊
出版日期: 200403
卷期: v.37 n.4
頁次: pp.117-126
摘要: 本文為作者評述裘錫圭所著之《文字學》一書,文中旁徵博引其他各家對古文形音義之考證,從不同觀點反覆論證該書觀點的適切性,並提出該書可增補的部份,例如:該書中所論,「偪」、「錢」之字義起源,漢字形音義構造的原理、脈絡與鴻流等,均有值得商榷之處。惟因該書在學術界頗享盛名,並曾獲學術獎,故作者認為其仍有學術價值,值得相關研究者參考。(編者)
關鍵詞: 目錄學,文字學,考證,書評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關於中國古典文獻學學科內容設置問題之我見:20世紀諸家古典文獻學著述比較研究之一
書刊名: 書目季刊
出版日期: 200403
卷期: v.37 n.4
頁次: pp.1-16
摘要: 我國的古典文獻有著極為悠久的歷史,對這些文獻進行研究和整理,從而形成了一門學問,就是中國古典文獻學。作為一門學問的文獻學產生很早,但作為一門學科的文獻學出現得很晚,初步建構了中國古典文獻學學科體系的著述,乃是鄭鶴聲、鄭鶴春合著的《中國文獻學概要》一書。到了20世紀80年代,傳統文獻學通論性著作又群起而出,主要以張舜徽、吳楓、王欣夫、羅孟禎、洪湛侯五位先生的論著為代表,他們的著述在某種程度上有利地促進了本學科學術研究的深入發展,同時在學科內容的設置上又頗具差異,本文擬就這一問題展開論述,希望通過諸家著述的比較,力求準確地界定各家專著在內容設置上的優劣及其學術地位,並就如何進一步完善中國古典文獻學通論性著作的學科內容設置問題提出一些個人的看法。(作者)
關鍵詞: 文獻學,中國文獻學概要,中國古典文獻學,文獻學講義,中國文獻學新編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國學書目解題(1919-1937)
書刊名: 書目季刊
出版日期: 200403
卷期: v.37 n.4
頁次: pp.107-116
摘要: 本文為作者就其所見所知的國學書目四十二種加以編錄、介紹,尤其是受西風東漸影響的推薦書目。以1919至1937年出版的書目為限,其內容包括:1‧傅斯年《清代學問的門徑書幾種》,2‧胡適給錢玄同之子開的書目(載於《胡適書信集》上冊),3‧胡適《一個最低限度的國學書目》,4‧胡適《實在的最低限度的書目》,5‧梁啟超《國學入門書要目》,6‧梁啟超《最低限度之必讀書目》,7‧陳鐘凡《治國學書目》,8‧章太炎《中學國文書目》,9‧李笠《國學用書撰要》,10‧吳虞《中國文學選讀書目》,11‧胡適《青年必讀書十部》,12‧梁啟超《青年必讀書十部》,13‧馬裕藻《青年必讀書十部》,14‧林語堂《青年必讀書十部》,15‧沈兼士《青年必讀書十部》,16‧易培基《青年必讀書十部》,17‧鄭介石《青年必讀書十部》,18‧《有志研究中國史的青年可備閱覽書十四種》,19‧馬敘倫《青年必讀書十部》,20‧羅庸《青年必讀書十部》,21‧汪兆銘《青年必讀書十部》,22‧鍾鍾山《國學書目舉要》,23‧梁啟超《要籍解題及其讀法》,24‧周予同《幾部重要的書籍》,25‧湯濟滄《中小學國學書目》,26‧汪辟疆《讀書舉要,27‧徐劍緣的國學基本書,28‧支偉成《國學用書類述》,29‧琴《國學基本書目舉要》,30‧陳伯英《國學書目舉要》,31‧黃侃為青年開列的應習書二十五種,32‧魯迅《開給計世瑛的書單》,33‧姜亮夫《研究國故應有的基本知識與應具備的工具書》,34‧曹功濟《國學用書舉要》,35‧陳衍講、丁舜年記《國學中應讀應看應研究之書目》,36、錢基博《近代提要鉤玄之作者》,37‧孫德謙《國學必讀簡要目錄序》,38‧汪辟疆《中學國學用書敘目》,39‧章太炎《中學讀經分年日程》,40‧陳衍《要籍解題》,41‧息園老人《初學門徑書舉要》,42‧丁福保《國學書目提要》。(編者)
關鍵詞: 書目,目錄學,國學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在地的知識生命力:知識在地化思維座談會
書刊名: 社教雙月刊
出版日期: 200410
卷期: n.123
頁次: pp.4-14
摘要: 本文旨在介紹作者前往南投縣水里鄉參訪蛇窯,以及宜蘭扶輪社和花蓮李科永文教基金會之過程,紀錄感動與心得。(編者)
關鍵詞: 南投水里蛇窯,閱讀推廣,圖書館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我國檔案教育現況與前瞻
書刊名: 全國新書資訊月刊
出版日期: 200412
卷期: n.72
頁次: pp.8-10
摘要: 我國檔案學教育發展在過去五十年來可以說是仍在起步階段。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教系最早開設「檔案管理」課程,其後在國立臺灣大學、輔仁大學、淡江大學、世新大學等校都陸續開設有「檔案管理」的課程。上述學校開設檔案管理課程主要是在大學部,以選修、二學分的課程為主。國立政治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成立於民國85年,在成立之初設置:圖書資訊學、檔案學與博物館學三個分組,檔案學是屬於其中一個分組,在國內圖書資訊學發展歷程而言,屬於新的嘗試。檔案學組開設一系列與檔案學相關的課程,諸如:檔案選擇與鑑定、檔案編排與描述、檔案行銷學、檔案參考服務、國際檔案學、檔案自動化、檔案館管理、清代檔案制度、檔案保護技往、檔案工作實務等課程。民國92年8月,政大圖書資訊學研究所更名為「圖書資訊與檔案學研究所」。從此國內開始有「檔案學」字樣的研究所,雖是仍隸屬於圖書資訊學的領域,但已是跨出一大步,在國內而言,亦屬創舉。(編者)
關鍵詞: 檔案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