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搜尋結果為 2473 - 2484 (總計 18424 筆資料)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林紓的「口譯者」之一:魏易:另眼看作家之十七
書刊名: 全國新書資訊月刊
出版日期: 200811
卷期: n.119
頁次: pp.26-30
摘要: 林紓(秦南)被胡適和鄭譯鐸稱為「是介紹西洋近世文學的第一人」,「林譯小說」影響後來許許多多的現代作家,包括魯迅與周作人兩兄弟。不過林紓本人並不懂外文,其靠著懂西洋語文的人口譯,再以略帶桐城派風格的文言文記述。魏易即為助其翻譯的功臣之一,其畢業於上海梵王度學院,與林紓共譯《黑奴籲天錄》(即《湯姆叔叔的小屋》)。魏易對林紓翻譯扮演監督的角色,避免林紓摻雜自己的觀點,而與林紓結束合作後,魏易本身的文學能力也有所增加,自己獨譯《二城故事》(即《雙城記》),以及歷史名著《元代客卿馬哥波羅遊記》。(編者)
關鍵詞: 翻譯文學,作家傳記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昂首闊步,幼獅文化五十年
書刊名: 全國新書資訊月刊
出版日期: 200811
卷期: n.119
頁次: pp.20-25
摘要: 1958年救國團出資成立幼獅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整併旗下《幼獅月刊》、《幼獅文藝》、《幼獅通訊社》、《幼獅電台》,同時增闢幼獅書店,是一個呼應救國團精神而成立的單位,官方氣息濃厚,在反共復國的年代有很大的優勢。然而,隨著時代的改變,幼獅與救國團分割,喪失原本的優勢。更大的衝擊在1999年的教科書開放,幼獅教科書的軍訓護理不再是獨佔,靠著教科書維持的幼獅面臨了很大挑戰。轉型與挑戰成為幼獅永恆的課題,唯「正面、積極、健康」是不變的堅持。(編者)
關鍵詞: 出版社,教科書,幼獅文化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殞落的星辰-臺灣兒童文學界全能型作家:林鍾隆
書刊名: 全國新書資訊月刊
出版日期: 200811
卷期: n.119
頁次: pp.14-16
摘要: 林鍾隆一生橫跨日治時期與戰後時期,光復之後才開始學習中國語文,其與吳濁流、鍾理和、張彥勳等人同屬跨越語文的一代。其中,林鍾隆與張彥勳都是跨越都是跨越台灣文學與兒童文學的省籍作家,林鍾隆擅長各種兒童文學文類,例如兒童詩、少年詩、少學小說、童話,無一不精。就寫作面向而言,創作、改寫、翻譯、評論樣樣都行。其於1977所創的兒童詩誌《月光光》,開啟兒童詩刊的里程碑,自1991年3月起,改名為《台灣兒童文學》,延續至今。(編者)
關鍵詞: 月光光,台灣兒童文學,兒童文學作家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國家圖書館藝術暨視聽資料中心:開幕啟用
書刊名: 全國新書資訊月刊
出版日期: 200811
卷期: n.119
頁次: pp.10-13
摘要: 位於中山南路的國家圖書館總館由民國75年落成至今,內部空間不足,無法負荷遽增的館藏,在前任館長莊芳榮的極力爭取之下,距離不遠的實踐堂便成為新的分館。由於實踐堂唯一有歷史意義的重要表演場所,因此決定將其作為國家圖書館藝術與視聽資料的典藏地,經過重新的整修後,於民國97年10月開幕。資料中心的主要館藏包含圖書9萬多冊、中西文核心期刊40餘種、視聽資料(含多媒體資料)約8萬餘件。期刊、電子書與熱門的視聽資料採開架式陳列。資料採購的作業與總管並行。未來希望在館內設置展示迴廊,提供創作者展示作品與交流的園地。(編者)
關鍵詞: 實踐堂,圖書館館舍,藝術資料中心,視聽資料中心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迎接閱讀新浪潮:閱讀與國家競爭力
書刊名: 全國新書資訊月刊
出版日期: 200810
卷期: n.118
頁次: pp.4-9
摘要: 在知識經濟時代,閱讀是提升國家競爭力關鍵。本文首先闡述臺灣閱讀環境的現況,指出推動閱讀建設仍有待加強,並頗析過去推動閱讀工作的瓶頸。最後提出未來努力方向可由以下著手:一、營造全民閱讀環境;二、推動家庭愉悅閱讀;三、提升學校閱讀教育;四、發展跨機構合作計畫;五、善用科技推動數位閱讀。更強調推動閱讀要由多方著手,親子共讀尤為重要,與孩子共享閱讀的樂趣才能真正提升兒童的閱讀力。教育部門則需努力充實學校圖書資源設備,改善學校的語文課程,利用在職訓練培訓教師具備閱讀教學的能力,引導學生積極正確的閱讀方式。唯有透過學校家庭的共同努力,才能從根本建立閱讀的環境,從而提昇我國的國際競爭力。(編者)
關鍵詞: 閱讀能力,閱讀素養,閱讀推廣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捍衛閱讀權,史上最強圖書館員:《圖書館戰爭》
書刊名: 全國新書資訊月刊
出版日期: 200810
卷期: n.118
頁次: pp.29-32
摘要: 本文先說明閱讀的動機和故事背景,並闡述書中提及的「媒體優質化法」和「圖書館捍衛閱讀自由」的看法。並認為此書讓人在幽默搞笑的輕鬆情節下,思考人民的言論、出版與閱讀自由,值得推介給大眾。(編者)
關鍵詞: 圖書館戰爭,閱讀自由,出版自由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由記憶航向分類的大海:知識管理與Web2.0專題報導之四
書刊名: 全國新書資訊月刊
出版日期: 200810
卷期: n.118
頁次: pp.16-21
摘要: 每個人都有一套屬於自己的分類體系,可以是分類的井然有序,也可以是亂中有序的組織整理方式。因此分類這件事,永遠沒有最好的分類,也沒有最好的方法,有的只是持續不斷的分類、發展、精練自己對所有事物的意義與脈絡。越豐富的個人資訊,越容易看起來像個迷宮,而每個人腦中的記憶,也就像個迷宮一樣。我們能從旁人看來複雜的零碎雜物中,輕輕鬆鬆的拿出我們想要的東西,所依靠的就是有如走迷宮般的記憶與與歸類能力。一般人能從經驗中抽象抽出一些普遍性概念,並運用這種概念化與歸類的工作,讓我們能掌握事物的意義。有意義的脈絡、脈絡的組織這一連串個人內化的過程,漸漸地伴隨著組織的符號慢慢外顯,但個人的組織歸類,是由個人生活意義脈絡而來,所以我們面對他人的分類時,也只能得知部分的、表面的意義,而沒辦法單就分類,了解分類背後所有的意義。語言符號則因有著共同的客觀意義,被社會或社群所共同遵守、共同承認才成立。因此個人資訊管理經由網路分享與符號交流,漸漸地邁向社群的、公眾的知識參與,個人也能藉此參與、學習更多的東西。回應前兩回文章所提及新資訊的接收與訂閱,以及如何評估資訊,這兩者皆偏向於個人的資訊習慣,以及如何運用公共資源幫助自己更有效地進行知識工作。但越進行到後面的階段,與公眾的參與和互動,則會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編者)
關鍵詞: 個人知識管理,web 2.0,脈絡組織,folksonomy,歸類能力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贈書在圖書館館藏發展的重要性:從《秦賢次先生贈書目錄》編印談起
書刊名: 全國新書資訊月刊
出版日期: 200810
卷期: n.118
頁次: pp.10-15
摘要: 中研院中國文哲研究所成立至今已滿19年,早在78年設所籌備之初,旋即規劃圖書館蒐藏主題範圍,自79年7月起開始訪求文哲書刊資料,接受各界贈書。文哲所圖書館自民國82年3月正式成立,截至97年8月底,全館館藏逾33萬冊(件、片、卷),歷年來所受贈之書刊資料累計7萬8千餘冊,占全館館藏四分之一強,可見贈書之份量。其中,自79年自94年間,文哲研究所獲秦賢次先生書刊1萬2千冊,這批收藏為1949年以前民國時期出版事業史暨版本的重要第一手資料,有鑑於此,前所長王靖獻便規劃辦理書展,並提議編制目錄。文中描述該目錄的編印過程,歷時三年,並附加三種輔助索引:書刊名索引、編著譯者索引、標題索引,以及統計表二份、當時作家的生卒年表。並於文末闡述贈書在圖書館館藏發展的重要性,除充實館藏外更獲得國內外漢學研究單位及專家學者的佳評。(編者)
關鍵詞: 中研院中國文哲研究所,館藏發展,贈書,秦賢次先生贈書目錄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臺灣兒童文學界的傳教士─林文寶
書刊名: 全國新書資訊月刊
出版日期: 200809
卷期: n.117
頁次: pp.4-9
摘要: 林文寶教授從事兒童文學學術教育達三、四十年,對於兒童文學的學術研究不遺餘力。本文羅列其生平事蹟與貢獻,以景仰他永續經營的精神和耐力。其成就可分為三個時期:臺東師專(1971.06-1987.07),創辦兒童文學刊物;師院時期(1987.08-2002.07),策劃《兒童文學選集》、推動「師院生兒童文學創作獎」、創立「兒童文學研究所」、促進兒童文學交流、續編《兒童文學選集1988-1998》、承辦「臺灣地區1945年以來兒童文學評選名著100本暨研討會」、國科會專題研究;臺東大學(2002.08-迄今),「兒童讀物編輯小組」的歷史書寫與徵文活動、舉辦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獎、參與《臺灣兒童文學作家作品目錄》編輯計畫,並策劃天衛版兒童文學年度選等重要活動。(編者)
關鍵詞: 兒童文學,林文寶,人物介紹,兒童文學推廣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越戰憶往口述歷史》臺灣人的越戰故事
書刊名: 全國新書資訊月刊
出版日期: 200809
卷期: n.117
頁次: pp.32-35
摘要: 1954年6月,法國政府軍與北越在奠邊府激戰,法軍落敗退出越南,劫數與越南近百年殖民關係。美國則接替法軍加入越南戰場,一場自由民主與共場及全對抗,韓、泰、菲、奧、紐、義等國紛紛響應派兵聲援,越戰期間臺灣因戰略位置鄰近越南戰場,基於國際互助合作與堅決反共立場,也決定協助越南。本文作者即因著這段故事這本書,揭開臺灣人在越南戰場上用鮮血換來的戰場故事,寫這那段為世人所遺忘的故事。文中除了提到本書最重要的三段援越任務:中華民國軍事顧問團、南星計畫、協修計畫等,作者也憶起自身的故事。亦見證了那段臺灣人參與越戰的血淚史。(編者)
關鍵詞: 越戰,口述歷史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再現客家、客家再現《快讀臺灣客家》
書刊名: 全國新書資訊月刊
出版日期: 200809
卷期: n.117
頁次: pp.21-24
摘要: 筆者介紹作者生平背景,描述其創作動機,並簡述全書五大部分的內容「歷史與源流」、「經濟與生活」、「社會與文化」、「文學與藝術」及「當代客家發展」,讓讀者對此書有初步瞭解,最後給予總評與建議。(編者)
關鍵詞: 客家文化,書評,臺灣史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談《何處尋你》的史料運用書寫
書刊名: 全國新書資訊月刊
出版日期: 200809
卷期: n.117
頁次: pp.15-20
摘要: 本書作者妥善蒐集和整理日記、書信等新文學史料,運用其動人文采及史學背景,從史料中拼貼出胡適的真實人生,論述其與其他大時代風流人物的十餘位男、女朋友間的情誼,及對胡適生平與思想的影響。本文作者更進一步剖析該書作者的敘事筆法,以及如何運用各種手法,近身書寫胡適日常生活中的動人畫面或隱微的情感,並與其他類似的書寫作品做一比較分析。(編者)
關鍵詞: 何處尋你,書評,文學史料,寫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