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搜尋結果為 2413 - 2424 (總計 18424 筆資料)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由時間和空間觀探討網路學習
書刊名: 國家圖書館館刊
出版日期: 200812
卷期: 97年 v.2
頁次: pp.1-22
摘要: 本文由空間、時間和後現代知識的特質反思網路學習的特性,並與教室學習比較異同,除了希望藉由不同的研究取向,在網路學習的議題上有新的論述和發現外,也期望透過反思網路學習的特性,能為未來發展網路學習時找出著力點或突破之處。本文以Giddens的時空抽離、時空壓縮、後現代知識的本質,Castells的流動空間,以及時間社會學等概念為理論基礎,並以「非同步網路教學」課程修課同學為調查對象,藉由開放式問卷了解學習者對網路學習與教室學習的異同看法,並就調查結果與本文理論基礎進行比較討論。(作者)
關鍵詞: 網路學習,網路空間,時空抽離,現代性,流動空間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王重民《美國國會圖書館藏中國善本書錄》訂補(續)
書刊名: 國家圖書館館刊
出版日期: 200812
卷期: 97年 v.2
頁次: pp.109-128
摘要: 王重民先生(1903-1975)是中國近代著名版本目錄學專家。自1939至1947年鑑定整理美國國會圖書館館藏中文古籍,其成果彙集為《美國國會圖書館館藏中國善本書籍》二冊,收六唐朝寫本,宋金元明善本共1777種,於1957年由美國國會圖書館在華盛頓出版,中國大陸因當時與美國阻隔,此書甚少見到。文革後,其遺稿《中國善本書提要》經訂正出版,共收錄北京圖書館(現中國國家圖書館)、北京大學圖書館和美國國會圖書館三館所藏善本約四千四百餘種。近年筆者參加美國國會圖書館中文善本書數位化整理項目,有幸親睹該館豐富典藏,重新檢閱當年王重民前輩所鑑定諸書,得益非淺;然其中亦發現一些訛誤疏漏,可作補充商榷,整理撰寫為〈王重民《美國國會圖書館藏中國善本書錄》訂補〉後,從王著中陸續又檢出一些訛誤疏漏應作補充並可商榷,計38種,現釐為33條再作訂補。(作者)
關鍵詞: 王重民,美國國會圖書館藏中國善本書錄,中國善本書提要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論文可得性與被引用關連性分析-以「全國博碩士論文系統」為例
書刊名: 國家圖書館館刊
出版日期: 200812
卷期: 97年 n.2
頁次: pp.61-81
摘要: 國家圖書館「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主要目的在於提供社會大眾檢索博碩士論文摘要及全文,本文以「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系統資料為研究對象,分析系統歷年論文數量成長與使用情形,並以開始取得全文授權之88-96學年度(1999年8月-2008年7月)學位論文為範圍,分析可線上取用全文與無法線上取用全文之論文被學位論文引用的情形,藉此比較開放全文與未提供全文論文對於學術傳播的影響,結果發現提供論文全文者是未提供論文全文者被引用次數的兩倍,顯示提供全文之學位論文因能見度增加,被引用情形也增加。(作者)
關鍵詞: 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引用分析,引用動機,全文授權,學術傳播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學術出版價值鏈變遷及圖書館角色之概念性初探
書刊名: 國家圖書館館刊
出版日期: 200812
卷期: 97年 n.2
頁次: pp.23-59
摘要: 隨著機構典藏(InstitutionalRepository,IR)、開放取用(OpenAccess,OA)、學術搜尋引擎等的出現,學術出版型態和學術資訊傳播管道開始多樣化,傳統學術出版的價值鏈系統也隨之開始發生變遷,圖書館在傳播學術資訊上的角色定位勢必需要有所更張,始能因應未來的挑戰。本文試圖以學術傳播體系中最重要的活動—學術出版,作為主要的探討主軸,導入「價值鏈理論」的概念,根據學術出版活動價值鏈中各種價值活動的變化情形,分析作者、出版者、大學、圖書館等參與者的角色變遷,嘗試描繪未來學術出版價值體系的變遷方向、找尋學術圖書館可能的因應之道。(作者)
關鍵詞: 學術出版,學術傳播,圖書館,價值鏈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齊如山藏書聚散考略
書刊名: 國家圖書館館刊
出版日期: 200812
卷期: 97年 n.2
頁次: pp.145-164
摘要: 齊如山(1875-1962)舊藏小說戲曲古籍現今流散四方,其中又以中國國家圖書館(原北京圖書館)和美國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兩者典藏最多。由於未有研究者針對齊如山藏書的聚散情形,以及藏書去向之諸說多作說明。因此,本文試圖先勾勒出齊如山及齊家藏書數度聚散的軌跡、平日訪書和蒐求文獻的管道與概況,以及對北京舊書業的紀錄。接著,討論關於齊氏藏書去向的諸種說法,釐清其中的矛盾和異同。這樣的討論當有助於彌補學界對齊如山藏書活動得以有更深入的了解。(作者)
關鍵詞: 齊如山,百舍齋,藏書家,小說戲曲,藏書聚散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武經總要》所引《孫子》研究
書刊名: 國家圖書館館刊
出版日期: 200812
卷期: 97年 n.2
頁次: pp.129-144
摘要: 《武經總要》作為中國古代第一部官修軍事百科全書,大量引用了《孫子》原文。這些引文不但可以解決一些校勘問題,還為版本學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據,為恢復《孫子》原貌提供了珍貴資料,並可用來糾正古今許多相關訛說。同時,這些引文在很大程度上還體現了北宋孫子兵學的發展狀況,並折射出這一時期軍事思想的某些積極變化。因而,《武經總要》在孫子兵學發展中具有很高地位,其中的引文對《孫子》學的研究起到了重大作用。(作者)
關鍵詞: 武經總要,孫子,引文,文獻學,軍事思想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由時間和空間觀探討網路學習
書刊名: 國家圖書館館刊
出版日期: 200812
卷期: 97年 n.2
頁次: pp.1-22
摘要: 本文由空間、時間和後現代知識的特質反思網路學習的特性,並與教室學習比較異同,除了希望藉由不同的研究取向,在網路學習的議題上有新的論述和發現外,也期望透過反思網路學習的特性,能為未來發展網路學習時找出著力點或突破之處。本文以Giddens的時空抽離、時空壓縮、後現代知識的本質,Castells的流動空間,以及時間社會學等概念為理論基礎,並以「非同步網路教學」課程修課同學為調查對象,藉由開放式問卷了解學習者對網路學習與教室學習的異同看法,並就調查結果與本文理論基礎進行比較討論。(作者)
關鍵詞: 網路學習,網路空間,時空抽離,現代性,流動空間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王重民《美國國會圖書館藏中國善本書錄》訂補(續)
書刊名: 國家圖書館館刊
出版日期: 200812
卷期: 97年 n.2
頁次: pp.109-128
摘要: 王重民先生(1903-1975)是中國近代著名版本目錄學專家。自1939至1947年鑑定整理美國國會圖書館館藏中文古籍,其成果彙集為《美國國會圖書館藏中國善本書錄》二冊,收六朝唐寫本,宋金元明善本共1,777種,於1957年由美國國會圖書館在華盛頓出版,中國大陸因當時與美國阻隔,此書甚少見到。文革後,其遺稿《中國善本書提要》經訂正出版,共收錄北京圖書館(現中國國家圖書館)、北京大學圖書館和美國國會圖書館三館所藏善本約四千四百餘種。近年筆者參加美國國會圖書館中文善本書數位化整理項目,有幸親睹該館豐富典藏,重新檢閱當年王重民前輩所鑑定諸書,得益非淺;然其中亦發現一些訛誤疏漏,可作補充商榷,整理撰寫為〈王重民《美國國會圖書館藏中國善本書錄》訂補〉後,從王著中陸續又檢出一些訛誤疏漏應作補充並可商榷,計38種,現釐為33條再作訂補。(作者)
關鍵詞: 王重民,美國國會圖書館藏中國善本書錄,中國善本書提要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顧黃書寮雜錄》徵集地方文獻的特色
書刊名: 國家圖書館館刊
出版日期: 200806
卷期: 97年 n.1
頁次: pp.93-111
摘要: 《顧黃書寮雜錄》是齊魯書社於1984年出版,本書內容主要是20世紀30年代初,時任山東省立圖書館館長的王獻唐先生蒐求輯錄的一批文獻資料,有翁方綱、周永年、何紹基、吳大澂、章炳麟等十數名家函札七十餘通;另有鄭燮、阮元等諸家題跋、考釋、雜著等四十餘篇。由於收錄的作者皆為清代著名學者,因而從其中可窺見清中葉以後部分學者風尚與學術動態,頗具歷史價值。惟此書出版至今,二十餘年,未受學術界重視,本文查考相關資料,評述此編的文獻價值,並表彰近代文獻學作者王獻唐的治學精神與成就。(作者)
關鍵詞: 顧黃書寮雜錄,王獻唐,地方文獻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中國叢書綜錄‧集部》訂補─以日本所藏圖書為據
書刊名: 國家圖書館館刊
出版日期: 200806
卷期: 97年 n.1
頁次: pp.63-92
摘要: 以日本東洋文庫等48所圖書館所藏叢書訂補《中國叢書綜錄‧集部》,計得12小類,52筆。(作者)
關鍵詞: 中國叢書綜錄,叢書,集部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國家圖書館電子館藏發展政策之研究
書刊名: 國家圖書館館刊
出版日期: 200806
卷期: 97年 n.1
頁次: pp.25-61
摘要: 圖書館館藏發展的範圍隨著資訊載體的豐富而有所改變,因應電子資源的出現,圖書館館藏發展政策,必須兼顧電子資源的發展。國家圖書館建立電子資源館藏主要推動的計畫與政策,包含:「電子資源送存政策」、「電子資源徵集計畫」、「網站資源典藏政策」、「館藏數位化政策」以及「數位館藏保存政策」等五個面向。本研究利用文獻分析瞭解其他國家圖書館館藏政策的內涵與作業重點,並以深度訪談取得國內數位化出版業者以及兼具國家圖書館實務經驗學者專家之意見與建議,輔以焦點座談方式獲致不同背景者的共識與期許,最終綜合分析及訪談所得,擬具研究結果與建議。(作者)
關鍵詞: 電子資源,法定送存,網站資源典藏,館藏數位化,數位館藏保存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從惠棟《古文尚書考》的「閻君之論」探析閻若璩《尚書古文疏證》抄本的傳布
書刊名: 國家圖書館館刊
出版日期: 200806
卷期: 97年 n.1
頁次: pp.185-224
摘要: 早期臺灣學者研究閻若璩《疏證》,對於閻氏《疏證》成書始末的版本問題皆輕輕放過,個人認為這樣的研究取向對於建立整體的清代《古文尚書》考辨史而言,其不予討論的態度無疑是不足的。特別是閻若璩《疏證》抄本的傳布情況,更是深刻影響著後續學人對於「閻學」的認知與著述。緣於惠棟《古文尚書考》所徵引的「閻君之論」,突顯出惠抄本《疏證》不與人同的特徵。基於此,筆者希望能透過相關資料的彙整,盡可能重新考訂出閻氏《疏證》抄本傳布的歷史軌跡,並據此說明惠棟《古文尚書考》與閻氏《疏證》之間歷史座標的交集。(作者)
關鍵詞: 惠棟,古文尚書考,閻若璩,尚書古文疏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