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搜尋結果為 1837 - 1848 (總計 18424 筆資料)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戰後臺灣人權年表1945-1960
出版日期: 2008
頁次: 653p.
摘要: 本年表收錄西元1945至1960年間臺灣的人權概況,其編纂目的主要是針對戰後臺灣人權發展,根據年月日排序,呈現重要歷史事件,以協助使用者迅速檢索。收錄內容以自由權為其重點,但相關社會權(學習權、工作權、勞動基本權)及第三代人權(住民文化權、環境權、發展權),也盡量收錄,至於採用之資料型態,包括:政府公報、公文書、報刊、圖書等。年表內容分為時間、內容與出處(註明所引用資料)3欄,無輔助索引。此書除供檢索外,也可讓一般人了解戰後臺灣歷史。(編者)
關鍵詞: 臺灣光復,臺灣史,人權,年表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國中圖85週年慶專輯
出版日期: 2008
頁次: 64p.
摘要: 本書是國中圖為慶祝85週年所編,內容包括歷史沿革、自動化、網頁、借書證、圖書加工、視聽資料沿革,大事紀及與國中圖情誼深厚讀者文章及公共圖書館慶賀及將來新館遷建介紹等等。(編者)
關鍵詞: 公共圖書館,國立臺中圖書館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新古典文學大辭典
出版日期: 2008
頁次: 643p.
摘要: 本書由海峽兩岸學者共同編校,內容取材於目前通行的中國文學史專著,篩選出2,123條辭目,依照類別編排,共分以下10類:作家、總集選本、別集、筆記雜著、小說、戲曲、歷代名篇、文學批評專著、參考書、文學理論名詞術語,大類之下,再分年代或性質,細分小類。本書範圍廣博,解釋精確,盡可能使用一手資料或最新研究成果,資料範圍止於1985年底,為初學者之入門工具書。辭目末尾提供許多可供參考的研究書籍。書前有簡目與細目,書末附筆畫和注音索引。(編者)
關鍵詞: 中國古典文學,詞典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大學圖書館NetLibrary電子書之使用效益分析
出版日期: 2008
頁次: 62p.
摘要: 本研究之目的在於了解某大學圖書館紙本圖書與NetLibrary電子書之使用情形、比較紙本圖書與電子書之使用情形以得知兩者之使用效益、並從使用滿意度調查得知使用者對圖書館所提供之NetLibrary電子書滿意度為何。本研究以某大學圖書館之NetLibrary電子書、老師及研究生為對象,同時採用內容分析法與問卷調查法,分別歸納分析紙本圖書與電子書之使用數據,並分析比較兩者之成本與使用率;另一方面採用問卷調查法,透過問卷以了解使用者對該館所提供之電子書服務滿意度。研究結果顯示電子書已漸漸被使用者所接受並有使用意願,在使用之類別方面,以社會科學類館藏使用率最高;且使用者之使用意願與使用率不受圖書館採購方式不同而有所影響;同一主題之紙本圖書與電子書,使用者仍偏愛使用紙本圖書;從使用率之觀點來計算其使用成本之結果顯示,電子書比紙本圖書平均單價低,且加入聯盟以一次大量買斷之方式比每年續訂之平均單價成本低很多;每本電子書在使用者手上時間較紙本圖書少將近5倍;每本被使用之紙本圖書其成本比每本被使用之電子書成本高;電子書之平均單價雖較紙本平均單價低,但因使用率不高緣故,圖書館所提供之電子書中,每本被使用的電子書被使用的單次成本比紙本圖書高很多。在滿意度調查中,使用者對於電子書之借閱政策最不滿意,推估在使用率維持每年成長,且電子書政策改為不限制同一時間只能一人使用,以及借期比照紙本圖書模式之情形下,電子書之使用率與滿意度將大為提升。依據本研究之結論,提出改變電子書借閱政策、改變聯盟之採購方式與經營模式、各館採購電子書前應進行成本與使用效益分析、以及圖書館應加強電子書利用教育與推廣服務等四項建議,提供該圖書館以及其他圖書館發展電子書館藏與服務,以及後續研究相電子書使用效益相關議題之參考。(作者)
關鍵詞: NetLibrary電子書,電子書使用效益,電子書使用滿意度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心理學
出版日期: 2008
頁次: 616p.
摘要: 本書為通識與四學分的課程的心理學教材,為對心理學初學者專門製作的入門教科書,內容淺顯易懂。為了與時俱進、釐清書本條理,作者於2008年推出修訂二版,將原來的「心智與行為發展」拆開為兩個章節:「心智與行為發展的歷程」、「心智與行為發展的機制」,更有條理、更清晰;另一個較大的更動則是「思考與語言」一章,改為「思考歷程」,雖然思考與語言和心理學皆有相關,然兩者面貌迥異,因此作者決定專注於思考心理學,將較為複雜的語言心理學留至專業課程。本書的另一項特色是散落於各章的小方塊,例如「新知補給站」、「觀念百寶箱」等,在這次改版也有許多的增補或修改。新版每一章的開頭,新增了心理學研究的關係圖以及導讀,使讀者能夠提綱挈領,更容易了解章節內容。(編者)
關鍵詞: 普通心理學,心理學入門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民國時期經學叢書.第一輯
出版日期: 2008
頁次: 60冊
摘要: 民國時期的學者整編的經學文獻,由於種種因素損毀殘破,中研院文哲所謂保存當時的經學文獻,特編輯本叢書。本叢書所謂民國時期為民國元年至民國38年,搜羅儒家13種經書,包括《周易》、《尚書》、《詩經》、《三禮》、《春秋三傳》、《四書》、《孝經》、《爾雅》和石經、讖緯,及其在中國歷代之發展的學問。研究經學的學者閱讀本叢書,可了解當時經學的豐富內容及多樣觀點。(編者)
關鍵詞: 經學,儒家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SPSS中文視窗版資料分析範例解析(基礎版)
出版日期: 2008
頁次: 592p.+1片光碟
摘要: 量化研究是當代社會與行為科學的強勢典範,統計分析則是量化研究的核心,當學生們苦惱於學統計、做研究、跑SPSS之時,《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一書提供了一套從研究的學理──統計的知識──操作的能力,三合一的系統化知識與技術性介紹。難得的是,本書有別於傳統統計教科書的深奧難解、研究方法教材的浩瀚無邊、SPSS操作指南的繁文縟節,作者以其多年研究實務與豐富教學經驗,於書中萃取了研究方法、統計學與資料分析三種教材之精華,簡化了統計軟體的操作介紹,將量化研究的實務工作與SPSS中文視窗版軟體的應用加以整合,凸顯出本書實用性與工具性價值。(編者)
關鍵詞: 統計分析,量化研究,SPSS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客家族群與在地社會:臺灣與全球的經驗
出版日期: 2008
頁次: 572p.
摘要: 本書企圖以臺灣與全球經驗的比較視野,探討世界各地的客家與在地社會,在產業、語言、家族、通婚、藝術、政治、宗教、信仰或族群關係產生那些特有的樣貌?客家族群又如何維持其客家認同和建立客家意識?客家族群是否有其一定的角色和值得注意和矚目的地位?其發展前景又為何?第一部分為「臺灣經驗」,總共蒐集了十篇論文,包括的主題有:思考客家研究、探索臺灣客家企業家、了解客家非營利組織產業化、解讀客家禮俗、理解族群意識與文化產業、透視電影中的客家、分析客家女性、再探客家語言之變貌等,從這些國內學者所發表的議題範疇而言,可謂豐富而多元,由此顯示國內客家研究成果已經可以逐漸成為建立「客家學」的基礎和內涵。第二部分為「東南亞與日本經驗」,總共有七篇論文,除探討東南亞國家的客家認同及其限制之外,還針對新加坡、馬來西亞和日本等國的經驗探討客家族群的遷移經驗及其與在地社會文化互動的種種痕跡和遺緒。第三部分為「中國經驗」,共兩篇論文,分別是廣東梅縣客家組織特性的剖析,和對江西銅鼓縣移入客家融入當地社會經驗之考察。從本書十九篇論文所涵蓋的臺灣、東南亞、日本與中國經驗中的客家多樣議題來看,客家族群與在地社會的互動已呈現出明顯的多元風貌,這對於建構客家研究必要的脈絡性和比較視野當有其貢獻。(編者)
關鍵詞: 客家社會,族群,多元文化社會,客家文化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書的手藝人
出版日期: 2008
頁次: 56p.
摘要: 故事講述小女孩蘇菲最喜歡的書散開了,雖然書店裡有很多新的植物圖鑑,可是她還是希望能把這本舊的修補好。那麼,該找誰修書呢?啊!就去找Relieur叔叔吧!Relieur是「再一次重新裝訂」的意思,也用來形容專門運用60多項手工技術來裝訂、修補舊書的人,我們將這樣的人稱為「書的手藝人」。蘇菲看著自己的圖鑑在Relieur叔叔的手中,修飾完成、裝訂牢固,重新有了新的生命。而且,圖鑑還換上新書皮,那可是蘇菲最愛的森林綠色呢!上面還有她的名字呢!Relieur叔叔幫蘇菲修補的書,再也沒壞掉過。而蘇菲呢?多年後,已經是個植物學者了。(編者)
關鍵詞: 出版,書籍修補,書籍裝訂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國家圖書館出版品選介
出版日期: 2008
頁次: 56p.
摘要: 《國家圖書館出版品選介》選錄82年至96年本館及漢學研究中心出版品凡42種(間收民國71年及72年創刊之《漢學研究通訊》、《漢學研究》)。編排方式分為:臺灣研究、圖書資訊學、漢學研究及特藏等4個系列,每一選介主要內容包括中英文題名、出版年代、國際標準書號、訂價、中英文摘要。(編者)
關鍵詞: 政府出版品,目錄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趣味橫生的時光:我的二十世紀人生
出版日期: 2008
頁次: 564p.
摘要: 本書作者是當代著名歷史學家,與其他名人一樣,他也寫了一本自傳。不同的是,沒有像其他名人般的讚頌張揚自己的豐功偉業,更沒有去挖取他人的隱私,只是照著他一貫的風格,用研究歷史的態度,把自己的人生揉粹進歷史的軌跡,以一條軸心向左右延伸出不同的世界領域。也如他過去以小人物的角度探索歷史,別於帝王將相的獨領風騷,書中可以看到作者的一生與時代的交錯。(編者)
關鍵詞: 歷史學家,傳記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資料庫系統概論
出版日期: 2008
頁次: 560p.
摘要: 本書主要是介紹資料庫系統與應用程式的設計、使用和實作架構的基本概念,說明的重點在於資料庫塑模與設計的基本概念、資料庫管理系統所提供的語言和工具,以及系統實作的技術。作者假設讀者已具備基本的程式設計與資料結構背景,同時對電腦架構也有初步的認識。本書特色如下:1.紮實的理論基礎:清楚解說資料庫的基礎理論與設計,包括各種資料模型與關聯式代數。2.深入且完整的資料庫介紹:涵蓋資料庫領域所有的重要觀念,包括進階的正規化理論、交易處理、並行控制、回復技術等。3.完整的SQL說明:除了涵蓋最新的SQL99標準外,也說明其他的SQL程式設計技術,包括SQLJ、JDBC、SQL/CLI等。4.範例導向的學習方式:以範例搭配書中的理論說明,同時全書採用一致的範例COMPANY和UNIVERSITY進行講解,讓讀者更容易融會貫通。5.涵蓋資料庫最新趨勢:介紹XML、網際網路資料庫、UML圖、行動資料庫、資料探勘、資料倉儲與安全等新興技術。(編者)
關鍵詞: 資料庫,資料結構,資料探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