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搜尋結果為 17665 - 17676 (總計 18424 筆資料)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台灣區公共圖書館史略(續)
書刊名: 教育資料科學月刊
出版日期: 197710
卷期: v.12 n.2
頁次: pp.31-35
摘要: 詳見「台灣區公共圖書館史略(上)」
關鍵詞: 公共圖書館,台灣公共圖書館,日據時期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析論資訊科學
書刊名: 教育資料科學月刊
出版日期: 197710
卷期: v.12 n.2
頁次: pp.2-6
摘要: 資訊科學之所以成為一門學科,而普獲接受乃是1986年以後的事;因其所包含的學科範圍十分廣泛而且複雜,因而至今其定義尚處於斟酌的階段。作者試從其內涵與本質的解說,來闡明資訊科學是什麼?資訊科學家做些什麼?與其他學科,尤其是與圖書館學之間的關係如何?等問題。本文首先敘述資訊科學的定義,其次說明何謂資訊?接著探討資訊科學的理論與應用、資訊科學家及其任務、資訊科學與圖書館學教育,以及資訊科學之需要等。(編者)
關鍵詞: 資訊科學,資訊科學家,資訊學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大學圖書館採購國外資料的理論與實務(一)
書刊名: 教育資料科學月刊
出版日期: 197710
卷期: v.12 n.2
頁次: pp.20-30
摘要: 民國六十年代,我國大學圖書館,採購國外資料大多數是交由國內代理商執行需付出高昂的服務費用。為解決各館經費拮据及加速採購國外資料之問題,自民國六十四年二月起由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科學技術資料中心統籌運用原補助各公立大學院校圖書館經費,代為直接向國外購置,以最經濟的方法,儘快、儘全購得讀者所需資料。作者為便利相關從學者進行此工作及分享她多年從事圖書館採購經驗,將以現版資料為對象,將採購工作中的各項步驟,分為查證、補正、複本控制、訂單的製作、計購附註、通知及催索作業等六個部分;從理論和實務兩方面,詳加探討。查證是查看介購單內的書目及相關資料是否完整。補正為將所欲購之資料的正確書目資料找出,補全介購單上漏寫之書目資料。複本控制之目的在於避免不必要的重複購置,此既是圖書館有效運用預算所必行的工作,也是書商要求密切注意合作之步驟。要之,這些採購程序其執行先後的控制得當,方可精減人力,縮短採購時間。最後,作者針對部分圖書館自行直接向國外採購,提出三方面待考慮之現象。因而,認為採購國外資料最好是全國整體化,統籌交由一中心處理、或有系統地分由數家書商負責,並就此兩種方式,分述其利弊。總之,國外資料的採購,需要深入瞭解圖書館的作業,資料的特性,書商的情況,並且兼顧全國的利益。(編者)
關鍵詞: 大學圖書館,採購作業,國外資料採購,國外書刊訂購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日本圖書館的店腦作業
書刊名: 教育資料科學月刊
出版日期: 197709
卷期: v.12 n.1
頁次: pp.2-9
摘要: 世界圖書館史上的七十年代,熱衷於國際書目控制,希望能推展國際間資訊之交流、交換以及合作,日本自也順應時代潮流,積極推進機器閱覽式編目制度,本文即選擇日本國會圖書館與東京工業大學圖書館的電腦化業務加以介紹。日本國會圖書館在一九四八年成立時,就開始著手編輯聯合目錄,以做為書目控制的工具,但成績並不甚理想。一九六一年開始致立於圖書館電腦化的研究,先行研究一套處理日本書目資料的方式,到一九七一年開始安裝日本機具公司JEM漢字印製機及日立電製廠8400型電腦,解決了部份漢字的問題。一九七二年終於完成自動化書目編製的創舉,並發展出新的漢字排列法。一九七三年裝設螢光幕(CRT),使操作者可以即時做補正或刪除的工作,文中並列出其藉電腦編輯的成果。至於東京工業大學則於一九七四年開始設計電腦化作業,並以電腦化提高借書手續、採訪、目錄製作、預算和統計編製、諮詢檢索等各項服務之效率。(編者)
關鍵詞: 圖書館自動化,日本,漢字處理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圖書編目自動化之探討(二)
書刊名: 教育資料科學月刊
出版日期: 197709
卷期: v.12 n.1
頁次: pp.27-38
摘要: 詳見「圖書館自動化之探討(上)」
關鍵詞: 編目自動化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技術報告的分析(下)
書刊名: 教育資料科學月刊
出版日期: 197709
卷期: v.12 n.1
頁次: pp.16-26
摘要: 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促使技術報告因而大量生產,美國政府和其它國家大量投資致力於新工業方面的發展研究。技術報告是政府、工商和學術研究機構之研究結果報告,記述科學、技術或實驗方面之研究報告,包括私人機構之對內技術報告等。我國政府為長期發展科學,於1959年成立「國家長期發展科學委員會」(後改為國家科學委員會,簡稱國科會),提供研究補助費推動國家之研究發展。(編者)
關鍵詞: 技術報告,研究報告,技術報告研究,技術報告工具書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標準化的意義與社會功能
書刊名: 教育資料科學月刊
出版日期: 197706
卷期: v.11 n.4
頁次: pp.4-5
摘要: 作者提到十項標準相關議題:一、標準的價值:標準主要是做為溝通觀念、交換技術資枓、建立秩序、簡化物品種類的方法;二、簡化作用:簡化是標準化的第一個目的,也是標準化最重要的目的;三、互換功能:簡化最重要的一點,是限制、減少類別,並與互換性能一致;四、溝通思想:標準的主要功能為溝通製造廠商與顧客間的思想,使顧客相信其所購買的商品符合標準;五、共同語文:談到國際事務,語言的不同常是一大問題,有時卻可藉由國際公認的符號與規章解決;六、發展整體經濟:近年來從事標準修訂工作的人員已設法評估標準的經濟效益,而且將之分別通知製造商與消費者;七、確保公共安全:確保國民健康和公共安全已成為標準化的目的之一;八、保障消費者利益:如果消費者對於標準沒有信心,就不會購買符合標準的產品,因此保障消費者利益,當然也是標準化最重要的目的之一;九、保障社會利益:惟有廣義的社會利益獲得充份保障,標準始能發揮提高生活標準的功能;以及十、排除貿易障礙。(編者)
關鍵詞: 標準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浮華世界:參考服務案例研究
書刊名: 教育資料科學月刊
出版日期: 197706
卷期: v.11 n.4
頁次: pp.39-40
摘要: 本文以故事敘述的方式討論圖書館中欲設立專門學科館藏之問題。故事的源起為古斯丁公共紀念圖書館受贈鉅額捐款並指定作為圖書館設立家譜學館藏的經費。首先館方最迫切的需求莫過於成立家譜學的基本館藏,如Burke`sPeerage,美國家譜學資料附則索引(RiderIndextoAmericanGenealogicalMaterials)與臥克斯家譜學百科全學摘要(VirkusGenealogicalEncyclopedia--theCompendium)。另外,國會書目(LibraryofCongressBibliography)及英美家譜(AmericanandEnglishGenealogies)亦可列入家譜學之標準資料中,文末並提出數個問題,供讀者設身處地尋思解決方案。本篇主要目的乃希望以歐美圖書館事業先進國家之實例報導,提供我國圖書館界同仁思考空間。(編者)
關鍵詞: 參考工作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旅美考察視聽教育觀感
書刊名: 教育資料科學月刊
出版日期: 197706
卷期: v.11 n.4
頁次: pp.33-38
摘要: 本文為作者前往美國各地作為期三個月的視聽教育考察活動之心得。參觀的大學包括威斯康辛州立大學、印第安那州立大學、明尼蘇達州立大學...等十二所大學。文中分八項主題說明各大學視聽教育的工作概況,包括行政組織、人員編制、預算經費、教學設備、縮影資料、自我教育實習室、校區服務及校外服務作者於文末建議國內視聽教育可朝三方面發展。第一、擴充學校圖書館內之視聽設備,建立完整的視聽資料。第二、加強建教合作,推廣校外服務。最後,也是最要緊的,就是一位視聽教育工作者要有滿腔服務的熱忱和主動服務的精神。(編者)
關鍵詞: 視聽教育,視聽媒体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台灣區公共圖書館史略(中)
書刊名: 教育資料科學月刊
出版日期: 197706
卷期: v.11 n.4
頁次: pp.29-32
摘要: 詳見「台灣區公共圖書館史略(上)」
關鍵詞: 公共圖書館,台灣公共圖書館,日據時期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談索引編製
書刊名: 教育資料科學月刊
出版日期: 197706
卷期: v.11 n.4
頁次: pp.24-28
摘要: 索引是將文獻或資料中所包括的概念或辭句,根據主客觀的需要,提作款目,再依一定方法排列,提示原文出處,藉以獲得閱讀原文的工具。索引的種類,依其製作,編排方式的不同,而有許多型式,其特性、功能、使用方法也各有不同,大致由「分類法(Classification)」、「主題標目(SubjectHeading)」,與「組合索引(CoordinateIndexing)」三種基本方法而完成的。其中分類法與主題法是屬傳統索引法編製,組合索引又分前組合索引與後組合索引系統。本文將各種索引的製作,作一原則性的介紹與討論,總之,索引編製是否完善,要視其能帶給資料處理人員與資料需要者多少再現率(Recall)與準確性。(編者)
關鍵詞: 分類索引,主題索引,組合索引,索引法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大學文學部門應積極進入電腦化的行列
書刊名: 教育資料科學月刊
出版日期: 197706
卷期: v.11 n.4
頁次: pp.2-3
摘要: 作者認為大學教育及大學組織的功能,在先期領導人類文明之開展後,已不再限於十九世紀以前所揭櫫的「博雅」目標,現在必須建樹自身的肯定、回應文明的需求,傳遞適應新生活之知能,但在文明急速膨脹的現狀下,大學的文學部門對於利用科技成果仍然遲鈍,且自弱功能、自阻發展、自滅價值。作者舉淡江文理學院院長張建邦博士推展視聽教學,以及創設教育資料科學學系,使文學教育適應並趕上文明膨脹為例,敘述其力圖實踐「人文」與「科技」融調的理想,並歸納成五點:一、觀念電腦化;二、行政電腦化;三、課程電腦化;四、教學電腦化;五、研究電腦化。作者認為教育功能之大小,繫於教育工作者教育視野之寬狹,大學文學部門自應考檢客觀因素,確立做法,以期真正適應需求與供應之關係。(編者)
關鍵詞: 電腦應用,作業電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