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搜尋結果為 15109 - 15120 (總計 18424 筆資料)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中國「政書」史及「經世大典」之發見
書刊名: 書府
出版日期: 199106
卷期: n.12
頁次: pp.11-14
摘要: 中國以「干支法」紀年來記錄歷史事實,最早可上溯至殷墟卜辭。如一部史書據日記事,則世稱「編年史」。除了「紀傳本」、「編年體」等歷史著作之分類,中國史上凡記錄典章制度者,另有「政書」類這一史體的出現。中國歷代政治制度及有關經濟、文化、社會的措施,在「正史」中以「書」、「志」加以記載。至唐劉秩著「政典」三十五卷(已佚),將正史書志部分擴充為專書,是為政書之創始。其後杜佑據其書為通典,鄭樵[通志]馬端臨[文獻通考]又踵其後,成為中國政書[十通]一系之構成。另唐蘇冕取唐高祖至德宗九朝政治設施史料,著成[會要]四十卷。後人繼作,成為中國政書[會要]一系構成之來源。會要斷代為書,以其分目更細、記載更詳,且能充分保存原始資料,故在研究歷史典章制度上,實為最重要的參考資料。作者所編之[歷代會要],尚缺者有[兩晉南北朝會要]并遼金元三朝會要,其中元延本修有會要,名為[經世大典],惜其書不傳。作者於輯印[永樂大典]存本時,發覺散見於各卷引[經世大典]者,約六七十萬字。後代輯錄其文者如徐松[大元馬政記]。文廷式[元高麗記事]、魏源[海國圖志]仍十不及一。作者今方事掇輯,並擬附加考證,則其史料價值,當可與「實錄」相等。(編者)
關鍵詞: 楊家駱,歷代會要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線上檢索結果之評估
書刊名: 書府
出版日期: 199106
卷期: n.12
頁次: pp.108-125
摘要: 研究者若欲在最短時間內找到最完整、最符合需求的資料庫,必須對檢索所得資料庫的完整性及正確性加以評估,方能對自己的檢索方法及步驟加以修正,以獲得更精確適用的資料庫。評估的方法有許多,如:相關性的回收率(Recallratio)與精確率(Precisionratio);檢索效率之成本、成本效能及成本效益之評估等;本文著重於最基本的回收率與精確率的評估;同時,探討如何藉由檢索結果的評估,訂定適當的檢索策略;適度運用檢索技巧以提高檢索效益。由於語文特色不同,中、西文資料庫所訂的檢索策略與運用之檢索技巧也不盡相同,因此,本文僅討論英文線上資料庫,針對英文語文特色所發展的檢索策略與技巧進行介紹,而不涉及中文線上資料庫的特點。(編者)
關鍵詞: 線上資料庫,資訊檢索策略,線上檢索評估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美國圖書館自動化的現況與展望
書刊名: 計算中心通訊
出版日期: 199103
卷期: v.7 n.5
頁次: pp.36-39
摘要: 本文係圖書館學界專家李華偉博士應中央研究院計算中心之邀請,對中研院各所圖書館相關人員所作的演講,介紹美國圖書館界自60年代至90年代有關圖書館自動化幾項影響深鉅的重要發展,包括軟、硬體及國際性組織的發展。此外、並介紹俄亥俄州各大學圖書館自動化系統及利用OCLC進行館際互借的構想。最後,列出李博士答覆出席人員所提出有關圖書館自動化的問題。(編者)
關鍵詞: 圖書館自動化,OCLC,Ohio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電腦化經驗談
書刊名: 計算中心通訊
出版日期: 199102
卷期: v.7 n.4
頁次: pp.28-29
摘要: 本文敘述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進行電腦化作業的過程,由於作者任職於該所電腦室,參與規劃工作,特此提出個人經驗與心得。生醫所初擬的電腦化作業包括硬體與軟體二方面。軟體包含行政業務自動化、統計資料分析、文書處理、文獻資料檢索服務(改由圖書室負責)、通訊服務、資料處理、應用軟體開發及教育訓練等。作者歸綸生醫所電腦化得以順利推動的因素,除主管的支持、同仁的合作與積極參與外,成立電腦委員會,以及事前完整的全盤性規劃,使日後工作有所依據,當然也包括電腦室主動提供資訊並加強對使用者的服務。該所未來發展方向為下列三點:一、整合整體會計及財產、庫存管理,有效簡化行政業務作業程序。二、建立資料統計分析及影像處理之工作站系統。三、所內網路之建立。(編者)
關鍵詞: 電腦化作業,中研院生醫所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看美國各大學網路技術的發展與應用
書刊名: 計算中心通訊
出版日期: 199102
卷期: v.7 n.3
頁次: p.22
摘要: 美國各大學對高速電腦網路之使用已相當普遍,而且對於傳輸速度的要求也愈來愈高。本文針對美國一些著名大學及廠商目前網路技術之發展及使用情形,就網路協定、纜線系統及網路管理等做一簡單說明。一、網路協定。低層網路協定中,小型區域電腦網路以乙太網路(ethernet,10Mbps)最普遍,FDDI用於校園網路,校際網路主要以T1或較低速之專線連接。上層網路協定以TCP/IP最受歡迎,此外,DECNET也有較多的使用者。二、纜線系統。光纖是愈來愈普遍的選擇。乙太網路可選用粗的或細的同軸電纜,目前雙級線(twistpair)因易於管理維護又可與電話線共存,將是未來相當強勢的選擇。三、網路管理。目前大部份廠商都遵循SNMP(SimpleNetworkManagementProtocol)的標準,且以管理TCP/IP網路為訴求。簡單的網路可直接以PC管理,較複雜的網路才交由工作站處理。大型的電腦供應商多有專屬網路協定及架構。目前正開發可同時兼管不同協定之網路環境。(編者)
關鍵詞: 網路技術,網路協定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主/從架構尚未吹起流行風
書刊名: 計算中心通訊
出版日期: 199112
卷期: v.7 n.26
頁次: p.206
摘要: 本文係摘譯自1991年6月份BYTE雜誌上之報導,內容簡述目前市場上,主/從架構(client/serverArchi-tecture)尚未能廣為大眾接受的因素,如經驗不足、久缺輔助工具等,加上大多數人對區域網路的技術未瑧成熟,因,此目前應用的情況並不普及,同時對未來的發展亦不表樂觀。多數業者仍持觀望的態度。(編者)
關鍵詞: 電腦網路架構,主從架構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美國圖書館自動化的動機與發展趨勢(下)
書刊名: 計算中心通訊
出版日期: 199112
卷期: v.7 n.25
頁次: pp.200-202
摘要: 本文延續探討美國圖書館自動化的動機與發展趨勢,本篇著重在社會變遷與未來發展。圖書館應用電腦來完成三項資訊功能:全文處理、通訊和儲存。每項功能對圖書館造成不同的社會性衝擊。就組織而言,文書處理對圖書館界並沒有造成多大改變。由於電腦化資訊在數量上遠遜於印刷性資訊,所以電腦在通訊方面並沒有發會既有的潛力,緊密的將讀者與資訊結合在一起。但是當電腦化資訊數量變得極為龐大時圖書館將對社會產生深遠的影響。若以過去幾年當中電腦軟硬體發展的趨勢為基礎,作者對未來圖書館與電腦間的關係提出幾點推測:記憶體儲存設備的體積愈來愈小、多媒體設備越來越多、硬體價格日趨便宜、資料庫種類與數量急速增加、電腦軟體與資料庫價格日漸高漲、人工智慧的發展緩慢。然而資訊處理很難預估,但作者期望它能夠改善資訊流通的自由化程度。(編者)
關鍵詞: 圖書館自動化,資訊檢索,資訊流通,發展趨勢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美國圖書館自動化的動機與發展趨勢(上)
書刊名: 計算中心通訊
出版日期: 199112
卷期: v.7 n.24
頁次: pp.189-192
摘要: 美國圖書館借應用電腦來推展資訊流通,大約有三十五年了。從運用80欄打孔卡片開始,到今天的國際網路,電腦確實改變了圖書館員的作業方式,以及圖書館的外在形象。儘管有這樣的變化,但是電腦並沒有真正改變圖書館員的形象、經費分配的方式以及專業使命。換言之,電腦並未造成圖書館的現代化與自動化。未來,電腦將繼續扮演改善資訊流通效率的重要角色,而且將會出現某些現代化的圖書館組織。但是,這種挑戰不僅僅是自動化而已,還包括如何規劃、分配人員以管理新型態的資訊。(作者)
關鍵詞: 圖書館自動化,美國,資訊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DEC system 5500簡介
書刊名: 計算中心通訊
出版日期: 199109
卷期: v.7 n.19
頁次: p.152
摘要: 中央研究院採用DEC公司生產的DECsystem5500作為圖書館自動化的硬體設備,而INNOPAC軟體系統即安裝其中。此套設備為伺服器(server)級電腦,作業系統為ULTRIX4.1版;配有64MB的主記憶體,可存放大量的資料;另有Ethernet介面,可與中研院其他單位連線。此外,它具有檔案系統加速器Prestoserve,能增強檔案傳輸的效益;並可安裝電腦輔助教學(CAI)軟體,供初學ULTRIX的使用者學習參考。未來中研院電算中心計劃加裝光碟資料庫,供使用者查詢。(編者)
關鍵詞: DEC system 5500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Unicode:全球通用電腦碼
書刊名: 計算中心通訊
出版日期: 199107
卷期: v.7 n.15
頁次: p.118
摘要: 為了解決美國資訊交換標準碼(ASCII)只能在英語環境中,進行傳輸英文檔案,在資訊交換時缺乏字元將其他國家文字顯示出來的問題,一個以美國主要電腦廠商為主的組織,開發了一種新的全球通用電腦碼,即Unicode。可用來傳輸或儲存各國的文章,並使得在不同文字環境下軟體的發展更為簡便,簡化國際間資訊的交換。ISO也曾致力於此,然其發展方向與Unicode相反,仍保有許多現行的國碼及國際碼。本文簡述二者發展之差異與編碼方式,未來一旦電腦公司將Unicode裝置在其系統及軟體上,Unicode將成為國際間廣泛接受的內碼格式。(編者)
關鍵詞: 電腦內碼,字碼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本院圖書館自動化系統選機作業
書刊名: 計算中心通訊
出版日期: 199107
卷期: v.7 n.13
頁次: pp.99-100
摘要: 中央研究院最初為推動全院圖書館自動化作業進行的自動化系統選機事宜,但因當時國內市場上幾乎沒有可提供完整模組的系統,加上當時所有廠商均無法完全達成中研院所訂定的系統需求,故未能選到理想的系統。於延後一年再進行系統評選,此次在中研院計算中心工作同仁及各參與單位人員的全力投入配合,再加上各評審委員及顧問的指導下,終於選定正宏公司代理的INNOPAC系統,作為該院圖書館整體自動化作業系統。本文即報導中研院計算機中心如何訂定選機原則、重新訂定系統規格建議需求書及評分標準。開標及決標方式、如何測試系統、辦理廠商說明會,以及最後評選與決標等整個選購過程。(編者)
關鍵詞: 系統評選,圖書館自動化系統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光纖分散式數據介面簡介
書刊名: 計算中心通訊
出版日期: 199106
卷期: v.7 n.12
頁次: pp.91-93
摘要: FDDI(FiberDistributedDataInterface)光纖分散式數據介面,因傳輸速率高、距離遠、具偵錯及回復能力,加上電腦與通訊廠商參與發展其標準與應用範圍,使FDDI成為區域網路中的高速主幹。本文敘述FDDI的基本架構及協定標準。其協定標準係依據OSIReferenceModel提出,對應OSI第一層及第二層協定的一部份,共分為PMD(PhysicalMediumDependent)、PHY(PhysicalLayerProtocol)、MAC(MediumAccessControl)、SMT(StationManagement)四項標準協定。FDDI也定義了四種控制站形態:一、DAS(DualAttachmentStation)雙接頭控制站。二、SAS(SingleAttachmentStation)單接頭控制站。三、DAC(DualAttachmentConcentrator)雙接頭集訊站。四、SAC(SingleAttachmentConcentrator)單接頭集訊站。根據這四種設備,FDDI可形成不同的網路圖形,如DAS、DAC形成的雙環,再延伸至SAS、SAC的星狀或樹狀,統稱為樹狀環。FDDI的雙環部具有容錯設計,使通訊不會中斷以維持運作。對需即時反應的系統而言是非常重要的。FDDI的各種功能使得區域網路真正達到分散式的境界。(編者)
關鍵詞: FDDI,區域網路架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