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搜尋結果為 13777 - 13788 (總計 18424 筆資料)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規畫電子出版品新事業(上)
書刊名: 出版界
出版日期: 199408
卷期: n.40/41
頁次: pp.16-18
摘要: 由於多媒體技術不斷地創新發展與相關標準之制定和推行,各種多媒體節目和電子書已漸漸大舉走入家庭。雖然電子書潛在巿場預估值至今都頗為樂觀,但以傳統出版商的立場而言,要在此巿場深耕且獲利,並非一蹴可及。有鑑於此,本文僅就電子書的「巿場與行銷」、「節目產製與業界合作」、「產品策略之擬定」、「智慧財產權問題」與「管理與制度之因應」等五項論點,提供作者個人意見,供有志於此巿場者參考。(編者)
關鍵詞: 電子出版品,電子出版事業,電子書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關於出版學的建構問題
書刊名: 出版界
出版日期: 199408
卷期: n.40/41
頁次: pp.12-15
摘要: 研究出版學的目的、對象、方法的問題,即關於出版學性質的問題,迄今仍被認為是左右出版研究進展的重要問題。日本出版學會的成立,旨在倡導把出版設立為一個學問領域,集結出版研究者。出版學是部分領域的學問,其方法是邊緣學科性的,而出版史研究是出版學的一個重要支柱。因此,有學者建議把出版列為新的學問對象,對其多種多樣的側面予以統一的探明,但既然要將其置於一學問領域,即必須重新設定出自這個學問領域的立場和關心的對象概念。繼而談到對象的設定,可考慮以傳播理論為基礎,從部分與整體、分節與統合的關係上,把出版的基本過程構造化。總之,作為出版研究的對象,應使概念的角度與技能的觀點兩基軸相互比對、媒介,出版學才能具備普遍而現實的內容。(編者)
關鍵詞: 出版學,出版研究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六一二翻譯書大限的法律問題
書刊名: 出版界
出版日期: 199403
卷期: n.39
頁次: pp.4-7
摘要: 新著作權法在民國八十一年六月十日由總統公布。中央法規標準法第十三條規定:「法規明定自公布或發布日施行者,自公布或發布日起算至第三日起生效。」依此,新著作權法於八十一年六月十二日生效,從新法生效日後兩年是八十三年六月十二日,又稱為「六一二翻譯書大限」。對於翻譯權過渡條款之爭論,作者建議將著作權法修正草案第一一二條第二項中之「兩年」延長為「五年」。在違反翻譯權過渡條款的處罰上,內政部認為六一二後翻譯書的銷售行為無罪,司法院卻認為要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台幣十萬元以下罰金。至於在圖書館是否受六一二大限影響的爭議上,作者認為總癥結在舊法時期的翻譯書在新法時期是否會被認為是「侵害著作權之物。」(編者)
關鍵詞: 著作權法,翻譯權,翻譯書,圖書館之翻譯著作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大陸期刊出版發展軌跡
書刊名: 出版界
出版日期: 199403
卷期: n.39
頁次: pp.31-34
摘要: 本文主要介紹大陸期刊的發展過程,作者將大陸期刊的演進,依時間次序分為:從艱苦創業到初步繁榮、前進中的干擾、十年災難、繁榮時期等四段時間加以論述。一、從艱苦創業到初步繁榮:此期中國共產黨為宣傳理念推動社會變革,期刊出版事業迅速發展,期刊種類較多、門類趨向齊全,結構亦漸趨合理。二、前進中的干援:一九五七年反右鬥爭擴大,使一大批雜誌主編和編輯下放勞改,大大損傷期刊的生機,此時期刊內容受政治影響顯得沈悶單調。三、十年災難:十年文化大革命期間各種期刊是宣傳封、資、修的大毒草,除(紅旗)等少數雜誌外,其餘均得停刊。四、繁榮時期:一九七六年秋四人幫垮台後,大陸期刊結束十年浩劫,進入空前繁榮的時代,期刊總數迅速增加,至1990年底已多達5,751種,各種學科以及外文期刊的出版,均較過去成長快速。(編者)
關鍵詞: 期刊出版,大陸期刊,大陸地區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著作權的經營要點
書刊名: 出版界
出版日期: 199403
卷期: n.39
頁次: pp.18-21
摘要: 作者首先談著作權部門基本記錄的保存,記錄系統的基本目的是對每本書在每個著作權市場的現況有迅速的了解,另外記錄藉著提供書籍摘要資料給著作權顧客,了解顧客的興趣範疇與購買模式。其後談人員編制的問題,共有三種勞力分配方式:一、以地區來分配銷售範圍;二、依職能來分配;三、依書籍的類型來劃分。接著說到銷售活動,分主動銷售與被動銷售兩方面說明,而關於評估出書計畫所牽涉的因素則有:一、可銷售的著作權範圍;二、著作人在各市場的地位;三、該書的內容是否適合其他的市場;四、書本的呈現;五、出版時間的掌握;六、若是合作印行如何保障權益。最後作者更提到出版時機與提交的方法,與提交相關的是選擇權與拍賣,其中選擇權是指可能的被授權人在一特定期間內對一出書計畫進行評估,而拍賣常可獲重要著作權交易,但亦是價格炒作的元兇。本文轉載自月旦出版社出版之「著作權銷售指南」第六章。(編者)
關鍵詞: 著作權經營,著作記錄系統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淺談「電子書」
書刊名: 出版界
出版日期: 199403
卷期: n.39
頁次: pp.13-17
摘要: 隨著科技發展,新的傳播媒介不斷增加,一種以迥異於紙張之電磁或光學材料媒介,載錄各式文字、聲音、圖像或動態視訊信號,而呈現具體內容之出版物乃應運而生,此即為「電子書」。電子書以跳脫傳統文字紙張或有聲書之窠臼,展現多媒體之絢麗風貌。作者擬就光碟格式之演進,介紹電子書之發展背景;繼而略述電子書概念之設計、電子書之製作作業及發行;文末再綜以結論電子出版之要義及其未來之可能發展。(編者)
關鍵詞: 電子出版品,多媒體光碟,電子書,CD-ROM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加入GATT前後,日本著作於我國所受之保護
書刊名: 出版界
出版日期: 199403
卷期: n.39
頁次: pp.10-13
摘要: 作者首先談到目前日本著作於我國所受之保護,可分以下兩種情況說明:一、於我國境內首次發行之著作;二、於中華民國管轄區域外首次發行後三十日內,在中華民國管轄區域內首次發行者。其後討論加入GATT後,日本人之著作在我國所受之保護,應依伯恩公約之規定保護之,文中以下列三點介紹其保護內容:一、受保護之著作人及受保護著作之範圍;二、著作鄰接權之規定;三、有線電視及其與出版業間之關係。作者最後談到,日本著作於我國加入GATT前後受保護之範圍有相當大之差異,入關前,日本著作於我國必有首次發行之行為,即在台灣重製並散布,始受到保護,而入關後,凡日本人之著作不論其發行與否,皆受到我國之保護。(編者)
關鍵詞: 著作權法,日本著作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圖書館百變新貌
書刊名: 出版大學系列
出版日期: 199407
卷期: 2
頁次: 360p.
摘要: 本書為作者於一九九一年九月底起,走訪日本東京地區100所具有特色之圖書館、專門圖書館的走訪筆記。每一所圖書館(室)所介紹的資料內容項目包括:圖書館(室)名稱、特色、電話、前往交通工具、服務對象、服務項目、開放時間、休館日以及館藏特色評介等。為介紹日本東京地區具有特色圖書館之指南,同時也是圖書館從業同仁觀摩比較的重要工具書。.第一部:活力十足的專門圖書館.第二部:有趣的公共圖書館(編者)
關鍵詞: 日本圖書館,圖書館名錄,圖書館簡介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公共圖書館的現代化社會功能之研究:以台北市立圖書館稻香分館為例
書刊名: 公共圖書館的現代化社會功能之研究:以台北市立圖書館稻香分館為例
出版日期: 199406
頁次: 345p.
摘要: .第一章緒論.第二章文獻探討:美國公共圖書館為什麼興起、美國公共圖書館的問題探討、台灣公共圖書館的發展及研究.第三章研究方法與步驟:研究問題、為什麼要進行質化研究、本研究所採用的質化研究設計.第四章研究結果與詮釋:受訪者個人基本資料分析、訪談資料分析與討論.第五章結論與建議.附錄一受訪者之性別、年齡分佈表.附錄二受訪者之學歷、職業分佈表.附錄三受訪者之圖書館使用頻率分佈表.附錄四受訪者之休閒活動分佈表.附錄五受訪者之自我充實方法分佈表(編者)
關鍵詞: 公共圖書館,圖書館與社會,北市圖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公共圖書館人力資源管理系統之探討
書刊名: 公共圖書館人力資源管理系統之探討
出版日期: 199411
頁次: 164p.
摘要: 近年來在政府人事精簡的原則下,使得原來就存在著人力資源不足問題的公共圖書館,必須在人力資源管理方面作一番改革,否則勢必將更難以應付日益增加的民眾(讀者)需求。本研究亦以此為著眼點,以文獻分析、調查及訪問等社會科學研究方法一綜合各學者、專家的意見及個人調查、訪問所得,作成結論。在研究中以美國紐約公共圖書館為例,描述其人力資源管理制度,以作參考。本研究的重點在藉以分析全北地區人力資源管理的現況,來發掘我國公共圖書館在人力資源管理上的問題;提出一套適合我國公共圖書館的人力資源管理系統的參考模式。包括系統規劃、基本架構、組織模式等。(作者)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中韓兩國銅活字印刷之研究
書刊名: 中韓兩國銅活字印刷之研究
出版日期: 199401
頁次: 247p.
摘要: 中韓兩國,因為地緣關係,在政治、文化、學術等各方面,皆彼此傳授影響。印刷術經由中國人發明,但傳至韓國之後,經過不斷的改良與創新,而有不同之成就,如,銅活字印刷方面,韓國早於十三世紀高麗時已有突出表現。至十五世紀,朝鮮正式設立鑄字機構,在政府的支持下,鑄造了不少銅活字,且其印本流傳繁多,至十九世紀,雖已導入鉛活字印刷,但還是使用銅活字來印書。在中國方面,有人以為在宋元時,已有銅活字印刷,但這只是憑文獻記載來推測,並無可證之印本流傳,明代弘治、正德年間的銅活字印本則較為可靠,明、清兩代,在江蘇、福建等地區曾印製銅活字印本,其中清代內府所印的<古今圖書集成>為中國銅活字印本的代表。中國的銅活字印刷,可能比韓國晚了一個世紀之久,因此銅活字印刷可說是韓國人的發明,且因中國文字的組合及印刷市場等之因素,銅活字印刷在中國無法像在韓國那般蓬勃發展。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海峽兩岸第二屆圖書資訊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臺灣部份
書刊名: 中華圖書資訊學教育學會會訊
出版日期: 199412
卷期: n.3
頁次: pp.5-12
摘要: 海峽兩岸第二屆圖書資訊學術研討會已於一九九四年八月在北京大學召開。此篇為參與該次會議臺灣地區學者專家所發表之論文摘要,計三大主題共十二篇論文,本大一一臚列如下:一、圖書館學資訊學教育:(一)、胡述兆、王梅玲:英美圖書資訊學碩士教育之比較;(二)、盧荷生:圖書館學教育的管理思考;(三)、張淳淳:談工商圖書館員之教育。二、圖書館自動化:(一)、李德竹、莊道明:臺灣地區國立大學校院圖書館自動化之經驗與問題研究;(二)、王振鵠、林呈潢:臺灣地區圖書館光碟資訊服務;(三)、劉春銀、陳亞寧:中央研究院圖書館自動化的經驗;(四)、鄭恆雄:中文書目資料庫在臺灣的建立與發展。三、讀者研究與資訊服務:(一)、吳璃:臺灣地區中文編目規則之修訂;(二)、陳雪華:電子期刊的過去、現在與未來;(三)、黃世雄:電子文件傳輸對圖書館服務之影響;(四)、鄭雪玫、曾淑賢:臺灣地區推展兒童圖書館利用教育之近況;(五)、蘇國榮:國民小學圖書館的經營--兼談國小自動化。(編者)
關鍵詞: 圖書資訊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