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搜尋結果為 12637 - 12648 (總計 18424 筆資料)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以提昇服務品質來促進行銷:故宮博物院的經營與行銷
書刊名: 社教雙月刊
出版日期: 199612
卷期: n.76
頁次: pp.13-14
摘要: 行銷是目前博物館經營潮流,本文之要說明國立故宮博物院如何以提昇服務品質來促進行銷,概分五項論述如下:一、服務與行銷相輔相成:博物館服務是最好的行銷方法,而努力促銷,更能擴張服務成果。二、善用社會資源,提昇觀眾參與:舉凡交通措施、人力、捐贈文物等項目皆可充分運用以支授博物館事業。三、鼓勵捐贈,豐富館藏:故宮最大特色在於其藏品豐富,歷年來陸續接受各界捐贈與編列經費蒐購。四、館藏登錄電腦化有助行銷:故宮目前已規畫實施藏品登錄統一管理系統,並著手設計藏品影像建檔系統,步上電腦管理博物館藏品的科技時代。五、掌握社會脈動,提昇服務品質:博物館的營運,如墨守成規便是落伍,不斷的變化適應,才能掌握先機。(編者)
關鍵詞: 行銷,博物館管理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課程改革和資訊素養教育
書刊名: 社教雙月刊
出版日期: 199608
卷期: n.74
頁次: pp.32-39
摘要: 十九世紀末期,人類改寫交通運輸史,距離二十一世紀僅僅數年之遙的今天,人類正在經歷第一次革命-資訊和傳播方法的數位化,人類的資訊和知識紀錄,已經大有別於傳統的書寫及印刷方式。在二十一世紀我需要什麼樣的素養,可以在資訊時代中繼續學習成長?本文分別由資訊社會的特殊背景、資訊素養概念的發展和其時代意義、以及資訊素養教育的實施等三方面來探討。(編者)
關鍵詞: 資訊素養,資訊社會,教育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資訊素養與終身學習的關係
書刊名: 社教雙月刊
出版日期: 199606
卷期: n.73
頁次: pp.7-12
摘要: 本文首先界定資訊素養及其內涵為:獲取新資訊的知能、擬定研究問題的能力、利用各種媒體檢索資訊的能力、尋找、選擇、評量、組織、利用與創造資訊的能力,以及批判過程與評鑑結果的能力;其次,以美國二千年的教育目標為例,說明資訊素養的培育與達成終身學習有關之目標有下列三方面:一、強調學前階段能讓兒童自己感受到發展資訊的重要價值;二、突破教科書範圍,強調電腦是擴增學習的最好工具,並要能充分利用學校與周遭的資源;三、為有關成人讀寫和終身學習之事項。最後,作者針對家庭教育、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或成人教育三方面,提出資訊素養的培育措施。(編者)
關鍵詞: 資訊素養,資訊教育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資訊時代人人需要資訊素養
書刊名: 社教雙月刊
出版日期: 199606
卷期: n.73
頁次: pp.4-5
摘要: 資訊素養可從內在與外顯二方面之能力來解釋:於內,能思考釐清問題所在、能分析所需要的資訊是什麼、能正確解讀資訊、能分析、合成、組織有用的資訊;而表現於外的能力則包括:知道資訊資源所在、知道如何獲取資訊、能夠用合適的方式將組織及內化後的資訊呈現出來、能利用資訊解決相關的問題。上述各項能力和圖書館技能或圖書館利用教育有密切的關係。隨著資訊時代的要求,圖書館在型式和功能方面都要轉型,傳統圖書館技能和圖書館利用教育的內容也應和資訊素養教育融合,圖書館也應負起資訊素養教育之推動者的責任。(編者)
關鍵詞: 資訊素養,資訊教育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專訪李隆盛教授:談資訊素養教育
書刊名: 社教雙月刊
出版日期: 199606
卷期: n.73
頁次: pp.23-24
摘要: 廣義的資訊素養係指有目的性之資料蒐集與處理的基本能力。就目前情況而言,「資訊素養」在狹義觀點上常被定位為「電腦素養」。在知識持續爆增的今天,諸如人文素養、科學素養等許多素養都被極力訴求,這些素養倡言者都希望他們所提倡的素養和基本的讀、寫、算能力一樣,受到同等的重視。李隆盛教授將電腦和學習的關係分成下列三種:learningaboutcomputer、learningwithcomputer、learningthroughcomputer。李教授表示,要提高電腦素養須透過學校、家庭和社會三個管道。雖然資訊素養是晚近才被提倡,但可肯定的是,其未來將蓬勃發展。(編者)
關鍵詞: 資訊素養,資訊教育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專訪王振鵠教授:談資訊素養與圖書館使用者教育
書刊名: 社教雙月刊
出版日期: 199606
卷期: n.73
頁次: pp.22-23
摘要: 「資訊素養」是資訊利用的基本能力。資訊素養的養成有兩個步驟,第一步驟是教導民眾如何善於利用資訊;第二步驟是保障資訊自由化。教導使用者具有資訊素養的能力,如何查尋資訊與了解資訊需要的時機等,都是圖書館使用者教育的目的。展望未來,資訊素養與圖書館使用者教育的升級端賴建立資源充裕的圖書館,聘請學有專精之士,經由他們對資訊特性的確認、分析、綜合,以引導讀者對資訊素養的認知。而其配合條件除硬體的建築設備外,尚有軟體的管理方式。(編者)
關鍵詞: 資訊素養,圖書館利用教育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資訊素養與圖書館利用教育
書刊名: 社教雙月刊
出版日期: 199606
卷期: n.73
頁次: pp.19-22
摘要: 本文首先簡介圖書館利用教育的方式及層次,其次陳述資訊科技對圖書館利用教育之影響。傳統圖書館的利用教育已不符合資訊科技時代的需要,對於讀者利用教育的實施方式與內涵有必要重新規劃安排。最後論述「學習如何學習」的能力,即為「資訊素養(InformationLiteracy)」,其涵蓋四方面的素養:傳統素養、媒體素養、電腦素養及網路素養,此四種素養彼此環環相扣,互有關連,所代表的意義及內容各自不同。文末作者提到唯有同時具備此四種素養的訓練(即資訊素養),才能培養出一個在資訊科技時代裏,能夠學習如何學習的人,此亦為圖書館利用教育的真締。(編者)
關鍵詞: 資訊素養,資訊教育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資訊社會國民的電腦素養教育
書刊名: 社教雙月刊
出版日期: 199606
卷期: n.73
頁次: pp.13-18
摘要: 本文首先探討資訊社會之國民需要具備電腦素養的重要;其次,探討電腦素養的內涵包括下列五個範圍:程式設計、電腦科學簡介、應用軟體、電腦網路及電腦與社會。作者認為電腦素養的主要內容應是:「認識電腦、應用電腦,並了解電腦與社會間的互動關係。」最後,由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的觀點討論電腦教育的實施,職前或在職教師電腦素養的教育,將直接影響學校電腦素養教育的成敗。其中社會中的電腦素養教育可分無形的潛移默化影響和有形的正式進修管道二種。(編者)
關鍵詞: 資訊素養,資訊教育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專訪謝金菊館長:台北巿圖推展巿民資訊素養的努力
書刊名: 社教雙月刊
出版日期: 199606
卷期: n.73
頁次: p.25
摘要: 資訊素養是圖書館使用者教育的目標,以「資訊捷運系統」自許的台北巿立圖書館,將資訊素養與圖書館使用者教育相結合,在執行與推廣上都有相當的成果,如:陸續開發出好幫手資料庫查詢系統、成人教育資訊查詢系統、光碟資料庫查詢系統及多媒體導覽系統等;此外巿圖還開辦各項電腦研習課程,並安排隨時可報名的短期研習活動。謝金菊館長主張資訊素養教育應是一門基礎科學,應從小學、國中乃至高中,安排循序漸進的課程幫助學生學習與親近利用圖書館。圖書館自動化的意義在於將資源統整以發揮最大的效用,進而將人力投注於服務品質的提昇。因此謝館長建議,政府在致力增進國民資訊素養的同時,也應詳細規劃國內資訊系統統整的大方向。(編者)
關鍵詞: 資訊素養,資訊教育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電腦網路對圖書館服務的影響
書刊名: 社教資料雜誌
出版日期: 199612
卷期: n.221
頁次: pp.7-8
摘要: 作者認為圖書館提供的網路服務,可分以三部分並對其加以說明:一、提供網路查詢的環境:作者認為除了開放WWW及Gopher等網路查詢服務外,更應將該館可以提供在網路上的資料,全面轉為電子檔;二、提供網路線上參考諮詢服務:以經濟的角度說明藉網路進行參考諮詢服務的成本轉傳統所需成本為低,以及在調閱處理及檢索查詢上較具彈性的重大優點;三、提供網路查詢之協助:參考諮詢館員可提供以下協助:一、教導讀者使用網路查詢工具或網路資源;二、教導讀者選用適當的關鍵字;三、協助讀者運用資料間的關聯性及發揮想像力,正確找到所需資料。(編者)
關鍵詞: 網路資源,線上參考諮詢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圖書館與網路
書刊名: 社教資料雜誌
出版日期: 199612
卷期: n.221
頁次: pp.14-16
摘要: 今日圖書館資源已不再限於傳統的圖書形式,網路上的資源已為成為圖書館資源的一種。因此,本文介紹網路與圖書館的關係、圖書館運用網路提供服務的必然性,以及未來圖書館提供服務的方向等問題。作者認為圖書館在轉型提供新服務時,不能忘卻圖書館提供資源指引、建立索引及整理資源的能力。如果圖書館能將現今書目整理的經驗與技術和網路上的檢索引擎結合,圖書館的專業技術也許能因此而得以賦予更新的一層意義。(編者)
關鍵詞: 網際網路,網路服務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我國義務服務工作之探討
書刊名: 社教資料雜誌
出版日期: 199610
卷期: n.220
頁次: pp.7-10
摘要: 本文探討主題包括義務服務工作的涵義以及公共部門運用義務服務人員的正面意義。義務服務工作者乃出於自由意志及協助他人為目的,不求私利報酬而服務的行為。其服務的方式可以是個別的或集體的,參與這些活動的人即稱為義務服務人員。我國公共行政部門運用義務服務人員的政策也非始自今日,義消、義警即為行之有年的制度,也普受肯定,唯並非所有的公共部門對義務服務人員的運用均如此普遍。依統計,國內公共部門使用義務服務工作者的情形以社會服務、文教、以及公共安全機關最為普遍,其他部門則較少。大致而言,公共部門運用義務服務人員之最大特點,在於可以結合市民與政府的力量以提高政府部門之服務成效,同時也為社會大眾提供公民參與及表現公民責任的管道。儘管運用義務工作人員會給機關帶來某些困擾,但是這個制度還是有不可抹殺的優點與時代意義,譬如節省政府經費、增加專業人員的生產力、改進行政效率、促使社會大眾理解政府的施政理念與運作方式、建立政府與民間的良性互動關係等。(編者)
關鍵詞: 義工,志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