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搜尋結果為 12073 - 12084 (總計 18424 筆資料)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以圖書館員的角度談博物館的教育功能
書刊名: 社教資料雜誌
出版日期: 199707
卷期: n.228
頁次: pp.15-16
摘要: 博物館與圖書館不論在其性質、內容及功能上皆有大同小異、異曲同工之妙。而推廣博物館教育,則應注意以下數點:一、將博物館研究、蒐集、保存的成果和資源與大眾分享;二、使民眾瞭解博物館的性質、意義和價值;三、引導民眾充分利用設施,以達休閒、娛樂和增進知識的目的;四、教育民眾愛惜博物館之設施與收藏,並培養珍惜各種資源的觀念和習慣。而圖書館協助博物館的方向有:一、標本支援方面;二、展示支援方面;三、教育支援方面。作者並以國立自然博物館之運作實例,配合說明各項主題。(編者)
關鍵詞: 博物館,社會教育,博物館教育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如何運用館際合作發揮圖書館社教功能
書刊名: 社教資料雜誌
出版日期: 199707
卷期: n.228
頁次: pp.1-4
摘要: 本文就館際合作的定義、原因、原則及要件、方法等,逐一簡要研討,期喚起公共圖書館對館際合作的重視,使充分發揮其社教功能,以服務廣大的讀者。圖書館合作的主要目的是資源共享。而館際合作的要件與原則包含:參加意願、各方的支持、有負責領導的組織或機構、足夠的經費和可供分享的資源、建立各種標準和規格。至於成立館際合作系統時,必須有正事訂約的手續,其內容包括:一、同意彼此資源共享的事項;二、有關採購政策中本館的計畫和他館的發展;三、書目控制事項,重點在建立各種標準;四、處理資源共享與館際合作時手續問題。館際合作一般包括:合作採訪、合作編目、合作典藏、合作培訓館員與館際互借。關於上述各館際合作項目的目的和重要性則在於:節省圖書經費、有效掌握出版消息、節省各館對同一出版品重複編目所花費的人力和時間、解決學科專家和語言人才缺乏的問題、提供完備的資料、節省儲存空間。(編者)
關鍵詞: 社會教育,館際合作,公共圖書館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專科學校圖書館的社會教育價值與功能
書刊名: 社教資料雜誌
出版日期: 199707
卷期: n.228
頁次: pp.12-14
摘要: 本文首先說明專科學校教育在培育技術菁英、促進科技傳播、實踐知識的價值,而專科學校的教育目標則旨在教授應用科學與技術,培養實用專門人才,發展個人潛力,參與國家建設行列。其次討論專科學校圖書館的角色,認為它扮演著構築科技人員之知識與心靈的形而上理念,同時也透過形而下的物理建築安排,實現了科技社群彼此間的對話與溝通,故而是人格陶冶、精神感召、典範學習與找回人類尊嚴與價值的地方。繼而介紹專科學校圖書館法制性存在的因素和特性。文末作者提出專校圖書館經營與社會教育指向,認為其終極目標要指向其服務品質與促進人類社會的變遷,因此須肩負歷史性的文化任務,母機構的宗旨、目標,及專業化的社會責任。(編者)
關鍵詞: 圖書館與教育,大專圖書館,社會教育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拓展鄉鎮圖書館社教功能之道
書刊名: 社教資料雜誌
出版日期: 199707
卷期: n.228
頁次: pp.10-11
摘要: 鄉鎮圖書館具有社教功能,且為一資訊傳播中心,作者在進入如何開拓鄉鎮圖書館的社教功能的主題前,首先探討鄉鎮圖書館的任務包括:一、蒐集地方文獻資料;二、依地區特性發展館藏特性;三、提供地區性之視聽服務;四、作為讀者的研究學習中心。至於鄉鎮圖書館拓展其社教功能依循的方向,包括:一、強化公共關係、爭取社區資源;二、與當地中小學校密切合作,舉辦圖書館之利用教育措施;三、加強館際合作,以節省人力、物力;四、努力推展社會教育活動;五、鄉鎮圖書館要不斷研究發展,以創新服務之觀念;六、增強圖書館宣傳活動,以提昇服務品質;七、加強圖書館讀者服務之模式。(編者)
關鍵詞: 社會教育,公共圖書館,推廣活動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圖書館在綠色新世紀所扮演的角色
書刊名: 社教資料雜誌
出版日期: 199702
卷期: n.223
頁次: pp.9-12
摘要: 近來環境遭破壞的情況有以下幾個現象:乾淨的水資源越來越少、新鮮的空氣也越來越少、全球森林則以一年消失一個英國面積的速度,幾乎將被砍伐殆盡,由於森林消失,物種也快速消失中,全球氣溫上升。其次探討圖書館與環境保護的關係,人類曾經利用圖書館的資源極度開發地球,現在則是利用圖書館的資源盡力挽救地球的時候了。消極方面,圖書館的建築設計、環境美化、使用設備及收藏資料媒體等都應考量環境保護的觀點:積極方面,圖書館加強蒐集、整理與提供環境有關的書籍資料、辦理自然生態的相關活動、推廣自然保育等環保新觀念、並可積極參與環境保護有關的研究。最後提出基礎的作法,分為通風、濾毒、綠化、治光、設施、參考、推廣、研究等項。(編者)
關鍵詞: 環境保護,圖書館建築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淺談技術服務的變與革
書刊名: 東吳大學圖書館通訊
出版日期: 199703
卷期: n.4
頁次: pp.8-12
摘要: 近代電腦與通訊技術之結合將人類帶至資訊化社會。在自動化作業的衝擊下,有些圖書館應用組織重整(reorganization)等管理策略,調整圖書館的組織結構與管理方式,以面對環境改變所引起的衝擊。圖書館技術服務在此多變的環境中,或可借助企業再造工程(re-engineering)的新思潮,重新思考圖書館技術服務的目的與未來的發展方向。本文先由技術服務的定義、環境組織現況談起,其次說明技術服務面臨的改變與問題,最後說明其未來發展。(編者)
關鍵詞: 技術服務,再生工程,圖書館組織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淺談編目的轉檔與字集
書刊名: 東吳大學圖書館通訊
出版日期: 199703
卷期: n.4
頁次: pp.3-7
摘要: 編目除目前的原始分編外,抄錄編目也佔有相當大的比例,供轉載和抄錄的光碟資料庫來源增多,再加上網際網路的發達,彼此間的抄錄和轉錄也逐漸熱絡。要進行轉檔轉換,必須有約定的字集才能順利地進行資料的轉載,否則就無法解讀出轉出的文字資訊為何。本文就編目的轉檔和書目進行交換時所產生的字集字碼問題做一個淺要的說明。(編者)
關鍵詞: 機讀編目,合作編目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典藏目錄第四輯:清末暨民國水墨畫作品專刊
書刊名: 典藏目錄
出版日期: 199702
卷期: 4
頁次: 199p.
摘要: 1王素(1794-1877)WANGSU4蓮溪(1816-1884)LIENHSI6蒲華(1832-1911)PUHUA9任薰(1835-1893)JENHSUN13周峻(清朝晚期)CHOUCHUN15何煜(1852-1928)HEYU17沈兆涵(1856-1941)SHENCHAO-HAN20吳觀岱(1862-1929)WUKUAN-TAI23張光(1879-1970)CHANGKUANG25王偉(1884-1950)WANGWEI27吳琴木(?-1953)WUCHIN-MU30鄧芬(1892-1968)TENGFEN32鮑少游(1892-1985)PAOSHAO-YOU35王濟遠(1893-1975)WANGCHI-YUAN38馬濤華(1893-1983)MASHOU-HUA41汪亞塵(1893-1983)EANGYA-CHEN45陳定山(1896-1989)CHENTING-SHAN49溥儒(1896-1963)PUJU51黃君璧(1898-1991)HUANGCHUN-PI53陶芸樓(1898-1964)TAOYUN-LO55譚淑(1899-1981)TANSHU57鄭曼青(1902-1975)CHENGMAN-CHING59丁衍庸(1902-1978)TINGYEN-YUNG61陶壽伯(1902-)LIUJU-TUNG64楊襄雲(1902-1978)TAOSHOU-PO66劉如桐(1902-)LIUJU-TUNG68梁伯譽(1903-?)LIANGPO-YU70賴敬程(1903-1989)LAICHING-CHENG73李撫虹(1904-)LIFU-HUNG75吳鏡汀(1904-1972)WUJING-TING77葉公超(1904-1982)YEHKUNG-CHAO81趙少昂(1904-)CHAOSHAO-ANG84梁又銘(1905-1984)LIANGYOU-MING86梁中銘(1906-1994)LIANGCHUNG-MING88張穀年(1906-1987)CHANGKU-NIEN91林玉山(1907-)LINYU-SHAN93高逸鴻(1907-1982)KAOI-HUNG97劉延濤(1908-)LIUYEN-TAO100胡克敏(1909-1991)HUKE-MIN102王子豪(1910-)WANGTZU-HAO104陳子和(1910-1984)CHENTZU-HO106傅娟夫(1910-)FUCHUAN-FU108趙春翔(1910-1991)CHAOCHUN-HSIANG112劉業昭(1910-)LIUYEH-CHAO115葉醉白(1910-)YEHTZUI-PAI117朱梅鄒(1911-?)CHUMEI-TSUN119曲一舟(1911-?)CHUI-CHOU122呂佛庭(1911-)LUFO-TING128林建同(1911-)LINCHIEN-TUNG132金勤伯(1911-)CHINCHIN-PO134余偉(1912-)YUWEI137姚夢谷(1912-1993)YAOMENG-KU138孫多慈(1912-1975)SUNTUO-TSU139張君實(1912-)CHANGCHUN-SHIH141張韶石(1913-)CHANGSHAO-SHIH143劉獅(1913-)LIUSHIH145任博悟(1914-)JENPO-WU148李道遠(1914-)LITAO-YUAN150曹緯初(1914-1980)TSAOWEI-CHU153宋子芳(1915-)SUNGTZU-FANG155張光賓(1915-)CHANGKUANG-PIN158趙忪泉(1915-)CHAOSUNG-CHUAN162林中行(1916-)LINTIEN-PAI165龐曾瀛(1916-)PANGTSENG-YING167段天白(1918-)TUANTIEN-PAI169孫雲生(1918-)SUNYUN-SHENG172張性荃(1918-)CHANGHSINGCHUAN174孫瑛(1919-)SUNYING178邵幼軒(1919-)SHAOYOU-HSUAN181馬晉封(1919-)MACHIN-FENG183陳大川(1919-)CHENTA-CHUAN185陳丹誠(1919-)CHENTAN-CHENG188張德文(1919-)CHANGTE-WEN191蔡草如(1919-)TSAITSAO-JU194李靈伽(民初)LILING-CHIEH196吳平(1920-)WHPING198黃雲溪(1920-)HUANGYUN-HSI
關鍵詞: 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收藏品目錄,美術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使用者與中文全文檢索系統互動關係研究:以中央研究院「漢籍全文資料庫」的使用為例
書刊名: 使用者與中文全文檢索系統互動關係研究:以中央研究院「漢籍全文資料庫」的使用為例
出版日期: 1997
頁次: 256p.
摘要: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透過觀察、訪談及問卷,以歸納使用者檢索時之主要行為模式,進而了解使用者於操作本系統的過程中所遇到的瓶頸和收穫,並配合問卷,分析使用者對於系統整體的滿意程度與期望。由於全文資料庫,完整保存了文獻的全部內容,使用者可以直接以自然語言來進行檢索,因此,全文檢索系統對於幫助人們從浩如煙海的文獻中擷取資訊,具有重大的意義。而「漢籍全文資料庫系統」是第一套由國人自行開發的中文化全文檢索系統,它對於保存我國文化資產具有極重大的意義和貢獻。因此,本研究以該系統為研究之對象,並以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十五位國文學系之同學為使用者樣本。研究之主要發現如下:一、使用者主要的行為傾向有:(一)使用者傾向於優先選擇與其「直接目的」相關的選項;(二)使用者傾向於「選擇式」而非「問答式」的系統介面;(三)使用者傾向於「單純化」而非「複雜化」的表達方式;(四)使用者傾向於「口語」而非「文言」的表達方式;(五)使用者傾向於「具體」而非「抽象」的操作方式;(六)使用者傾向於「熟悉」而非「獨特」的操作方式;(七)使用者傾向於「一致性」的操作設計;(八)使用者傾向於根據「經驗法則」來操作系統;(九)使用者偏好根據「畫面提式」來操作系統;(十)使用者有「遇到困難想放棄或重新開始(開機)」的傾向。二、使用者滿意程度方面(一)文字版以反應速度、查尋結果呈現及查尋結果為最滿意;而最不滿意的則是線上求助、系統使用指引和畫面提示。(二)WWW版以畫面提示與查尋結果呈現為最滿意;而最不滿意的則是線上求助和錯誤訊息。研究之結論如下:一、資訊檢索系統乃是一個「本質」先於「存在」的「工具」,其存在的意義和價值乃在於能夠充分提供使用者服務;二、人機互動的關係表現在「使用者行為」上,如果沒有行為也就看不出互動的關係。三、影響使用者行為的主要因素有三個:使用者本身、使用者介面以及系統。此三要素任何一方的瑕疵,都是影響使用者行為的重要關鍵。本文最後,對於使用者、系統使用指導者、系統設計者、圖書館員以及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相關科系提出建議。(作者)
關鍵詞: 使用者行為,全文檢索,使用者研究,人機互動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我國學術資訊網路使用及資訊倫理教育之研究
書刊名: 我國學術資訊網路使用及資訊倫理教育之研究
出版日期: 199712
頁次: 190p.
摘要: 臺灣地區自從開放臺灣學術網路供大眾使用之後,雖引發一股電腦網路熱沛潮,但相對的也產生許多不道德及電腦犯罪事件.民國八十四年十一月三十日臺灣大學機械系五名教授,向臺北市警大安分局報案,指稱大人利用臺灣大學的電子佈告欄(BBS),假造教授身份散播不實謠言,攻訐教授並辱罵臺大工學院院長.其後經警方及電信局聯合調查,發現兩名臺大已畢業的學生涉嫌重大.此外,由於利用電子佈告欄散播不實消息,或攻訐詆毀政治人物層出不窮,亦促使政府考慮以立法方式,約束言論自由.以上發生的實際案例,不但使大眾警覺到資訊安全的重要性,更重要是如何提昇網路用戶的資訊倫理.本研究透過對國內外相關文獻的蒐集與分析,瞭解網路使用所產生新倫理規範,並心較探討電腦網路系統公佈的電腦網路使用政策或資訊倫理規範的內容.為進一步瞭解國內網路用戶對於資訊倫理問題的看法與態度,本研究從臺灣學術網路TANET(TaiwanAcademicNetwork)上,抽樣調查網路用戶利用網路的現況,並探討網路用戶對電腦網路倫理議題與相關措施的認同程度.此外,針對教育部電算中心、資策會、大學院校圖書館與電算中心等主要網路教育機構,調查網路教學的內容與對於資訊倫理教育等問題的看法.研究成果將作為國內大學圖書館館員或資訊教育者,建構網路資訊倫理教育或資訊服務相關課程的參考.本研究採用文獻分析法與問卷調查法.根據研究結果發現:(一)、目前明文的網路管理規範各有其特點,除大陸地區外,多數均採開放自主管理原則,對網路言論採取最低限制.(二)、網路使用者以在學學生為主,網路使用者重視網路隱私與安全,不贊成政府對網路言論的檢查.(三)、網路教學人員以圖書館館員、講師、副教授與教授為主,亦重視網路的隱私與安全,對網路價值觀與規範認同度比網路使用者高.(四)、基礎性網路課程由圖書館館員或講師講授,技術性網路課程則是由副教授或教授講授.(五)、教學人員最想採用的資訊倫理教育方式是隨教材穿插講解,網路倫理課程比重宜佔網路整體課程1%至10%之間.本研究針對研究結果提出七項建議:(一)、各級學校應成立資訊網路倫理規範小組,研訂與推廣網使用者資訊倫理守則;(二)、各級學校設立網路法律與倫理督導委員會,協助處理網路不道德事件;(三)、政府在資訊網路的角色上,應從政策層面導引網路發展,不宜過度限制網路資訊內容的發表;(四)、維護網路個人隱私權與加強網路安全技術;(五)、加強對網路言論自由議題之研究;(六)、加強網路使用者對網路著作權的重視;(七)、從個人隱私與網路安全價值觀念方面,建立網路資訊倫理的概念等。進一步研究建議:(一)、加強網路對社會文化經濟影響之相關研究,以避免資訊貧富問題的產生;(二)、加強探討兩性在網路角色相關的研究。(作者)
關鍵詞: 大學圖書館,資訊網路,網路倫理,倫理教育,資訊教育,資訊倫理道德教育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我國國立大學圖書館專業館員發展之研究
書刊名: 我國國立大學圖書館專業館員發展之研究
出版日期: 1997
頁次: 220p.
摘要: 館員發展係指一種有目的的努力,由圖書館根據組織的需求及其人員的興趣,規劃學習的機會,這些活動將圖書館的遠景、工作的相關性及個人的潛能緊密地結合,藉由鼓勵並提供所屬人力資源的成長來加強圖書館的能力,以有效率且有效能地實踐其使命。圖書館處在科技、讀者、服務及組織等方面的急遽改變中,應思考如何加強人員的發展成長,促進其價值、提高其可用性,使其成為「資深且優秀」的人才,方不致於在快速進步的資訊時代中落後;館員發展計畫即是推動人員素質提昇的利器。本研究探調查研究法,蒐集相關文獻加以研究分析,作為理論基礎,並以問卷調查之方式對我國十七所國立大學圖書館之館長與專業館員進行普查,以探究進行館員發展時實際上遭遇之困難,及其改進之意見;並提出五點建議:1制定書面館員發展政策、2指定專責單位負責館員發展之業務、3配合校方的募款作業,積極向外爭取財源、4全面對館員進行館員發展需求調查、5充分利用館外資源進行館員發展;以作為國立大學圖書館實施館員發展計畫之參考。
關鍵詞: 館員發展,圖書館學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我國近六年來視聽教育論文及引用文獻分析之研究:以「教學科技與媒體」期刊所刊載之論文為例
書刊名: 我國近六年來視聽教育論文及引用文獻分析之研究--以「教學科技與媒體」期刊所刊載之論文為例
出版日期: 1997
頁次: 142p.
摘要: 「教學科技與媒體」是我國台灣最重要的視聽教育領域期刊之一,其創刊迄今已六年餘,本研究目的主要針對該期刊1992年至1997年所發表之論文為例,採用文獻書目計量學的引用文獻分析,藉由研究搜集所得之論文179篇,引用文獻3162篇,探討其所刊載論文及引用文獻的特性。研究結果發現:「教學科技與媒體」期刊每年平均約刊載29.8篇,每篇論文平均長度有8.25頁;論文的第一作者以在大學任職者居多,著作方式大多為單一作者之情況;該刊最常發表的文章內容為教學設計與發展、理論與研究、電腦相關應用及隔空教育等研究主題。在引用文獻分析中,「教學科技與媒體」期刊每篇論文平均有17.66篇引用文獻;超過75%的引用資料是屬於英文文獻;而期刊(40.23%)和圖書(39.82%)是視聽教育論文所引用的主要資料類型,引用資料年代則以六年內出版者居多;作者自我引用的比例是21.62%,而最常被引用的中、英文作者是朱則剛及RichardE.Clark;有50%以上的引用學科是屬於視聽教育領域,有學科自我引用的現象;就引用期刊方面,「教學科技與媒體」的自我引用比例為6.45%,「教學科技與媒體」及”EducationalTechnology”是最常引用的中、英文期刊。(作者)
關鍵詞: 引用文獻分析,教學科技,視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