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搜尋結果為 8365 - 8376 (總計 18424 筆資料)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中國上古史論文摘要
書刊名: 中國上古史論文摘要
出版日期: 2002
頁次: 781p.
摘要: 近四十年來的臺灣,有關討論中國上古史論文之篇數,何止千計,為了避免一般讀者想要了解中國上古史,而不知從何著手,所以從中精選了三百餘篇,每篇約二千字以內之摘要,依照性質、時代分門別類,加以彙編。論文之選擇標準,以民國39年至今,在臺灣地區發表具有學術地位之學報、期刊為主,有些具有特殊價值的論文,雖然在39年以前發表,仍納入選擇。論文之排列以年代、性質分成,總論、史前考古、古史傳說、三代總論、夏文化時期以及先秦文化制度等十類。每篇論文摘要又分成論文篇名、作者、出版資料來源、論文摘要4個部分,加以說明。(編者)
關鍵詞: 中國上古史,論文提要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中美政府出版品管理制度之比較研究
書刊名: 中美政府出版品管理制度之比較研究
出版日期: 2002
頁次: 177p.
摘要: 本研究旨在透過中美政府出版品管理制度的比較,以呈現兩國制度的異同點,進而提出具體之建議。首先採用文獻分析法,蒐集相關文獻,再以比較研究法,針對中美兩國政府出版品管理制度的發展沿革、主管機關、法令依據、銷售作業與網路檢索管道等方面進行比較分析。根據比較結果,歸納出以下九點結論,包括:(1)美國政府出版品管理制度在歷經百餘年的淬鍊下,運作機制完備,我國於1977年才開始籌劃,目前處於轉型階段;(2)中、美政府出版品管理制度之發展形成,均受到完善的法制基礎、相關報告及調查或計畫書、資訊科技等因素的影響;(3)中、美政府出版品管理制度之主管機關在職掌方面,同樣需負責管理制度的規劃與網站的建置,但在成立時間、隸屬體系及管理方式上不盡相同;(4)中、美政府出版品管理制度之相關法源,對政府出版品的定義有相似的解釋,惟在法定地位及適用機關方面有所差異;(5)中、美兩國均重視政府資訊公開法令的制定,但我國目前仍未通過政府資訊公開法,美國的立法經驗值得我國參考借鑒;(6)中、美兩國皆有政府出版品銷售資訊網站的設置,惟提供服務的呈現方式有所差異;(7)中、美兩國均提供多樣化的政府出版品銷售管道,且網路書店的規劃皆符合網路成功交易的因素,但兩國的經營管理方式有所不同;(8)中、美兩國政府出版品資訊的檢索,均朝向資訊化與網路化的方向發展,紛紛設置相關網站提供民眾查詢,但兩者皆產生重複作業的情形;(9)中、美政府出版品管理之主管機關皆設有專屬網站,所提供的資訊與服務相似,惟服務的對象及特色方面有所差異。依據上述研究結果,本研究針對我國的政府出版品管理制度提出六項建議:(1)修訂政府出版品管理辦法;(2)促進政府資訊公開法的制定;(3)健全政府出版品管理組織;(4)建立政府資訊網的合作模式;(5)提供多樣化、多管道的訂購服務;(6)增進政府資訊網站的設計與服務。(作者)
關鍵詞: 政府出版品,政府資訊,政府出版品管理,政府出版品電子化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中美政府出版品寄存圖書館制度之比較研究
書刊名: 中美政府出版品寄存圖書館制度之比較研究
出版日期: 2002
頁次: 206p.
摘要: 政府出版品是探討一國政府施政運作與績效的重要紀錄,也是民眾瞭解政府施政成果的主要憑藉,被視為現代圖書館重要的參考資料之一。此類出版品無論從內容、資料來源、出版及發行等層面來看,都具有相當程度的權威性、時效性、廣泛性及非營利性等特性,可視為國家重要的資產。由於政府出版品具備上述重要特性,使得一國政府能否建立公開、即時且平等的政府資訊傳佈政策,乃成為民主社會發展的重要指標及基本要求之一。從政府出版品管制度層面而言,先進國家對於政府出版品多規劃有「寄存」及「銷售」兩大途徑,作為提供政府出版品的主要服務窗口。審視美國地區政府出版品聯邦寄存制度建置迄今已擁有百餘年的發展經驗,而我國政府出版品寄存制度初期的規劃藍圖,大體輪廓皆源自於美國的經驗,惟受到國情、社會文化與經濟條件上的差異性,使兩地區在規劃寄存圖書館制度運作策略上仍各有特色,且彼此間具有可比性。因此,為瞭解中美寄存圖書館制度的形成與未來電子寄存服務的發展及角色定位,本研究擬以政府出版品寄存圖書館制度為論述主題,利用比較研究法對中美寄存圖書館制度相關議題,進行深入的比較分析,據以瞭解其制度的發展歷程。本研究採比較研究法,配合文獻分析法進行。分別運用「描述」、「解釋」、「併排」及「比較」四個主要研究步驟,探討中美兩國政府出版品寄存圖書館制度之發展。主要的研究目的有四:一、分析中美兩國寄存圖書館制度發展的歷史沿革及制度形成之宗旨、任務與功能;二、探討中美寄存圖書館制度運作的相關法源依據、主管機關組織、管理作業運作現況及電子化寄存服務之發展趨勢;三、探討中美政府資訊公開理念及政府出版品著作權的規範現況,對寄存圖書館制度發展之影響;四、比較中美寄存圖書館制度規劃與運作現況之異同與未來發展趨勢,並據以提出對國內未來規劃寄存圖書館制度之具體建議。為達成前述研究目的,研究者分析、報導中美政府出版品寄存圖書館制度之相關文獻後,綜合歸納制度的比較研究結果,提出六項結論暨十項建議,茲分項臚列如下:一、結論部份目的在於綜理上述各章所作的現況探討,具體比較中美兩國政府出版品寄存圖書館制度在規劃與現況運作上的差異性、現況發展及趨勢,並歸納提出免費提供政府出版品之寄存圖書館制度,未來仍有其繼續存在的必要性。比較分析的項目分別有:(一)中美政府出版品寄存圖書館制度之發展歷史;(二)中美政府出版品寄存圖書館制度之相關法源;(三)中美政府出版品寄存圖書館制度管理現況;(四)中美政府資訊公開政策與寄存制度之發展;(五)中美政府出版品電子化寄存服務之發展趨勢;(六)政府出版品寄存圖書館制度之存與廢之探討。二、建議部份:(一)積極爭取上級機關重視與經費支援;(二)健全政府出版品管理制度法源基礎;(三)建立正確的政府資訊利用觀念;(四)暢通寄存圖書館制度的溝通與合作管道;(五)訂定明確的寄存圖書館作業標準及規範;(六)釐清政府出版品著作權的授權與合理使用;(七)建構完善的寄存制度績效與評估獎勵模式;(八)規劃並建置我國電子化寄存服務環境;(九)重視寄存館員在職訓練與服務內涵的提昇;(十)強化政府出版品之灰色文獻的整理與利用。(作者)
關鍵詞: 政府機關,政府出版品,公開取用,寄存圖書館,政府出版品電子化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藏漢代石刻畫象拓本目錄
書刊名: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藏漢代石刻畫象拓本目錄
出版日期: 2002
頁次: 216p.
摘要: 本目錄共收中央研究院歷史研究所傅斯年圖書館所藏漢代石刻畫象拓本696種。目錄以區域為別,分山東、四川、河南及其他4部分,各區域再以原石出土之縣、市、鄉、村等別之;其地不明者排在各該區域之末。本目錄附圖影及基本資料說明,包括目錄號、品名、件數、收藏編號、出土地、年代、高廣、榜題、題跋、收藏印、原石存佚、著錄、電腦照片檔號、收藏筒號與備註。書後附有引用書目與勘誤表,可供讀者方便查核參考。(編者)
關鍵詞: 漢代,石刻畫象,拓本,參考書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藏北魏紀年佛教石刻拓本目錄
書刊名: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藏北魏紀年佛教石刻拓本目錄
出版日期: 2002
頁次: 133p.
摘要: 本目錄共收中央研究院歷史研究所傅斯年圖書館所藏北魏紀年佛教石刻拓片計254種,收錄範圍包括:北魏時期佛教造像、造塔修寺記及僧人墓誌塔銘等,實際形式包括石窟銘刻、單體石碑及金銅佛像等。目錄編排方式以紀年先後為序,紀年相同者則依館藏收藏編號排列;著錄標示方式為書名簡稱、冊數及圖版號,前文說明中有「書目簡稱對照表」可參照。附錄「歷代著錄題名對照表」與參考書目,方便讀者簡明易讀,為研究佛教藝術與文化的重要史料。(編者)
關鍵詞: 佛教石刻,拓片,北魏,佛教藝術,參考書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物種名錄後設資料(Metadata)發展研究:Species 2000 個案介紹(下)
書刊名: 中央研究院計算中心通訊
出版日期: 200205
卷期: v.8 n.11
頁次: pp.82-86
摘要: Species2000計畫是一個與使用者、物種分類學家和贊助單位合作密切的多資料庫組織的聯合體,成立動機是為建立一個包含全球主要物種群的生物物種資料庫,其中每一個資料庫將會以一致的物種分類系統紀錄各物種群中的所有已知的物種資料。目前全球現有的物種資料庫可能已包括40%的已知全部物種,所以為了完成所有物種的紀錄,陸續投資建立新資料庫是需要的。該計畫的目標是:針對目前已知生物物種,提供一個具有一致性、經認可且可成為實際使用工具的名錄索引。這個名錄索引將可被運用於下列狀況:1.作為目前全球進行中之名錄製作計畫的數位化物種名錄基礎;2.作為全球各物種資料庫之間溝通的網際網路閘道的名錄索引;3.作為不同名錄製作計畫之相互比對的參考系統;4.作為具全球性範圍的物種目錄,可供名錄狀態查核、物種分類與命名等目的而使用。(作者)
關鍵詞: 物種資料庫,名錄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電腦傳真」之可行性與效能探討
書刊名: 中央研究院計算中心通訊
出版日期: 200204
卷期: v.18 n.8
頁次: pp.62-64
摘要: 本文旨在探討利用個人電腦發送傳真的可行性及優缺點。相較於傳統傳真機的收發方式,電腦傳真具有操作時間短、文件清晰、批次傳輸等優點,不僅可省卻中間列印及掃描的轉換步驟,直接將電子文件送達彼端的傳真機,亦可節省國際長途傳真的電信成本。然而,利用電腦發送傳真有上述許多優點,但在接收傳真上亦有若干限制,特別是目前技術上對於傳真收受者身分的判斷品質尚未令人滿意。不過整體而言,電腦傳真除了環保經濟的優點外,系統還可提供週邊加值服務,如:自動傳真(語音)回覆、遠端遙控收發等,相當便利於企業應用。(編者)
關鍵詞: 資訊科技,電腦傳真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李國鼎先生多媒體資料庫網站」簡介
書刊名: 中央研究院計算中心通訊
出版日期: 200202
卷期: v.18 n.4
頁次: pp.27-29
摘要: 本網站由中研院近史所負責資料整理及文件掃描工作,計算中心協助網頁設計及資料庫檢索。於今(九十一)年元月二十八日正式對外公開,網址為http://ktli.sinica.edu.tw。本網站內容包括李國鼎先生「略傳」、「其人其事」、「資料庫」等三大部分。「略傳」部份包含其大事年表、生平事蹟、多媒體略傳。「其人其事」包括其宗教信仰、家庭生活、個人著作及相關人物訪談。「資料庫」包括照片、文物、文件及財經大事紀。(作者)
關鍵詞: 李國鼎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中研院新世代網際網路協定(IP version 6)發展(下)
書刊名: 中央研究院計算中心通訊
出版日期: 200212
卷期: v.18 n.26
頁次: pp.209-212
摘要: 近年來,網際網路的應用無所不再,而網際網路的IP位址乃是提供網際網路接連所需的基本資訊,目前IP位址為IPv4格式,可供應42億個IP位址,然而隨著網際網路應用的多樣化,IP位址已逐漸不敷使用了,為改善IPv4不夠使用的情況,IPv6遂應運而生。本文旨在介紹中央研究院發展與利用IPv6的情況,作者首先說明該院發展IPv6的緣由,繼而詳細說明該院自2001年底著手建置IPv6的過程與經驗,該院並加入國際IPv6組織,為繼中華電信研究所後全國第二個6boneBackbonesite。作者於文中對該院連接各相關國外網路骨幹、商業骨幹,以及與國家高速電腦中心、中華電信、教育部電算中心等共同合作等情況,一一詳細說明。(編者)
關鍵詞: 網址,IP,網路協定,IPv6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基因體的註解工具簡介
書刊名: 中央研究院計算中心通訊
出版日期: 200212
卷期: v.18 n.25
頁次: pp.202-204
摘要: 基因體註解(genomeannotation)為資訊科學應用於生物科技上的一項廣泛研究方向,現今已有許多應用軟體開發出來。本文旨在簡介基因體的註解工具,作者首先闡明基因體註解的定義,以廣義而言,基因體註解即是將所有在DNA序列中有意義的資訊全都註解出來;以狹義言,則是找出基因在DNA序列上的位置,並定義出EXON與INTRON的界線。接著,作者說明基因體註解工具的分類與特徵,有些基因體註解工具軟體亦稱為基因認定(geneidentification)工具。一般而言,這些軟體可分為三大類:一、以統計預測為基礎的演算法;二、以資料比對為基礎的演算法;三、結合上列二類方式的演算法。作者針對上述三類的優缺點加以詳細分析,並介紹由中研院生醫所常蘭陽老師所領導之生物資訊團隊研發出來的「序列複雜度精簡演算法」(CRASA-ComplexityReductionAlgorithmforSequenceAnalysis),文末附有常用基因註解工具之網址。(編者)
關鍵詞: 基因,基因体註解,生物科技,應用軟体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中研院新世代網際網路協定(IP version 6)發展(上)
書刊名: 中央研究院計算中心通訊
出版日期: 200212
卷期: v.18 n.25
頁次: pp.198-201
摘要: 近年來,網際網路的應用無所不再,而網際網路的IP位址乃是提供網際網路接連所需的基本資訊,目前IP位址為IPv4格式,可供應42億個IP位址,然而隨著網際網路應用的多樣化,IP位址已逐漸不敷使用了,為改善IPv4不夠使用的情況,IPv6遂應運而生。本文旨在介紹中央研究院發展與利用IPv6的情況,作者首先說明該院發展IPv6的緣由,繼而詳細說明該院自2001年底著手建置IPv6的過程與經驗,該院並加入國際IPv6組織,為繼中華電信研究所後全國第二個6boneBackbonesite。作者於文中對該院連接各相關國外網路骨幹、商業骨幹,以及與國家高速電腦中心、中華電信、教育部電算中心等共同合作等情況,一一詳細說明。(編者)
關鍵詞: 網址,IP,網路協定,IPv6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行動代理人技術(下)
書刊名: 中央研究院計算中心通訊
出版日期: 20021118
卷期: v.18 n.23
頁次: pp.190-196
摘要: 本文譯自日本國立資訊科學研究所佐藤一郎教授所撰之文章。內容介紹行動代理人技術,所謂行動代理人(mobileagent)是代理人技術(agenttechno-logy)的一種,是一種能夠同時一邊在各電腦終端間移動,一邊能夠自主地分散運算處理的一種程式。因具有提高分散計算系統效率性與便利性,又可同時降低分散式系統上傳遞延遲與電腦間傳送次數等優點,故在分散式處理系統中受到相當的矚目。作者首先概述行動代理人之原理與特性;繼而說明行動代理人的運作方式,包括其執行和移動,接著介紹行動代理人目前的主要應用,以及現今幾個代表性的行動代理人系統及其程式,如:Telescript、AgentTcl、Aglets、Voyager、Plangent等。作者並對行動代理人之未來研究動向,以及行動代理人技術的標準化推動情況加以探討。(編者)
關鍵詞: 分散系統,行動代理人,分散運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