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搜尋結果為 3865 - 3876 (總計 18424 筆資料)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網路化檔案評量應用於電腦專題學習及其成效
書刊名: 教學科技與媒體
出版日期: 200612
卷期: n.78
頁次: pp.4-27
摘要: 本研究採準實驗研究法,研究目的探討網路化學習歷程檔案評量系統對專題導向學習成效(包括評量成績與自我認知學習成效)之影響,以某國中二年級學生修習「電腦」課程的兩班六十名學生為研究對象。使用系統的為實驗組,沒使用的為控制組,實施時間為期十週。研究結果為:(1)兩組在評量成績(測驗成績、作品)上沒有顯著差異;(2)實驗組自我認知學習成效顯著高於控制組;(3)實驗組使用系統前、後的自我認知學習成效有顯著提升。(作者)
關鍵詞: 學習歷程檔案評量,專題導向學習,專題作品,自我認知學習成效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台灣電子文件發展策略之分析研究
書刊名: 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
出版日期: 2006冬
卷期: v.44 n.2
頁次: pp.197-214
摘要: 電子文件的發展已成為世界各國評估電子化政府的指標之一,各政府機關產生的公文書也逐漸由電子形式所取代,各先進國家多已針對電子文件的發展制訂未來數年之發展策略,做為規劃與發展之藍圖。本研究透過機關訪談及焦點座談方式,瞭解台灣政府機關電子文件管理之現況與問題,進而參酌國外經驗與國內機關需求,提出建立台灣電子文件管理策略的結論與相關建議。(編者)
關鍵詞: 電子文件,電子檔案,發展策略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資訊素養文獻之書目計量研究
書刊名: 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
出版日期: 2006冬
卷期: v.44 n.2
頁次: pp.133-152
摘要: 本研究旨在利用書目計量方法,探討資訊素養文獻的資料類型、出版國家、使用語言、成長情況與第一作者的生產力,同時以期刊文獻為範圍,利用布萊德福定律界定資訊素養核心期刊,並分析其特性與品質。研究結果歸納如下:一、資訊素養文獻主要資料類型為期刊論文,以美、英為主要出版國家,且文獻多數以英文發表;二、自90年代中期開始呈現持續且穩定的成長;三、期刊文獻分佈大致符合布萊德福定律及布萊德福-齊夫定律;四、核心區期刊的品質較優;五、核心期刊以季刊為主,其出版之相關文獻數量多寡與期刊發行時間長短並無絕對關係;六、核心期刊以研究性質為主,是大學圖書館及學校圖書館關注的重心,且與參考服務關係較密切;七、以發表一篇文獻之作者居多,而作者在資訊素養主題的研究生涯長短與其生產力無關;八、高生產力作者以女性居多,以教師為主,且以資訊素養、圖書館(讀者)利用指導及資訊科技為其主要研究領域。(編者)
關鍵詞: 文獻成長,布萊德福定律,作者生產力,核心期刊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大學圖書館利用教育設置線上課程之需求分析
書刊名: 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
出版日期: 200609
卷期: v.44 n.1
頁次: pp.83-99
摘要: 大學圖書館賦予有支援教學、協助研究、提供資訊及服務等任務。隨者網路普遍化及資訊科技快速成長下,圖書館設置線上課程能使更多學習者透過網路自學,以增進其資訊素養能力與提昇校園學術研究風氣。因此,圖書館規劃線上課程倍受重視。但目前國內多數以探討圖書館員的教育為主,卻乏人檢視如何規劃圖書館利用教育之線上課程。國外大學線上圖書館利用教育已是趨勢所驅(Mellon,2004),資料庫廠商也已製作許多線上教學課程,但國內的大學仍在起步。本文就國內大學圖書館利用教育實施現況,探討如何規劃圖書館利用教育之線上課程,首先分析目前大學圖書館面臨的挑戰,其次以問卷調查法,針對館員及讀者整理國內圖書館利用教育現況及需求,最後再以專家訪談法歸納出大學圖書館規劃線上課程所應注意事項。本研究結果將提供國內大專院校圖書館規劃線上課程之參考。(作者)
關鍵詞: 圖書館利用教育,線上課程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圖書館服務品質對使用者滿意度與再使用意願之研究:以某大學為例
書刊名: 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
出版日期: 200609
卷期: v.44 n.1
頁次: pp.61-82
摘要: 本文嘗試建立一個大學圖書館服務品質對使用者認知價值、滿意度與再使用意願的模型,期望能做為大學圖書館提昇服務品質之參考。本研究針對某大學使用者進行問卷調查,有效問卷263份,經由實證結果發現:「館員服務」對使用者認知價值具有正向影響;「館員服務」、「館藏服務」與「流通服務」對滿意度具有正向影響;「流通服務」和「館員服務」對再使用意願具有正向影響;其中以「館員服務」對滿意度與再使用意願影響最大。此外,根據「重要性—績效」矩陣分析結果顯示,使用者最重視且館方績效較差的項目為「館藏服務」。(作者)
關鍵詞: 大學圖書館,認知價值,使用者滿意度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書目探勘讀者使用圖書館之行為
書刊名: 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
出版日期: 200609
卷期: v.44 n.1
頁次: pp.35-60
摘要: 在數位化的時代裡,資料彙整分析與資料探勘所探索發掘出的資訊,對單位政策制訂與決策建立是具有高度參考價值的。圖書館經營的目的是要能夠更符合讀者的需求,因此主動發掘讀者的需求,主動提供讀者所需要的資訊,是現今圖書館重要的工作項目。資料探勘技術於圖書館之應用—被稱之為書目探勘(bibliomining),確實能有效協助管理者進一步瞭解讀者對圖書館之需求。書目探勘之資料資源主要以圖書館自動化系統之借閱記錄與館藏資料為軸心,不同於以往的是,本研究嘗試整合讀者個人多方面特性資料(非圖書館自動化系統之讀者資料),並依據研究主題需求,萃取、彙整與轉換資料,建立相關資料倉儲,以「圖書」、「讀者」與「時間」三個面向透過資料彙整交叉分析與資料探勘計數之群集分析、分類分析與關連規則分析等,探討讀者使用圖書館之行為。此結果可提供圖書館管理者在經營決策於館藏政策、圖書推薦、預算分配、圖書館管理等之重要的且客觀的參考依據。(作者)
關鍵詞: 書目探勘,資料探勘,讀者行為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圖書館應用無線射頻識別技術之實務性研究
書刊名: 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
出版日期: 200609
卷期: v.44 n.1
頁次: pp.3-13
摘要: RFID具有條碼無法提供的整批讀取、可讀寫資料、即時性反應的特性,包括讀者與館藏的資料均可結合RFID的混合應用方式,提供圖書館內各種非接觸式的管理。近年來圖書館的應用是利用RFID取代條碼識別的功能,再配合RFID快速反應與非接觸的特性提高作業效率與精確度,但服務型態本質則並未改變。本文主要描述世新大學圖書館實驗RFID於館藏資料的定位與取閱率計量的創新應用模式。透過實作過程的說明,分析標籤頻率與型式的選定,多重收發器建置,結合TCP/IP網路橋接等解決方案,並提出實際技術標準與設備可靠度仍未完備的現況,提供圖書館導入的參考。(作者)
關鍵詞: 無線射頻辨識,自動化辨識,創新應用模式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學術論文被引用次數之分析研究:以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及Scopus為例
書刊名: 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
出版日期: 200609
卷期: v.44 n.1
頁次: pp.15-34
摘要: 本文主要探討檔案描述內容標準之發展歷程,並以北美地區新近訂定的檔案描述論文被引用次數常被用為評估學術研究成果的指標,其對學術界的重要性不言可喻。為求公允,引用次數的運算宜力求正確,然而,由於提供查詢論文被引用次數之系統,因發展背景不同,系統的資料處理程序與原則有別,使得各篇論文的被引用次數在不同系統之檢索結果因而產生差異。本研究除藉由文獻探討外,選擇淡江大學工學院獲得校內研究獎助之學術論文372篇,以ScienceCitationIndexExpanded(簡稱SCIE)與Scopus為對象,透過實際檢索,比較分析兩者計算論文被引用次數存在的現象與問題,以歸納影響因素。研究結果發現在比較SCIE與Scopus兩者的收錄範圍時,除資料種數外,應一併考量其收錄的資料類型與政策等面向。此外,其著錄參考文獻的規範不一,書目記錄品質的控管、引用與被引用文獻連結的處理機制等亦存在相異的作法,因而影響同一篇文獻卻有不同的被引用次數之檢索結果。由此可知,系統收錄資料的範圍、參考文獻著錄之完整性、書目記錄的品質以及文獻連結機制等情況,都是影響論文被引用次數計算之因素。(作者)
關鍵詞: 論文被引用次數,引用資訊系統,科學引文索引,引文分析,書目計量學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Open Access Hybird期刊的另類策略
書刊名: 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
出版日期: 200609
卷期: v.44 n.1
頁次: pp.1-2
摘要: 上一卷其本刊(JoEMLS)十一期電子專報提及:Elsevier於今年陸續宣告其旗下若干物理學期刊將採取所謂」OAHybirdJournal」出版模式,意即允許作者自己選擇是否願意以支付「文章贊助費」(articlesponsorship)的名目,來達到讓自己的稿件得以免費開放給非訂閱戶之讀者。其目的除了在於讓投稿者能針對一般的OA期刊投稿之外,也可獲得同樣採用所謂」Hybird」模式中,一些營利性出版社非OA期刊之資訊,而成為作者投稿的另一種選擇。(編者)
關鍵詞: 學術出版,投稿,開放取用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透過網頁呈現專題成果之學習
書刊名: 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
出版日期: 200606
卷期: v.43 n.4
頁次: pp.471-486
摘要: 本研究探討專題式學習融入五年級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之教學。研究以小規模的科學營專題學習作為深入觀察之起點,繼而擴及較大規模的七個班級的自然課專題學習。學生除了經歷科學專題探索之外,並將探索成果以專題網頁呈現。藉由選定的專題,學生以4-5人為一組,除了學習相關科學性知識外,更透過Internet資源的探索,搜尋相關資訊,並經由分享、討論,以助知識之整合。另方面也經由網路多媒體工具作為自然知識專題發表的途徑。研究過程中結合計質性與計量性方法。計質性資料,包括觀察紀錄、錄影帶資料、錄音訪談資料,以及教師日制。計量性資料方面,共蒐集229名學生自評反應、同儕評分,與教師評量作為資料分析的來源。研究結果歸納:學生在各個階段的任務(包括取得基本知識與技巧、定義探索任務、探索與蒐集、組織與整合內容、透過網頁呈現)反應不同的情意、行動、與認知之學習表現。學生對於專題式學習持肯定態度。透過專題學習,學生能夠很清楚所要探討的問題並能由完成專題而獲得成就感。而學生自評、同儕自評、教師評分三者反應顯著相關性。(p<0.01)(作者)
關鍵詞: 專題式學習,自然生活科技,資訊融入,學生為中心學習,資訊素養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從電子資源統計問題看COUNTER計畫之發展與應用
書刊名: 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
出版日期: 200606
卷期: v.43 n.4
頁次: pp.453-469
摘要: 本研究以統計電子資源時產生的問題為開端,藉由文獻分析瞭解圖書館借提出的解決方案,探討E-Metrics及COUNTER計畫之發展現況與目的,並依據COUNTER規範的格式,進行出版商報表之整合分析。期能透過此項研究,瞭解COUNTER提供之效益與限制,致使圖書館整合統計資料時有所憑借,出版商選取交易紀錄檔的元素時也能有所依據。(作者)
關鍵詞: 電子資源統計,E-Metrics計畫,COUNTER計畫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網路時代資訊組織與Metadata課程發展
書刊名: 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
出版日期: 200606
卷期: v.43 n.4
頁次: pp.435-452
摘要: 編目作業向來是圖書館組織整理圖書文獻的重要機能,為了培育編目館元具備適當的知識技能,圖書資訊學系所普遍開設編目課程。近年來,由於資訊科技進步與網際網路盛行,對圖書館編目工作帶來重大衝擊,引發編目課程改名為資訊組織課程以及Metadata教育等議題。由於編目工作是圖書館的重要機能,使得資訊組織與Metadata課程探討更具意義。本論文首先回顧近十年相關的重要文獻,藉由美國臺灣經驗探索圖書館資訊組織工作的變革與需求,其次研析編目課程轉型成資訊組織課程的發展,涵蓋資訊組織教育原理、課程名稱、課程內涵與單元、基礎與進階課程安排、實習與作業,以及實驗課程。另一方面,由於數位圖書館大量建構與Metadata研究蓬勃,本論文也探討Metadata課程原理與設計,以及資訊組織與Metadata課程關係等議題。最後總結並提出資訊組織課程與Metadata課程未來發展建議。(作者)
關鍵詞: 分類編目,後設資料,網際網路,資訊組織課程,Metadata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