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搜尋結果為 15625 - 15636 (總計 18424 筆資料)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清人所著讀書札記中的學術資源及其整理
書刊名: 國立中央圖書館館刊
出版日期: 198912
卷期: v.22 n.2
頁次: pp.97-102
摘要: 古人用札記的方式記錄讀書研究的心得,對古籍中的重要問題,作出重點研究,而記錄其成果,常能把握住問題的重心,以精簡文字、考訂解釋、直抒心得,故札記為提供學術研究寶貴之資料來源。本文將清人所著的讀書札記,加以整理,如:一、清人所著讀書札記數量的估計;二、清人所著讀書札記的內容與價值,包含校勘、訓話、義理、史事等;三、清人所著讀書札記整理的構要,有總目式、提要式、彙編式、話林式。最後作者認為應將清代以前及民國以來之札記著作,或以專書方式或以集其大成方式,彙編成書則該類資料,對於學術研究的貢獻,自然更形巨大。(編者)
關鍵詞: 讀者心得,參考工具,參考資料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續資治通鑑長編目錄芻議
書刊名: 國立中央圖書館館刊
出版日期: 198912
卷期: v.22 n.2
頁次: pp.85-96
摘要: 本文係作者出席民國77年11月30日至12月3日漢學研究中心舉辦之「漢學研究資源國際研討會」所發表之論文。我國經典史籍,卷帙浩博,難以盡讀,更難以強記,是以檢索之書,為不可缺少之工具。本文先略述傳統類書及哈佛燕京社所編引得、各印本正史索引、傳目索引、重要詞彙、隨筆索引等,乃至詩話詞話類編、分類鈔輯史料,對學術研究之方便與貢獻。宋李燾[續資治通鑑長編],專記北宋九朝一百六十八年史事,原書凡五百八十卷,約六百餘萬字,為[宋史]兩倍半。李燾以宋人記宋事,可謂第一手史料,本書實為研討北宋史實之淵藪。唯因卷帙繁多,且編年記事,不易查閱。淹博如葉德輝、王國維、張蔭麟、田光烈等,或未加問津,或淺嚐輒止,均未能有效利用。蓋欲閱讀一過,至少需時半年。近二十年來,作者致力於宋代圖書文獻之探討,曾翻閱兩遍,約得資料二十萬言,而遺漏尚多。因思若能仿司馬光通鑑目錄之法,先按原書順序編一目錄,再就目錄編分類索引,若更益以語彙集成、人名索引,則使用將更為方便精確。因即以英宗部分為例,以中華書局點校本為據,每條不論長短均立一目,其長篇奏議則撮其主旨,而若干不足二十字之條目,則照錄原文。一工作天可編兩卷,以一人專司其事,窮一年之力,全書目錄應可完成。末附所編[續資治通鑑長編目錄](卷198仁宗喜祐八年迄卷204英宗治平二年),凡七卷共五頁有奇,以就正於方家學者。(編者)
關鍵詞: 續通鑑長編目錄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韓國圖書館法施行令
書刊名: 國立中央圖書館館刊
出版日期: 198912
卷期: v.22 n.2
頁次: pp.193-203
摘要: 圖書館法為圖書館營運作時之重要法源依據的準則,本文為譯者譯自韓國1988年8月16日公布之「韓國圖書館法施行令」,以提供國內圖書館作參考。本法施行部分共分30條,附則6條,並有附表一:各類圖書館設施與資料標準;附表二與附表三則是各級人員之配置標準與資格條件等三種附表。該法令內容包含:訂定圖書館法範圍、各級人員條件、資料的交換、移管、廢棄、除籍的標準和範圍、圖書館發展委員會的組成、委員會的職務、基金的運用、國際交換資料提供、國立中央圖書館的指導與支援、資料送繳、國際標準資料號碼及合作網營運計劃等。(編者)
關鍵詞: 圖書館法規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韓國圖書館法
書刊名: 國立中央圖書館館刊
出版日期: 198912
卷期: v.22 n.2
頁次: pp.183-191
摘要: 韓國圖書館法的訂定目的在規定圖書館之設置、營運、服務等必要事項,促使圖書館健全成立與發展,以提供知識、資訊給社會各界,並使有效地流通,提高國民終身教育與文化發展。本文係1987年公布韓國圖書館法之翻譯,全文共七章四十七條另有附則二項,其內容如下:第一章總則、第二章國立中央圖書館、第三章公共圖書館、第四章大學圖書館、第五章學校圖書館、第六章專門圖書館及特殊圖書館、第七章圖書館資訊合作網以及附則。對各個圖書館的定義、業務、設置、培育、營運、館長及委員會、法人等設立圖書館的登記、指導及監督、改正命令、補助、使用費及入館費、資料的提供、罰金等業務項目,及使用語詞,如:圖書館協會、租稅減免等的解釋。是涵蓋各類圖書館的圖書館法。(編者)
關鍵詞: 圖書館法,韓國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美國有關中國研究書目
書刊名: 國立中央圖書館館刊
出版日期: 198912
卷期: v.22 n.2
頁次: pp.167-181
摘要: 在美國出版的中國研究書目依其性質和內容可分為六種:一、美國漢籍收藏目錄;二、中國地方志目錄;三、漢籍內容目錄;四、中國研究專題目錄;五、有關中國研究上的綜合性書目;六、其他目錄。本彙編囊括以上六種圖書目錄,著錄項目包含著者、書目、出版項等,按著者姓名或書目英文字順排列,共187篇。其後附有美國出版的中國研究期刊,且常以成篇方式刊登有關中國研究的專題目錄,收錄了1974年至1988年間發表的篇目。(編者)
關鍵詞: 參考書目,參考工具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美國伊利諾大學中文圖書資源的發展及其問題
書刊名: 國立中央圖書館館刊
出版日期: 198912
卷期: v.22 n.2
頁次: pp.151-158
摘要: 美國伊利諾大學圖書館自1920年代開始,已著手收藏亞洲語文的書籍;至1960年代遂成立伊大遠東圖書館;1979年春,伊大圖書館改組,將遠東(東亞)、南亞(印度)及中原(西亞)三合為一,組成亞洲圖書館,至1988年止,其藏書量總數已達108,610冊。伊大亞洲圖書館之大陸圖書、特藏資料、私人珍藏收集頗多,自1982年以來並開始建立中文簽名本文庫。接納贈送與互相交換圖書資料,為圖書資源的另一來源。但亞洲圖書館仍有其問題存在,如經費短缺、中文書目訓練專業化問題及自動化問題等,尚待努力完成。文中除簡介該大學之中文圖書資源的發展外,並列表說明該館數量增加之情形。(編者)
關鍵詞: 東亞圖書館,亞洲圖書館,研究資源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天理大學附屬天理圖書館所藏漢籍的現況及其問題
書刊名: 國立中央圖書館館刊
出版日期: 198912
卷期: v.22 n.2
頁次: pp.139-149
摘要: 本文係作者出席民國77年11月30日至12月3日漢學研究中心舉辦之「漢學研究資源國際研討會」論文。天理圖書館的漢籍,收藏的內容包括隋唐的鈔本、宋元的舊刻、以及明清的刊本,日本平安、鎌倉時代的鈔本、五山版、古活字版以及江戶時代大量出版的所謂和刻漢籍。本文介紹的內容則為漢籍收藏的時期以及中國古籍收藏的簡介,計有:京都市堀川古義堂藏書、清末盛宣懷的舊藏書、鹽谷溫博士舊藏的戲曲、小說類四、四0四冊,以及吉川幸次郎、天野仁一、服部宇之吉博士的藏書;另有滿文書籍、地方志和通俗小說的收藏。接著介紹天理圖書館選定中國善本的標準,以及所藏中國善本、通俗白話小說戲曲、鈔本、日本漢籍古鈔本、五山版、古活字版的內容。作者最後認為有必要將日本流傳下來的漢籍,傳達給各個學人、研究者,喚起對這些古籍更多的利用。(編者)
關鍵詞: 日本漢籍,天理圖書館,日本古鈔本,古籍整理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中國類書中的文獻資料及其運用
書刊名: 國立中央圖書館館刊
出版日期: 198912
卷期: v.22 n.2
頁次: pp.117-128
摘要: 「類書」即是在體製上將文獻依類纂輯的圖書,是中國圖書裏重要的體製,在內容來說,是四部兼收,故有人稱之為中國的百科全書。其功用有二:一是易於尋檢資料;二是留存散亡的遺文舊事。本文撰寫的旨趣,即在比較並有系統的討論這兩方面的問題。本文分五部份敘述,分別為一、類書的體製;二、類書著錄文獻的方式;三、類書在文獻上之價值;四、運用類書中的文獻資料應注意的事項;五、並冀望對國內整理類書文獻工作提出建議。(編者)
關鍵詞: 百科全書,參考工具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版本對歷史研究的重要性:以若干宋代典籍的比勘為例
書刊名: 國立中央圖書館館刊
出版日期: 198912
卷期: v.22 n.2
頁次: pp.11-22
摘要: 版本的差異可能造成不同研究結論的情形下,忽視版本的重要性,勢必影響研究成果。不論無意的改易脫漏及有意的篡改、抽燬,對歷史研究都有很大的影響。因此,比較不同的版本對歷史研究極具意義。宋代是中國歷史上重要的轉型時期,傳世的典籍數量頗多。由中國大陸官方所推動的古籍點校計劃,如出版[名公書判清明集]與[陳亮集],利用不同版本加以比勘、校對、標點,達成文化普及與便利學者研究的作用。台灣在學界與出版界合作下,也影印出版不少珍善典籍,以供學者比較研究。利用不同版本所進行的比對、校勘、辨偽的工作,對宋史研究貢獻極大。版本校勘以外,輯佚的工作,對充實典籍內容,豐富研究資源更具意義。作者整理南宋文集,各舉若干例證,說明版本對歷史研究的重要性,在校勘舉隅有:涉及民族意識的文字篡改(包括詞與文句的改動)、一般文字的改易(包含人名、官名、年代地名((國名))、數字、文字事務、脫漏衍字)及一般文句的改易,在補遺舉隅有:四庫全書本關於涉及民族意識文字之抽燬;文獻缺漏與補遺。(編者)
關鍵詞: 版本校勘學,版本學,校勘學,善本書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現存最早的印刷品和雕版略評
書刊名: 國立中央圖書館館刊
出版日期: 198912
卷期: v.22 n.2
頁次: pp.1-10
摘要: 現在存世最早的印刷品,一般學者都公認是1966年在南韓東南部慶州佛國寺釋迦塔內發現的一卷[無垢淨光大陀羅尼經]。這一經卷的印製年代不會早於本經譯成的704年,而年代下限也不會晚於釋迦塔建立的751年。如果年代考訂無誤,此經當係現在存世的一件最早印刷品。由楮紙、經文、字體、刻字四點不足證明此經為新羅產品,而可反證為唐代中國所印製的。1965年在浙江溫州市郊白象塔內發現的[佛說無量壽佛經]印本殘頁,經初步鑑定為北宋泥活字印本。作者從彩色圖版複製的經文殘頁觀察,也傾向於活字排版。此經則為新發現的最早活字本。現存北宋雕板,現在國內和國外知見的幾塊乃係稀世之珍:紐約公共圖書館斯賓塞特藏部藏有中國古木刻板片一塊,正面為佛經咒文字,背面為阿彌陀經象,上題「宋雕板」並有跋文。北京歷史博物館亦藏有北宋人像雕版二塊,謂係河北鋸鹿出土,一為軍人仕女像,另一板為三女半身像。兩版皆係棗木所製,大概是宋代民間供奉的蠶神像。本文即作者就個人所見,將前面所提及之幾件最早刻本、活字本和雕板實物,分別予以附圖介紹並略加評述,以供研究印刷術起源者參考。(編者)
關鍵詞: 雕版印刷,活字印刷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從四庫全書談古籍整理的重要性
書刊名: 國立中央圖書館館刊
出版日期: 198912
卷期: v.22 n.2
頁次: pp.103-115
摘要: [四庫全書]一共收輯我國四部重要典籍三千四百餘種,當年共謄錄七部,分厝於大江南北重要城鎮,並又選擷其中精華圖書,抄繕成兩部薈要,密藏內府,由於此項文化工程浩大艱鉅,故難免存有疏漏舛諱之疵,作者將其歸納成四部份,說明如下:一、人為疏失,脫誤叢生-抄繕人員逾三千多人,學識程度,良莠不等,閱歷十數工作歲月,敬業精神,期難貫徹。謄錄之書,缺頁缺卷,或以他本抵換及任意刪截改竄者,則魯魚亥豕之訛,已是「小焉者也」。二、政治意圖,資料失真-清人以外族入主,忌諱自多,對漢人行諸於書籍不利於清室文字,視同芒刺在背,文中作者列舉出改易文字、抽換篇章、撤毀刪汰之例證,顯見其破壞原著精神、著作完整性,嚴重影響到學術是非的論定。三、版本異同,考覈未實-膳錄來源,內府所藏,各省採進,官員家藏進呈,未必盡能網羅各書版本。有時確也齊備同一種書的若干版本,然館臣並未詳加探研各版本間優劣等別。四、選書態度,未臻公允-修纂四庫,本有其政治目的,清高宗個人對學術的觀念及當時的學風,皆曾影響選書的公允原則。[四庫全書]所顯現的缺失,亦往往見存於各古籍之中,本文以眾所詳知的[四庫全書],來引證古籍之有待整理,其方向不外乎有方便檢尋及提供正確資料兩大方向。(編者)
關鍵詞: 四庫全書,古籍整理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近四十年來台灣地區叢書編刊情形之探討
書刊名: 國立中央圖書館館刊
出版日期: 198906
卷期: v.22 n.1
頁次: pp.163-173
摘要: 叢書可網羅散逸、輯佚殘籍,且能按照學術之分類與源流,提供學者之需要,因而叢書之重要性可見一般。本文將叢書之定義,歷史沿革、歷代著名之叢書及叢書之分類等詳細說明,最後並提出四點建議,供出版業者與學界共同參考。本文正文部份論述近四十年來叢書編刊之概況,分為一、出版數量、種類;二、出版年代;三、出版機構;四、主要特徵與現象等四部份。所提四點建議包含建立對「叢書」原義之正確認識,各叢書所選之子目書應避免重複、強調整理域外漢籍不宜因影印而竄改原書之相關資料。(編者)
關鍵詞: 叢書總目續碼,參考工具,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