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搜尋結果為 14821 - 14832 (總計 18424 筆資料)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簡介中文電腦的編碼(下)
書刊名: 中央研究院計算中心通訊
出版日期: 199206
卷期: v.8 n.15
頁次: pp.122-124
摘要: 詳見”簡介中文電腦的編碼(上)”
關鍵詞: 中文字碼,中文交換碼,字碼字集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新版中文全文檢索系統介紹
書刊名: 中央研究院計算中心通訊
出版日期: 199207
卷期: v.8 n.15
頁次: pp.120-121
摘要: 開發資料庫通常有三個步驟:一、輸入文獻資料及校對,成品為原始文獻檔;二、在原始文獻檔添加標語(markup)符號,以描述資料的性質,形成標誌文獻檔;三、用資料庫建立子系統將標誌文獻檔轉化為資料庫。本文即介紹中央研究院依上述步驟所開發之開發廿五史全文資料庫的經驗,發展新版中文全文檢索系統之概念與技術,包括描述資料性質的標誌符號及語言、文獻的層級結構(hierachicalstructure)與真碼訊息等文獻處理技術。(編者)
關鍵詞: 中文檢索,全文檢索,廿五史全文資料庫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簡介中文電腦的編碼(中)
書刊名: 中央研究院計算中心通訊
出版日期: 199206
卷期: v.8 n.14
頁次: pp.114-116
摘要: 詳見”簡介中文電腦的編碼(上)”
關鍵詞: 中文字碼,中文交換碼,字碼字集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國家遠景(A National Vision)
書刊名: 中央研究院計算中心通訊
出版日期: 199207
卷期: v.8 n.14
頁次: pp.111-113
摘要: 本文是美國參議員AlbertGore於第十六屆美國國家圖書館週年會(April24,1990)之演說內容。由於電腦科技及相關領域的驚人發展,全球文明可預見將在本世紀提前來臨,而溶入可觸及的真實生活世界。數位化的資訊是全球tmc同hai混合語,不同公司、大學、國家皆能處理此種形式之資訊且相當令人滿意。資訊革命正快速改變我們的生活,我們必須隨時準備好自己來克服它的潛力與希望。我們的挑戰是如何將資料轉換成資訊、將資訊精煉成有意義的知識,然後將知識發酵成智慧。超級電腦是資訊時代的機關車,此時應該是駕駛數位黃金列車奔馳的時候。(編者)
關鍵詞: 資訊社會,高效能計算法案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華盛頓大學使用廿五史全文檢索資料庫概況
書刊名: 中央研究院計算中心通訊
出版日期: 199206
卷期: v.8 n.13
頁次: pp.59-61
摘要: 中央研究院史語所和計算中心合作發展的廿五史全文檢索資料庫,目的是要建立一個包含中國廿五史文獻的資料庫。美國華盛頓大學東亞圖書館於1986年加入此計劃,並與中研院簽署加入同意書,發展中文全文處理系統的雛型及設計一整合性的圖書館系統。之後,應華盛頓大學東亞圖書館之需求,中研院同意共同合作設立可供使用的中國歷代文獻資料庫。在整個系統開始運作後,華盛頓大學為提昇資料庫的使用率,不斷地透過公告、發新聞稿及刊登雜誌的方式,大力推廣此系統,除在各種會議及研習會中介紹外,並舉辦多場展示會。在使用過此系統後,華盛頓大學圖書館提出了一些建議事項,並對此檢索系統能節省時間,快速且正確的查詢結果,感到滿意。(編者)
關鍵詞: 全文檢索,二十五史資料庫,中文全文處理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中文書目資料的交換
書刊名: 中央研究院計算中心通訊
出版日期: 199206
卷期: v.8 n.13
頁次: pp.105-108
摘要: 本文討論之「資料交換」,指的是兩電腦系統間進行資料移轉,其先決條件有三:一、資料內容的表達方式須相容;二、資料格式的表達方式須相容;三、資料交換使用媒體必須相容。其次,論及中文書目資料交換的要件,分別是書目資料的內容和格式必須以共同規範或標準的方式來表達,包括中英文字符交換碼(ASCII,CCCII/EAC等)、機讀書目格式(ChineseMARC或USMARC)、及媒體存放格式(IS02709)。其中機讀書目(Machine-ReadableCataloging,MARC)格式的功用,在於圖書館所藏資料之種類繁多,每種類型之書目記錄的欄位長短不定,一筆書目記錄可能由數十個欄位所組成,利用MARC可以表達書目記錄內容,即在每個欄位前附加標籤,或為方便電腦處理的資料標誌規則。書目記錄媒體存放格式的功用,是由於MARC的欄位標籤也是文數字,電腦將難以區別MARC記錄中之標籤或內容;因此藉由媒體存放格式(IS02709)以解決這些問題,換言之,IS02709規範書目資料交換的通用記錄格式,其內容由一個起頭的記錄名條、一個目錄、一或多個資料欄位、以及一個結尾的記錄分隔碼四個部分構成,文中對這些組成元素皆加以描述,並圖示比較說明機讀書目格式及媒體存放格式。(編者)
關鍵詞: 書目資料交換,機讀編目格式,MARC,ISO2709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Bibliofile.CAT CD450.Laser CAT 三套光碟比較
書刊名: 中央研究院計算中心通訊
出版日期: 199206
卷期: v.8 n.12
頁次: pp.93-96
摘要: Bibliofile、CATCD450、LaserCAT是專供圖書館編目使用的三套光碟系統,內容為機讀編目資料,館員可利用其下傳(download)功能,將編目資料從光碟片讀出,或轉載至圖書館自動化系統內或印製卡片等,相當便利編目工作。此三套系統之資料來源分別為:美國國會圖書館館藏,OCLC書目中心聯合目錄、WLN會員圖書館藏及美國國會圖書館1988年至今新館藏部分。本文分資料庫、更新頻率、資料類型及語文、查詢、下傳功能、其他功能六分,試比較Bibliofile、CATCD450、LaserCAT三種光碟系統之性能及其優劣:一.資料庫:Bibliofile有8種資料庫,CATCD450有6種資料庫,LaserCAT有1種資料庫,其中後2種以時間劃分新舊資料。二.更新頻率:三種系統均每季更新一次,而Bibliofile另有週更新和月更新兩種方式。三.資料類型及語文:三者均包括圖書、期刊、視聽資料、地圖、樂譜5種書目資料,其中Bibliofile包括加拿大出版品,其餘兩種另包括手稿和電腦資料檔。語文方面三者均包括英文和外文書目資料,其中Bibliofile為分立式,其餘兩種為混合式。四.查詢:(一)檢索項目:三者均提供作者、題名、LCCN、ISBN/ISSN、書目記錄編號等檢索項目,唯其他檢索項各系統略有差異。(二)限制條件:三者均有年代、資料型態的限制,此外三者其他限制條件則各不相同。(三)查詢方式:LaserCAT提供Exact,Keyword,Browse三種Search方式,Bibliofile提供ExactSearch方式,CATCD450提供Exact,Keyword兩種Search方式。(四)其他查詢方式:CATCD450具Booleanoperators、trancation、Wordproximity三項功能,LaserCAT具Booleanoperators、trancation功能,Bibliofilc三項功能均未具備。(五)查詢結果的顯示:多筆顯示方面,Bibliofile顯示前99筆,CATCD450可彈性顯示,LaserCAT不顯示,但提示更改查詢訊息;顯示格式方面,三者均提供MARC顯示,但輔助顯示格式則以LaserCAT為最多。五.下傳功能:三者均具備下傳功能,唯其下傳的書目格式、書目資料排序等功能各有不同。六.其他功能,例如編輯修正、原始編目、印卡、印書標及書後袋、重整資料檔的公用程式、轉入等功能,Bibliofile全具備;XATCD450除不具轉Bibliofile.CATCD450.LaserCAT三套光碟比較
關鍵詞: Bibliofile CAT,CD450,Laser CAT,書目光碟系統,書目資料庫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簡介中文電腦的編碼(上)
書刊名: 中央研究院計算中心通訊
出版日期: 199206
卷期: v.8 n.12
頁次: pp.91-92
摘要: 為了解中文電腦的編碼,作者首先說明所謂字符(characters)、字符集(characterSet)及其在電腦系統的運用。中文字集是一種數量龐大的開放性集合,使用頻率及字體變化甚多。所謂編碼,即是將每個字符以電腦可以處理的二進數形式表現之,且字符碼的長度,即編碼空間,必須不小於字符集的最大容量。為了規範兩電腦之間交換文數資料,以及電腦與週邊設備之間資料傳輸所用的字符與內碼,美國國家標準(ASCII)是目前最基本的電腦標準之一。ASCII只有128個字符,包括94個圖形字符和34個控制字符。延伸ASCII字符集時,則將原先七位元編碼擴充至八位元,第八位元為1時,則增加了128個字符。中文字碼則因位元組的限制,增加了識別上的困難;也須避開ASCII的34個控制碼及有些應用程式借用的額外控制碼,使得可用碼位僅剩不到94個。由於內碼隨系統而異,中文內碼亦難以統一。因此,制定交換碼,包含中文交換碼是資訊交換或電腦主機與週邊設備之間通訊的基礎,而且須經由法定程序,列入國家標準,以取得共同遵循的法定地位。目前最重要的編訂交換碼之相關國際標準為ISO646與ISO2022,但仍未臻完善。(編者)
關鍵詞: 中文字碼,中文交換碼,字碼字集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Internet簡介
書刊名: 中央研究院計算中心通訊
出版日期: 199201
卷期: v.8 n.1
頁次: p.4
摘要: Internet是一個世界性的、廣區域的電腦網路,藉由網路與網路的連結,讓使用者得以不受地域限制,利用遠方的電腦資訊。Internet除可傳送電子郵件及檔案外,只要獲得遠方系統的使用授權,即可透過網路進入該電腦系統,獲取資源。Internet源起源於1970年代美國國防部規劃的ARPANET,並自1980年代開始使用TCP/IP通訊協定、更改封包交換軟體,從此TCP/IP就成為Internet的網路協定。在TCP/IP網路架構上,最常用的工具為:一、遠方進入系統二、檔案傳送。主要用於抓取PublicDomainCode,利用FTP與遠方電腦系統取得連繫。三、電子郵件。台灣學術網路與美國普林斯敦大學連線,可連上當地的區域網路JVNCnet,透過JVNCnet可以上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的NSFnet,NSFnet在美國提供有關Internet的主要主幹通訊服務,藉此TANET的使用者可以很方便的使用Internet上的資源。(編者)
關鍵詞: 網際網路,網路應用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中文資訊交換碼異體字表第一次綜合修訂稿
書刊名: 中文資訊交換碼異體字表第一次綜合修訂稿
出版日期: 199205
頁次: 725p.
關鍵詞: 文字,交換碼,異體字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中文資訊交換碼(第二冊第三版)
書刊名: 中文資訊交換碼(第二冊第三版)
出版日期: 199205
頁次: 641p.
摘要: 目錄1.編輯說明...........................................12.修訂後記..........................................313.字長............................................1-844.部首索引......................................A1-1835.總筆畫索引....................................B1-1836.注音符號索引..................................C1-152
關鍵詞: 文字,交換碼,CCCII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大學人文教育的回顧與展望:大學人文教育教學研討會論文集
書刊名: 大學人文教育的回顧與展望:大學人文教育教學研討會論文集
出版日期: 199206
頁次: 352p.
摘要: 專論演講..........................................毛高文部長1導論..............................................黃俊傑5中國哲學教育的回顧與前瞻──題材分析..................傅佩榮15講評................................................朱建民25中國哲學教育的回顧與展望──歷史發展..................沈清松27講評................................................張永42考古學教學的回顧與展望................................連照美45講評................................................宋文薰55文化人類學教學的回顧與前瞻..........................尹建中57講評................................................李亦園69台大外國文學教育的回顧與展望..........................朱炎73講評................................................林耀福78語言學與語文教學的回顧與展望..........................湯廷池81講評................................................施玉惠99我國圖書館學教育的回顧與前瞻..........................王振鵠103講評................................................沈寶環126中國大陸的圖書館學教育................................胡述兆127講評................................................李德竹143宋史教學的回顧........................................王德毅145講評................................................李東華154中國通史教學之檢討....................................查時傑157講評................................................趙雅書163中國史教育的新展望──以戰後台灣經驗為參考架構........黃俊傑165講評................................................高明士183西洋史教學的回顧與展望................................劉景輝185講評................................................黃富三197世界史教學的展望......................................蒲慕州201講評................................................邢義田207中文系格局下的文學教育................................柯慶明211講評................................................葉慶柄231中文系的學術思想教育..................................夏長樸233講評................................................周學武246中國語文教育的回顧與展望..............................楊秀芳247講評................................................張以仁268歐陸哲學教育的回顧與展望..............................鄔昆如271講評................................................關永和295西洋哲學教育的回顧與展望──英語系統..................林正弘299講評................................................孫振青310美術史教育的回顧與前瞻─以台灣大學為例................林葆真313講評................................................林保堯325博物館與的美術史教育..................................張臨生327講評................................................朱靜華330人文藝術教育的新路向與法國經驗........................李明明335講評................................................石守謙347附錄:大學人文教育教學研討會議程表...........................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