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搜尋結果為 14041 - 14052 (總計 18424 筆資料)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互動性在電腦輔助教學設計上之必要性
書刊名: 教育科技與媒體
出版日期: 199312
卷期: n.12
頁次: pp.15-20
摘要: 電腦在教學功能上一直被認為是比任何媒體都強的教學媒體,其最吸引人之處就是電腦具有互動性(Interactivity)。謝爾諾(Selnow,1988)曾指出互動性溝通須有明確對象,雙方交換訊息時,都應按照對方回應的訊息而隨時調整自己所要提供的訊息。而且溝通管道必須是雙向的,才能保持溝通管道的順暢。此外,波克斯等人(Borsook&Higginbotham,1991)也提出構成互動的六個要素:立即回應、非線性資訊處理、適應性、回饋、選擇權及雙向溝通。一個理想的教師應針對不同能力或個性的學生,給予不同份量的練習教材及提供不同層次的學習方法,以滿足各個學生實際的需求。在利用電腦要提供適?0教材給學生之前,必得隨時掌握各個學生當時的學習狀況、困難或需求。而電腦要獲得各個學生資訊的最好方法就是跟學生有雙向溝通,即與學生有互動的機會。文中以互動頻率非常高的蘇格拉底式教學為例來討論互動式教學的成效,並以Teagle(1986)與Smith(1987)之研究結果為例證明蘇格拉底式教學為一種對話式教學,也是一種互動性相當高的教學法。至於在電腦教學方面,應將互動性放入課程設計內,在此情境中,學生參與學習的機會將大為增加,學習深度亦提高;則增進學生學習成就的可能性將隨之增加。(編者)
關鍵詞: 電腦輔助教學,互動多媒體,教學媒體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國立教育資料館的視聽教育工作
書刊名: 教育科技與媒體
出版日期: 199310
卷期: n.11
頁次: pp.7-11
摘要: 本文首先描述視聽教育的淵源與功能,並提出美國視聽教育專家戴爾博士於1946年提出之「經驗的金字塔」,其與二十年後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的認知發展階段理論及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的智慧發展說不謀而合,以印證視聽教育的功能。由於傳統以教師及教科書為主的學習方式,無法對快速增加的知識及變遷的社會作有效的處理與反應,因此自1970年代以後,教與學的觀念產生一些變化,即:由被動的教師講授改為主動的學生學習,由靜態的學習結構調整為動態的學習結構,將學生視為團體中的一份子之觀念改變為承認每一學生是獨立個體的事實;將視聽教材由僅限於團體學習的觀念,推展至個人使用及重視課程系統化的設計。由於前述教與學觀念的改變,使視聽教育由以往輔助學習的角色轉化成與課程融合主導學習的角色。民國四十五年,國立教育資料館成立,並設視聽教育組掌理視聽教育教材教具的審查、製作及研究事項。近三十年來,視聽教育也由影片、唱片、透明片、錄音帶等單一媒體的使用進展到多媒體的交替對話與電腦輔助教學的研究。國立教育資料館為因應此一需求,採取一些方案,以對視聽教育的推展工作盡份心力:辦理視聽教學媒體資料調查、統計、研究、分析,作為制定視聽教育政策之參考,設計製作國民中小學教學影帶,以供各校流通。價購國外各類優良教學影片,供各校應用,舉辦視聽教學媒體製作研習會及視聽教育學術研討會,編印視聽教育教材目錄....等。(編者)
關鍵詞: 視聽教育,國立教育資料館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從實務的角度談如何經營公共圖書館內的視聽部門
書刊名: 教育科技與媒體
出版日期: 199310
卷期: n.11
頁次: pp.19-27
摘要: 目前國公共圖書館絕大多已有視聽資料的收藏和服務,但是,資料類型多以錄影帶、錄音帶(卡式)為主。本文從實務的角度,探討公共圖書館應如何針對錄影帶和錄音帶這兩項較為普遍的視聽資料,釐定選擇、採訪、儲存與維護、館藏方向、流通、空間利用、讀者服務等政策或辦法,並符合著作權法對圖書館合理使用視聽著作的要求。公共圖書館視聽部門發展的隱憂,主要是「沒有足夠經費」、「沒有適當空間」、「人力不足」及「沒有足夠的視聽器材」,這些對發展不利的因素,必須藉由圖書館事業經營條件整體的提升、充足的預算補助及合理的員額編制,才有希望改善。(編者)
關鍵詞: 視聽室,視聽中心,公共圖書館,視聽服務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國立中正文化中心與表演藝術圖書館
書刊名: 教育科技與媒體
出版日期: 199310
卷期: n.11
頁次: pp.12-18
摘要: 本文首先討論台灣地區表演藝術發展蓬勃之因素有:一、順應時代潮流:除了經濟因素改變了人類的休閒方式,表演藝術將獲重視之外,近年來科技進步神速,視聽設備的發展十分完善,表演藝術不僅得以保存,更可呈現得更完整。二、教育程度的提昇及新人輩出:隨著教育程度的提高與政府有意的培養表演藝術的人才,而國外學成歸國的人才,亦加入演出與人才訓練的工作,國人對表演藝術活動的參與程度也愈高。三、演出場地增加:隨著各縣市文化中心陸續建立,社會藝術教育的推廣也延伸至全省各地。四、政府大力支持與私人企業資助:近年來國內私人企業逐漸注意建立企業的社會形象,於是出現企業與文化活動結合的例子。其後討論何謂表演藝術圖書館,其屬於專門圖書館,大量的視聽資料收藏更為其特色(本文所稱之表演藝術是指音樂、舞蹈、戲劇三大類),因此媒體與表演藝術的關係十分密切。(編者)
關鍵詞: 藝術圖書館,中正文化中心,表演藝術圖書館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著作權法與教學媒體之創作、使用與推廣
書刊名: 教育科技與媒體
出版日期: 199308
卷期: n.10
頁次: pp.9-15
摘要: 著作權法對人類精神創作提供法律保護之目的,主要是希望藉此鼓勵創作,以促進國家文化之發展。教學媒體之創作、使用與推廣,不可避免會涉及著作權法相關規定。在創作方面,本文描述何種教學媒體受到著作權法保護﹖誰是教學媒體的著作人,並得享有著作權利益﹖製作過程中引用他人著作是否須取得權利人同意﹖在使用方面,使用時如何不會侵害他人著作權﹖以及推廣時,教學媒體可否出賣、出租或出借他人使用﹖著作權法固然是為保障著作人之利益,但對基於教育目的而為之使用,則限著作人權利之行使,故於教學媒體創作過程中如合於法律規定的要件時,得不經著作權人同意而使用。又關於受著作權保護之教學媒體的使用,在視聽著作方面,如符合著作權法第五十五條之規定時,得不經著作權人之同意;對電腦軟體之使用,不可因基於教育目的而重製,備份或修改過之程式僅可供所有人自行使用。教學媒體在推廣上,應注意出賣、授權之範圍應約定清楚,讓與價格或使用報酬不得低於主管機關公告之標準;且應注意錄音著作與電腦程式不可出租。(編者)
關鍵詞: 教學媒體,著作權法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迎接新一代的電視節目剪輯系統
書刊名: 教育科技與媒體
出版日期: 199308
卷期: n.10
頁次: pp.52-53
摘要: 自美國Ampex公司發明盤式錄影機以後,電視節目製作擺脫了即時播送的限制,進入錄影播出時代。其後電子式剪輯(electronicediting)取代了切割影帶剪輯,使電視節目的剪輯更精緻,提高了節目的品質。電子式剪輯因操作方便,銜接準確,成為電視剪輯的主要方式。近年來電子式的發展包括以時碼剪輯代替控制軌剪輯,以自動編輯控制器精確控制剪輯及特效設備及以適當介面裝置進行影音同步剪輯,這些發展提高精確性,縮短剪輯及修改時間。但是對於電子式剪輯的最主要缺點─過帶損失,仍無重大突破。為了因應節目製作的需要,運用現代數位化科技及電腦控制功能所開發的電腦整合剪輯系統,解決了前述電子式剪輯的問題,並對電視節目剪輯帶來重大影響。電腦整合剪輯系統係以個人電腦(386或486)為中心,滑鼠為介面,在視窗環境下操作控制剪輯設備,完成節目製作的系統;其中,在電腦主機中加入訊號處理卡和編輯軟體,可產生極為優異的性能。此系統可取代各種影音特效設備,不但降低製作成本,也增加節目剪輯的創意空間,值得加以推廣應用。(編者)
關鍵詞: 電子式剪輯,電腦整合剪輯系統,電視剪輯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視聽教學媒體的認識與應用(上)
書刊名: 教育科技與媒體
出版日期: 199308
卷期: n.10
頁次: pp.40-42
摘要: 教學科技與視聽教學媒體的誕生是現代教育上的革新,藉著視聽教學媒體的聲光效果,縮短了教師與學生溝通的時間,並且擴大了溝通的領域與空間。媒體應用在各級學校、研究院所及各教育訓練機構的教學上,稱為教學媒體。所有媒體多半都以刺激人們的視覺、聽覺等感覺器官,達到其傳遞訊息的目的,因之又稱為視聽媒體。這些視聽媒體應用在教學上,又可稱為視聽教學媒體(audio-visualinstructionalmedia)。作者於文中將放映性媒體的立體、靜畫、發聲等教材和放映性媒體的硬體和軟體,分為靜態媒體、動態媒體和聽覺媒體等三類分別列表說明。視聽教學媒體在教學活動中,扮演著溝通與傳遞知識的橋樑,故視聽教育成敗乃取決於視聽教學活動設計的良莠而定,因之作者列舉七項教師於進行視聽教學活動設計時,應考慮的程序。文中所列錄影媒體、幻燈媒體與投影媒體在教學上應用的幾種方式,亦可作為教師們使用視聽媒體之參考。(編者)
關鍵詞: 視聽教學媒體,教學媒體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著作權法的基本觀念
書刊名: 教育科技與媒體
出版日期: 199308
卷期: n.10
頁次: pp.3-8
摘要: 作者首先講述保護著作權的目的,其後提到受著作權法保護的著作有:一、語文著作;二、音樂著作;三、戲劇、舞蹈著作;四、美術著作;五、攝影著作;六、圖形著作;七、視聽著作;八、錄音著作;九、建築著作;十、電腦程式著作;以及衍生著作與編輯著作。繼而論及「著作權」與「著作物所有權」之不同。比外作者介紹著作權的內容分為:一、著作人格權:包括公開發表權、姓名表示權、同一性保持權;二、著作財產權:包括重製權、公開展示權、出租權、公開口述權、公開播送權、公開上映權、公開演出權、改作權、編輯權,亦論述不屬著作權保護的範圍。之後討論「著作權」與「著作物之所權」的不同。而著作權的合理使用情形分下列各點述:一、在教育方面;二、在學術研究方面;三、圖書館方面;四、在公益活動方面;五、個人非營利使用的情形;六、電腦程式著作方面。(編者)
關鍵詞: 著作權法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著作權法Q與A
書刊名: 教育科技與媒體
出版日期: 199308
卷期: n.10
頁次: pp.28-36
摘要: [教學科技與媒體]之編者參照自身在教學及行政工作所遭過之問題並訪問數位教師與圖書館工作同仁,整理出數個模擬情境,商請作者就是否觸犯著作權法加以解說,所探討之問題如下:一、用迪斯耐卡通人物佈置教室;二、將幾首歌曲的片段串連,拷貝成一卷錄音帶,並模仿一歌手的舞步與手勢;三、由於數量有限,老師自行拷貝軟體並影印說明書,供教學及練習時使用;四、教授為發展實驗教材,購買錄影帶並加工處理;為發展測量工具,利用影像列印機將幾個畫面列印出來;五、報紙編輯將投稿修改潤飾;六、帶回外國教科書,以充實學校圖書;七、學校刊物採用某先生拍攝的照片,卻未於刊物中提到其名字,也未給予酬勞;八、一個教育廳教學錄影帶製作專案,其中有許多人參與製作,每位參與者除得到工作費,還於片尾提及其姓名,教育廳則希望得到版權並複製與各小學;九、老師託學校視聽教育中心技士翻拍其任教科目之國內外教科書圖片以供教學;十、社區居民希望圖書館能定期放映館藏錄影帶,而這些錄影帶是圖書館向廠商購買的。(編者)
關鍵詞: 著作權法,著作鄰接權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圖書館之視聽資料與著作權法
書刊名: 教育科技與媒體
出版日期: 199308
卷期: n.10
頁次: pp.16-27
摘要: 視聽資料在著作權法上所牽涉之問題不僅是原作者權利之保護,更涉及使用者如何在範圍內可合法取得、使用這些媒介物而不致侵害著作權,特別是圖書館可合法提供讀者使用的範圍如何。文中所討論之視聽資料,主要包括現代化圖書館所能提供與視聽有關之錄音帶、唱片、錄影帶、影碟、照片、幻燈片及微縮膠捲。本文敘述視聽資料在著作權法上之保護及其相關著作權之歸屬,視聽資料著作權之內容,包括著作人格權及著作財產權。文中簡述當視聽資料著作權受侵害時,其應負之民刑事責任,以了解違反著作權行為之嚴重性,並進一步深討如何能合法取得、合法使用視聽資料。(編者)
關鍵詞: 視聽資料,著作權法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從自動化資料處理與資料庫品質之觀點研究設計我國科技索引典系統
書刊名: 從自動化資料處理與資料庫品質之觀點研究設計我國科技索引典系統
出版日期: 199306
摘要: 國科會科資中心這幾年一直在積極蒐集整合國內基礎研究、應用研究與重點產業資料,涵蓋範圍包括理、工、醫、農及人文社會科學,資料量至為龐大,且需經自動化處理,建成各種電子資料庫。本研究之宗旨,即在因應此大量資料處理之需要,建立一套索引典系統,訂定科資中心控制式主題索引方式,以提升資料庫品質即資訊檢索效率。本研究採文獻分析及歸納方法,首先參研國外主要相關索引典系統收錄關鍵詞之範圍、關係架構與編排方式,隨後進行索引典系統整體作業之規劃、分析、設計與執行等。研究結果建立了科技索引典管理、列印、線上檢索等三個子系統,完成我國首套全科技領域自動化資料處理之索引系統。本研究歷時四年,除集合了科資中心具有學科背景之相關同仁組成工作小組外,並邀請學者專家六百餘人參與關鍵詞翻譯、分類及關係架構定位之審查工作。此報告即就本研究之各項作業流程逐一說明,首章緒論說明本研究之緣起及研究的目的、研究的問題、研究的範圍、研究的方法等;第貳章概述國內外相關研究及現況分析;第參章詳細說明本研究各項作業之設計與實施;第肆章則將本研究結果所建立之三個子系統的功能加以逐項說明;第伍章探討研究成果;第陸章歸納出五項研究結論並提出六點建議。(編者)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專科學校視聽教育人員角色期望之研究
書刊名: 專科學校視聽教育人員角色期望之研究
出版日期: 199301
頁次: 220p.
摘要: .第一章緒論.第二章文獻探討:角色的探討、角色期望的概念與測量、視聽教育理念的探究、視聽教育人員角色探討、視聽教育人員角色期望的實證研究.第三章研究方法.第四章研究結果:基本資料結果分析、視聽教育人員角色期望結果分析、視聽教育人員工作項目(角色)重要性結果分析.第五章結論與建議(編者)
關鍵詞: 視聽教育人員,專科學校,媒體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