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搜尋結果為 14029 - 14040 (總計 18424 筆資料)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作一個受歡迎的Anonymous FTP使用者
書刊名: 教育部電子計算機中心簡訊
出版日期: 199302
卷期: n.8202
頁次: pp.15-19
摘要: 作者為國立交通大學計算機中心(NCTUCCCA.edu.tw)之檔案資料庫的管理者,由側面得知國外某個FTP檔案資料庫管理者寫電子郵件到教育部電算中心,表達他對台灣使用者的不滿,作者認為國內由於中文化網路資訊缺乏,導致許多網路新鮮人無所適從,因此於文中列出一些網路使用者應注意事項:一、認清使用AnonymousFTP檔案資料庫是你的特權,而不是你應有的權利;二、請遵守正確的方式,確認自己的身份;三、請尊重對方的使用規則與注意事項。新使用者應閱讀Readme檔案,避開對方使用的尖峰時間,除非必要不使用Is-IR作檔案列表,並儘量正常離線;四、注意版權聲明及著作權;五、儘量在最近的檔案資料庫取回所要的檔;六、對資料庫加以回饋,如此才能成為一個好的AnonymousFTP使用者。(編者)
關鍵詞: 網路禮節,檔案傳輸,網路使用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教育部全國教育資訊服務系統線上註冊簡要說明
書刊名: 教育部電子計算機中心簡訊
出版日期: 199302
卷期: n.8202
頁次: pp.1-4
摘要: 本文旨在介紹教育部「全國教育資訊服務系統」之線上註冊方法及步驟,依次列出註冊步驟如下:一、安裝數據機;二、開機;三、進入中文系統;四、執行通訊模擬軟體IVLINK;五、按[F2],檢查下列參數之設定否正確;(一)通訊埠;(二)話機型式;(三)初設命令字串;(四)若經過總機須設定撥號前置碼;(五)撥號長途碼,若有任何更動則按[F10]存檔,否則按[ESC]回IVLINK主功能畫面;六、按[F1]執行撥接作業:(一)輸入序號;(二)開始撥接;(三)聽到一高頻聲表示已接通;七、見到「全國教育資訊服務系統」畫面:(一)輸入USERDEMO;(二)進入系統快報畫面,輸入DEMO;(三)若USER-ID及密碼均輸入正確,則可進入系統主畫面;八、輸入ME.GO,進入線上註冊畫面;九、按A再按ENTER,輸入個人基本資料;十、系統目前服務對象有:各級學校教師、職員、學生,各級教育行政單位人員,政府機構、財團法人等研究人員。(編者)
關鍵詞: 教育資訊系統,系統操作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BBS:社教服務資訊電子佈告系統
書刊名: 教育部電子計算機中心簡訊
出版日期: 199301
卷期: n.8201
頁次: pp.4-11
摘要: 教育部電子計算機中心為推廣附屬館舍社教服務業務,利用教育部電子計算機中心之「全國教育資訊服務系統」建立附屬機構之各項文化活動共計十二個資料區,提供大眾線上查詢服務;又為了提昇各館之社教服務功能及品質,並加強大眾參與社教活動,於十一月六日邀請各相關人員召開說明會,文中列出會議結論:一、社教資訊服務系統正式啟用後,將安排館長層次之展示說明會,並利用各種媒介,加強宣傳效果;二、各館業務單位應盡量以電子媒體檔案型式進行資料交換,以利業務之推動;三、使用系統所需之基本配備;四、有關資料之公開使用權請各館自行確認;五、各館至少指定一名人員負責系統;六、各館於十一月二十八日前收集相關建檔資料至計算機中心。最後介紹此系統之上線方式。(編者)
關鍵詞: 電子佈告欄,線上資訊系統,社教服務,Bulletin Board System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多媒體應用
書刊名: 教育科技與媒體
出版日期: 199306
卷期: n.9
頁次: pp.50-55
摘要: 多媒體為近年來資訊界較新的應用領域,許多人注意到多媒體的功能與其將來的市場潛力。但是對於多媒體一詞卻沒有人能夠清楚的下定義。可以確定的僅是多媒體系統應包含一、一套功能強大的電腦硬體與週邊設備;二、一些可以處理視訊與音訊的軟體與介面;三、可以讓使用者與多媒體產生互動;四、可以讓使用者感覺耳目清新,產生印象深刻的效果等。事實上,資訊界之專家學者們對多媒體的涵意也很難向大眾澄清,主要原因是多媒體尚處於萌芽階段,因之文中列舉四個有關多媒體的涵意供讀者參考。以多媒體系統製作之各種教學視聽產品可稱之為多媒體應用或標題。其產品有桌面出版品(desktoppublishing)、簡報軟體(presentationsofeware)、交談媒體(interactivemedia)及專業的聲光藝術品。應用多媒體的產品,可以呈現給使用者的元素包含文字、圖形、圖片、照片、動畫、影片、聲響、音樂及交談(interaction)等。這些元素在表現時可以不同的形式呈現出來,如圖文、照片、影像等可以全畫面表現、部分畫面表現、重疊畫面表現及特殊效果等。而以多媒體設計的應用軟體,可獲得學習效果佳、說服力強、整合完備文件及感官整體互動等結果。(編者)
關鍵詞: 多媒體應用,多媒體產品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簡易錄影媒體的設計與製作(一)
書刊名: 教育科技與媒體
出版日期: 199304
卷期: n.8
頁次: pp.46-50
摘要: 本文以深入淺出的方式介紹簡易錄影媒體節目的設計與製作,使讀者可以簡單的利用家電攝錄影器材製作出聲影俱佳的錄影節目。作者列出五項設計與製作的基本需求並詳加敘述之:一、認識器材;二、基本攝影技巧;三、錄影媒體腳(劇)本的編寫;四、簡易錄影媒體之剪輯;五、簡易的錄配音。首先介紹世界上通用的電視錄影彩色系統及錄影媒體製作所需要的器材。實際拍攝錄影節目時需熟悉性能、取景、運鏡、特殊效果及時間與季節的變化。若能熟練到運用自如以上各項,則錄影節目的製作必能得心應手。錄影節目是一種動態的媒體,加上對白、音樂與畫面就可以相互配合而成有意義之節目。編劇組合各項要素,故成為節目製作的靈魂人物。而腳(劇)本編寫一般可能的方式為過程、原則及格式。專用的錄影剪輯器材,件數較多,操作複雜。一般學校與個人不會有此昂貴設備。若想將拍攝片段加以剪輯整理,則需運用簡易的錄影剪輯方法使成為有系統與情節的電視節目。作者列出所需器材、器材接線及剪輯操作的簡易步驟,最後經由簡易的錄配音過程後,錄影節目初步製作完成,經過試看、修改、檢查無誤後,即可供播映。(編者)
關鍵詞: 錄影媒體,錄影製作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電腦輔助訓練的評量
書刊名: 教育科技與媒體
出版日期: 199304
卷期: n.8
頁次: pp.29-36
摘要: 電腦輔助訓練(ComputerBasedTraining,簡稱CBT)即是應用電腦輔助教學(ComputerAssistedInstruction,簡稱CAI)於職業訓練,藉以增進受訓者的專業知識和技術。由於電腦輔助訓練提供許多優點,便利員工獨立學習及公司行政作業,使得它在美國被廣泛的應用在工商及軍事訓練。過去CBT的軟體技術尚未成熟,加上教學設計專業人才的缺乏,CBT教材不但談不上學習效果,而且浪費使用者的時間、金錢和精力。系統化教學設計(InstructionalSystemsDesign)的興起,提供有效的教材設計與教學方法。許多電腦輔助教學專家紛紛採用各種系統化教學設計、評量模式和方法來分析、設計、製作及評量電腦輔助教學和訓練節目。文中介紹兩個較常被美國工商訓練界所採用的評量模式:(一)Kirkpatrick(1975)評量模式;(二)Russel&Hellebrandt(1991)評量模式,以供參考。作者亦提出電腦輔助教學三要素的評量原則及資料收集方法。(編者)
關鍵詞: 教學評量模式,系統化教學設計,電腦輔助教學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互動式光碟(CD-I):互動式電視之設計製作與應用
書刊名: 教育科技與媒體
出版日期: 199302
卷期: n.7
頁次: pp.31-38
摘要: 互動式光碟(compactdisc-interactive,簡稱CD-I)又稱作「互動式電視」(interactivetelevision),是最近發展出來的多媒體系統。CD-I除能播放高傳真的音樂、文字、靜畫之外,尚可放播放動態影像與動畫等。CD-I具有多項特色,使得CD-I成為一種強而有力的教學媒體。其依據綠皮書(TheGreenBook)所制定的世界規格(即標準的作業系統CD-RTOS、滑鼠、搖控器等),便未來任何公司出品的CD-I光碟片均可在任何互動式光碟機上播放。另外CD-I亦具有操作簡便、互動性高、相容性高、儲存量大、價格低廉及十六條音軌多項特色。基本上,CD-I製作小組成員包括製作人、互動式設計者、軟體工程師、編劇....等九種專業人員。製作人在製作CD-I軟體之前,須先從事需求分析、使用者分析,並考慮CD-I是否為呈現內容最適當的媒體,以決定所製作之CD-I是否有銷路與合平經濟效益。在設計階段首應撰寫軟體大網、繪製故事版、設計流程圖或導航圖、撰寫腳本。在製作階段之工程為錄製與編碼、製作雛型(prototyping)、編輯互動功能、模擬(emulation)。CD-I之應用廣泛,在教育類、參考類、娛樂類、訓練類、商業類方面已有多種產品,充分發揮CD-I的多樣性功能。(編者)
關鍵詞: 互動式光碟,CD-I,互動式電視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互動式電視教室:結合傳統教室教學與電視教學
書刊名: 教育科技與媒體
出版日期: 199302
卷期: n.7
頁次: pp.23-30
摘要: 在今日電視已成為生活中不可欠缺的一部分時,已有許多學者預測下一波的電視科技將會如何影響教育系統。互動式電視教室(InteractiveTelevisionClassroom)便是一項可能大幅改變教室結構及教學方式的重要科技。然而,在運用此項科技前,不僅須對發展有所了解,更重要的是,必須預知其運用在教育上可能的優缺點。本文首先介紹互動式電視教室在美國的演進及現況,然後針對其在教學上的運用與傳統的電視教學與教室進行比較,進而探討其對教學的影響,藉此提供國內發展互動式電視教室時的參考。(編者)
關鍵詞: 電視教學,互動式電視教室,傳統教室教學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資訊科技發展與數位化交談式媒體
書刊名: 教育科技與媒體
出版日期: 199312
卷期: n.12
頁次: pp.40-47
摘要: 資訊科技的發展對傳播媒體的發展帶來重大的影響,不僅對傳播媒體本身產生巨大的改變,亦對媒體的運用與發展也造成衝擊。本文旨在介紹現今資訊科技的變革及各式新興媒體。作者首先說明資訊科技的發展趨勢,闡明微電子科技、光碟儲存科技、個人電腦與工作站、光學電腦、自動化軟體開發工具、軟體導航工具,以及神經網路等硬軟體的發展。繼而敘述資訊科技發展的特性為:一、系統整合;二、人機界面提昇;三、資訊數位化;四、「輕、薄、短、小」成為資訊產品的發展主流;五、電傳通訊朝向即時性服務等。其次介紹多項數位化交談式媒體,如CD-ROM、CD-I、CDTV、DVI、CD-XA、LD-ROM等,並對其特性加以說明比較。交談式媒體的未來發展以「規格標準」為首要問題;「虛擬實像」(Virtualreality)則為正在研發的產品;寬頻網路技術將日漸成熟,提供即時交談式的多媒體通訊。交談式媒體將成為九十年代在資訊應用上的熱門話題。(編者)
關鍵詞: CD-I,互動式多媒體,資訊媒體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自「情境學習」的認知觀點探討電腦輔助教學中教材內容的設計:從幾個學科教學 系統談起
書刊名: 教育科技與媒體
出版日期: 199312
卷期: n.12
頁次: pp.3-14
摘要: 電腦應用於教學是近幾年來國內教育界人士熱衷的課題,而由於資訊科技不斷地進步,電腦軟、硬體也不斷地改進,促使教育界人士也逐漸對電腦教學軟體(courceware)的教學效能進行研究,其中較為重要的主題為:學習者的學習動機、人機界面的設計、教學流程的控制,以及回饋設計等。近來,更有許多學者開扣l引用認知心理學的觀點來探討電腦教學軟體,以了解如何在學習活動中幫助學習者進行思考與吸收知識。本文旨在藉著介紹電腦運用在「情境學習」(situatedlearning)的一些設計模式與實例,說明一個運用認知心理學,尤其是建構理論,設計之電腦教學系統,可以促使學習者藉由對知識的操弄,進行高層次思考活動;另提出一些與教學設計有關的問題,供從事電腦教學研究者深思。(編者)
關鍵詞: 電腦輔助教學,CAI,教材設計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超媒體:一個新的學習工具
書刊名: 教育科技與媒體
出版日期: 199312
卷期: n.12
頁次: pp.28-39
摘要: 超媒體(hypermedia)系統的發展,將傳統電腦輔助教學的設計,推向「超媒體」新紀元。超媒體此名詞脫胎於超本文(hypertext),它是一種非線性(non-linear)的資訊表達方式,其有別於超本文,是因為提供多種型式的資訊,諸如:文字、圖形、語音、視訊、動畫或圖表等;超媒體系統也提供瀏覽(browsing)工具,使學習者能夠很方便的,依據他們的需要與興趣,查索知識庫(knowledgebase)中的資訊。文中討論的議題包括:「是基於什麼理論,超媒體系統會成為一種有效的學習工具﹖」、「那些策略可以更有效的運用在超媒體設計中﹖」、或「如何設計和使用超媒體系統來改善學習效果﹖」描述認知心理學的主張,以提供超媒體系統的理論基礎。作者特別著重在Quillian的語意網路理論(SemanticNetTheory)及建構主義(Conseructivism)的學習理論。然後檢驗超媒體系統的特色及它在學習過程中所產生的功能;最後,討論如何設計及使用超媒體系統以達到教學的目的。文末作者強調:超媒體系統可以是非常有效的學習工具,但即使它「已經是」有效的學習工具,我們仍需了解:沒有任何一種「最佳」媒體可以適用在所有的教學環境中,或適用於所有的學生特質。(編者)
關鍵詞: 超媒體,Hypermedia,認知心理學,語意網路理論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以互動模式設計互動多媒體教學軟體
書刊名: 教育科技與媒體
出版日期: 199312
卷期: n.12
頁次: pp.21-27
摘要: 最近布恩(Boehm,1988)提出一個異於一般傳統電腦軟體設計發展的觀念與模式,稱之為漩渦式生命週期模式(SpiralLifeCycleModel)。此模式允許設計者很快的根據使用者的需求描繪出最初的教學軟體版本,然後讓末端使用者即教師與學生使用一小段時日,並評估其正確性與可用性,再給予回饋。因此教師與學生便融入整個發展群內,形成該教學軟體生產的一部分。此模式不同於傳統的模式,即是以表演(Showing)代替傳統說明(telling)的精神。這非常適合於含邏輯問題與動態展示的互動多媒體教學軟體。互動式多媒體教學軟體與其他型式的軟體最不相同之處在於它是內容導向,決定內容必須先決定主題及欲表達的哲學思想。在面臨主題選擇時應考慮幾個問題,即:是否值得以互動式媒體呈現﹖是否有足夠人大物力配合﹖等。一套互動式多媒體教學軟體的設計可以約略劃分為:腳本設計、創意設計及程式設計。設計與製作互動的教學軟體,需要一小組人員來完成,其中包括教學設計專家、視聽專家、美工繪圖專家和程式設計師。在每一小組完成後,全體製作的元素才整合在一起,經不斷測試,修改後完成作品;形成一個完整的互動漩渦式生命週期。(編者)
關鍵詞: 教學軟體,互動多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