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搜尋結果為 13441 - 13452 (總計 18424 筆資料)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從智慧財產權之觀點:談多媒體製作及運用應注意之法律問題(下)
書刊名: 教學科技與媒體
出版日期: 199410
卷期: n.17
頁次: pp.38-41
摘要: 見”智慧財產權之觀點:談多媒體製作及運用應注意之法律問題(上)”
關鍵詞: 多媒體製作,著作權法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有線電視在教育應用的展望
書刊名: 教學科技與媒體
出版日期: 199410
卷期: n.17
頁次: pp.3-8
摘要: 近年來由於有線電視的快速成長,以及有線電視相關科技的進展,再度引起教育界對電視應用於教育的興趣,因而發展出許多不同型式的有線電視教學系統。文中就有線電視媒體屬性、國外的發展趨勢、國內有線電視的發展方向,以及有線電視在我國教育上應用的展望,作初步探討。有線電視採用線纜傳輸的方式,是一種閉路的封閉性電視系統。其優點為多頻道播映,具備雙向互動傳播的能力。此功能除了可以傳輸與處理電視訊號,更可以作為一整體的資訊系統。美國有線電視在教育上的應用分二方面:其一是利用商業經營的有線電視頻道於教育之用途,其二是利用有線電視的科技,建立專用的教育網路。而我國有線電視在教育應用上的展望,作者認為首應考慮利用有線電視的應是空中大學與商行專。藉由與有線電視業者建立某種正式的合作關係,以節目供應者的角色,透過商營有線電視網路,提供多頻道雙向互動的電視教學節目,應是我國幾所隔空教育學府可考慮的方向。此外,我國的國民教育可考慮利用有線電視加強學校教育與推廣教育。(編者)
關鍵詞: 有線電視,電視教學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多媒體教材設計原理初探
書刊名: 教學科技與媒體
出版日期: 199410
卷期: n.17
頁次: pp.35-37
摘要: 近年來各種形式的多媒體發展已日趨成熟,其特性之一是重視人機介面設計,使人人樂於使用電腦。多媒體系統以多種媒體形式呈現訊息,其中一種方式是以編輯軟體,編輯聲音、文字、電腦圖像及動態影像,而有多樣化的表現;另一種方式是與影碟、光碟等結合,訊速取用外接媒體所儲存的大量內容;此二種基本方式,目前已可靈活整合運用。多媒體系統雖然具有許多優點,但現有多媒體教材經常在使用時發生一些問題,值得設計者加以注意:在瀏覽訊息時,經常出現迷失方向或無法掌握重點的現象,設計者應考慮如何提供瀏覽工具或引導。取用資訊階段應考慮提供一些架構,使學習者在取用資訊過程時能有所助益,或提供線上協助,讓使用者隨時參考。學習者瀏覽及取用訊息後,需與自己的知識架構整合。新知識必須與原有知識重新組合,形成新的結構,並供日後使用。多媒體教材要求學習者有高層次的統合與認知策略,如自設目標、自我檢視是否完全理解教材。多媒體教材設計與製作多以認知心理學理論為基礎,為了改進多媒體教材的取用、統整、綜合,應參考實證式設計、結構化設計、專家知識結構等原則。多媒體教材的基本假設是,此一教學科技選取及運用訊息的方式與人類學習的歷程相似,因此能有效地增進學習效果。人類學習包含基模(schema)及知識網路的建構,可增加、重組、調整、增加知識、重組及調整學習者的知識結構。(編者)
關鍵詞: 多媒體製作,教材設計,多媒體系統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重新思考媒體的選擇與分類
書刊名: 教學科技與媒體
出版日期: 199410
卷期: n.17
頁次: pp.29-34
摘要: 媒體在教育上的地位,已由早期的輔助性質變成今日教學的主體。本文以積極的態度重新思考媒體的選擇與分類問題,希望藉此為未來媒體教學尋出新的方向。如何選擇適當的媒體以及對媒體的分類方式一直是研究媒體教學者所關注的問題,然而過去所發展出來的媒體選擇原則或方式,雖看似已全面考量各相關因素,但實際上,這些選擇原則或方式卻仍以媒體本身及外在條件為主要導向,反而是影響學習成效最鉅的學習者及教學內容兩大因素被忽略。本文藉由Salomon(1984)的觀點指出,未來在選擇媒體時不妨以學生學習心理因素作為判定學生對媒體喜好程度的依據。但是,當一項媒體可省去學生的心力時是幫助他學習或是阻礙他學習則需要更進一步的研究。此外,過去對於媒體的分類方式也多侷限在媒體本身特性,本文指出這種分類方式與學習者和教學內容脫離,因而提出以心理、教學,以及訊息等三個不同角度來區分多媒體的新方式,希望藉由不同的分類方式,使得教學者對媒體的印象不再只侷限於「器材」的眼光,而是將之視為幫助學生學習,有利教材內容呈現的利器。(編者)
關鍵詞: 媒體選擇,媒體分類,媒體教學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電腦網路的應用及在教學上的評估
書刊名: 教學科技與媒體
出版日期: 199410
卷期: n.17
頁次: pp.24-28
摘要: 目前資訊教育中最熱門且新興的話題非電腦網路莫屬,本文以深入淺出及簡而廣的方式,介紹何謂電腦網路及其在教育方面的影響。以教育的觀點來看,電腦網路是一個以電腦科技為媒介,為營造一個無代溝無脫節的互動學習環境而設立的通訊系統。歸納而論,電腦網路的應用在資料庫系統(databasesystem)、電信(e-mail),及電腦公佈欄(electronicbulletinboard)三方面有非常大的貢獻。電腦網路主要的三個優點是:增進寫作能力、提升社會互動及連結環球資訊。雖然電腦網路提供了很多正面的影響,但仍然存在有兩點技術上的缺憾,即電腦相容性及人類語言的限制。為使電腦網路充分發揮其優點,前述問題仍有待克服。傳統的教育方式一直被批評為太過理論,而導致教材與學生實際生活內容脫節。事實上,電腦網路系統支援許多改善傳統教育弱點的特性。當我們針對教育立場來發展有效的電腦網路系統時:培養合作學習的方式、訓練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功能性學習及建立隔空學習的環境等四項特質是不可或缺的;且對解決目前所面臨的教育問題非常有潛力。(編者)
關鍵詞: 電腦網路,教學媒體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群隊軟體系統與傳播
書刊名: 教學科技與媒體
出版日期: 199410
卷期: n.17
頁次: pp.18-23
摘要: 本文首先介紹群隊軟體系統(GroupwareSystem)之定義,其含蓋的範圍有:一、電腦媒介傳播:包括電子郵件、電子佈告欄與共同應用媒體;二、會議與決策支援系統:包括引論工具、電腦支援會議室與共享工作面;三、共享應用體:包括共享個人電腦及視窗、共用編輯、共享編製系統與共享日記。其後探討電子群隊軟體系統之問題,包含:一、人與人對話問題;二、文字交談問題;三、組織工作的問題(包含誰得到利益、任性參與者、使用者人數與合作或衝突等項)。作者最後談及,教育界正擴大電子資訊傳播系統應用的層面,其對學生的認知、社會能力、管理過程等方面的影響正賴通訊、資訊及教學等學域的專家作科技整合的研究,目前我國這方面的應用已普及,惟評估工作應及早進行。(編者)
關鍵詞: 電腦傳播,電子傳播系統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個人電腦大晉級:PowerPC
書刊名: 教學科技與媒體
出版日期: 199408
卷期: n.16
頁次: pp.60-62
摘要: 1991年10月,Apple與IBM聯合Motorola公司組成聯盟共同發展PowerPC,係為PerformanceOptimizedWithEnchancedRISCPC之簡稱。PowerPC是以32與64位元之精簡運算指令集一RISC(ReducedInstructionSetComputing),為架構的處理器,企圖將個人電腦提昇至工作站的層次,使RISC處理器成為新一代個人電腦的標準。PowerPC601與68040相較後分析其優點為:一、可同時與分別快速處理不同的指令;二、以32位元方式存放指令;三、指令單元最多可存放8個指令,每一個時鐘時脈循環可同時處理三個指令;四、具有一個32KB的指令資料快速存取緩衝區,供暫存器使用;五、首次將浮點運算單元予以獨立。在CISC與RISC的比較上,由於RISC使用管線法和時間分割執行法來增快處理速度,所以RISC上的精簡運算指令集比CISC上的複敦運算指令集的速度更快。文中同時以表列出PowerPC601,603,604,620各型特性,並與Pentium進行比較。(編者)
關鍵詞: 個人電腦,RISC,CISC,PowerPC,處理器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從智慧財產權之觀點:談多媒體製作及運用應注意之法律問題(上)
書刊名: 教學科技與媒體
出版日期: 199408
卷期: n.16
頁次: pp.52-59
摘要: 多媒體涵藝範圍廣泛,如文字、影像、圖畫(圖形、畫面、動畫)、聲音(語音、音效)及電腦軟體等。基於多媒體技術日益進步,教育機構若因使用需求而必須投入資金製作多媒體時,必須對於相關之智慧財產權如著作權、專利權及營業秘密等多加注意,尤其對著作權法更應有充分的了解,否則易構成侵權行為。本文首先將多媒體相關之著作型態,包括:語文著作、電腦程式著作、編輯著作、視聽著作、圖形著作、美術著作、音樂著作、錄音著作、攝影著作及衍生著作等做一簡介,這些著作項目都是教育機構欲從事多媒體開發製作者所必須特別注意的。文中亦列出根據著作權法等九條規定的五項內容,此五項均不得為可享有著作權之標的,如憲法、法律....等。因此教育單位製作此類多媒體,較不須擔心侵害他人著作權。此外,多媒體所能用的資訊如:文字語文、美術、攝影、音樂、電腦程式....等之使用皆需注意是否合法授權及合於相關著作權之規定。此外,多媒體與著作人格權、製作應注意事項(製作時使用之材料是否合法取得授權,無侵害第三人著作權或其他權益之情事)、製作之重製、引用及轉載,教育機構之合理使用、多媒體與外國著作及其翻譯、多媒體視聽著作之使用、真品平行輸入、相關著作權歸屬及預防專利侵權等亦加以詳細說明。(編者)
關鍵詞: 多媒體製作,著作權法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互動式科技在博物館展示教育之應用
書刊名: 教學科技與媒體
出版日期: 199408
卷期: n.16
頁次: pp.36-44
摘要: 在邁入資訊時代,電腦在輔助教學上的發展及自動控制的功能,使得多媒體的展示設計在博物館中廣被採用;而教學上利用互動式教學科技也日受重視。本文概要探討互動式科技,並以自然科學博物館(以下簡稱科博館)為例,針對其應用互動式教學科技的實例作一介紹,期使讀者對新教學科技在博物館展示教育上的應用情況,有更進一步的瞭解。互動式多媒體以電腦為中心,結合各種聽覺與視覺系媒體,以產生令人印象深刻的視聽節目或智慧型的電腦輔助學習軟體。互動式多媒體的應用範圍極為廣泛,例如博物館、美術館、圖書館等之展示、資訊查詢與檢索,同時,也廣被應用於軍事、醫學、教育、企業訓練及娛樂等用途。互動式教學科技的研究與應用,能提供學習者較自由的學習空間及控制能力,使學習者在教與學的過程中,扮演主動參與的角色,增進學習成效;也可使人與教學媒體在互動溝通時,因有更良好的使用者介面之設計與研發,改善教材資料呈現之品質與減少學習挫折。文中以科博館為例,介紹科博館科學中心、生命科學廳、中國科學廳及地球環境廳一些較具代表性的互動式展示設計與教育活動,包括電腦益智遊戲、影碟系統、多媒體電腦輔助教學、多媒體電腦導覽系統、微觀世界顯微系統及劇場教室等。(編者)
關鍵詞: 互動式科技,互動式媒體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多媒體教學節目企劃淺談
書刊名: 教學科技與媒體
出版日期: 199408
卷期: n.16
頁次: pp.27-35
摘要: 多媒體的定義,目前多指以電腦為中心整合聲音、動畫、靜畫、文字或錄影媒體的產品。作者認為與其將多媒體視為一個產品,不如將其視為一個概念,即是能同時整合多種視訊及音訊,並將其數位化以達到傳遞的目的,而且能同時將整合的結果播放出來者,皆可稱為多媒體。多媒體教學節目設計有如一部電影的導演及編劇,不僅要設計豐富的內容,更要有攝影、燈光、化妝、場記....等專業人員的合作才能完成。多媒體教學節目製作,基本上可粗分為四個階段:一、分析(Analysis);二、設計(Design);三、發展(Develop);四、修正(Revise)。其中分析包含客觀環境分析與本身資源分析,設計階段的目標是製作一個最終產品之前的模型(prototype)以做為未來實際發展電腦多媒體教學節目的依據。此階段工作內容為腦力激盪、撰寫故事大綱、決定節目系統架構、決定節目的風格、故事卡製作、撰寫腳本及製作原型。發展階段包含搜集資料、物件製作及編輯整合。當整合編輯工作結束且測試完成之後,就進入評估修正的階段。此時需邀集所有相關人員實際上機評估。在製作過程中亦需分階段性邀請顧客或內部相關人員對成品加以檢討,隨時修正。(編者)
關鍵詞: 多媒體教學,教學媒體,媒體製作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互動式多媒體的功能及其應用:以體育教學為例
書刊名: 教學科技與媒體
出版日期: 199408
卷期: n.16
頁次: pp.21-26
摘要: 互動式多媒體(InteractiveMultimedia)己被教育科技專家認定是提昇教學效果有力的輔助媒體之一。「互動式多媒體」或稱「交談式多媒體」,最大的特色是強調雙向的互動,並且注意個體學習的適應性。換言之,即能因應個別差異來設計教材,進行教學,符合因材施教的原理,因此比傳統的教學方式或媒體更能提高學習的興趣及效果。本文首先詮釋互動式多媒體之定義及其結構,接著探討此種媒體在體育教學上的功能,最後以運動技能學習為例,藉著程式的運作,利用動畫、影像、聲音、介面及編輯軟體作具體的說明與分析,幫助讀者了解互動式多媒體的功能,並能運用在實際的教學中。互動式多媒體在教學上的應用,最大的特點在於改進傳統單向或直線的溝通方式,強調雙方的互動方式,不僅強調可適應個體之間不同的學習速度與特質,更提供教學上理想的內容設計。因此體育教師與課程設計者若能正視其價值,互動式多媒體系統必然可以成為體育教學上強而有效的輔助工具。(編者)
關鍵詞: 互動式多媒體,交談式多媒體,教學媒體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電子績效支援系統:多媒體訓練系統的新導向
書刊名: 教學科技與媒體
出版日期: 199408
卷期: n.16
頁次: pp.14-20
摘要: 自從一九三0年代視聽傳播科技開始應用於人類的學習以來,〞運用科技、結合教學設計,以幫助人們學得更快、更好、更愉快〞的理念,是教學科技不變的原動力。第一個最成功的應用實例是為了因應第二次世界大戰各種人員軍事相關知能所需的軍方訓練。電腦輔助訓練(Computer-BasedTraining,簡稱CBT)應用於軍事訓練上的最著名例子,首推一九七0年代之飛行模擬器,而用以訓練通訊器材或各式戰具之原理、操作、維修....等不勝枚舉。然而,隨著社會的變遷,多媒體CBT亦面臨變革之需要,自一九九0年起,電子績效支援系統(ElectronicPerformanceSupportSystems,簡稱EPSS)的觀念興起,成為科技運用於人類學習上的新導向。在工作環境中,績效支援的觀念因著人們工作本質的改變,既有訓練無法完全滿足需求及科技的進步等種種因素,使得績效科技界從傳統的CBT略一轉向,選擇EPSS。EPSS是指一種在資訊傳播科技環境中結合了工具軟體、互動式訓練、專家諮詢系統、超媒體參考資料庫、工作輔助軟體、Job-relatedHelp、整理之規定/政策/程序資料及維修系統的概念,以協助人們因應工作需要、完成較複雜工作之整合性系統。CBT與EPSS無論是在系統架構上,使用者角色功能上、資源供給量上及成效評量上均是截然不同的。縱然EPSS之優點很多,也有其特別的時代功能,但Clark(1992)指出以〞EPSS取代CBT〞之說法言過其實,捨棄嚴謹的CBT系統而選就將內容切成小片斷的EPSS解決方策,並非適用於所有的對象。(編者)
關鍵詞: 電腦輔助訓練,電腦輔助教學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