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搜尋結果為 11821 - 11832 (總計 18424 筆資料)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再議圖書館與情報學學科建設:為「文獻信息管理學」鼓與呼
書刊名: 資訊傳播與圖書館學
出版日期: 199712
卷期: v.4 n.2
頁次: pp.62-64
摘要: 作者認為”圖書館”係機構,”情報”是事物,作為學科名稱”圖書館與情報學”是似是而非的組合;同時,都是Information的情報與信息,和都用InformationScience的情報學與信息科學,極易造成混亂與不清,因此不如改為”文獻信息管理學”,此名稱揭示了這一學科的本質特性。(作者)
關鍵詞: 圖書資訊,資訊科學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科學傳播與獎勵系統的馬太效應
書刊名: 資訊傳播與圖書館學
出版日期: 199712
卷期: v.4 n.2
頁次: pp.53-61
摘要: 「馬太效應」是社會心理學概念,描繪富者愈富、貧者愈貧的現象.科學傳播系統與獎勵系統中亦存有馬太效應現象,在科學貢獻的分配上,卓越的科學家往往得到較大的功勞,而不知名的科學家僅得到不成比例的小功勞.本文介馬太效應的源起,以及此名詞首倡者RobertK.Merton之科學社會學理論,並探討科學獎勵系統和馬太效應現象,最後提出積極面之建議,期能善用馬太效應,鼓勵正當科學競爭之優勢累積,促進科學研究之進展。(作者)
關鍵詞: 馬太效應,科學傳播,科學獎勵系統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從元資料看未來資料著錄的發展趨勢
書刊名: 資訊傳播與圖書館學
出版日期: 199712
卷期: v.4 n.2
頁次: pp.42-52
摘要: 元資料對電子文件(或檔案)所扮演的角色,正可對比於目錄之於傳統的印刷媒體資料,因此元資料可說是「電子目錄」。元資料除了要負起傳統目錄具有的指引資料和協助檢索的功能外,在格式的設計上,也須能顧及電子檔案所獨有的一些特性,如檔案格式的種類繁多、資料轉換需求頻繁、版本辨識困難等問題。在歸納和分析了FGDC的地理元資料、目錄交換格式、政府資訊指引服務、都柏林核心集等四種元資料後,作者認為未來在資料著錄的發展趨勢上,將有如下的特色:個別資料類型有其支配性的元資料、格式精簡且適合各種專業人士、全球單一資訊網、分散式網路系統、亦擴展原則、可修飾原則。本文最後介紹一個資料著錄的實驗系統-元資料實驗系統(MetadataExperimentalSystem,簡稱MES),透過這個系統,讀者對元資料及其未來的可能運作方式,將有更具體的認知(作者)。
關鍵詞: 元資料,元資料實驗系統,地理之資料,目錄文換格式,DIF,政府資訊指引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從科學引用文獻索引到期刊引用報告:兼論期刊評估準則
書刊名: 資訊傳播與圖書館學
出版日期: 199712
卷期: v.4 n.2
頁次: pp.27-41
摘要: 本研究從科學引用文獻索引(ScienceCitationIndex-SCI)之解讀,透視期刊引用報告(JournalCitationReports-JCR),並論及期刊評估之另類準則.探討SCI之內容包括:SCI編製的過程、從線上資料庫檢索實例說明SCI之特性、應用及其限制。介線JCR之內容計有:期刊刊名序列表、引用期刊表、被引用期刊表、期刊主題分類表、基刊基本資料、影響因素、即時索引、被引用半衰期、引用半衰期。此外尚論及JCR之應用與限制。除了JCR之應用與限制.除了JCR所提供之評估準則外,期刊大小、期刊訂閱量及期刊影響力等,亦是重要之期刊評估準則。(作者)
關鍵詞: 科學引用文獻索引,期刊引用報告,影響因素,即時索引,引用半衰期,影響力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中國大陸圖書資訊學高層次人才培養
書刊名: 資訊傳播與圖書館學
出版日期: 199712
卷期: v.4 n.2
頁次: PP.19-26
摘要: 圖書資訊學高層次人才,係指具有圖書館與情報學等專業的碩士學位、博士學位的人.就研究生教育制度來看,從歷史淵源、學科發展長河、研究對象、研究內容、信息技術和信息服務等多角度論述:圖書館學與情報學及檔案學,同屬於(文獻信息管理)一級學科下的二級學科,並從屬於(管理科學)門類。文中著重論述研究生教育中對不同學位的課程設置、學位論文要求,以及大陸圖書館學與情報學博士學位、碩士學位授予單位與授權點的發展狀況逐一闡述。(作者)
關鍵詞: 圖書館學教育,資訊科學,文獻學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人類資訊學的基本問題
書刊名: 資訊傳播與圖書館學
出版日期: 199709
卷期: v.4 n.1
頁次: PP.60-66
摘要: 本文簡要介紹了資訊科學群體中的人類資訊學所要研究問題,它包括對象的資訊化、資訊的對象化、指標資訊集和資訊推理四大問題。文章對普通資訊科學、資訊傳播學等部門資訊學也做了簡單的介紹。(作者)
關鍵詞: 人類資訊學,資料傳播學,資訊科學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質化研究取向與讀者資訊尋求
書刊名: 資訊傳播與圖書館學
出版日期: 199709
卷期: v.4 n.1
頁次: pp.52-59
摘要: 本文乃就質化研究取向討論資訊尋求行為研究的要題。傳統計量性的研究多半以量化的數據資料詮釋所研究之問題,這種探討方式存在許多的問題.而亟待研究者們融合突破性的計質性研究方式以改善研究的品質.質化研究方式對於圖書資訊界中各種要題的深入探究具潛在的功能。文中除討論質化研究的理念要義外,並指出其對於圖書資訊研究的價值。(作者)
關鍵詞: 質化研究,質化典範,方法論,資訊尋求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Challenge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Improving Information
書刊名: 資訊傳播與圖書館學
出版日期: 199709
卷期: v.4 n.1
頁次: pp.3-9
摘要: 隨著電腦與網路通信等資訊技術的迅速發展,許多重要的發展已廣泛應用到資訊服務.網際網路(TheInternet),全球性的資訊檢索,以及遠程讀者對資訊的獲取等需求,皆使得資訊服務的提供者面臨新的挑戰.作者認為在資訊時代裏,僅依賴出版商及出版品已不足以應付讀者對浩瀚資訊的需求,因此,資訊專家應發展出新的方法以檢索並掌握多樣化及分散各處的資源,而資訊服務的提供者更應該深入了解資訊使用者的需求及其資訊尋求行為,以便能夠提供更多樣化的服務.本文從網際網路,遠端資籵(remoteresources),遠端資訊尋求者(remoteinformationseekers)等資訊技術的發展,以及資訊專家面臨的挑戰等方面來探討未來資訊服務的發展與趨勢.(編者)
關鍵詞: 資訊技術,網際網路,資訊服務,資訊科技,資訊提供者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中國圖書館學信息學研究之文獻計量研究
書刊名: 資訊傳播與圖書館學
出版日期: 199709
卷期: v.4 n.1
頁次: pp.38-51
摘要: 本文以芬蘭學者賈維林(KalervoJsrvelin)和瓦克里(PerttiVakkari)的1990年和1993年圖書館學信息學(LIS)內容分析為研究模型,對自1979年至1994年的中國圖書館學信息學研究進行了內容分析。其目的是研究LIS學術論文在各個主題的分佈狀況,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和中國LIS研究與世界LIS研究的異同。研究的實例採自在LIS心期刊發表的文章,其中1985年1930篇,1990年2447篇,1994年2665篇。論文最多的類別是LIS基礎理論(佔26%-32%)和信息服務(佔20%-25%)。最流行的研究方法是歷史研究法(佔25%-19%)和無適當研究方法(佔16%-14%);而最少使用的研究方法是實驗法(佔0.2%-0.5%)和調查法(4%-1.6%).中外LIS研究的主要區別是中國LIS研究傾向於理論研究,而世界LIS研究則傾向於應用研究。(作者)
關鍵詞: 文獻計畫研究,資訊科學,圖書館學,期刊文獻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中國文獻編目規則」編撰闡要
書刊名: 資訊傳播與圖書館學
出版日期: 199709
卷期: v.4 n.1
頁次: pp.32-37
摘要: 全國圖書館界、資訊界矚目的「中國文獻編目規則」,在中國圖書館學會和全國文獻工作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大力支持下,經過多年醞釀、探討、撰稿和修改,終於於1996年8月問世了.她是90年代以來中國文獻編目標準化的重大成果。她的問世,無論對於推動我國文獻編目標準化深入發展,加快實現文獻資源共享,還是對於弘揚中國優秀編目文化,促進中外文獻編目成果泛交流,都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筆者有幸作為第一副主編兼統稿人而參與「中國文獻編目規則」編撰成書全過程,特撰文舉要闡述其編撰背景、編撰原則、編撰體制以及使用注意事項等。(作者)
關鍵詞: 文獻,編目規則,中國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波普爾的「三個世界」理論與資訊科學
書刊名: 資訊傳播與圖書館學
出版日期: 199709
卷期: v.4 n.1
頁次: pp.26-31
摘要: 本文介紹了波普爾的「三個世界」理論及其對資訊科學的影響,分析了布魯克斯把這一理論引進至資訊科學的論述。不管是波普爾的理論,還是布魯克斯的觀點都是既有合理的一面,也有不足之處,但均不失為資訊科學理論開發的有益借鑒和參考。(作者)
關鍵詞: 資訊科學,科學哲學,「三個世界」理論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課程革新之探討
書刊名: 資訊傳播與圖書館學
出版日期: 199709
卷期: v.4 n.1
頁次: pp.17-25
摘要: 面對二十一世紀的來臨,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課程的革新的必然的趨勢.本文將從圖書館學發展的歷程及圖書館社會環境的重要改變,探討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課程改革的趨勢與方向。課程革新有四個主要趨勢:一、資訊技術與資訊服務發展仍將主導課程設計,課程應時更新已成常態;二、核心課程的界定更為困難,選修課程成為發展主流;三、課程內容應強調理論及研究;四、終身學習教育成為課程發展的核心。(作者)
關鍵詞: 課程改革,課程設計,圖書館學史,資訊科學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