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搜尋結果為 10717 - 10728 (總計 18424 筆資料)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電子化博物館計畫(二)簡介(上)
書刊名: 教育部電子計算機中心簡訊
出版日期: 199904
卷期: n.8804
頁次: pp.19-34
關鍵詞: 數位博物館,電子博物館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如何以 Linux 架設一套虛擬網路系統
書刊名: 教育部電子計算機中心簡訊
出版日期: 199904
卷期: n.8804
頁次: pp.11-18
關鍵詞: 虛擬網路,Linux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網際網路的應用:Web與呼叫器之間的對話
書刊名: 教育部電子計算機中心簡訊
出版日期: 199903
卷期: n.8803
頁次: pp.38-57
關鍵詞: 網路傳呼,WWW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大專院校遠距教學教材上網計畫
書刊名: 教育部電子計算機中心簡訊
出版日期: 199903
卷期: n.8803
頁次: pp.15-17
關鍵詞: 遠距教學,教材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再談{資訊教育軟體與教材資源中心}
書刊名: 教育部電子計算機中心簡訊
出版日期: 199902
卷期: n.8802
頁次: pp.1-7
關鍵詞: 資訊教育,教材資源,網路資源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電子化博物館計畫(一)簡介
書刊名: 教育部電子計算機中心簡訊
出版日期: 199902
卷期: n.8802
頁次: pp.14-31
關鍵詞: 子化博物館,HTML,數位博物館,VRML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台灣農業傳播與推廣教育媒體運用之回顧
書刊名: 教育科技與媒體
出版日期: 199912
卷期: n.48
頁次: pp.12-25
摘要: 本文概述台灣過去50年來應用農業傳播與推廣教育媒體的發展情形,台灣的農業傳播工作於民國38年由農復會的新聞教育處所創導,其工作項目包含:出版農業推廣單張、摺頁、農民淺說、指導員手冊、專輯等印刷物;出版農業專業期刊;設計海報、掛圖、絨布等教材;製作幻燈騙、照片等教材;拍攝農業影片;進行農業傳播;開播農業電視;製作農業教學錄影帶;設計農業視聽教材目錄與查詢系統;發展農業電腦資訊系統;建立農業網站與農業推廣網路系統及從事各種與傳播工作有關之訓練。文末作者出身為農業傳播工作研究人員所看到的台灣農業傳播相關問題。(編者)
關鍵詞: 傳播媒體,推廣活動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虛擬環境中學習:理論架構與設計考慮
書刊名: 教育科技與媒體
出版日期: 199910
卷期: n.47
頁次: pp.24-32
摘要: 作者首先討論學習環境與虛擬實境間的關係,並分析「有效虛擬環境特性」之理論架構,提出對建構虛擬環境設計的建議。所謂「有效虛擬環境」(EffectiveVirtualEnvieronment)之特性包括:沈浸的附加價值、超越抽象的符號系統、將抽象的表徵具體化、現場感的重要性、在虛擬環境中協同合作、改正迷思概念等。透過對虛擬環境特殊屬性的分析,有助於設計學習環境及學生學習某種特別類型知識的效能。(編者)
關鍵詞: 虛擬環境,虛擬實境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虛擬實境學習環境的設計與評量
書刊名: 教育科技與媒體
出版日期: 199910
卷期: n.47
頁次: pp.2-11
摘要: 在日新月異的教學科技中,具有強大優劫的「虛擬實境」已被視為輔助有效教學的新利器。然而,其雖能讓使用者沈浸於電腦所產生的即時、互動空間,體會完全置身其中的感覺,但在教育的運用上,亦有其優點與限制。虛擬實境提供學習者前所未有的經驗,讓他們不僅有「3D沈浸的感受」,並具備「多重感官線索」、「以多重參照架構觀察物體」、「模擬學習環境」、「以視體化方式呈現資料」等優點;但系統價格昂貴、解析度低、反應延遲、難提供高度3D聽覺、無法同時呈現兩種感覺、物理設計限制等因素亦為尚待突破的瓶頸。因此作者認為在設計一個良好的虛擬實境學習環境時,必須考量學習環境的理論基礎、課程內容、學習者、學習環境的建構等不同層面。(編者)
關鍵詞: 虛擬實境,學習環境,教學設計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虛擬學校:資訊網路下整合性的教學環境
書刊名: 教育科技與媒體
出版日期: 199910
卷期: n.47
頁次: pp.12-23
摘要: 許多教育者都致力建立一個以全球資訊網為基礎的教學環境,然而不幸地,大部份的網站都缺乏教學價值,它們多半僅具有少部份的教學功能,因此作者提出在網路上建立整合性教學環境-「虛擬學校」的建議。本文首先分析典型教學環境的功能,其次探討建立一個以全球資訊網為基礎的教環境所應具備的功能,其中包括行政大樓、遠距教室、教師研究室、學生電子書桌、交誼廳、個別課程的教學資源館,以及個別課程的評量中心等。本末並敘述虛擬學校的優點、迷思,以及建立網路教學環境時應有的認知。(編者)
關鍵詞: 教學科技,電腦輔助教學,網路學習,終生學習虛擬班級,虛擬學校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從圖書資訊學的觀點探討科學傳播
書刊名: 從圖書資訊學的觀點探討科學傳播
出版日期: 1999
頁次: 277p.
摘要: 目錄自序.........................................viii第一章緒論........................................1第二章科學傳播...................................13第三章無形學院...................................43第四章新事物散播理論與科學創新之傳播.................................67第五章馬太效應...................................89第六章資訊守門人與同儕評審......................109第七章科學計量..................................127第八章對非科學家之傳播..........................149第九章科學研究倫理..............................167第十章科學論文寫作..............................183第十一章網路環境下之科學傳播......................195第十二章結論與建議................................215參考書目..........................................231收錄..........................................247索引..........................................255
關鍵詞: 資訊科學,哲學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從資訊差距因素探討網路資訊時代公共圖書館之任務與角色
書刊名: 從資訊差距因素探討網路資訊時代公共圖書館之任務與角色
出版日期: 199906
頁次: 212p.
摘要: 結合電腦與網路形成的數位媒介,不但聚集所有傳統媒介功能於一機,且具有即時互動的功能,成為資訊時代功能最強、影響最深遠的資訊科技,它帶來多面向的影響與衝擊,「資訊差距」的形成即為其中之一。資訊差距此議題之所以受到重視,乃基於資訊倫理的幾項思考,包括資訊知識與權力的關係,接近獲取資訊被視為基本人權之一,以及這所有思考的最終追求,即資訊社會中公平與正義的追求。在以資訊為資本的社會中,資訊獲取不均就像財富分配不均一樣,若不及時正視此一問題並透過適當的措施予以平衡縮小差距,最後將使整個社會蒙受其害。在劇變的網路資訊環境中,公共圖書館同時也受到影響與衝擊。各國從事國家資訊基礎建設之際,也重新界定公共圖書館在網路資訊時代的角色,從聯合國到美、加等國,皆賦予公共圖書館眾多不同的任務與角色。在眾多任務與角色中,何者與縮小資訊差距最為相關,是本研究探討的重點。本研究透過文獻分析探討資訊差距的理論與成因,並蒐集相關實證調查數據,瞭解美國與臺灣兩地國內資訊差距之近況,根據理論分析之結果,並參照公共圖書館的任務與角色,探討公共圖書館在網路資訊時代協助縮小資訊差距之角色。透過文獻探討,並分析相關實證調查後,獲致下列結論:一、教育程度、資訊科技即資訊內容的接近使用權、個人資訊素養能力、個人使用的資訊心理因素即資訊內容是否與個人相關是形成資訊差距的主要因素。二、美國與台灣兩地均出現明顯的資訊差距。三、提供平等資訊服務,協助縮小資訊差距是網路資訊時代公共圖書館的主要任務。四、公共圖書館在網路資訊時代可扮演公共存取中心、社區教育中心以及社區資訊中心等角色,以協助縮小資訊差距。根據結論,提出八項具體建議為:一、參照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之公共圖書館宣言,重新定位國內公共圖書館的任務與角色。二、進行公共圖書館在網路資訊時代之角色全國性的意見調查,確實深入瞭解影響資訊設備普及與網路使用的因素,確認需要協助的地區與對象,以擬定相關政策確保人民基本的資訊使用權。四、加速國內公共圖書館連接使用網際網路,尤其是資源貧瘠縣市的鄉鎮圖書館。五、整合各種資源,主動規劃並提供資訊弱勢者最需要的服務與教育訓練,特別是就業及教育輔助服務。六、各公共圖書館應調查瞭解該服務地區的人口特質,尤其是處於經濟及教育弱勢的人口,應予以特別注意。七、各公共圖書館應調查瞭解該服務地區的人口特質,尤其是處於經濟及教育弱勢的人口,應予以特別注意。八、拓展國內公共圖書館網站資訊內容,提供更多可以滿足一般使用者,特別是資訊弱勢者資訊需求的資訊內容。(作者)
關鍵詞: 資訊差距,資訊窮人,公共圖書館,資訊無者,網際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