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搜尋結果為 8689 - 8700 (總計 18424 筆資料)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國中生物教師教學歷程與資訊行為探討
書刊名: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
出版日期: 200110
卷期: v.27 n.2
頁次: pp.25-38
摘要: 本研究係探討國中生物教師在教學上所表現的資訊行為,我們選擇五位國中生物教師為樣本,採用訪談法來進行研究。結果從生物教師的教學歷程歸納出國中生物教師有以下十項資訊行為特徵:定義、理解、蒐集、選擇、組織、轉形、實際教學、評鑑、反省、修正等。本研究發現國中生物教師以教學的觀點去處理資訊時,學科教學知識佔有重要地位,教師在考量教學目標、學生特性及教學情境等眾多因素後,會將學科內容進行組織、轉形,以形成適當的教學表徵來實際教學,而教學後的評鑑及反省是修正教學的依據。綜合研究結果,可以發現國中生物教師的資訊行為即是處理教學相關活動的一連串過程,教學之於資訊服務系統的關係,就在於教師教學歷程中,與資訊系統所產生的互動,因此本研究的十項資訊行為特徵提供了一個可以作為資訊系統設計及服務的指標。本研究結果也說明教學資訊有可能影響教師教學的內容及方式,因此教學資訊一旦可以融入教師的學科教學知識,教師就更有靈活教學的機會。所以資訊服務系統(如學校圖書館或教學網站)應當考量到教師使用資訊的方式,讓教師在搜尋、轉形及使用上更能符合實際教學。(作者)
關鍵詞: 生物教師,生物教學,資訊行為,學校圖書館,教學網站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Documenting the Earliest Chinese Journals
書刊名: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
出版日期: 200110
卷期: v.27 n.2
頁次: pp.19-24
摘要: 本文旨在介紹最早的中文期刊,作者認為依據權威資料指出英文字〝journal〞一字最早出現於16世紀,而依據journal的原意係指每天的紀錄而言,則可追溯自西元前59年在古羅馬城市發現的ActaDiuma。然而本文所探討的中文每日紀錄之文獻,乃更早於西元前59年。本文對該時期漢朝司馬遷(145B.C.-85B.C.)所著之史記、孔子所撰之春秋誌(800-700B.C.-479B.C.),以及左傳等著作加以介紹。(編者)
關鍵詞: 期刊,古籍,中文期刊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Enriching Chinese cultural heritage at the Queens Library
書刊名: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
出版日期: 200110
卷期: v.27 n.2
頁次: pp.13-17
摘要: 本文作者藉由美國QueensBorough公共圖書館的經營,說明如何幫助中國移民者社群,使其享有較高品質的圖書館服務。該館的具體做法包括:建立專題館藏、提供學習英文的機會、提供工作資訊,以及利用中國本土語言開設若干技能訓練課程、文化活動與電子化檢索教學課程等;因此對許多華人移民而言,到QueensBorough公共圖書館是相當獨特的圖書館使用經驗。此外,透過人口統計學的分析,圖書館不僅可為這些移民所居住的社群建立專題館藏,並能更進一步地提供與中國文化傳統慶典相關的活動計畫。(編者)
關鍵詞: 公共圖書館,文化計劃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臺灣地區公共圖書館共用資料庫之建置與共享:一館付費、多館共享、全民獲
書刊名: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
出版日期: 200104
卷期: v.27 n.1
頁次: pp.85-97
摘要: 教育部「加強公共圖書館建設五年計畫」於民國88年度補助公共圖書館建置共用資料庫,主要目的是透過「由一館統一購買多館共用之資料庫使用權」,建置公共圖書館電子資料庫查詢系統,供各級公共圖書館透過WWW提供全國民眾查詢及利用,以便縮短城鄉資訊利用差距、促進民眾終身學習為目標,並藉由合作共享,節省圖書館人力與經費,發揮整體效益。本文主要介紹「公共圖書館全國共用資料庫」的緣起、內容、授權使用、系統建置、運作模式、推廣利用、資料庫使用情況等,最後作者針對共用資料的建置與推廣利用所發現的問題提出討論與建議,以就教先進。(作者)
關鍵詞: 電子資源,電子資料庫,資源共享,公共圖書館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知識經濟發展的省思
書刊名: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
出版日期: 200104
卷期: v.27 n.1
頁次: pp.78-84
摘要: 自從1990年聯合國提出「知識經濟」這個名詞後,全球掀起一股知識經濟的熱潮,相關的論述、研討,如雨後春筍般湧現。由此顯示社會大眾已逐漸體認到未來以知識為主的經濟型態,將主導社會的發展。然而,由這些論述中不難發現,多數人對知識經濟的認識仍不夠。因此,本文由知識經濟概念產生的源流談起,說明知識經濟發展的關鍵動力,即創新思維與知識經濟的關係。最後,並對因應知識經濟時代來臨,社會應有的變革,例如教育改革,提出建議。(作者)
關鍵詞: 知識經濟,知識創新,知識管理,馬太效應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臺灣人文學引用文獻資料庫之建置
書刊名: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
出版日期: 200104
卷期: v.27 n.1
頁次: pp.51-77
摘要: 本研究主要為建立「臺灣人文學引用文獻資料庫」(THCI),資料庫收錄之期刊共計314種,本期計畫先以民國87年出版之期刊,開始進行引用文獻的建檔工作,至於被引文獻方面,則主要取自於來源文獻的註釋或參考書目,為了採用一致的方式建置資料庫,我們對於不同類型的文獻資料建立個別之政策規範。THCI的建置系統分為前端輸入系統及後端資料庫系統兩部份。後端資料庫為資料實際儲存之處,依據資料的特性將所有的資料劃分成五個資料表,並依照關聯式資料庫管理系統的原理建立資料表之間的關聯。前端介面系統則為工作人員建置資料時所使用之輸入系統,透過人文學研究中心的內部網路與後端資料庫進行連結。THCI亦可提供外界透過WWW瀏覽器查詢,其基本之檢索功能包括:篇名關鍵字檢索、作者檢索、期刊文獻檢索、引用文獻檢索、文獻被引用檢索、作者被引用檢索等。此外,還可查詢期刊之引用文獻次數(CitationTimes)、作者被引用次數、影響係數(ImpactFactor)、立即引用指數(ImmediacyIndex)、自我引用率(Self-CitingRate)、被自我引用率(Self-CitedRate)等。(作者)
關鍵詞: 引用文獻索引,SCI,SSCI,TSCI,THCI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學術性電子期刊經濟行為之剖析(上)
書刊名: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
出版日期: 200104
卷期: v.27 n.1
頁次: pp.37-50
摘要: 由於資訊與通信科技的發展與應用,導致資訊傳播模式產生重大變革,共促成學術性電子期刊的出現,直接衝擊傳統學術性期刊機構的生存,其應如何調適才可以因應未來趨勢?而學術研究者與圖書館館員面對新的資訊商品或勞務形式,以有限的預算,如何選擇可以滿足其所服務學術社群並獲得最大效用?又因學術性電子期刊具備公共財的特性,為擴大其外部性,政府補助政策又該如何妥適規劃?均是面對數位化時代亟待解決的重大課題,本文將由經濟學的角度剖析學術性電子期刊的市場行為,包括學術性電子期刊的需求面及供給面分析、其價格的決定(定價方式)、公共經濟面分析(外部性與市場失靈)以及政府部門最適切補助政策等面向的探討。本文共分三部份,上篇首先經由學術性電子期刊市場行為的描述,分別就需求、供給兩個層面進行分析,以釐清學術研究者、圖書館間不同的需求模式,進而透過學術性電子期刊出版業瞭解,探討其如何因應數位化時代的閱讀趨勢。中篇繼續針對學術性電子期刊的市場結構及出版流程所形成的進入障礙,再針對所具備電子媒體可分割性及套裝組合銷售的特性,探討其價格策略的訂定。下篇將就公共經濟面進行分析,進而討論政府部門應如何規劃最適切補助政策,以建構一個可以因應數位化時代最佳化的資訊情境,及如何由買方(圖書館)主導市場,形成雙贏(win-win)的局面。(作者)
關鍵詞: 學術性期刊,套裝組合,差別取價,消費者剩餘,不同版本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網路使用者與非網路使用者的社會意向
書刊名: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
出版日期: 200104
卷期: v.27 n.1
頁次: pp.16-36
摘要: 網際網路虛擬空間生活的經驗,到底對個人的真實日常生活,有何實質的影響?這個問題不應該只是一個理論的問題,它其實更應該是一個實證的問題。因為,虛擬的網路生活空間,所提供的是無窮的自由想像與創造的機會,它讓人們有絕對的機會實驗或嘗試新的事物。因此,要回答以上的問題,應該要從實證的資料著手,才能深入理解:人們在這個新天地中的實驗與嘗試經驗,如何回過頭來,重新『塑造』或重新『建構』人們日常真實社區生活的行為與感受。本研究之目的乃在於找出可以進一步驗證的研究假設。從本研究的分析結果中,至少可以提出兩個可以進一步驗證的研究假設。第一、個人在從一般平民轉化為網民的過程中,所經歷的似乎不是單向線性連續發展的歷程,而是一種類似階梯式需跨越一道一道門檻的超越躍升路徑。每個階段的門檻高低不一,因此向下一階段邁進所需之努力程度亦不同。而這些都會反映在當下網路使用者對網際網路環境的觀感與體認以及因此而投射的心理、社會意向之中。第二、不同性別的網路使用者在網際網路虛擬空間裡,可能有著不同的遭遇。性別的刻板印象在網際網路中的影響作用,值得仔細觀察解析。以本研究目前所掌握的資料來看,這是非常值得而且可以繼續深入研究的議題。(作者)
關鍵詞: 網際網路,網路空間,網路使用者,非網路使用者,社會意向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回顧與前瞻:專訪王振鵠教授、曾淑賢館長
書刊名: 圖書館學刊(輔大)
出版日期: 200106
卷期: n.30
頁次: pp.9-31
摘要: 本文為輔大圖書資訊學系學生專訪盧荷生、鄭恆雄、曾淑賢以及王振鵠等教授之訪問紀錄。由於上述四位均與輔大圖資系有很深的淵源,因此透過其對話內容,可瞭解部分輔大圖資系的歷史背景及發展歷程。此外,藉由老師們互相對話的表現方式,不僅使一個原本嚴肅的話題變得生動活潑,從字裡行間更展現老師們不同於課堂上的親和力,且亦能得知許多難得的軼聞趣事。(編者)
關鍵詞: 圖書館系,圖書資訊學系,圖書資訊學教育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心智模式初探
書刊名: 圖書館學刊(輔大)
出版日期: 200106
卷期: n.30
頁次: pp.91-102
摘要: 人與人互動或是人與系統互動時,通常會依賴他們的心智模式運行,先在腦中建構一個假想的作業模式,進而嘗試驗證互動的結果。當使用者心智模式愈接近設計者的概念模式時,則更能有效利用一系統。而心智模式是動態、內隱的,雖不易觀測,但仍可間接測知。唯有透過了解使用者心智模式,才能更進一步預測使用者的行為,以減少使用者與環境或是系統互動時的認知或學習負荷,進而協助更好的介面設計與介面評估。(作者)
關鍵詞: 心智模式,人機介面,介面模式,使用者研究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由圖館到圖資-變與不變之間
書刊名: 圖書館學刊(輔大)
出版日期: 200106
卷期: n.30
頁次: pp.7-8
摘要: 本文旨在闡述作者任職於輔大圖書資訊學系時,歷經該系由圖書館系更名為圖書資訊學系的感想。作者說明,該系改名的原因,一則是為「圖館學與資訊科學系」名稱既長又有其他考量因素;再則是沿用已成立的「中華圖書資訊學教育學會」對本學門的稱呼;更重要的是為因應時代潮流,並希望該系的教學研究能有相當的變革。至於名稱由圖書館學到圖書資訊學,究竟其內容什麼該變,什麼不變,作者認為需要學界更多的討論。(編者)
關鍵詞: 輔仁大學,圖書資訊學系,圖書館系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台北市立圖書館使用者之電子資源需求及尋求行為研究
書刊名: 圖書館學刊(輔大)
出版日期: 200106
卷期: n.30
頁次: pp.76-90
摘要: 公共圖書館的設置,是以服務社區民眾為第一要務,它必須提供配合時代發展需要的資訊服務給社區民眾繼續教育的機會,面對數位化資訊的蓬勃發展及使用者對數位化資訊的使用率及普及率日漸攀升,公共圖書館必須要了解現今讀者於數位化資訊的需求及尋求行為上的改變。本文主要透過對台北市立圖書館使用者的調查,來初步了解公共圖書館使用者對圖書館提供電子資源館藏的態度、使用者實際使用電子資源館藏之情形、以及藉由使用者使用公共圖書館數位化資源行為及態度之分析,了解公共圖書館在使用者資訊需求及尋求管道所扮演的角色及地位;並藉由分析結果,提出若干建議。(作者)
關鍵詞: 公共圖書館,使用者行為,電子資源,資訊尋求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