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搜尋結果為 6757 - 6768 (總計 18424 筆資料)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電子期刊使用研究:以國立臺灣大學電機資訊學院及文學院為例
書刊名: 國家圖書館館刊
出版日期: 200304
卷期: n.1
頁次: pp.169-196
摘要: 本研究主要在於透過對臺灣大學電機資訊學院及文學院研究生的問卷調查分析,探討電子期刊的使用現況、使用者對電子期刊的看法、使用者對圖書館發展電子期刊館藏的看法,並分析不同學科背景之使用者對電子期刊的使用及看法差異性。研究結果顯示:在使用情況方面,電子期刊的使用率高,受試者中僅7.9%未曾使用過。閱讀及引用電子期刊的比例皆相當高。在對電子期刊的看法方面,使用者對電子期刊評價高,但不認為會完全取代紙本期刊。在使用者對圖書館發展電子期刊館藏看法方面,使用者認為圖書館應積極收藏電子期刊,但以紙本及電子形式兩者並存方式。不同學科背景使用者對於電子期刊的使用及看法具明顯差異。(作者)
關鍵詞: 電子期刊,使用研究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以顧客關係管理的觀點探討電子圖書館的讀者服務
書刊名: 國家圖書館館刊
出版日期: 200304
卷期: n.1
頁次: pp.155-168
摘要: 今日的圖書館為因應「資訊時代」而轉變的同時,其「客戶」的需求、期望甚至資訊尋求行為也隨之改變。而「電子圖書館」由於不同於一般傳統「實體圖書館」,其服務方式、內容都大異於傳統圖書館。為了更確實掌握在「電子化時代」下「客戶」因變動而產生的變遷,「顧客關係管理」的引進或可提升電子圖書館與「客戶」間關係的經營和服務品質。本文即針對電子圖書館的讀者服務,於導入「顧客關係管理」概念與系統時,可能帶來之問題以及衝擊做探討。(作者)
關鍵詞: 客戶關係管理,服務品質,資料倉儲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我所參與的兩岸學術交流
書刊名: 國家圖書館館刊
出版日期: 200310
卷期: 92年 n.2
頁次: pp.95-123
摘要: 記述1985至2002年期間,海峽兩岸學術交流中,我所扮演的角色及參與的活動,包括圖書館會議及合作編印基本參考書。(作者)
關鍵詞: 胡述兆,圖書館,圖書資訊學教育,圖書館合作,圖書館會議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比較圖書館學研究上幾個尚待解決的課題
書刊名: 國家圖書館館刊
出版日期: 200310
卷期: 92年 n.2
頁次: pp.75-94
摘要: 比較圖書館學發端於1954年,惟自1990年後,其發展幾乎處於停滯狀態,主因乃比較圖書館學學科本質上仍有一些課題尚未解決,包含學科定義、學科定位、學科範圍與對象之界定及研究模式等。本文針對上述課題進行深究,並提出筆者之見,以為後續學者從事比較圖書館學研究時之卓參。唯有透過不斷的研究,上述學科本質上之爭論才有逐漸清晰的輪廓及共識的產生。(作者)
關鍵詞: 比較圖書館學,國際圖書館學,比較研究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圖書館火災之防護對策探討
書刊名: 國家圖書館館刊
出版日期: 200310
卷期: 92年 n.2
頁次: pp.61-73
摘要: 圖書館是保存人類文化資產最重要的處所之一,其場所之安全與否,關係著人類歷史脈絡與文化教育是否能延續傳承。從1986年美國洛杉磯中央圖書館的大火到最近(2003年)埃及亞歷山大圖書館的火災事件,不難看出火災已是威脅這些珍貴書籍文獻的最大禍源。然而目前國內各類場所消防安全設備設置標準針對圖書館,僅著眼於保護建築物本身及內部使用者安全,對於館藏之特殊性並未做必要之防護規定。因此,國內大部分圖書館在保護這些珍藏書籍過程中,選擇設置昂貴的氣體滅火藥劑;但從先進國家多年來統計評估發現,氣體滅火藥劑卻不一定是最好的抉擇。(作者)
關鍵詞: 火災防護對策,圖書館火災,細水霧滅火系統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數位物件識別碼與圖書館相關議題之探討
書刊名: 國家圖書館館刊
出版日期: 200310
卷期: 92年 n.2
頁次: pp.29-59
摘要: 數位物件識別號是數位資源最基本的要素元件;是一個在數位環境中提供互通識別與交換智慧財產機制的系統。本研究即以數位物件識別碼為研究核心,探討其與圖書館相關之議題。(作者)
關鍵詞: 數位物件識別號,智慧財產,詮釋資料,解譯處理系統,DOI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東都事略》所載之北宋九朝著作錄
書刊名: 國家圖書館館刊
出版日期: 200310
卷期: 92年 n.2
頁次: pp.147-168
摘要: 王稱撰《東都事略》,旁搜北宋九朝事跡,采輯成編。其書本紀二十、世家五、列傳一百五、附錄八。為宋人私史之可傳者。北宋人士著作,遍佈全書列傳中,若干有為後世所罕見。茲加纂集,計得撰者一百五十餘人,著作三百二十多種,謹依原書先後次序羅列;並酌采傳文數語,附傳人之後,以見其學行。由是當時經術文章,或可得窺門徑。(作者)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臺灣地區生命科學研究者發表期刊論文之生產力研究
書刊名: 國家圖書館館刊
出版日期: 200310
卷期: 92年 n.2
頁次: pp.1-27
摘要: 本研究旨在利用書目計量學之方法,探討臺灣地區生命科學研究者發表期刊論文之生產力分佈。研究內容包括:(一)期刊文獻之分佈為何?(二)布萊德福定律之驗證;(三)核心期刊之探討;(四)期刊引用報告(JournalCitationReport,簡稱JCR)之驗證。研究樣本取自BIOSISPreviews、EMBASE及MEDLINE等國際知名之三大生命科學資料庫,總計檢索1975至2001年7月共71,536篇期刊文獻。研究結果歸納如下:本研究共2,628種期刊,平均每種期刊生產27.2篇。前89種期刊(3.4%)包含了50%的文獻。核心區與相關區文獻密度偏高,邊緣區期刊種數則多達2,245種,其中592種期刊只出版一篇文獻,明顯呈現文獻的分佈過於分散。以布萊德福分區法及布萊德福-齊夫定律圖解法進行分析,得知臺灣地區發表之生命科學期刊文獻分佈並不十分符合布萊德福定律。進一步利用JCR比較各區期刊影響力,結果發現相關區(第二區)及次相關區(第三區)之期刊影響係數與被引用次數高於核心區。(作者)
關鍵詞: 期刊生產力,布萊德福定律,布萊德福-齊夫定律,期刊引用報告,期刊影響係數,被引用次數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抗戰時期香港方面暨馮平山圖書館參與國立中央圖書館搶救我國東南淪陷區善本古籍初探
書刊名: 國家圖書館館刊
出版日期: 200310
卷期: 92年 n.2
頁次: pp.125-146
摘要: 為保存國家圖書文獻、闡揚傳統學術文化,國立中央圖書館(即今國家圖書館的前身)在籌備之初,即已重視收集古本圖書,惟最具規模、最富意義的,要算是抗戰期間聯絡有識之士於滬、港兩地蒐購善本古籍,經由政府與民間的合作,終讓許多珍貴圖書文獻不致淪入異域。此一堪稱上世紀有關珍籍蒐藏的盛事,前雖不乏學者論及,但多以上海的「文獻保存同志會」為敘述重點,而對香港方面協助善本的蒐購以及在滬善本的轉運,尤其是馮平山圖書館暫代保存這批善本的經過,描寫較為簡略,因即根據國立中央圖書館大陸時期舊檔案,復參考其他著述,撰就拙文以請益於方家。(作者)
關鍵詞: 國立中央圖書館,馮平山圖書館,古籍,抗戰時期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圖書館數位化館藏組織整理與 OPAC 的新角色
書刊名: 國家圖書館館刊
出版日期: 200304
卷期: 92年 n.1
頁次: pp.95-109
摘要: 圖書館目錄傳統上是圖書館館藏的清單,涵蓋圖書館實際上所擁有及可控制的館藏,數位化資源的興起挑戰圖書館目錄的定義,促使圖書館重新思考OPAC的角色。本文首先探討數位化資源對圖書館傳統編目工作的影響,其本質及變幻無常的特性加重編目工作的負擔,而現有的編目工具亦有所侷限。圖書館對於數位資源的組織方式,包括在網頁上提供清單並做好網址連結,以及將數位資源分類編目納入OPAC中,書目可採單筆或雙筆記錄的方式。MARC856欄位的建立結合了數位資源及OPAC書目記錄,提供讀者完整的書目資訊及利用管道。圖書館提供讀者取用資訊的方式受廠商授權合約及認證的限制,資源網址的變動亦影響資訊的取用。常見的網址正確性維護方法包括以特定的軟體自動追蹤URL的變動以及在856欄位記錄PURL。數位資源編目的困難還包括MARC和AACR都是過時的標準,無法適應現代的需要,為了增進數位資源的使用效能,許多機構或個人開始對資源描述工具進行研究,設計出各種Metadata。圖書館OPAC做為資訊查尋及利用的工具,正逐漸失去原有的優勢,本文探討其未來可能發展的方向,包括:在原有的基礎上建立一個更完善的圖書館目錄系統、建立兩個平行的圖書館目錄系統、使圖書館目錄成為資訊閘道、入口網站或聯合目錄、使圖書館目錄成為知識取用系統。(作者)
關鍵詞: 數位資源,數位館藏,電子資源,電子館藏,資訊組織,分類編目,線上目錄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回首來時路那燈火闌珊處:記在國家圖書館服務的片段
書刊名: 國家圖書館館刊
出版日期: 200304
卷期: 92年 n.1
頁次: pp.7-16
摘要: 本文略述自民國81年至86年間的國家圖書館,以提供有用館藏為定位,以無牆圖書館為自動化目標,更以「遠距圖書服務系統」及「全國圖書資訊網路」展現了具體成效。民國85年艱辛的完成了「國家圖書館組織條例」的立法,從此實施了50年的國立中央圖書館組織條例,走入歷史。(作者)
關鍵詞: 國家圖書館,國立中央圖書館,遠距圖書服務系統,全國圖書資訊網路,資訊高速公路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從學術出版的變遷探討學者、出版界與圖書館的角色
書刊名: 國家圖書館館刊
出版日期: 200304
卷期: 92年 n.1
頁次: pp.67-93
摘要: 本文旨在探討數位時代學術出版品變遷帶來的影響,主要探討有三個問題,其一是學術傳播與學術出版的本質為何?其二是網路與數位科技為學術出版帶來什麼變革?其三是學者、出版者、與圖書館在電子學術出版系統的角色?本文以學術傳播、資訊轉換功能、與學術出版系統為主軸,分別探研學者、出版者、與圖書館的新角色。首先探討學術傳播的意涵與特質以及其與學術出版的關聯,其次說明由於網際網路與數位科技的發展而形成印刷出版與電子出版二種典範,最後析論學者、出版者、圖書館角色的改變,以及圖書館面臨電子出版變局的因應策略。(作者)
關鍵詞: 學術傳播,學術出版,電子出版,電子書,電子期刊,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