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搜尋結果為 3349 - 3360 (總計 18424 筆資料)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宗教百科全書
出版日期: 2006
頁次: 320p.
摘要: 本書可視為紙上宗教博物館,首章由宗教的歷史與定義等談起,引導讀者掌握基本概念,進而探索各宗教奧秘,第二章以下,則依宗教類型排列,依序為:印度教、佛教、東亞的宗教、錫克教、猶太教、基督宗教、伊斯蘭教,每個宗教分別介紹教義、神祇、經典、儀式、節日等。本書豐富資料來自全球30所頂尖博物館及私人收藏機構,以1500張以上彩照與插圖為主,搭配簡潔文字,書後附有名詞釋義以及中英文索引,不論是年輕或年長的讀者都很適合閱讀。(編者)
關鍵詞: 宗教,百科全書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小說的五十堂課
出版日期: 2006
頁次: 320p.
摘要: 本書是當代文學評論大家,英國首席現代文學作家大衛.洛奇為讀者量身開設的小說解析課程。他用淺顯的言詞做深入的分析,以經典作品進行最完整的舉例,在嚴謹的學術邏輯下娓娓道來,把文學史上最常出現在小說創作裡的文學技法逐一拆解。讀者閱畢後,不但會看小說,會評小說,還有可能會寫小說。書內有五十個簡短篇章,編排輕鬆又容易吸收。每個篇章介紹一個小說技巧,包含「開頭」、「觀點」、「神秘」、「意識流」、「陌生化」、「驚奇」、「角色介紹」、「寓言」、「異國風」、「諷刺」等等,完整涵蓋過去兩個世紀以來,小說創作者常用的寫作手法與技巧。每個篇章的一開始,作者擷取一部或者多部經典小說的片段,包含《此情可問天》、《尤里西斯》、《麥田捕手》、《蒼蠅王》等作品,作為該篇章之例示。然後再用該篇章的主題(也就是招式)來分析小說,告訴讀者這個技巧是如何出現在小說裡,作者的手法如何,顯示的效果如何。除了開頭經典小說的例示,每個篇章裡面還提到其他很多作品,環繞著該篇章的主題招式,全面而徹底拆解小說內容,讓小說的創作、內容及意義,變得清晰透明。本書原本是為英國《獨立報》撰寫的每週專欄,目標就是一般讀者,目的就是讓讀者瞭解小說是什麼東西,把小說加以解密,把小說還給讀者。作者後來將專欄內容全部整理更新,添加更精闢的素材,更貼近讀者的需求。(編者)
關鍵詞: 現代文學,當代文學,評論文學,大衛.洛奇,文學創作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寫透中國歷史的36本書
出版日期: 2006
頁次: 320p
摘要: 人常說,「一部《紅樓夢》,映出清朝200年」,其實要想真正讀透中國歷史,最便捷的方法莫過於借助閱讀去體驗一下古人的生活。作者從浩如煙海的古代典籍當中篩選、收錄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菜根譚》、《夢溪筆談》、《搜神記》、《紅樓夢》、《水滸傳》等36部中國古代經典,對其中映射出的中國歷史脈絡加以細細剖析,要求從閱讀古籍的角度帶領讀者讀透中國歷史。(編者)
關鍵詞: 中國歷史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Mind Set! 奈思比11個未來定見
出版日期: 2006
頁次: 319p.
摘要: 本書是奈思比整理自己多年的趨勢觀察經驗,告訴讀者如何建立11個定見、如何應用這11個定見運用在資訊收集、分析判斷,與預測未來趨勢。奈思比在書中列舉愛因斯坦、中國籃球明星姚明、星巴克咖啡、諾基亞手機、太陽馬戲團、芬蘭、丹麥……等等創意致勝的個人、企業與國家,他們是如何以赤子之心專注在自己的熱情,逐步將11個定見應用在預測未來的經濟世界與個人生活努力方向。奈思比認為,我們對事情抱持的觀念或是採取的認知思維,其作用就如同飛機雙翼的切風角度,目的就是要以特定角度獲得最大的飛行速度;所以,如果我們的觀念、思維偏離了世界未來趨勢走向,不論多麼勞心勞力,一切作為都將事倍功半,更不要說預測趨勢了。本書分為兩篇。第一篇,奈思比提出兩個重要觀念:一、不是每件事,都要求正確無誤:我們若是心懷這種態度,不論是在商業活動或是個人生活,都可以讓自己如釋重負,勇於接受新挑戰。這是一種支撐創意想像的思維,能讓我們勇於突破現狀,不論當下的情況是如何艱鉅困頓。二、別走得太快了,別人都不知道你在何處:聽起來很淺顯,但實際的狀況會是知易行難。但是保持了這種心態,不論在我們的生命歷程、事業經營、組織領導或政治運作,等等層面都可以讓眾人瞭解,你在做什麼與說什麼。在第二篇,奈思比展現趨勢大師的視野,為讀者撥雲見日,預測五個全球趨勢的未來圖像:視覺文化趨勢、全球經濟趨勢、中國經濟趨勢、歐洲文化趨勢、軟性科技(改造遺傳基因)趨勢。只要你學習書中循序漸進的11種重要的思維模式、積極跳脫慣性心態,轉個念頭,就能如趨勢大師般洞燭機先看見未來,迎接全球新趨勢。(編者)
關鍵詞: 經濟,趨勢預測,趨勢觀察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漢字的故事
出版日期: 2006
頁次: 319p.
摘要: 《漢字的故事》是林西莉女士以八年時間寫成的力作,書中她不僅從個人的體驗出發來說故事,也用一幅幅生動的圖片,述說一個個漢字的源遠流長。她親自踏訪中國鄉鎮考查、拍攝古文物,也拍攝現代漢語文化裡的民俗生活,古老的甲骨文和金文有了圖片搭配解說,變得輕鬆易懂,也讓我們一再驚訝,象形字和實物的關聯多麼密切。因為天天用,我們好像失去了對每個漢字的意義和造字之美的感受力。透過林西莉這位瑞典人(她也是漢學大師高本漢的高足)的眼光,正可以讓我們重新審視這些一筆一畫,原來背後都有故事。書中介紹了與漢人生活各層面有關的漢字,例如交通工具、環境地景、農耕、日用工具等等,我們會從這三○四個最貼近生活的基礎象形字,感受到與老祖宗生活經驗的牽連。《漢字的故事》自出版以來,即受到西方漢學界高度讚揚,本書是首次根據近代發現的大量考古資料,討論漢字核心部分的象形字起源;加上林西莉不採學院式的嚴肅論述筆調,而以其獨特的觀點,用簡明、通俗的說故事方式,引介一部漢字的文化史─也是精彩的中華文明史。(編者)
關鍵詞: 漢學,中國文化史,中國文字,文字史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發燒地球200年
出版日期: 2006
頁次: 319p.
摘要: 本書是一本關於全球氣候變遷、溫室效應的故事。全書分成三大部分:1.「時間旅行家」;2.「世界的蠶食者」;3.「水晶宮裡的住民」。「時間旅行家」所描繪的,是改變人類思想的偉大科學人物。作者從兩百年前,在法國革命中與死神擦身而過的自然哲學家傅立葉說起,因為傅立葉是第一個將地球想成巨大溫室的人。還有孤獨的蘇格蘭思想家赫頓(JamesHutton),及蝴蝶收藏家萊爾爵士(SirCharlesLyell)。他們共同倡導了地質學上的均變說,為現代地質科學揭開了序幕,也為達爾文的學說奠定了基礎,使萊爾的朋友兼同事的達爾文,也能如哥白尼、伽利略和牛頓為夜空星子畫上距離那般,為演化過程插入時間的刻度。「世界的蠶食者」中,作者讓我們看到了化石燃料的生成與取出,以及包括紡織工業家阿克萊特、改良蒸汽機的瓦特、建造蒸汽火車頭的史蒂芬生、鋼鐵家卡內基(AndrewCarnegie)、石油大亨洛克菲勒,以及建造汽車大王亨利福特等,所謂發明家、資本家的出現,象徵工業時代卓越成就的龐大磚石煙囪,彷彿埃及豔後方尖碑,聳入雲霄數百呎,廿四小時不間斷地向大氣層吐出它們沉重的負擔。第三部「水晶宮裡的住民」中,一路探查從廿世紀初開始,對全球氣候變遷的相關發現,追蹤在科學上與政策上的爭論,並深入一九九七年於日本京都召開的聯合國氣候變遷研討會及後續發展。本書既是一本知識性的科普書,也是一本有趣的歷史讀物。全書所要呈現的主題雖然嚴肅,作者卻用說故事般生動的描繪、精采的文字,細說從頭,讓讀者深切明瞭這個與生活息息相關,也是當前全球最重要的議題。(編者)
關鍵詞: 全球暖化,溫室效應,工業革命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育林手冊
出版日期: 2006
頁次: 315p.
摘要: 本書共有8篇23章,各篇之內容分別為,第一篇:育林相關法令及國有林地分區;第二篇:種子生產及處理;第三篇:育苗作業;第四篇:山地造林;第五篇:病蟲害防治;第六篇:海岸及鹽濕地人工復育;第七篇:平地造林及綠化作業;第八篇:崩塌地人工復育。本手冊主要提供林業現場執事人員參考,全書重視簡潔易讀,並以實務化及數字化為原則,理論性的闡述較簡略,相關文獻也未特別列舉,附有照片與圖表,書末附中文索引。(編者)
關鍵詞: 林業,手冊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網路新聞學:新媒體的應用實務與展望
出版日期: 2006
頁次: 313p.
摘要: 網路是一種影響力深遠的新媒體,本書探討網路新聞目前的實際作業與未來可能的發展,並檢視網路與傳統媒體有別的特質。網路容量大,可立即傳播新聞,運用靈活,同時也具備永久性和互動性。作者討論採訪、編輯等新聞傳統實務,並闡釋網路特質可能產生的新報導形式。儘管網路與傳統新聞媒體有別,某些標竿並無二致,本書多次強調傳統新聞原則,尤其是注重正確、清楚、精準、效率的原則。網路如何作為個人新聞媒體?本書作了深度檢視,讓讀者瞭解網路新聞並非只是把報紙內容搬到電腦螢幕。作者也提醒讀者在網路上呈現資訊時,要擴大思維,採用多種形式和結構。本書裡有許多「好點子」,這些有關網路新聞的創新構想,有助激發讀者的創意思考。每一章末尾所列的參考網站,都是網路新聞領域最佳網站,清楚臚列,讀者想掌握網路新聞最新進展時,可以省去不少搜索的時間。(編者)
關鍵詞: 媒體,網路,新聞,媒介,大眾傳播工具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現代媒介文化:批判的基礎
出版日期: 2006
頁次: 311p.
摘要: 隨著現代媒介的蓬勃發展,傳播環境也變得日益複雜,人們面對眾多傳統體與新興媒介的層層包圍之際,必須具備基本的思辨及批判能力,方能清楚認識傳播環境的發展特性和主要影響,進而能夠瞭解自身處境以及尋思適當的因應行動。本書呈現當代媒介文化的主要批判觀點,它們皆是探討傳播媒介時的重要基礎,包括阿多諾與霍克海默的文化工業理論、葛蘭西的霸權理論、阿圖捨的意識形態理論、傅柯的論述理論、布迪厄的文化社會學、女性主義、與後現代主義等。本書說明各個理論的主要內容,並分別闡述這些觀點所彰顯的媒介文化特性,全書聚焦於這些學說,為當前傳播社會提供基本與重要的批判架構。(編者)
關鍵詞: 傳播,媒體,傳播社會學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檔案管理局自行研究報告彙編.94年度
出版日期: 2006
頁次: 310p.
摘要: 本局94年度計完成4篇自行研究報告,分別為「以訪談法探討全國檔案目錄查詢網使用者之滿意情形」、「全國檔案資訊系統資訊安全之研究」、「我國檔案保存價值鑑定機制改進策略之研究」及「國家檔案委託代管機制之研究」。(編者)
關鍵詞: 檔案管理,資訊安全,使用者滿意度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中文問答系統—以網路為基礎之查詢詞擴充策略
出版日期: 2006
頁次: 30p.
摘要: 網路有如資訊的海洋。然而遺憾的是,人們在網路中尋找自己感興趣的答案常如大海撈針。傳統的關鍵詞檢索方式多無法解決使用者的查詢意圖。本論文提出一個應用網路資料和查詢詞擴充技術的中文問答系統。我們提出法則式的問句樣式機制以分析問句的意圖。另一方面,有別於一般中文問答系統擴充詞多來自事先所設定的相關詞資料庫,本論文所提的查詢詞擴充技術乃是應用現成的網路語料,進行相關詞探勘。我們利用對應演算法將訓練問句和搜尋結果進行非名詞關鍵詞與查詢詞擴充。為了檢驗所提的方法,我們以383個問句做為訓練資料,進行查詢詞擴充探勘,並另以80個問句作測試,所得到的搜尋結果比一般關鍵詞搜尋在使用者所需要閱讀的篇數明顯減少,實驗結果顯示系統效能為每個問題所花的humaneffort2.03和MMR0.765。(作者)
關鍵詞: 中文問答系統,問句類型分析,查詢詞擴充,關鍵詞擴充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思考型工作者
出版日期: 2006
頁次: 304p.
摘要: 知識工作者提出創新與策略,維持企業競爭力及財務健全度。然而,企業管理旗下這些員工所用的方式,卻依舊停留在工業時代的模式。隨著知識工作這股勞動力蓬勃發展,影響力日趨重大,陳舊的管理方式很可能毀掉公司的未來。本書作者為知識工作領域的思想先驅戴文波特(ThomasDavenport),他指出,知識工作者的動機、態度,以及對自我管理的需求,和其他類型的員工大不相同;正因為如此,想激發知識工作者的績效和生產力,就該援引不同的管理模式。本書研究範圍廣泛,包括一百多家企業,六百多位知識工作者,完整深入了解知識工作者的想法、他們如何完成任務,以及他們為何希望突破自我。戴文波特將知識工作者分為四大類,並提出一套獨到的架構,列出對不同知識工作者,應適用哪種管理策略才能大幅提昇績效。本書凝聚了知識工作領域先驅的思想精華,說明如何讓智能(brainpower)發揮極致,化為組織成功的推力。(編者)
關鍵詞: 知識管理,人力管理,企業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