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搜尋結果為 3097 - 3108 (總計 18424 筆資料)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李潼著作及作品評論文獻目錄補遺
書刊名: 全國新書資訊月刊
出版日期: 200712
卷期: n.108
頁次: pp.34-53
摘要: 李潼是少數台灣以創作少年小說為主的專業作家,其創作種類包括小說、童話、散文、劇本、評論等,還有繪本、傳記、報導文學、歌曲等,總計其作品共有65種,約658萬言。本目錄收李潼相關著作、生平資料、作品評論,另收錄網路參考資源以及附錄。本目錄依據〈李潼著作及作品評論文獻目錄〉加以勘誤、增補而成,並參考國家圖書館館藏目錄、中華民國期刊論文索引影像系統、當代文學史料影像全文系統、即時報紙標題全文資料庫、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中國期刊網等相關資料庫及網路相關資源。(編者)
關鍵詞: 李潼,目錄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劉伯樂:關愛鄉土,以生活入畫
書刊名: 全國新書資訊月刊
出版日期: 200711
卷期: n.107
頁次: pp.9-16
摘要: 本文簡介劉伯樂先生生平及其創作歷程、獨特技巧及人生哲學。劉伯樂先生設計與編過的兒童讀物,包含《中華兒童百科全書》、「中華兒童叢書」、《兒童的雜誌》等多種兒同書籍和雜誌,一直為臺灣兒同讀物出版默默耕耘。文後附其著作書目供讀者參考。(編者)
關鍵詞: 劉伯樂,圖畫書,書目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數位資源 圖書館2.0系列報導之五
書刊名: 全國新書資訊月刊
出版日期: 200711
卷期: n.107
頁次: pp.6-8
摘要: 數位資源無遠弗屆瞬間抵達,突破類比資源的限制,發揮圖書館原有的功能,盡情地為讀者服務,這就是圖書館2.0。本文首先分析數位資源的特性,接著闡述圖書館面對數位資源的立場。接著提出圖書館的因應之道,認為學術資源根據開放近用的旨意,來自公眾預算完成的學術資訊,儘管法律尚未規定,但應該開放公眾自由使用。圖書館站在資訊流動的最前端,有責任與義務,用數位的特性,發揮圖書館既有的功能。(編者)
關鍵詞: 數位資源,圖書館2.0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只有交響,不必合樂
書刊名: 全國新書資訊月刊
出版日期: 200711
卷期: n.107
頁次: pp.45-48
摘要: 本文首先論述作者個人對Web2.0之看法,認為Web2.0是網路技術創新引起的改變,始於技術而不止於技術,透過大量群眾直接參與,最終形成的二十一世紀社會之重要現象;Web2.0具有共工、共筆、共建、共享等等特色,但它最與眾不同之處,在於「大量群眾直接參與」。接著評述TheCultoftheAmateurHowToday’sInternetISKillingOurCultureandAssaultingOurEconomy(《外行人的狂熱:當前的網路如何葬送文化以及摧殘經濟》)。本書的主題,正是針對Web2.0的批評。在作者眼中,Web2.0的世界真理蕩然無存、傳統價值傾覆、無知和外行充斥、大頭病和自戀症橫行、爛品味無處不在、加上邪惡的色情、無恥的盜版和抄襲又時時刻刻肆無忌憚地公然上演。總之,Web2.0簡直就是文化和經濟的末世緣,而作者的目的就是要為我們描繪末世的悲慘景象。最後認為,凡事無不利弊相隨,只要Web2.0的利多於弊,就值得我們繼續擁護它。然而,反思、批判的聲音也是不可置若罔聞。(編者)
關鍵詞: Web2.0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為孩子的語文學習把關:評《童書久久III》
書刊名: 全國新書資訊月刊
出版日期: 200711
卷期: n.107
頁次: pp.17-19
摘要: 今日圖文閱讀的新時代,同書是兒童進入閱讀的第一選擇。《童書久久III》以語音、語意、語法、語用4個面向做為架構及分類概念,不僅是選擇童書的參考,內容的分析與推薦也有助於選文,提供教材分析架構的參考。本書內容雖精簡,但編撰者從簡單中帶出大學問大能力,對幼稚園及小學低年級的教師或父母可說是非常好用的教學參考工具。(編者)
關鍵詞: 童書久久,閱讀指導,好書選目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被遺忘的一方天地:張耀堂
書刊名: 全國新書資訊月刊
出版日期: 200710
卷期: n.106
頁次: pp.8-16
摘要: 筆者在書寫碩士論文《日治時期臺灣兒童文學發展研究》過程中,意外發現20年代一位任職於臺北師範學校的臺籍教諭—張耀堂,其文論或是作品幾乎完全以《臺灣教育》雜誌做為發表的場域。但有關張耀堂的相關論述卻鮮少見之於臺灣的報章雜誌,故撰寫此文以將隱身在《臺灣教育》雜誌中被遺忘的一方天地—張耀堂推介給讀者。(編者)
關鍵詞: 張耀堂,教育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善用各種媒材,引領學齡前幼兒進入美妙的閱讀世界
書刊名: 全國新書資訊月刊
出版日期: 200710
卷期: n.106
頁次: pp.4-7
摘要: 隨著時代的進步,孩子們最先接觸到的文化媒介往往不是書本,而是動態影像如電視、電影、電腦與電玩。動態影像成為目前最能刺激孩子的視覺、吸引孩子注意力的文化媒體。因此有一些家長會因為忙碌或者其他原因,只能「餵」孩子電視節目長大—等到就學年齡將至,才驚覺孩子不願接觸毫無動態音效的平面書籍;也有一些家長,早已體察到這種危機,於是就憂心忡忡的把影音媒體視為洪水猛獸,禁絕電視與電腦進入家庭,希望能有效避免污染孩子的心靈,只不過這種「圍堵」政策,一旦孩子到了就學年齡,受到同儕影響,往往就宣告「破功」。至今,影音媒體儼然成為新一代的閱讀主流,這是無法抵擋的事實。因此,山不轉路轉,聰明的家長應該要化閱讀的阻力為助力,靈活運用多媒體資源,把它們轉化成最好的閱讀引導素材。因此,筆者在受邀擔任南投縣政府舉辦「96年國民教育幼兒班教師專業知能研習會」講師之際,將閱讀媒材的新觀念,帶給這批幼教界的新血,同時也與各位讀者分享。(編者)
關鍵詞: 學齡前幼兒,閱讀指導,繪本,網路電子書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大寫金門歷史文化歷史 《文化金門全記錄》述介
書刊名: 全國新書資訊月刊
出版日期: 200709
卷期: n.105
頁次: pp.91-94
摘要: 金門縣文化局策劃製作的《文化金門全記錄》叢書一套四本,蒐錄江柏煒、楊天厚、林麗寬合著《文化的載體:金門影像記錄》;楊天厚、林麗寬合著《和諧的天地:金門古早醮儀文化》;黃振良著《無言的證人:金門戰地標語》以及黃振良、董群廉合著《和平的代價:金門戰地史蹟》四本著作。四書作者都是學有專長的教師,也是著作等身的金門資深文史工作者。這一套叢書也是金門縣文化局繼《金門文史叢書》、《金門鄉賢人物列傳叢刊》等系列叢書之後再次文化出擊,與叢書同時發行的還有一套同名影音光碟,其大寫金門文化歷史,為金門留下文字與影像的用心,令人印象深刻。(編者)
關鍵詞: 金門,金門歷史文化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國家圖書館期刊資源的典藏利用暨「開風氣之先:雜誌創刊展」
書刊名: 全國新書資訊月刊
出版日期: 200709
卷期: n.105
頁次: pp.9-17
摘要: 國家圖書館將於96年10月份舉辦一場以雜誌為主角的展覽,定位在戰後至解嚴的臺灣歷史場景中創辦的重要刊物。全文首先介紹雜誌之起源與其重要性,之後分為幾時段論述戰後臺灣雜誌業的發展,其後介紹國家圖書館對於期刊資源所做的努力,以善盡收集、整理、典藏與推廣的職責。最後簡要介紹此次所舉辦「開風氣之先-雜誌創刊展」之策展源起及展覽內容,便於讀者了解雜誌之發展概況。(編者)
關鍵詞: 雜誌,連續出版物,期刊資源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從「波特五力分析」 探究臺灣雜誌出版的核心優勢與未來走向
書刊名: 全國新書資訊月刊
出版日期: 200709
卷期: n.105
頁次: pp.76-83
摘要: 1987年臺灣解嚴及1999年《出版法》廢除,臺灣的雜誌媒體業發展呈現百花開放、百家爭鳴的多元風采,創下2001年7,236家雜誌社的高峰。2000年,臺灣雜誌產業正式進入商業化、市場化模式,經過2002年嚴峻的市場機制的淘汰,逐年穩定成長,屹立於五大媒體中。發展趨於成熟的臺灣雜誌出版業,在面積36,000平方公里、人口2,300萬的土地上,每年超過40,000種新書上市,出版近5,000種雜誌;加上進口的外文雜誌,總品項超過9,000種,是一個活潑而熱鬧的雜誌社會,更是一個競爭激烈且成熟擁擠的商業市場。面對數位科技的衝擊及全球閱讀率的普遍下降的挑戰,本文透過「波特五力分析」探究臺灣雜誌出版業的核心優勢與未來走向。(編者)
關鍵詞: 雜誌出版,雜誌事業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永不休止的文學生命力:從《文壇》穆中南的故事說起
書刊名: 全國新書資訊月刊
出版日期: 200709
卷期: n.105
頁次: pp.67-75
摘要: 刊期跨越五0、六0、七0、八0四個世代的《文壇》,穆中南三個字也和這個刊物分不開。穆中南除一手創辦《文壇》外,還出版叢書、經營文藝函授學校,以一介文人之力,近三十年的時間,持續在文學、出版、教育各個面向努力堅持。是穆中南創造了屬於《文壇》的時代,還是時代造就了他?穆中南與他經營27年的《文壇》,對於臺灣文學的發展貢獻如何?觀察《文壇》的興衰,可以反映出何種文學思潮與社會變遷?對臺灣當代作家及作品又有何影響?本文試圖通過穆中南的文藝思想、編輯理念、經營策略,將《文壇》具體成果呈現出來。(編者)
關鍵詞: 文壇雜誌,穆中南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他們為什麼「旁觀」:談《旁觀雜誌》的時代意義
書刊名: 全國新書資訊月刊
出版日期: 200709
卷期: n.105
頁次: pp.57-66
摘要: 有關戰後發行之重要雜誌一直是學界研究的主要課題,如賴永忠,〈台灣地區雜誌發展之研究〉;何義麟,〈戰後初期台灣出版事業發展之傳承與移植(1945-50)─雜誌目錄初編後之考察〉,也有針對某一雜誌,或黨外雜誌做評論的,如林惠萱,〈台灣黨外雜誌之研究─以「蓬萊島」系列為例〉,郭紀舟,〈一九七○年代台灣左翼啟蒙運動─「夏潮」雜誌研究〉,這其中最受青睞,且學界認為對往後台灣民主化貢獻最大的《自由中國》雜誌之研究者不乏其人。她創刊於1949年11月,由國民黨內開明派和黨外自由主義者,不斷宣揚反對黨的理念,反對國民黨一黨專政。除了《自由中國》外,對往後台灣歷史風土研究最重要的雜誌《台灣風物》也在1951年12月出刊了;而在這兩個最重要雜誌之間卻有一份壽命不長、早已被遺忘的雜誌《旁觀雜誌》出現。(編者)
關鍵詞: 旁觀雜誌,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