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搜尋結果為 17809 - 17820 (總計 18424 筆資料)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澳洲的國際標準圖書編號制度
書刊名: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
出版日期: 197510
卷期: v.1 n.2
頁次: pp.123-129
摘要: 本文敘述澳洲的國際標準圖書編號(InternationalStandardBookNumber,簡稱ISBN)制度,並介紹國際標準圖書編號之由來、優點、構成、配置、印記方法、以及該號碼之刊印,文後並有一附錄介紹推算核對號碼之步驟。國際標準圖書編號是由英國的福斯教授(F.G.Foster)提出,由其制定了一部標準書號表,並由國際標準組織在1972年將此號碼制定為國際標準-ISOStandardNo.2108-1972(E),並在次年有國際標準圖書編號的澳洲標準細則草案發行。國際標準圖書編號是由十位數字組成,分為地區或國家識別號碼、出版商號碼、書名號碼、以及核對號碼四部分。書寫或印刷該號碼時須冠以ISBN,每部分間有一空隔或一小橫線,每一本書只有一個ISBN。澳洲以「0」作為國家識別碼,即將以前所用的標準圖書編號在前面加一「0」,就成為國際標準圖書編號。澳洲的ISBN機構是澳洲國立圖書館,出版商可向該館申請一出版商號碼及附帶的ISBN號碼表。國際標準圖書號碼已刊行在澳洲國家目錄、圖書、官書目錄、及國立圖書館之目錄卡片上,除此,還應刊印在出版商的廣告、目錄及存貨單、圖書本身、傳單、小冊子上。(編者)
關鍵詞: 國際標準書號,澳洲,ISBN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從教育改革論學校圖書館計劃的革新
書刊名: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
出版日期: 197510
卷期: v.1 n.2
頁次: pp.106-122
摘要: 學校圖書館運動起源於十九世紀期,但在二十世紀以前,學校圖書館對學童的服務甚少,因此,一般都透過公共圖書館對全體師生提供服務。直到二十世紀初期後,因新式教學法相繼問世,如一九二0年代文納特卡制、一九三0年代道爾頓制及一九六0年代川普制,使得學校圖書館的功能以充分發揮。由於受過去傳統教學方式的影響,學校圖書館在一般人的觀念中只是一所學習廳或學習閱覽的場所,其任務只著重在全體師生閱讀資料的提供、圖書資料的整理及簡單的參考服務工作而已。但是,新式的教學法,著重教學個別化,認為有效的教學是一種積極的過程,它需要個別化、適度的學習動機及學習情境的系統結構,如果教師希望有創造性的學生出現,勢必要提供一些創造性的教學情境,而現代學校圖書館正好是提供此種教學情境。本文從教育革新、自動化、教育工學以及圖書概念的擴增等因素來探討學校圖書館計劃的革新,進一步了解學校圖書館計劃與學校計劃兩者之間的密切關係。(編者)
關鍵詞: 學校圖書館,教育革新,學校教育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國際圖書刊物統一編號及著錄的標準化
書刊名: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
出版日期: 197504
卷期: v.1 n.1
頁次: pp.60-66
摘要: 本文簡述國際標準圖書編號(ISBN)、國際標準刊物編號(ISSN)、國際圖書著錄標準(ISBD(M))、以及國際刊物著錄標準(ISBD(S))四種標準之起源與要點,並對我國可採行的方案提出諸多建議。國際標準圖書編號由英國的福斯特教授(F.G.Foster)設計,並成為國際標準-ISOStandardNo.2108-1972(E)。ISBN由十位數號碼所組成,包括四部分:地區或國家識別號碼、出版商號碼、書名號碼、以及核對數字。國際標準刊物編號由美國標準局在1968年成立一專案研究小組,並定為國際標準。世界各國或各地區應設立其(InternationalSerialsDataSystem,簡稱ISBD)國際刊物資料系統中心以負責刊物登錄及編號事宜。ISSN是由八位數字所組成之號碼,分為二個四位數,中間由一「連字符號」連接,其中第八位數字是核對數字,每一號碼皆代表一刊物之名稱。國際圖書著錄標準由圖協聯盟(IFLA)所發起,希望達到各國編目的一致化。ISBD(M)的要點有三:一、規定著錄所包含的項目;二、規定這些項目的順序;三、規定區分這些項目所特用的標點符號的間隔。國際刊物著錄標準之目的、內容、與要點等皆與圖書著錄標準力求相似。以上四種標準將有助於國際合作與知識流通。(編者)
關鍵詞: 國際標準書號,國際標準期刊號,國際標準書目著錄,ISBN,ISSN,ISBD,M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中文輸入輸出系統之設計及效果之測定
書刊名: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
出版日期: 197504
卷期: v.1 n.1
頁次: pp.49-59
摘要: 當今之世,學術研究日趨發展,各種文字、各種學科的出版品浩若煙海,故自動化資訊系統之建立乃成為當務之急。世界各國屬拉丁文字系統者,因字母數有限,自動化資訊系統已逐漸完備。但中文字構成複雜,字數繁多,全國各地更有不同的地方俚語,成為建立自動化中文資訊系統極嚴重的問題。對中文輸出輸入電子計算機的問題,許多專家學者,見仁見智地提出許多不同的解決方案。但針對不同方案而設計的輸入輸出系統,乃基於特定目的範圍中常用的有限字彙。本文作者舉三個實例評析,並以統計實驗法比較此三系統的優劣。(編者)
關鍵詞: 中文輸入法,中文電腦化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論科學文獻中的期刊文學
書刊名: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
出版日期: 197504
卷期: v.1 n.1
頁次: pp.1-15
摘要: 十七世紀為現代科學開始的時期,期刊文獻也於同時萌芽,科學性期刊學報增加,如雨後春簡般。在科學文獻中如將期刊文學與書籍中所載資料比較,則期刊佔上風,作者列出十二項理;由說明之。期刊學報眾多,因此分類方式有二種:一、依照性質與功能的分類:(一)記錄性期刊學報;(二)報導性期刊學報。二、依照來源與背景的分類;(一)學術團體所出版的期刊學報;(二)政府機關所出版的期刊學報;(三)獨立研究機構所出版的期刊學報;(四)專業社團所出版的期刊學報;(五)出版商出版的期刊學報。期刊學報也有缺點,以下是近年來嘗試代替期刊的幾種方法:一、研究報告;二、個別論文;三、顯微卡片;四、優先印行抽樣本(reprint);五、簡訊、快報;;六、地下學府(Invisiblecolleges);七、資料交換小組。由前所述,科學性期刊學報可謂一種瑕瑜互見的產品,但它仍然是尋求資料最主要的來源,而它的數量祇會增加不會減少。未來可嘗試建立一個「精選期刊學報」特藏(CoreJournalCollection)。(編者)
關鍵詞: 期刊論文,期刊學報,科學性期刊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
書刊名: 圖書館學刊(輔大)
出版日期: 197506
卷期: n.4
頁次: pp.9-11
摘要: 作者的寫作動機是因為有許多人誤以為圖書館學的方法已經落伍,必須加強研究InformationScience,以圖書館系為主系是一種浪費時間的做法;因此作者決定分別說明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的意義,及其之間的關係。首先說明圖書館學是一門應用的科學,以管理圖書館為主,但不以圖書館為限,其內容包括研究資料的來源、傳播與評鑑的方法、資料的整理方法、讀者服務方面、圖書館的行政管理方面、圖書館學的背景問題,並提及技術服務方面發展的不夠快的原因,接著說明資訊科學的由來,它是因傳統圖書館不能符合科技處理的要求所產生的,是研究資料處理的技術,並說明今日美國對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研究的三種不同的趨勢:傳統的、折衷的、另起爐灶的,文末提及圖書館學與大眾傳播的關係,以及未來的發展。(編者)
關鍵詞: 圖書資訊學,圖書館學,資訊科學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造紙發明的起始
書刊名: 圖書館學刊(輔大)
出版日期: 197506
卷期: n.4
頁次: pp.6-8
摘要: 造紙與印刷,均為我國先賢所發明,對人類文明的貢獻,確有不可埋沒的功績。紙張到近代,已形成文明進步的主要工具,惟古代紙張如何演變﹖如何形成及發明﹖歷經近代中西多數學者考訂,已有公認的定論。亦即東漢年間蔡倫所發明的蔡侯紙。在蔡侯紙之前,我國早有促成其發明的跡象,本文即分別追溯幡紙、絲紙、赫紙與樹皮布紙等物之製造及使用,說明蔡侯紙係傳承過去而成。文中並舉證現代學人凌純聲氏、李書華氏等人之研究,確認中國漢代蔡侯紙的發明,不僅為人類文明一大貢獻,且仍為今世紙業的優等材料。(編者)
關鍵詞: 蔡侯紙,蔡倫,古代紙張,造紙術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由設計到完成:印刷品製作略述
書刊名: 圖書館學刊(輔大)
出版日期: 197506
卷期: n.4
頁次: pp.43-46
摘要: 文字是人類表達知識的工具,而印刷便是使白紙印上黑字以達成傳播使命的一種方法。隨著科學和工藝的日新月異,印刷技術也一日千里,然而只有進步的技術尚無法完成一件優美的印刷品,必須有慎密的藝術、設計人員來配合才能完成。一件印刷品由構想到成品,過程極為繁複,其程序可分為:構思設計→繪製→定稿→照明→修整→拼版→製版→印刷→裝訂→完成成品。本文即約略介紹印刷過程的各部分工作,以中華彩色印刷公司製造的廣告印刷品為基礎和範圍,分段說明:一、設計;二、繪製;三、照相;四、修整;五、拼版;六、製版印刷等各部分之詳細作業程序。(編者)
關鍵詞: 印刷,印刷過程,印刷品製作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科技圖書館之組織類型:三個問題之探討
書刊名: 圖書館學刊(輔大)
出版日期: 197506
卷期: n.4
頁次: pp.37-42
摘要: ARL(AssociationofResearchLibraries)贊助了一個有關大學圖書館管理問題的研究,認為大學圖書館被兩種相衝突的壓力所困擾著,它們是來自資料應採行集中制或分科制,及其跟隨而來的設備問題。作者之後舉出大學科技圖書館採行此兩種方式的優缺點,但說明未來將少有可能從某種特定的圖書館組織中,正確預測出所得到利益的程度,因此,對圖書館重新組織的問題,開始考慮三個重點:集中制的策略,得到資料的概念,以及科學與技術的交互影響。ARL的研究最後陳述,大學圖書館館長因認為沒有多少可靠的資料可以助其決定採行集中制或分科制,因此會得到以下兩個不可避免的結論:一、因為各地情形的獨特,所以可指引決定圖書館組織的一般論,不太可能明確地陳述出來;二、如果圖書館得去找資料支持其決定,就不得不去尋找這些重要的資料。(編者)
關鍵詞: 科技圖書館,大學圖書館組織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中山科學研究院圖書館之自動化
書刊名: 圖書館學刊(輔大)
出版日期: 197506
卷期: n.4
頁次: pp.35-36
摘要: 本文首先對圖書館本身的狀況做簡介,敘述位於桃園石門的中山科學研究院圖書館,為目前我國重要科技專門圖書館之一,分組織、館藏、經費、分類編目、閱覽、參考服務六部分介紹。接著說明圖書館推行自動化的動機及宗旨是為使工作更為合理化和現代化、多元化,以適應科學時代知識爆發的速率,為讀者提供最迅速且完善的服務。其後介紹圖書館與電子計算機中心合作,使用CDCCyber型電腦進行圖書館自動化,其經費由全館七百五十萬台幣經費中支用,並介紹處理資料種類、使用範圍及製作程序、印製卡片目錄之種類、服務之對象及人數統計、使用效果等項目;遭遇的困難有電腦字鍵不敷使用、排卡工作繁重、電腦無法達到完全的正確等。文末該館希望能成為全國各專門圖書館的領導者,和科技方面的資訊中心。(編者)
關鍵詞: 圖書館自動化,中山科學院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明日的圖書館
書刊名: 圖書館學刊(輔大)
出版日期: 197506
卷期: n.4
頁次: pp.3-5
摘要: 本文就明日圖書館此一主題,參閱外國文獻做一綜合性報導。首先說明人口膨脹對於圖書館事業的衝擊,參考伊利諾大學圖書館學研究所編印的「圖書館趨勢」季刊一九六一年七月和十月兩期探討人口問題與圖書館學的文章,接著說明圖書資料充斥的衝擊,認為圖書館的第一個功能雖然是保存文獻,但以後圖書館的採訪政策可能需要因時制宜的重新予以擬定,另外資料保存的方法也亟需研究,文中舉出圖書館因應圖書資料的充斥,採行的對策有:一、分科制;二、館際合作。對於資料保存的方法,則分縮影資料,以及電子計算機的應用兩方面說明。最後針對我國未來十年圖書館的發展,提出六點建議:儘速制定圖書館法、建立大型研究圖書館、發展公共圖書館、普設影印機、設置視聽資料、改善圖書館教育學制等。(編者)
關鍵詞: 圖書館事業,圖書館服務,圖書館趨勢,人口膨脹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圖書館與盲人教育
書刊名: 圖書館學刊(輔大)
出版日期: 197506
卷期: n.4
頁次: pp.26-34
摘要: 本文首先介紹盲人教育的歷史,所介紹的學校計有:台灣省立台南盲聾學校、台北市立盲聾學校、台灣省立豐原盲聾學校、台中縣私立惠明盲聾學校、台灣省立台中啟明學校等五所。其次說明盲人圖書的形成,盲人的圖書一般分為三類:點字圖書、大字號圖書、有聲圖書。此外,分別介紹盲人圖書館如下:惠明盲童學校圖書室、啟明盲校圖書室、國立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台北市盲人福利協進會圖書館閱覽室、羅東慕光盲人圖書室、台北市立盲聾學校圖書室。繼而說明有聲圖書的製作過程及其優缺點。而現階段的盲人教育問題包括圖書問題、經費問題、師資問題,以及就讀國校計劃問題。作者對於如何推展我國盲人教育,提出須努力方向如下:一、眼盲正確觀念的普及化;二、盲胞教育方式的多樣化;三、盲胞就業機會的多元化;四、師資水準高度化;五、特殊教育行政人員專門化。(編者)
關鍵詞: 育人圖書館,育人教育,盲教育,有聲圖書,視障,特殊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