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搜尋結果為 17233 - 17244 (總計 18424 筆資料)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研究所為誰而設
書刊名: 書府
出版日期: 198104
卷期: n.3
頁次: pp.39-40
摘要: 在每個學年的第一學期,總有一部分的四年級學生在考慮是否要進入研究所繼續深造,有鑑於此,譯者特選此篇文章,希望能作為這些同學決定前的參考,並對文中所提之問題再三思量。這些必須考慮的問題包括:一、為什麼我打算把我生命中的數年光陰投注在學術研究中?二、我是對一學科有興趣?還是對這學位所能帶來的名氣有興趣?三、我是否真的能享受精密研究的樂趣?四、我是想再繼續的深入鑽研?還是為了滿足別人的期望呢?五、在自我發展計畫中,是否真的需要一個學位?文中有部分內容提到對成績的要求,此係針對國外的研究所而言,至於國內研究所因採考選制度,可不考慮這些問題。本文譯自E.R.WassermanandE.E.Switzer,GuidetoGraduateStudyintheArtandScience.Chapter4”GraduateSchool---forWhom?”(編者)
關鍵詞: 圖書館教育,圖書館課程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宋代私藏家書之特色
書刊名: 書府
出版日期: 198104
卷期: n.3
頁次: pp.33-38
摘要: 典籍之藏,與學術文化之關係十分密切。中國私家藏書之風,至宋代而大盛。宋初承五代搶攘之後,公家藏書零落,反有賴於私人之收藏;加以雕版流行,得書較易,藏書之家,指不勝屈,士大夫又以藏書相夸尚,實開後世學者聚書之風。作者分別由圖書之採訪、讎校、分類編目、典藏、閱覽之方法,分述綜論,以明瞭宋代私家藏書之特色。考宋人藏書,其來源有三:一曰手自抄寫,二曰採購,三曰餽贈。宋代藏書家多親手自校寫,甚者且與四方學者相互讎校,繕寫之勤與讎校之精,實為宋人藏書之二大特色。宋代藏書家書目之分類,大體承襲前代,有四部與非四部兩系統,其依四部分類且今尚存者,有晁公武[郡齋讀書志]、尤袤[遂初堂書目了、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三家。圖書之典藏欲傳之久遠,抄刻書之紙張必求堅韌,故宋代選用由拳紙(即藤紙)或鄂州蒲圻縣紙。裝訂則為粘葉,即所謂宋元通行之[胡蝶裝]。而官府藏書為防不虞,往往多備副本。宋代藏書家或有建書院學堂以延四方學者,利便好學生之士,實為後代私立圖書館之胚基。藏書家於兩宋學術之昌盛,其功不可沒。(編者)
關鍵詞: 宋代,宋人藏書,私家藏書,宋本,善本書分類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從事資料管理前的心理建設
書刊名: 書府
出版日期: 198104
卷期: n.3
頁次: pp.30-32
摘要: 自民國18年武昌文華圖書館學校正式立案成立算起,我國圖書館事業已有五十年以上的歷史。然而今日台灣圖書館事業現狀的發展,仍不免要令人扼腕歎息今日的問題並在於圖書館數量未能大幅增加,也不在於使用圖書館的人不多,主要癥結在於大家對圖書館根本缺乏較深入的認識,社會大眾對圖書館的了解僅僅只是考前溫習功課的地方,以及看看報紙、雜誌,頂多再借一兩本小說而已。不僅社會大眾認識不清,就連許多圖書館工作者,也是終其開始領薪水到退休,未曾真正努力去認識圖書館。因此,本文主要在陳述圖書館工作的一些概念問題,如:分類編目的必要性、視聽資料的真正涵義...等,其目的是希望從事資料管理者能除了表面工作之外,真正深入地掌握圖書館學的精神所在。(編者)
關鍵詞: 圖書館工作,資料管理,視聽資料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金門遊:兼記金門縣立圖書館
書刊名: 書府
出版日期: 198104
卷期: n.3
頁次: pp.19-20
摘要: 本文主要介紹作者至金門旅遊,兼程至金門縣立圖書館參觀之所見所聞。該館位於金門金城鎮社教館內,為金門縣唯一的一所公共圖書館,成立於民國48年,至民國50年改組成為社教館,圖書館業務歸併社教館語文組辦理。該館共有圖書30,322冊,部分由贈送而來,其中以中外史地最多,有7.967冊。西文圖書只有738冊,是當年美軍顧問團所贈的;雜誌有114種,報紙42種。在經費方面,每年均有54,000元作購買館藏用,負責圖書館工作的人員,共有5人,其中書庫1人,閱覽室3人,採編1人,但只有1位畢業於圖書館學系,其它只參加過暑期的在職訓練。文末作者就參觀所得時金門縣立圖書館提出四項建議。(編者)
關鍵詞: 金門圖書館,公共圖書館,金門社教館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圖書館問題知多少:訪范承源老師談中美圖書館之比較及改進意見
書刊名: 書府
出版日期: 198104
卷期: n.3
頁次: pp.13-18
摘要: 由於有關圖書館的完善制度及法規始終未能建立,以致專業人員不能發揮所學,影響到對讀者的服務,更阻礙了圖書館的進步,所以社會大眾對圖書館的基本認識始終未能建立,也不重視它,於是乎要制定一定制度法規也就更難了。在這種惡性循環下,如果再不能找出一個改善起點,國內圖書館事業將難有起色。本文主要訪問范承源老師,請他談談美國各類型圖書館的情形,並就目前國內各圖書館的現況提出一些改進之法,希望能由先進國家的一些經營方法或制度上取得一些值得我們參考的地方。本文討論的範圍包括各級學校圖書館,分為小學圖書館、中學圖書館,大學圖書館及公共圖書館。由圖書館利用的情形,論及圖書館之人員與服務。關於圖書館之改革,范老師提出了幾點看法:「若想使圖書館事業蓬勃發展,首先圖書館本身應先將其面貌換新。」圖書館對身必須嚴格要求,符合水準;館員必須要受過專業訓練;學校要多誘導學生利用圖書館;應加強圖書館之宣傳。希望有關當局能針對我國圖書館所遭遇的問題,採取適當措施,對症下藥,期能使圖書館之功能充分發揮。(編者)
關鍵詞: 中美圖書館比較,圖書館學,比較圖書館,圖書館事業發展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書府的來源
書刊名: 書府
出版日期: 198104
卷期: n.3
頁次: p.3
摘要: 本文主要介紹台灣大學圖書館學系所出版之刊物一「書府」,刊名之由來。「書府」一詞最早見於唐代張說的麗政殿書院宴詩:「東壁圖書府,西園(一作垣)翰墨林;誦詩聞國政,講易見天心。」詩中的「東壁圖書府」就是指集賢殿書院及祕書省。祕書省掌禁中經籍祕文,有四部圖書;集賢殿書院除繕寫、刊正群書外,尚是人才薈萃之所。因此,書府原義大都指藏書及人才薈萃之所在。(編者)
關鍵詞: 台大圖書館學系,中國圖書館史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科技參考工具館藏指南(初稿)
書刊名: 科技參考工具館藏指南(初稿)
出版日期: 198108
頁次: 206p.
摘要: 中華民國科技資料館際合作組織為加強各圖書館的合作採購,避免重複,便利參考起見,委託國科會科資中心編纂本書。本指南蒐集臺灣大學、師範大學、輔仁大學、東吳大學、淡江大學、文化大學與科資中心七所單位所藏西文科技參考工具書。資料截至民國68年止。按學科分為:總論、生物學、化學、地球科學、數學、物理學、心理學與精神學七大類。各類下再依形式複分為:字典、百科全書、書目、手冊、指南、索引、摘要等。各書除有書目資料外,並有英文摘要、國會圖書館分類號、館藏單位等以供參考。(編者)
關鍵詞: 參考工具,科技資料,國科會科資中心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怎樣辦理中學圖書館(兼及小學圖書館)
書刊名: 怎樣辦理中學圖書館(兼及小學圖書館)
出版日期: 198106
頁次: 216p.
摘要: 本書是臺北市建國中學教師劉繼漢先生兼辦學校圖書館的經驗與心得。全書分九章,分述:圖書館工作的目標、當前的難題、服務的範圍、設置辦法、各項規則、有關設備的標準、實務工作、非書資料的指導與管理工作,以及理想的中小學圖書資料人員等。(編者)
關鍵詞: 中學圖書館,圖書館法規,小學圖書館,圖書館管理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建立檔案管理統一制度之研究
書刊名: 建立檔案管理統一制度之研究
出版日期: 198104
頁次: 158p.
摘要: 本書係研考會民國69年度研究專題之一,由私立逢甲大學教授王征主持,參與研究者有:李文燦、杜瑞青、張陽。為了充分發揮檔案功能,迎合當前需要,本研究蒐集現行管檔辦法資料,並根據圖書館學原理,同時以實地訪問及問卷調查兩種方法詳加探討,釐訂共同管檔辦法,期於建立全國一致之檔案管理制度。本書,首為序論,次分述當前檔案管理工作概況、建立檔案管理統一制度之努力方向、建議事項、結論等,並有檔案管理有關辦法附錄六種。(編者)
關鍵詞: 檔案管理辦法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新型的圖書館服務:資訊中心
書刊名: 知新集
出版日期: 198106
卷期: n.16
頁次: pp.81-91
摘要: 資訊中心(InformationCenter)主要任務是將所蒐集的資料加以選擇、分析,及製作索引、提要、摘要、評論、彙編等方法,予以處理,存儲於記錄媒體中,利用電腦來檢索,以供研究者或使用者利用。作著首先界定圖書館的服務範圍並定義資訊中心;其次比較圖書館與資訊中心之異同;接著簡介OCLC及MEDLARS之國外著名資訊服務網;最後探討建立全國資訊服務網的芻議。(編者)
關鍵詞: 資訊中心,資訊服務網路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新型的圖書館服務:資訊中心
書刊名: 知新集
出版日期: 198106
卷期: n.16
頁次: pp.81-91
摘要: 資訊中心(InformationCenter)主要任務是將所蒐集的資料加以選擇、分析,及製作索引、提要、摘要、評論、彙編等方法,予以處理,存儲於記錄媒體中,利用電腦來檢索,以供研究者或使用者利用。作著首先界定圖書館的服務範圍並定義資訊中心;其次比較圖書館與資訊中心之異同;接著簡介OCLC及MEDLARS之國外著名資訊服務網;最後探討建立全國資訊服務網的芻議。(編者)
關鍵詞: 資訊中心,資訊服務網路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中文圖書編目概述
書刊名: 知新集
出版日期: 198106
卷期: n.16
頁次: pp.36-42
摘要: 本文旨在探討中國編目法的根源,可概分初期目錄體制、隋書體例、私人藏書興起體制及民國以後等四階段論述之。「民國以後」又可分西法介紹期、編目規則草創期、使用期、統一期及改革期。民國六十九年,中國編目規則工作小組以一九七九年[AACRⅡ]及一九七八年[日本目錄規則]預備版為底本,完成中國編目規則草案(稱新規則),作者據當時已完成的部份探討新規則之特色、著錄規格上不同於舊規則處、編目人員對新規則的反應,以及應有的應變方法等問題。(編者)
關鍵詞: 中文編目,編目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