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搜尋結果為 16573 - 16584 (總計 18424 筆資料)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輔仁大學圖書館之出納系統分析與研究
書刊名: 圖書館學刊(輔大)
出版日期: 198512
卷期: n.14
頁次: pp.32-45
摘要: 出納部門為圖書館面對讀者的最前線,因此出納系統必須講求有效、省時、查詢準確、低成本,並配合完善的統計制度及良好的服務態度,以與讀者建立良好關係。本文針對輔仁大學文學院、社會科學及自然科學三院圖書館的出納制度、方式、讀者使用情況進行比較,並對自動化趨勢下,三館推行自動化出納系統未來將遇到的問題作探討。文中亦簡述圖書出納的手續與方法、該校三所圖書館出納手續、出納人員及開放時間比較。(編者)
關鍵詞: 圖書館自動化,流通自動化,輔大圖書館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巴黎原則
書刊名: 圖書館學刊(輔大)
出版日期: 198512
卷期: n.14
頁次: pp.26-31
摘要: 西文編目上主要款目與附加款目的選擇,向為從事西文分類編目者苦惱之事,其認定不一,為求編目之統一,一九六一年十月在巴黎所召開的國際編目原則會議中,通過數項原則,包含原則範圍、目錄的功用、目錄結構、款目種類、多重款目的使用、各種款目的功用、劃一標目的選擇、單一著者、團體著者款目、多位著者、依題名著錄的作品與個人著者款目的用字等多項原則,以為從事西編者共同遵循之依據。本文譯自”StatementofPrinciples”adoptedatthe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CataloguingPrinciple。(編者)
關鍵詞: 編目規則,西文圖書編目,西文編目原則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非書資料編目規則的演變
書刊名: 圖書館學刊(輔大)
出版日期: 198512
卷期: n.14
頁次: pp.18-25
摘要: 由於非書資料日漸普及,使得非書資料之編目因實際需要而漸趨重要,本文即對非書資料編目規則之演變作敘述,期使大家有概括認識,進而收鑑往知來之效。早在十九世紀中期即有圖書資料的編目規則,但非書資料的編目規則,直到1950年代美國學校圖書館EuniceKeen始發展出一本視聽資料編目手冊[ManualforUseintheCatalogingandClassificationofAudiovisualMaterialsforaHighSchoolLibrary]。由於Keen女士編印手冊的行動事前未經全國正式專業性組織的認可,故屬於一種自發性個人熱心行為的努力,因而該手冊失去成為全國性非書資料標準編目規則的機會。當時屬圖書館界領導地位的兩大機構--AmericanLibraryAssociation(簡稱ALA)與LibraryofCongress,也分別出版[ALACatalogingRulesforAuthorandTitleEntries](簡稱ALACR)與TheRulesforDescriptiveCatalogingintheLibraryofCongress(簡稱RDC),二規則皆提及非書資料的編目;繼而1967年完成的[Anglo-AmericanCataloguingRules](簡稱AACR)將圖書與非書資料的編目規則合而為一冊,但仍有許多批評的意見,文中略述整個AACR的修訂過程與問題,有助非書資料工作人員了解整個非書資料編目規則的發展歷程。(編者)
關鍵詞: 非書資料,編目規則,AACR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整合中國學術之第一里程:叢書學
書刊名: 圖書館學刊(臺大)
出版日期: 198511
卷期: n.4
頁次: pp.95-104
摘要: 作者介紹由其完成或主持之介紹中國叢書的參考工具書及作品,依照年代排列順序,不但對本身的作品有一介紹,也是將各書的工作歷程加以記錄。文中介紹的作品有六種,依照完成順序依序為:[四庫大辭典]、[叢書大辭典]、[叢書集成]、[百部叢書集成]、[中華全書]及[中華全書薈要]。上述每書均記錄成書的過程與出版的經歷,並說明包含內容以及數量等,其中所涉及之相關人物與機構亦加以介紹。因此,閱讀此文,即能對這六種書籍有概括性的認識,並能瞭解這些書籍的功用。(編者)
關鍵詞: 參考工具,參考書,參考資料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南北朝及隋朝的目錄
書刊名: 圖書館學刊(臺大)
出版日期: 198511
卷期: n.4
頁次: pp.81-94
摘要: 自劉宋迄隋,為四部法(按書的體裁分類而漠視書的本質)與七略法(考索學術的源流)二類目錄形成互競抗衡的時期。本文首先論述四部分法,按(宋、齊、梁、陳、隋)朝代先後,舉列出十七種採四部分類法編撰之目錄,每一目錄下分述其作者生平、該目錄收錄範圍及著錄卷帙、目錄特色與是否已失傳等。其中,梁朝以四部分類的書目有官家及私家編修,任昉之私人書目可視為私家書編撰書目的開端,這十七種目錄中有半數為不著撰人。自宋至隋歷朝官修目錄雖多,大抵都遵循四部分類,無所變革。此外,我國古代官私書目都是著錄現藏的書,至於是採輯當時目錄書所記載,未親見其書,前人多以阮孝緒[七錄]所首創。其次,就七略分法,介紹[七志]、[七錄]、[七林]三種目錄,其作者分別是(宋)王儉、(梁)阮孝緒、(隋)許善心。[七志]分經典志、諸子志、文翰志、軍書志、陰陽志、術藝志與圖譜志,此外,將道經佛經各為一志、附在七志的後面,不予具名,故名為七,實分九志。[七錄]類目包括經典錄、記傳錄、子兵錄、文集錄、術伎錄與佛法錄、仙道錄,前五錄四十六部為內篇,佛法仙道二錄九部為外篇,大致而言[七錄]實際上兼採四部之優點。[七林]隋唐諸志均未著錄,類別與卷數無從考索。綜觀六朝目錄,雖有七略四部兩大分類,實際上只是分合的問題,四部之不同七略,主要是因史傳之書增多而析之於春秋,及諸子、兵書、數術、方技之漸少而合為一部。(編者)
關鍵詞: 南北朝目錄,隋朝目錄,四部法目錄,七略法目錄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資源共享:圖書館事業的新趨勢
書刊名: 圖書館學刊(臺大)
出版日期: 198511
卷期: n.4
頁次: pp.67-80
摘要: 在資訊潮流的刺激下,圖書館事業面臨了空前的轉變,由以往以技術服務為主的型態轉變為以讀者服務為中心。為了滿足讀者日益多樣化的需求與資訊爆炸等壓力,遂有「資源共享」觀念之產生。「資源共享」是指圖書館之間,擁有可資共享的資源、意願及計劃而成立的一種合作關係,需有正式的協約手續。文中說明圖書館資源共享的發展背景,含意、協約內容,以及資源共享成敗的評鑑。圖書館為了適應與生存,採行資源共享成為唯一的出路。作者建議圖書館進行資源共享作業時應注意:一、圖書館從業者應放棄過去的哲學思想,而需多為讀者考慮。再者,館員的再教育亦為一必要工作;二、圖書館應造成有利於成立資源共享網路的環境,同時需爭取讀者之共識;三、圖書館需取得若干足以自衛的保障以維護權益,對於館際之間合作的權利與義務須有明確規定。(編者)
關鍵詞: 館際合作,文件傳送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古代四川刻書考(二) 二、兩宋時代四川刻書考略目次
書刊名: 圖書館學刊(臺大)
出版日期: 198511
卷期: n.4
頁次: pp.43-65
摘要: 中國古代刻書之地,有四川、浙江、福建等處,其中以四川為早,以「蜀本宋最稱善」,但歷來著述之家,雖有片斷的記載,可是像「兩浙古刊本考」那樣彙集資料而作有系統的敘述,則付之闕如。本文先就唐末五代四川刻書的情形,略仿「兩浙古刊本考」的體制,加以敘述。凡前人有誤者,略予更正,有不達者,儘量補充。次就兩宋時代的四川刻書,依據傳統的四部成法,釐為經、史、子集四大類,再按實代先後,分別加以敘述。唐末五代四川刻書部分,分唐末、五代前蜀、五代後蜀三時期。唐末刻書根據六種文獻,由古說今,依時代的先後,加以敘述分別是:一、益州墨板;二、成都卞家印陀羅尼經;三、東川禁曆;四、西川小學;五、成都殘曆;六、蜀刻字書。綜而言之,釋書的板印是宗教信仰所促成,曆書是民間生活的需要字書與小學的板印為當時識字讀書的需要,至五行與陰影等書亦為民間的指津。這些板印印刷品的產生,顯示我國印刷術的起源論點,亦能窺見當時民間文化的程度。其次為五代前蜀,蓋雕本肇自隋時,行於唐世,擴於五代。(編者)
關鍵詞: 四川刻書,中國,雕版印刷,宋本,唐本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美國圖書館專業教育初探
書刊名: 圖書館學刊(臺大)
出版日期: 198511
卷期: n.4
頁次: pp.1-41
摘要: 自一八八七默維爾.杜威(MelvilDewey)在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創立美國第一所圖書館學院(SchoolofLibraryEconomy)以來,至一九八四年止,美國各大專院校所設之圖書館學院、所、系、科共291處。其中經美國圖書館學會(ALA)核准立案的有六十處。碩士學位是戰後美國圖書館專業人員所必備的資格,通常美國所謂圖書館專業教育係指此階段。本文所用的各項資料,以各圖書館研究所的簡介為主;所探討的現狀包括入學資格、畢業要求、課程結構、師資概況、定期評鑑五個項目;並將前述四個項目主要以表格方式呈現,唯第五項評鑑方面,以文字說明美國定期對學校做評鑑的規定,作者指出定期評鑑結果若有問題,則立即提出糾正,使各校教育品質維持一定水準。美國圖書館專業教育的現況可歸納如下:一、各校之入學資格:均以得有學士學位者為必要條件,四年成績要求在B以上,大多數的學校,並需GRE及推荐信,外籍學生須有TOFEL成績。二、畢業要求:包括應修學分、畢業考試、畢業論文及外國語。三、課程方面:一般在40門至60門之間,資訊課程比重日增。四、師資:各校專任教員擁有博士學位者達74%。五、評鑑:第一次申請立案者依1972年立案標準審查,已獲立案者,每隔七年定期評鑑一次,不合格者,立案即被撤銷,已立案者每年仍須向ALA的立案委員會(CommitteeonAccreditation,簡稱COA)提出年度報告。(編者)
關鍵詞: 立業標準,圖書館學教育,自我研究,self study,圖書館學校,美國圖書館教育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美國公共圖書館經營的計劃程序
書刊名: 圖書館學刊(臺大)
出版日期: 198511
卷期: n.4
頁次: pp.133-158
摘要: 美國的公共圖書館具有民的理念以及憲法的支持,但實際業務的推動分屬各州,因地域的差異及不同的需求,各館服務水準不一。為了異中求同,一九三三年制定公共圖書館的標準,作為經營管理的依據;一九六六年的[公共圖書館系統最低標準]則是最後一個全國性的標準。由於社會變遷,美國公共圖書館界體認到制定全國一致的標準,並不一定能切合各地需要,開始商議制定[公共圖書館計劃程序]幫助公共圖書館利用各種問卷分析其服務社區的需要,認定其角色、擬訂任務宣言及短、中、長程目標。另外為幫助各公共圖書館能評估其服務成效,又頒布了「公共圖書館服務成效評估」,以輸出成果或服務表現作為評估標準,並時時修正,再加以評估,希望與時代需要配合。這兩個手冊使一般人揚棄過去圖書館的重心在輸入各項資源的觀念,取而代之以注意輸出、效率、效果、表現與影響。(編者)
關鍵詞: 圖書館規劃,公共圖書館,服務成效評估,美國公共圖書館標準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國際間跨國資訊傳輸政策之研究
書刊名: 圖書館學刊(臺大)
出版日期: 198511
卷期: n.4
頁次: pp.117-132
摘要: 藉著通訊技術的快速成長,電信網路與資訊電腦化的發展,增加了國際間資訊的交換。由於資訊可跨越國界無限制的自由流通,以及知識的分享,促使國家技術及經濟發展與進步。尤其處在相互依賴的世界裏,國與國之間的依賴更為顯著。然而,另一方面,資訊自由的跨國傳輸,也引起世界各國注意到資訊傳輸過程中所帶來的問題。例如,國家主權與國防安全、社會治安與個人隱私、國際貿易與經濟等問題。各國有鑑於跨國資訊傳輸所產生的問題牽涉廣泛且影響深遠,紛紛成立小組,研究此問題及因應對策,並採取保護的措施。這些行動使得一些國際組織為達成會員國的共識,避免過度保護造成資訊跨國傳輸的障礙,也舉行會議,希望達成協議。身為世界的一員,我國也應結合各有關部門,成立跨國資訊傳輸委員會,負責政策的制訂與執行;並加強與世界各國合作,以促進科學技術發展。(編者)
關鍵詞: 資訊政策,資訊傳輸,資料保護法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四十年來日本重要參考書評介
書刊名: 圖書館學刊(臺大)
出版日期: 198511
卷期: n.4
頁次: pp.105-116
摘要: 作者簡介最近四十年間在日本所出版的參考圖書,共計四十二冊。主要目的是希望這些書目可以提供給學者、學生有關日本方面的參考資料,而博物館資料部份可以給旅行者作為觀光資料。本文介紹之參考圖書包括:書誌(書目)、索引十一種;逐次刊行物(叢刊)十二種;圖書館、圖書、出版十四種;團體、機關一種;博物館四種。每本圖書的介紹除了有作者、出版社、年代等基本資料外,尚有內容大綱、收錄資料、排列順序等等。有時,作者會在最後加上資料用途的說明,做為使用的參考。(編者)
關鍵詞: 書目,索引,參考工具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圖書館資訊系統之探討
書刊名: 圖書館資訊系統之探討
出版日期: 198508
頁次: 169p.
摘要: 近年來由於科技與電腦的發明與應用,促使各種工業步入自動化的階段,處於現今的資訊社會裡,圖書館自動化是必然的趨勢,將圖書館作業自動化,以期消化爆增的資訊,讓更多人分享資訊資源,達到資訊傳播與利用的功能。美加兩個有關圖書館資訊系統發展較早且頗具規模,著者詳為介紹,尤其著重美國俄亥俄的線上電腦圖書館中心(OCLC),作為我國推動自動化的參考。全書分為二部分:第一部分為俄亥俄圖書館資訊系統之探討,就研究目的與動機、俄亥俄大學圖書館中心之發展、系統之服務、線上作業系統之設計、期刊轉換計劃與線上公用目錄專案計劃、書目資訊系統對我國圖書館之適用性及可行性研究等部分加以探討;第二部分介紹新加坡與韓國圖書館服務與資源。(作者)
關鍵詞: OC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