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搜尋結果為 14965 - 14976 (總計 18424 筆資料)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AECT’s Postsecondary Standards: Will the Play in Taipei, Sydney or Paris ?
書刊名: 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
出版日期: 199106
卷期: v.28 n.4
頁次: pp.393-406
摘要: 本文為教育通訊與技術協會(TheAssociationforEducationalCommuni-cationsandTechnology,簡稱AECT)1991年年會上之演講內容,主要探討AECT於1989年推出的第二版「大學暨學院學習資源課程標準(StandardsforCollegeandUniversityLearningResearchesPrograms)」在美國以外國家的適用性。這份AECT的新標準係經過長達十四年的發展、評鑑、修正後正式推出,為瞭解這項課程標準的適用性,該標準前起草負責人RichardCornell,於澳洲、歐洲和台灣,分別進行此標準適用性研究,本文即綜合該研究之結果,加以分析報告。文中首述AECT標準的內容;然後略述該標準在上述三地實施的結果;最後則是台灣實施情形詳細敘述,並將該標準的中文翻譯列出以供眾參考。(編者)
關鍵詞: 學習資源中心,學習資源課程標準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我國聯合目錄編製之研究(中)
書刊名: 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
出版日期: 199103
卷期: v.28 n.3
頁次: pp.364-391
摘要: 詳見「我國聯合目錄編製之研究(上)」
關鍵詞: 聯合目錄,館際合作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美國大學圖書館自動化過程的目錄使用經驗
書刊名: 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
出版日期: 199103
卷期: v.28 n.3
頁次: pp.345-363
摘要: 圖書館目錄的製作與圖書館的歷史演進是相互依存的,製作目錄的目的,在提供讀者使用館藏。本文詳盡介紹圖書館目錄的歷史演進,對早期的卡片目錄、電腦編製目錄到線上目錄等各階段、目錄的特色及優缺點,均有完整探討。其次,作者並列表說明國外大學圖書館自動化過程中對卡片目錄的處理方式,包括關閉、凍結、廢除卡片目錄的理由與程序。最後,提供美國大學圖書館使用目錄及讀者對公用查詢系統的態度分析等資料,供國內大學圖書館相關作業之借鏡。(編者)
關鍵詞: 線上公用目錄,卡片目錄,OPAC,使用者分析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光碟唯讀體(CD-ROM)在台灣各大學圖書館之應用
書刊名: 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
出版日期: 199103
卷期: v.28 n.3
頁次: pp.331-344
摘要: 1985年美國圖書公司(LibraryCorporation)推出第一片光碟唯讀體Bibliofile後,自此各種不同主題之光碟資料庫陸續問世。由於光碟資料庫之成本較線上資料庫便宜,至1987年以後,光碟資料庫更深受各大學圖書館的歡迎。為瞭解光碟資料庫在國內各大學之使用情形,作者於民國79年6月針對國科會輔助購置期刊之四十三所公私立大學院校圖書館進行問卷調查,以分析光碟資料庫在各校的使用現況、涵蓋主題、採購光碟資料庫的政策、資料庫管理辦法以及館方協助使用者瞭解檢索辦法等各項資料,以提供各校在選擇光碟資料及訂定管理規則之參考。(編者)
關鍵詞: 光碟資料庫,資料庫調查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西歐國家資訊服務政策之研究(一)
書刊名: 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
出版日期: 199103
卷期: v.28 n.3
頁次: pp.315-330
摘要: 自一九七0年以來,圖書館界已借用管理學的方法和概念,不斷尋求經營圖書館的新理念與新方法,在擬定各類型圖書館的規畫程序和評鑑方面頗具成效。然而,現有圖書館型態各自服務有限地區或各種專門的興趣,若不加以整合,將會導致資源的失衡及浪費。本文主要目的即在探討西歐國家的資訊服務政策,以供我國參考,文中除說明國家資訊服務政策的性質與要點、西歐國家資訊服務的相關問題、西歐各國資訊服務政策,並就各國資訊服務政策的要點,歸納出如下幾點結論:一、各國均有良好的館際合作服務;二、各國均有出版品呈繳制度或圖書館法;三、資訊服務的有關單位廣泛,需有共識觀念和合作意願才能有效的推行國家資訊服務政策;四、各國都有集中協調與組織所有圖書館和文獻處理服務的需求;五、應由政府高階單位擬定資訊政策;六、國家圖書館應負應負責執行國家資訊服務政策的全國性協調工作,領導全國圖書館發展;七、圖書館與資訊服務專業組織應參與推動國家資訊服務政策的制定;八、在制定資訊服務政策之前,應先進行調查工作,了解使用者的需求與圖書資訊服務的資源;九、使現有資源充分利用,達到相容性和標準化的目標;十、有系統的指導利用國家資訊服務的各部分資源;十一、資訊服務人員專長教育與繼續訓練的規畫,以及人力資源的分析,是為國家資訊系統培養人才及預測未來需求的基礎;十二、各國均重視資料庫引進及自建資料庫的問題;十三、國家資訊服務政策的推展,需要政府支持與經費籌措;十四、重視國際合作。(編者)
關鍵詞: 資訊政策,資訊服務政策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Changes on the Technological Horizon Down-under: Developments 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Australia Impact Resource Sharing
書刊名: 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
出版日期: 199103
卷期: v.28 n.3
頁次: pp.299-314
摘要: 本文旨在探討資訊科技對澳洲合作資源共享網路(cooperativeresourcesharingnetworks)之成長與發展的衝擊。文中對於澳洲目前正在建立及發展的三項科技發展情況加以介紹,其重點如下:一、澳洲最重要之澳洲書目網路(AustralianBibliographicNetwork,簡稱ABN)與另外二個已成熟發展資源共享網路--CLANN和CAVAL,正考慮採用機讀格式記錄以作為建立資源共享之基礎。二、利用光碟(CD-ROM)資料庫與個人電腦網路,已為圖書館創造許多資源共享的機會。文中以QueenslandUniversityofTechnology發展之「電腦教育(ComputerBasedEducation,簡稱CBE)」為例,說明使用光碟與電腦網路對資源共享的衝擊。三、通訊科技的發展與應用深深的影響圖書館間資源共享的技術成長,因此促成了全國性研究與學術電腦通訊網路的建立。該網路即為澳洲學術研究網路(AustralianAcademicResearchNetwork,簡稱AARNet),係類似美國網際網路(U.S.Internet)觀念之電腦網路。(編者)
關鍵詞: 資源共享,書目共享網路,澳洲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An Analysis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Research
書刊名: 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
出版日期: 199103
卷期: v.28 n.3
頁次: pp.276-298
摘要: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之研究,長久以來即被批評其缺乏重點及創造性、使用缺乏想像力的研究方法,以及其未能對圖書館事業或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本身有實質的貢獻。因此,本研究旨在分析近來有關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成為成熟學科之過程,以及改進該學科之研究內容與本質之相關研究的架構與內容。本研究採用文獻分析,自1981年至1985年出版之150份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期刊中,利用隨機方式選出37種期刊,以進行研究分析,同時作者試圖經由期刊論文之內容與文獻分析來探討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之理論所在。依研究結果顯示,作者認為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確實為不完全的、實用的,以及缺乏觀念性架構之學科。(編者)
關鍵詞: 圖書館與資訊科學,學科理論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Computer Processing of Chinese Documents: a Review of Recent Developments.
書刊名: 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
出版日期: 199103
卷期: v.28 n.3
頁次: pp.255-275
摘要: 中文字主要應用於中國大陸和臺灣,以及香港、澳門和新加坡等地,而臨近的日本和韓國所使用的日文的韓文也是由中文演變而來。對於中文文件電腦化處理的發展已有二十年左右的時間。因為過去十年電腦科技的急劇發展,使得用電腦處理中文字的方式,包括:輸入方法、內碼、輸出裝置、軟硬體方面等問題,都有新發展。本文旨在描述這些新發展,以及在圖書館中或進行資訊服務時,中文文件電腦化的情形。(編者)
關鍵詞: 中文電腦化,中文內碼,中文輸入法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圖書館與資訊教育之改進研究報告
書刊名: 教育部圖書館事業委員會專題研究報告
出版日期: 199104
頁次: 118p.
摘要: 本研究係針對我國圖書館教育的現況與問題,加以檢討研究,並對於相關問題提出意見與建議,以為改進圖書館及資訊教育之參考。內容計分:‧前言‧研究方法‧當前圖書館教育所面臨的問題‧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之整合‧圖書館教育課程之改進‧圖書館教育師資之培養‧圖書館教育的層級‧基層圖書館員(中小學圖書館及鄉鎮圖書館)之培育‧圖書館員的在職教育‧現行圖書館員任用相關法規之檢討‧結論與建議本研究計畫成員包括計畫主持人:胡述兆、盧荷生;協同主持人:林政弘;研究委員:王振鵠、朱則剛、李德竹、林美和、張沛華、陳益興、楊國賜;研究助理:謝文和、陳昭珍(編者)
關鍵詞: 圖書館學教育,資訊科學教育,圖書館人員晉用,圖書館學課程,館員繼續教育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推行出版品預行編目制度
書刊名: 推行出版品預行編目制度
出版日期: 199106
頁次: 121p.
摘要: 本研究除了對國內出版界及圖書館界深入調查,瞭解各方對實施CIP制度的看法,集思廣益作為改進有關業務之參考外,並就歐美對CIP行之有年的國家,進一步瞭解其實施現況,此外並廣蒐各國CIP之有關論著加以研讀,提供具體改進建議,俾供主管單位進行CIP作業之參考。內容分:緒論、研究分法與步驟、文獻探討、各國出版品預行編目制度探討、我國實施出版品預行編目作業現況、問卷調查及座談會問題探討、我國全面推行出版品預行編目制度之問題與對策、結論。本研究計畫成員包括計畫主持人:楊崇森;協同主持人:胡歐蘭、吳清山;研究人員:吳璃、吳明德、江瑛、李莉茜、林呈潢、曾賢、應明誠;研究助理:易明克、饒嘉齡。(編者)
關鍵詞: CIP,出版品預行編目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從四庫全書探究明清間輸入之西學
書刊名: 從四庫全書探究明清間輸入之西學
出版日期: 199107
頁次: 592p.
摘要: 文獻的多寡,適足以影響研治一個民族文化興衰的成績。清代乾隆年間所編纂的「四庫全書」,是我國亙古以來最博大的一部叢書,內容廣泛,幾乎網羅我國古代典籍於一堂。所以「四庫全書」收錄圖書的情形,可以看出當時社會文化風尚及主要內涵。明清間西洋天主教士大量東來,造成近代中西文化的頻繁接觸,傳教士們精通漢學,著作豐富,西學因此得以東漸,於是西洋的天文、曆法、地理、哲學、宗教、音樂等學術,開始傳入中國,並引近相當的影響。「四庫全書」雖有不少外國人作品的收錄,而這些著作何以能入我國文獻之林?如何又釐分為著錄與存目二類?館臣如何徵求海內遺書?如何整理甄選?都是值得探索的問題。本論文即就「四庫全書」所收錄的西書情況及對西學的態度,提出整理。冀望能從四庫館臣對西學方面的看法,與當年西學對我國學術的影響,做一番探討。全文計分九章二十二節,要點如下:第一章:緒論。闡明研究動機、範圍,並及資料與探討方法。第二章:明清間西學輸入的背景與媒介。分節敘說明清間學術與科技的轉變,以及傳教士來華與佈教的情形。第三章:「四庫全書」對西書的收錄。分「四庫全書」收錄西書的緣起、四庫採進書目中的西書、以及「四庫全書」著錄西書的標準等三節。第四章:「四庫全書」著錄的西書。分經、史、子各部類加以探討。第五章:「四庫全書」存目中著錄的西書。亦分經、史、子三部類加以探討。第六章:「四庫全書」對西書輸入的反應。試就四庫館臣及提要對西學方面的態度,分必然的過程及耶教的擴充二節探討。第七章:西學輸入與我國學術的關係。以今日之十進分類法,探討西學在哲學與宗教類、科學類、史地類、語文與美術類、總類等方面與我國學術的關係。第八章:結論。「四庫全書」所代表的知識範疇,是清初時期,知識界對文化的總認定。而四庫館臣在不分疆域界限的原則下,編入了三十七種明清間西洋教士的西學著作,的確是深具意義了。(作者)
關鍵詞: 四庫全書,西學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臺灣地區史前考古文獻目錄
書刊名: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籌備處專刊
出版日期: 1991
卷期: 1
頁次: 135p.
摘要: 本目錄係「臺灣地區史前考古資料調查研究計畫」第一年度工作報告附件,其內容包括自1896年起至1990年12月為止之已出版及已發表之論文、圖書等有關文獻,該計畫工作的目的是為了提供籌建期間及開館後長期典藏、研究及展示等方面的參考資料。(編者)
關鍵詞: 考古資料,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