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搜尋結果為 14581 - 14592 (總計 18424 筆資料)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錄音及錄影資料之編目
書刊名: 國立中央圖書館館訊
出版日期: 199202
卷期: v.14 n.1
頁次: pp.12-15
摘要: 新媒體不斷問世,編目規則也在不斷修訂以配合現實所需。視聽資料的編目比一般印刷資料來得困難、耗時,其編目依據為[中國編目規則]。按其資料類型之特性,以第七、八章為主要著錄依據,基本著錄格式則參考[中國編目規則]之總則部份。本文即就實際作業時應注意之著錄事項分項敘述,包括:著錄來源、正題名、著者敘述、版本項、出版項、稽核項、附註項、及書標黏貼位置。最後並對視聽資料之處理,提出兩點建議:一.出版界應配合圖書館之編目作業,統一出版格式,提供空整、確實的出版資料以利編目;二.中國編目規則應將著者之認定作更精確之解釋。(編者)
關鍵詞: 非書資料編目,錄音資料編目,錄影資料編目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論集部書的分類
書刊名: 國立中央圖書館館刊
出版日期: 199212
卷期: v.25 n.2
頁次: pp.89-106
摘要: 我國傳統的圖書分類法,多是先分經、史、子、集四部,再各分若干類。如今的學術領域中,還有經學、史學、諸子學,卻沒有集學這一說法。有人認為集部便是現今的文學,而此說不完全對,因為集部所收不完全是文學,而文學也不全在集部。釐析此一問題,即本文之重點。作者首先探求集部的流變。從[漢書.藝文志]、[中經]、[新簿]之丁部、[七錄.文集錄]、[隋志、集部]去探索各朝代集部流變概況。次又論及集部所收之書,區分類別,歷代分類法如何演變,而晚近圖書館係就美國杜威的十進分類法稍加改變,納入十進分類系統,又有若干之變動。結語中,作者稱揚[江蘇國學圖書館總目]既能採取傳統的集部分類法,又能摒除成見,就其藏書,斟酌損益,釐訂類目,使類目能表明學術源流,很可採用。惟藏書內容,不盡相同,可就其類目,再加斟酌損益。(編者)
關鍵詞: 集部善本書,古書分類,集部分類法,圖書分類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圖書館與資訊網路
書刊名: 國立中央圖書館館刊
出版日期: 199212
卷期: v.25 n.2
頁次: pp.77-87
摘要: 近年來,由於通信技術進步,如網際網路、學術網路(BITNET)及區域網路,對圖書館與資訊服務產生新的衝擊。尤以資訊化程度高的美國而言,其網路系統與世界各地的網路系統已連結起來,圖書館與資訊服務領域則位於這一新發展的中心點,而電子雜誌、虛擬圖書館(VirtualLibrary),群體討論(LISTSERV)已成為圖書館與資訊服務界大家耳熟能詳的術語了。本文係就圖書館與資訊服務的過去與現況加以敘述,首先介紹電腦與通信技術、電腦網路美國國防部先進研究計畫署網路系統(ARPANET)、圖書館網路與OCLC、區域網路系統伊利諾線上網路(IllinetOnline,IO)、伊利諾線上網路的全編書目記錄、網際網路、學術網路與傳真機等。(編者)
關鍵詞: 資訊服務,電腦與通信,資訊網路,書目網路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印度國家圖書館簡介
書刊名: 國立中央圖書館館刊
出版日期: 199212
卷期: v.25 n.2
頁次: pp.65-75
摘要: 印度國家圖書館的發展可分為三個時期,分別為:加爾各答公共圖書館時期、帝國圖書館時期、印度國家圖書館時期。該館最初於一八三六年開館,到十九世紀末,面臨極大的困境,在一九○三年與帝國圖書館合併,開始進入帝國圖書館時期,到了一九四八年,遷往貝維德後,邁入印度國家圖書館時期。印度國家圖書館隸屬於人力資源開發部文化科,其組織以圖表表示;除閱報室和書庫外,主要館舍座落於貝維德皂四棟建築物內。圖書採訪來自圖書呈繳法、購買、贈送和交換四種管道,除此之外館藏來源還有學者的贈藏文庫及善本書。編目工作已完全採用AACR2的規則,並發展出一套標準化的讀音符號,用印度文提供自動化書目服務。本文分別介紹其圖書資料之保存、書目服務、讀者服務、館際合作及國際學術研討會的狀況、圖書館內之重要資料。未來計劃包括三項重點工作:建立國家聯合目錄,掌握國家圖書出版品的統計數字,建立縮影形式的圖書館館藏。(編者)
關鍵詞: 印度國家圖書館,簡史,館藏發展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大英圖書館:回顧與前瞻
書刊名: 國立中央圖書館館刊
出版日期: 199212
卷期: v.25 n.2
頁次: pp.49-63
摘要: 大英圖書館正式成立於1973年,從原有的大英博物館中獨立出來,並與其他圖書館合併為國家圖書館,至今方滿二十年。該館之新館舍於1996年將全部完工,將可儲存11,000,000冊圖書。此外,該館的許多措施均為其他國家之典範,如:光碟式書目、集中制館際合作、由該館之研發部門負責規劃全國圖書館事業之未來發展外,規劃擬訂未來五年發展策略等。本文分八部份敘述其經營概況、源起、組織、館藏、人員、經費、新館、結論與建議。關於大英圖書館新館之建築與規劃,亦可由本文得一全貌,包含新館竣工時程、空間配置等,不僅列表說明,並附有詳細數據,可作為國內規劃圖書館建築之參考資料。(編者)
關鍵詞: 丹頓報告,大英圖書館,派里報告,British Library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美國公共圖書館為何興起?:不同的史觀及其不同的解釋
書刊名: 國立中央圖書館館刊
出版日期: 199212
卷期: v.25 n.2
頁次: pp.33-47
摘要: 在美國圖書館史的研究中,美國公共圖書館興起的原因是爭論最多的主題,不但牽涉到動機及成立目的問題,運用不同的史觀,也產生了不同的解釋。本文首先由公共書館成立的大環境因素談起,舉出席拉(JesseH.Shera)及史賓賽(GwladysSpencer)的分析,並與哈理斯(MichaelHarris)的反駁加以比較探討,並把問題歸結到史觀的不同所引起的,於是開始對圖書館史的史觀,也就是人道主義的史觀加以檢視,認為公共圖書館的推動者的動機,乃是奠基於人類有可能趨向完美的信仰上。認為公共圖書館可以幫助人民變得更良善、更優秀。因此這批推動者被視為慈善家,動機完全是利他的,是人道熱忱的一種表現。而哈理斯則認為他們是一批具權威性格的精英份子,相信教育的力量,恐懼民眾因無知而動亂,所以設立圖書館來吸納他們。文末舉出反擊哈理斯的意見。作者最後強調,由這場不同史觀的論戰中,無論誰對誰錯,都可使我們對圖書館學的了解更加深一層。(編者)
關鍵詞: 公共圖書館史,美國圖書館,歷史研究,卡內基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比較與國際圖書館學概況
書刊名: 國立中央圖書館館刊
出版日期: 199212
卷期: v.25 n.2
頁次: pp.3-22
摘要: 比較圖書館學是本世紀五十年代起逐步形成的一門新興學科,該學科以探索各國、各地區圖書館事業的發展、國際圖書館事業的合作,以及調查研究的方法為主要目標。作者並依時間順序,將比較圖書館學各家之定義列出來,並將定義之混淆分為三方面加以解釋:一、缺乏國際圖書館學與比較圖書館學之區別;二、比較圖書館學是研究方法或是一門學科;三、是否包括一國之比較。文中對圖書館學目的的各家論述,作者也詳加舉列。在研究方法上,作者以Krzys的理論為主,介紹研究步驟和研究主題。接著作者列出刊載有比較圖書館學的重要圖書和期刊資料,介紹幾個較重要的國際協會與機構,以及相關教學、研究與活動。最後歸結從事比較與國際圖書館學研究的困難為:語言障礙以及經濟、時間的障礙。(編者)
關鍵詞: 比較圖書館學,國際圖書館學,比較研究,研究方法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韓國圖書館法立法沿革(1945-1987)之探究
書刊名: 國立中央圖書館館刊
出版日期: 199212
卷期: v.25 n.2
頁次: pp.23-32
摘要: 一九四五年,韓國脫離日本統治,其圖書館界也從日本手中接收圖書館設施,培養接替日本館員的本國圖書館員,製作具有本國化特色的統一分類表及編目規則。本文歷敘韓國自此之後在圖書館事業及圖書館立法上的進程,並將修改中每一階段的法律內容架構羅列出來,進而歸結其特色。由文中可知韓國圖書館法,從其適用範圍及於各類圖書館而言,為圖書館事業的綜合立法,與日本圖書館法只適用於公共圖書館的單一立法顯然不同,另外從立法沿中,也可得知韓國圖書館協會所扮演的催生立法、推動立法的角色,更應注意其催生推動過程中使用的立法技術,成功的表達圖書館立法的理由以及必要性,終能說服文教部提出「政府提案」至國會審議通過。作者希望借鑑韓國推動立法採行的請願方式,讓我國的圖書館法也能順利的制訂。(編者)
關鍵詞: 圖書館法,立法過程,韓國圖書館法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史通論歷史褒貶
書刊名: 國立中央圖書館館刊
出版日期: 199212
卷期: v.25 n.2
頁次: pp.193-203
摘要: 中國史學的特點之一是運用褒貶來勸善懲惡,在歷史敘述中寓褒貶,乃成史家的共識,劉知幾繼承了此一傳統,並在「史通」中有具體的討論。本文首先綜合學者對褒貶的爭議,陳列正反雙方的意見。其次歸納「史通」論及歷史敘述應有褒貶之四類:論史、論史官、論史書、及論史事。劉氏仍繼承了孔子以人倫教化為主的標準,但對於過分褒貶以致歷史敘述不合史實的情形,則做了修正和補充。在劉氏的觀念裡,褒貶和事實並沒有衝突,道德意義和事實真相是同時呈現的。本文強調縱使反對歷史敘述使用褒貶者,認為褒貶標準難定,容易影響歷史事實的正確性與客觀性,由「史通」之論褒貶重視歷史敘述的取材,褒貶仍具有其正面的意義與價值。(編者)
關鍵詞: 劉知幾,史通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王獻唐先生維護山東文獻之研究
書刊名: 國立中央圖書館館刊
出版日期: 199212
卷期: v.25 n.2
頁次: pp.163-192
摘要: 王獻唐先生自民國十八年八月七日掌山東省立圖書館,即以蒐羅維護鄉邦文物為職志。其蒐採文物之觀念、方法,頗受其山東前賢之影響,如李文藻、周永年、高鳳翰、王懿榮、馬國翰等輩啟迪。王氏收集文獻之方法不限於一端,或購置,或抄錄,或藉輿論力量,或託親友協助,或動之以情,曉之以義,或身先士卒,親自蒐訪,或率先捐獻個人珍藏,交相使用,以達維護邦邑文物之目的而後已。王氏長期從事圖書文物工作,其于鄉邦文獻之搜集保存貢獻良多,歸納言之:一是保存及整理海源閣藏書;二是蒐羅及刊印山東先賢著述;三是充實山東圖書館圖書及器物,重要者如:河南扶溝柳氏捐書、濰縣陳氏古物、濰縣高氏上陶室藏磚瓦及歷城馬氏玉函山房藏泉;四是保護山東圖書館文物,營建「奎虛書藏」與戰時載書播遷西南。王氏於文物之蒐訪與整理,實係繼承山東先賢一貫之道統,然又有過於前賢者,其大要有:蒐採內容博富宏大;具有大公無私之精神;以圖書文物為社會之公器;留存文獻,傳諸久遠。(編者)
關鍵詞: 王獻唐,山東文獻,善本維護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罕見的錢謙益遺著及其他清季善本詩文集:介紹西雅圖華盛頓大學東亞圖書館藏書 之一
書刊名: 國立中央圖書館館刊
出版日期: 199212
卷期: v.25 n.2
頁次: pp.151-162
摘要: 1990年10月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東亞圖書館(以下簡稱東圖)館藏清人詩文集、清代地方志整理編目,輸入線上電腦編目中心(OnlineComputerLibraryCenter,簡稱OCLC),至1991年年底計著錄輸入三千零二十九筆,約總數的三分之一為木刻本、活字本、石印本、早期鉛印本及手鈔本。作者為該編目專案的負責人,發現其中不乏罕見善本,特自清代詩文集,列舉30種善本,加以介紹,以供參考。(編者)
關鍵詞: 錢謙益著作,清代詩文集,華盛頓大學圖書館,善本書建檔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王安石著作考述
書刊名: 國立中央圖書館館刊
出版日期: 199212
卷期: v.25 n.2
頁次: pp.133-150
摘要: 王安石一生好學能文,著作宏富,究心覃研。惜後人未加葆愛,以致宋時多已散佚。安石治經有本有源,又能出自新裁。其解經之說,號為新學,不僅行於場屋,且經後學紹述,影響可謂既深且遠,經部著述有[易解]等十種。荊公史部之作品,均已亡佚;其中[日錄]一書,則為李燾著述[續資治通鑑長編]所參考,具有第一手史料之價值。史部著述有[王氏日錄]等五種。荊公為學無所不包,著述亦兼及道釋,二程因視介甫之學,壞了後生學者,二程門人尤為口誅筆伐,「新學」在南宋之發展亦因而受挫。子部著述有[老子注]等七種。安石集部之著述最多,流傳亦最廣,乃荊公思想文章之精華。集部著述有[王安石文集]等五種。安石為一博學鴻儒,以通貫之才識,兼治四部,均能成績斐然。其經學著述,棄相傳之訓詁,用己意明經旨,且六藝之學,各有所傳,對宋代學術自有不可磨滅之地位與價值。其史學作品,或為史書所取材,或被尊為宋朝諸史之冠,憾已失傳。觀其子學著述,可見荊公喜誦釋老之言,對其思想、為文均有深刻之影響。安石集部之作,蔚為大觀,作詩為文,在文壇上各領風騷;惜其文集,或雜有膺品,或重出疏漏,迄無善本,猶待整理。(編者)
關鍵詞: 王安石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