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搜尋結果為 13081 - 13092 (總計 18424 筆資料)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西方思潮對近代中國圖書館事業的影響
書刊名: 國立中央圖書館館刊
出版日期: 199512
卷期: v.28 n.2
頁次: pp.49-56
摘要: 本文從改良主義者:林則徐、陳逢衡、姚瑩、徐繼畬等清代近代化的先驅對圖書館的認識和倡導談起,述及梁啟超的貢獻,以及架起中美圖書館界友誼橋樑的前驅--韋棣華女士,她爭取庚子餘款於圖書館事業上、創辦公書林,傳播近代圖書館學。接著介紹庚子賠款與京師圖書館的設置,民國二十年落成的國立北平圖書館的建築過程,以及歷任的京師圖書館館長:袁希濤、陳垣和蔡元培;至於與國外圖書館的交流則分交換館員、出版品交換、邀請專家來訪,出席國際重要相關會議等分別加以介紹。之後介紹早期圖書館學家,包括:為國立北平圖書館奠定良好基礎的袁同禮先生,我國在國外研究圖書館學的第一人--沈祖榮先生,具前瞻性觀點的劉國鈞先生,主張「四部既不宜,十進亦不合」的蔣復璁先生等。最後並歸納七點我國早期圖書館經營模式較顯著的改變。(編者)
關鍵詞: 中國圖書館史,圖書館事業,圖書館發展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淺談資料的數位轉換
書刊名: 國立中央圖書館館刊
出版日期: 199512
卷期: v.28 n.2
頁次: pp.3-12
摘要: 數位(digital)是指一種以間斷、不連續的步驟所操作的功能;數位通訊則是使用不連續的電子或電磁信號來進行資訊傳輸;數位化或稱數位轉換則是指將文字或圖像經由數位掃描器、數位照相機的轉換,而成為電腦所能處理的數位數據。一般而言,資料經由數位轉換後,可節省人力資源,增進工作效率,可減少對原件的人為持續破壞。如將數位數據建立到數位圖書館中,可經由區域網路或廣域網路來聯結在分散各地的資料庫,使資訊的傳遞更加無遠弗屆。本文除就數位轉換的定義、發展、理論及實務進行基本討論外,並提出一些運用實例供參考,如線上化學資訊檢索實驗計劃(TheCOREProject)、網際網路系統上的全文論文實驗計劃(DAISY,DissertationAvaliableonInternetSystems)、大學授權計劃(TULIP),TheUniversityLICensingProgram)、大學圖書館檢索及儲存計劃(CollegeLibraryAccessandStorageSystem)及「美國之誕生」計劃(MakingofAmerica)等。(編者)
關鍵詞: 數位圖書館,數位轉換,數位化,電子圖書館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前國防研究院藏善本暨普通本線裝書整編始末
書刊名: 國立中央圖書館館刊
出版日期: 199512
卷期: v.28 n.2
頁次: pp.25-46
摘要: 本文為追述民國50至60年間,國防研究院實踐圖書館參與中央研究院中美人文社會科學委員會資助編印公藏善本及普通本線裝書目之編輯經過。全文分五大段敘述:一、國防研究院設立沿革及宗旨,揭開該院當時較神秘之面紗,及其對國家政經文教軍事各方面制定政策之貢獻;二、藏書來源,如王雲五岫廬鑑藏、交通部接收日本華北株式會社我國地方志等,其中頗多珍稀古籍;三、整理過程;四、版本鑑定幾個值得記述的特例,此二段為整理該批藏書之經驗談,所舉實例可資參考;五、藏書最後歸宿的一波三折,敘述國防研究院結束後,著者為使該批藏書不致散佚所費的若心,委宛曲折,發人深思;六、結語,強調編纂古籍聯合目錄之重要性,並企盼「文化資產保存法」的切實施行,俾古籍能永久妥善保存,為世世代代的人們所共享。(作者)
關鍵詞: 線裝書目,古籍目錄,目錄編製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論圖書館員之權利與義務
書刊名: 國立中央圖書館館刊
出版日期: 199506
卷期: v.28 n.1
頁次: pp.41-47
摘要: 圖書館員素有次等公民之稱,為促使圖書館員終身奉獻圖書館事業,作者遂以行政法之研究途徑就資訊時代專業館員於公法上勤務關係內所享的法定權利及相關義務逐一剖析,俾供未來釐定或調整法制時參考。館員的權利是指依社教法規及公務員法制有關規定,於資訊服務過程中所可主張享有之一定利益的意思力,具體而言,有下列幾項:一、俸給權,二、福利權,三、身份保障權,四、職務上費用請求權,五、職務上公物公款使用權,六、人事資料檢視權;而依公務員服務法規定,館員之義務則有下述六種:一、忠誠及執行職務之義務,二、服務命令之義務,三、保持密秘之義務,四、保持品位之義務,五、善良保管之義務,六、行政中立之義務。文末說明館員權義變更與消滅的狀況。(編者)
關鍵詞: 圖書館員,權利義務,法制規定,公務員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中華民國期刊論文索引光碟系統」之開發與應用
書刊名: 國立中央圖書館館刊
出版日期: 199506
卷期: v.28 n.1
頁次: pp.3-26
摘要: 國立中央圖書館「中華民國期刊論文索引光碟系統」,自民國82年完成第一個版次之開發及推廣,至民國84年元月,在一年半期間,業已陸續完成前後共四個版次之開發與更新。此光碟片之開發過程係先經由先導系統、測試版之開發,再成立正式之「期刊論文索引光碟研究小組」,小組成員來自各業務單位,目的是就讀者服務、資訊檢索、資料處理等各方面問題進行討論。本文敘述該光碟資料庫之發展過程,包括評估國內開發環境與能力、擬訂系統需求書、委託程序完成、資料庫轉檔與字碼整理、BIG-5碼核整補造字、關鍵詞庫建立檢核、驗收測驗、更新版製作及使用手冊編印等;除此,文中亦說明系統環境、系統功能、系統特色;並介紹應用與推廣之結果。(編者)
關鍵詞: 中文光碟資料庫,資料庫檢索系統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淺談出版品呈繳制度的幾個基本問題
書刊名: 國立中央圖書館館刊
出版日期: 199506
卷期: v.28 n.1
頁次: pp.27-40
摘要: 由於我國重新規劃呈繳制度的客觀環境正趨於成熟,因此,作者擬提出幾個問題加以討論。文中首述呈繳二字源起於民國十六年的新書呈繳條例,意涵著下對上,民對官,有義務無權利的觀念。但今日應把呈繳者視為合作夥伴看待,彼此尊重,才能得到善意回報,文中亦解釋法定寄存與呈繳不同之處。接著說明呈繳制度的意義,其意義隨國情、時代而有所不同。作者依年代先後順序,介紹五個較具意義的定義,從其中探討觀念上演化的痕跡,但發現,要求一個完美的定義是幾乎不可能的,因為新的定義會源源不絕的出現。呈繳制度的目的可區分成三類:第一類為傳統目的,包括出版品之控制及檢查、領取印刷執照、保護作者的著作權;第二類為其它目的,包括收集本國出版統計,充實本國內其它圖書館,獲取圖書以資交換之用;第三類是新目的,包括收集國家級館藏(NationalCollection)及編製國家書目等。(編者)
關鍵詞: 呈繳制度,出版法,法定寄存,legal deposit,國家圖書館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日本對於「灰色文獻」之收集與利用
書刊名: 國立中央圖書館館刊
出版日期: 199512
卷期: v.28 n.1
頁次: pp.13-23
摘要: 處於資訊氾濫時代裡,傳統式圖書資料早已無法滿足資訊需求者對於各種不同來源資料的渴求。這些資訊需求者除了一般可購得資料外,更需要一些未公開且又無法經由購買取得之資訊,這些資料我們稱之為『灰色文獻』(GreyLiterature)。灰色文獻一詞起源於歐洲,當時圖書館員就對於灰色文獻的收集已感到束手無策,直至1993年於阿姆斯特丹舉辦第一次國際會議,共同研討灰色文獻。美國對於灰色文獻的重視,甚至將其視為對外之重要政策。灰色文獻之簡單定義是指公開的、非機密性文件,或是指無法經由一般正常的途徑可購得之資料。它之所以迅速激增的背景原因有:一、一般圖書出版方式,無法滿足研究發展成果必須快速發表的需求。二、網際網路的興起,促進研究者間之互相交換資訊。三、技術報告書之印製量有限,且只發給特定對象,取得不易。四、藉著網際網路,使得出版形式由紙本改變成電子式,更讓灰色文獻無法掌握。本文並就灰色文獻應該包含那些資料範,如何去蒐集的方法,一一詳加說明。如何將灰色文獻『白色化』?甚至進一步蒐集、加工使其有效利用?本文以實例介紹日本的三個單位對於灰色文獻白色化的經驗及成效,分別是行政情報公開部會、國立國會圖書館與日本科學技術情報中心。其中國立國會圖書館利用其線上服務系統NOREN提供使用者服務,日本科學技術情報中心提供之灰色文獻資料庫為JOISIII線上服務系統。灰色文獻的蒐集原非易事,再加上網際網路的竄起,使其來源更多樣。建議國內各館間以『館際合作』及『合作採購』方式蒐集灰色文獻並提供服務。(編者)
關鍵詞: 日本灰色文獻,技術報告,Grey Literature,日本國立國會圖書館,日本科學技術情報中心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資訊科學簡史
書刊名: 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館訊
出版日期: 199506
卷期: v.1 n.4
頁次: pp.19-34
摘要: 資訊科學的產生一為社會情報交流的日益廣泛及複雜,二為情報工作專業化。因此有必要探究其歷史淵源,以便了解未來發展之趨勢。本文分述資訊科學定義、範圍與研究領域、發展歷史、資訊科學中重要著作、重要之人物、及其未來發展。(作者)
關鍵詞: 資訊科學,資訊學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電腦資料庫之讀者使用指導:技術層面的探討
書刊名: 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館訊
出版日期: 199503
卷期: v.1 n.3
頁次: pp.9-19
摘要: 光碟的引入增進讀者自行直接利用電腦查詢獲取資源的機會。在讀者書目指導時如何幫助讀者培養出以觀念為基礎(Concept-based)的獨立思考模式是當今圖書館參考館員最重要的使命。此文從問題的分析,系統的了解,邏輯觀念的建立,資料結構及索引的認識,結果的反省提供原則性的探討。機械性技術操作已不能使讀者適應多變的環境。(作者)
關鍵詞: end user,檢索策略,資料庫檢索,利用指導,觀念基礎指導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淺述圖書資訊學之資訊科學教育
書刊名: 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館訊
出版日期: 199503
卷期: v.1 n.3
頁次: pp.45-55
摘要: 資訊教育是發展資訊工業的根本。由於資訊技術的快速成長,資訊應用日益普及,欲推動資訊工業,首先必須提昇國人資訊知識與應用資訊的技能。在此資訊社會的潮流中,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的結合,擴展了其範疇與內涵。本文試就資訊科學之範疇、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之發展關係,探討圖書資訊學之資訊科學教育等相關議題,兼論美國資訊科學概況,以期賦予圖書資訊學教育有新的架構及方向。(作者)
關鍵詞: 資訊科學,資訊學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Critical Approaches to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Librarianship」評介
書刊名: 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館刊
出版日期: 199512
卷期: v.2 n.2
頁次: pp.76-78
摘要: 近年來圖書館事業因資訊科技之快速成長而在讀者服務及使用媒體上多有演變。本書係探討圖書館因資訊技術大量應用而產生之種種課題;作者對圖書館專業人士於此潮流下缺乏事先評估即全盤接受的現象不以為然;認為整個圖書館界不思考其在社會中應扮演的角色即投入自動化的管理經營上,使自動化作業的成效大打折扣,而這些問題在書中皆有詳盡的探討。全書分成兩部份:第一部分旨在介紹對圖書館界資訊技術加以批評研究的結構與學派;第二部份則以批評的觀點分析了資訊科技在圖書館界的應用,最後由作者歸納出其論點及將來研究方向。此書之背景雖以歐美為中心,但作者亦提出許多值得深思的議題。與文化內涵、社會教化、民主環境等機能共生滅的圖書館事業,如何在資訊科技的加入後如何走出更寬廣的路,值得我們加以深思。(編者)
關鍵詞: 書評,資訊技術,圖書館自動化,資訊服務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企業識別系統(CIS)在圖書館讀者服務應用之探討(下)
書刊名: 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館刊
出版日期: 199512
卷期: v.2 n.2
頁次: pp.30-40
摘要: 見「企業識別系統(CIS)在圖書館讀者服務應用之探討(上)」
關鍵詞: 讀者服務,圖書館行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