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圖會圖書館亞洲部前代理主任盧雪鄉女士委託國家圖書館及中華民國圖館學會協助寄贈《從美國外交文件看民國誕生》予國內有歷史、國際關係及國際事務相關系所的大學圖書館。
盧雪鄉女士編著該書之目的是望國人勿忘中華民國建國之艱辛歷史,該書英文版即將於明年(2012)年春天出版。
《從美國外交文件看民國誕生》
盧雪鄉編著 香港商務印書館2011年8月出版,ISBN978-962-07-5591-0(平裝)
297 頁。
辛亥革命推翻滿清王朝,結束帝制時代,創立民主共和國,是中國歷史上開天闢地之舉。此書由前美國國會圖書館亞洲部館藏主任盧雪鄉女士,以解讀第一手總統文件與另類手稿的方式,從「美國總統文庫」、「美國國會圖書館中文館藏文獻」等精心挑選,收錄了關於辛亥革命和民國初創的若干檔案文獻,通過解讀文獻資料,並用多種資料去解析、詮釋當年孫中山及其他革命家艱辛的革命過程,並以多種資料解釋分析美國三位總統──老羅斯福(Theodore Roosevelt)、塔夫脫(William Taft)及威爾遜(Woodrow Wilson)之對華政策,以及1913年美國帶動世界各國承認中華民國為一主權獨立之民主共和國之驚天動地卻鮮為人知之過程。
根據世界史之記載,1911年中國革命家推翻了三千年的君主封建制度,並建立此一由亞洲人首創之民主共和國家,實屬歷史大事。但放眼美國國會圖書館二千多種不同語言記載此段史實之書籍中,幾乎沒有一本書是採用美國第一手文件檔案,去仔細探討當年孫中山革命的前因後果。
本書自國會圖書館手稿部之「總統文庫」(Presidential Papers )中發現的一張孫中山寫給美國資深學者阿博德博士(Dr. Lyman Abbott)的明信片開始,爾後抽絲剝繭,找出孫中山先生創建民國以及在美國期間所扮演的角色。內容藉著歷史文獻舉證發掘美國歷屆總統與民國誕生之前因後果,並透過第一手外交文件及檔案資料的研究,體現鴉片對中國之毒害,並揭露這段創建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之艱辛歷程。
盧女士長期在美國國會圖書館亞洲部擔任館藏主任等重要職務,榮休前幾年一直是亞洲部的代理主任,她對國會圖書館的重大貢獻即可見一斑。但她不僅在圖書館的正式職位之內盡心盡力而已,對於豐富的檔案也發生學術研究的深厚興趣。她的注意力聚焦於「還原建立中華民國百年歷史與當時的國際關係」。此書並非簡單的檔案史料的搜尋和匯集,更重要的著者的深入研究功夫將孤立而看來好像沒有意義的史料轉化為重要的證據,使久已隱沒的歷史頓時復活起來。
適逢今年中華民國百年國慶,盧女士謹以此書求證歷史、還原歷史,並公諸於世,實屬意義深長之事。
◆編著者簡介:
盧雪鄉(Judy S. Lu)
臺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畢業,國立臺灣大學商學系轉攻中國文學及比較文學,獲香港中文大學學士學位,美國南加州大學圖書管理系碩士學位,喬治華盛頓大學美國法律研究。曾任美國政府財政部、勞工部法律圖書館館長。自1994年以“優異圖書館員”被邀參加美國國會圖書館“領導人才訓練班”(Library of Congress, Leadership Development Program),後任職該館亞洲部“中國近代研究”專家。2004年升任為亞洲部館藏主任(Head of Collection Services)及亞洲部代理館長(Acting Chief of Asian Division)等職。
著作包括《香港-從漁村變世界金融中心》、《中國早期移民之社會及法律定位》、《澳門為葡萄牙殖民地史實》、《美國國會圖書館之當代中國研究館藏》及《袁同禮先生與美國國會圖書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