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朋友:
您好。
5月的主題書單,我們挑選了「設計」的主題。因為,設計對我們生活的影響,真是不可忽視啊!
可以說,21世紀是創意產業起飛的時代,美學及設計不再只侷限於文創業,
它是任何產業再次推進的重要動力。譬如今年初,有「設計奧斯卡獎」之稱的德國iF產品設計獎,在全球43個國家、2756件作品參賽中,來自台灣的華碩電腦公司,就抱走8座獎項,堪稱最大贏家。
設計,讓明明沒有機械零件的數位相機發出快門喀擦聲;設計也驅使我們在新
產品上市時漏夜排隊,只為了先人一步擁有。這一切,都是設計的誘惑使然。對於面臨瓶頸的傳統產業及地方產業,若是懂得善用視覺美學,重新尋思品牌的精神,不但能打動人的眼睛,還能觸動消費者的心,找回與人的深刻連結,才能打造品牌與企業的永續價值。
設計無所不在,但是,若沒有感動,也就沒有設計!
另外,提醒一下,【開卷】從4月9日起,改為每周六,刊於中國時報小開本的『旺到報』。很多朋友周日去買報紙,撲了個空,找不到【開卷】,驚恐失落,讓我又感心,又歹勢。所以,也請各位不要錯過了周六的【開卷】喔!
順祝 春安
中國時報文化中心˙開卷周報副主任
李金蓮 敬上 2011/4/12
中國時報˙副刊中心【開卷】
02-2308-7111#3456
lotus@pmail.chinatimes.com.tw
開卷部落格:blog.chinatimes.com/openbook
5月主題書單:設計,無所不在
˙像設計大師一樣思考(黛比.米曼,林育如譯,商周出版,320元)
設計師如同魔術師,本書作者訪談了21位大師級的平面設計師,從他們的啟蒙、生活、夢想,逐漸觸及對設計的態度、接案規畫、和設計一行的甘苦點滴。有些看似尋常的小事,卻呈現了設計師的內在,且巧妙地和作品脈絡呼應。他們真誠流露,自剖經營與創意思維,讓讀者見識到他們如何思考與看待世界。
˙美學企業力:設計師 × 企業=日本設計大師共同打造的企業品牌(山下和彥、
關田理惠,蔡青雯譯,商周出版,380元)
本書介紹了日本九大品牌的設計故事,包括:京都百年香堂松榮堂、五百年甜點老店虎屋、日本最大汽車安全裝備製造商高田…等,它們與日本知名設計師合作,打造企業的視覺形象,包括企業識別系統、產品定位、商品包裝、商店設計、
平面廣告等等,在競爭激烈的日本市場中,因而能超越對手,持續得到注目。
˙被設計淹沒的世界(德耶.薩德奇,莊靖譯,漫遊者文化公司,360元)
設計無所不在,從湯匙、椅子、車子、燈具,到飛機、摩天大樓與城市規劃,對現代生活具有極大的影響力。知名的英國建築藝術評論家薩德奇援引設計史上的經典個案,包括尼康相機、Lucky Strike菸盒、雪鐵龍汽車、轉盤式電話等,帶領我們尋訪設計的演變,剖析設計化身為工藝美學、行銷手法與流行時尚等不同面貌;也印證不同時期的設計理念與社會文化之間的關係。
˙經典設計150年(安博妮,李淑寧譯,馬可孛羅出版,520元)
本書屆設了七個設計時期,譬如:19世紀工藝技術史上的最大展覽--1851年倫敦世界博覽會;包浩斯學派主張設計價格平民化的必需品,30年代,美國社會成功將藝術設計與工業商機結合;二次大戰後,日本設計師積極在傳統文化之間,尋找有特色的產品,奠定了日本工業強國地位;德國烏爾姆學院大力推廣品牌的重要性,主張塑造企業的整體形象;安迪沃荷掀起普普風潮,在60年代如火如茶展開,順應大眾品味成為商品暢銷的保證;80年代,義大利超越德國,成為家具設計出口的世界第一大國…..等。
˙過程:從概念到製造,從靈感到成品,原來大師是這樣做設計(珍妮佛.哈德
森,吳莉君譯,臉譜,850元)
本書介紹四十幾位設計師將各式產品製作上市的漫長艱辛過程,介紹的設計涵蓋了:家具、照明、餐具、織品等。透過這些作品,讀者了解到創作者對於設計過程擁有全面而完備的知識,無論這過程是條理分明的、研究導向的、科學的、意外的或甚至靈光一閃的。
(本文部分文字摘自博客來網路書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