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在臺灣的足跡,1950-1980」特展
展期: 即日起~100年1月24日上午9:00~17:00(週一及國定假日休館)
地點:國家圖書館文教區一樓展覽廳(臺北市中山南路20號)
主辦單位:美國在台協會 國家圖書館 中華民國外交部 中華民國教育部 中華民國圖書館學會
協辦單位:財團法人中華民國建國一百年基金會 中華民國國防部 國史館 行政院新聞局 高雄市立博物館 中央通訊社 國立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 台灣基督教福利會 國立中山大學中山美國中心 財團法人羅慧夫顱顏基金會 國立台灣大學圖書館 國立成功大學博物館 雲門舞集 奇美文化基金會 奇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台南縣學甲國民小學 民間全民電視公司 國家電影資料館 數位行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文物收藏家 黃道明先生 藝術家雜誌
.
美國人在台灣的足跡特展
西元1937 年,美國豪華郵輪「胡佛總統號」,於日本往馬尼拉航行的途中,在綠島外海觸礁。綠島居民發揮人溺己溺精神,將所有乘客、船員1,100 餘人營救上岸。嗣後,美國紅十字會為感念綠島居民的協助,於1938 年捐款興建綠島燈塔,加強海上航行安全。美國人與臺灣人之間的故事,就此延續下來 ...
但美國人在臺灣的足跡,卻直到二次大戰後,方才開始清晰。對於二次大戰期間日本統治下的臺灣而言,美國,是那個敵對的、甚且曾轟炸臺灣的國家。往後,時局遽變,國府來台,台美之間歷經各種時代的變數,幾經轉折。從結盟、援助、到斷交;這是一段充滿起伏與挑戰的過程。
多年後的今天,回首當時,記錄這些逐漸為人淡忘的故事。鋪敘出美國人在臺灣的蹤跡,瞭解大時代中,臺灣曾經如何與外界互動;美國人踏上臺灣這塊土地,為當時民風純樸的地域,注入異文化元素,開啟一扇通往世界的窗,也留下許許多多的故事。這些看似化於無形的過往,其實早已不自覺地融入人們的點滴生活中。
本特展嘗試從人們的記憶、影像、文物的記錄裡, 捕捉1950 至1980 年之間,美國與臺灣的互動中,彼此的擦撞、火花與包容。也期藉此,以史鑑今,讓今日的我們更有智慧與能力,面對自己與他人的差異,因應自己在國際社會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