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圖書館朋友:
您好。奉上10月份的主題推薦書單:「國民作家劉克襄」。
主題推薦書單好像不曾以單一的作家為推薦主題,之所以推薦劉克襄,乃是因為他所樹立的作家風範,在很多資深編輯的觀察中,都相信他對台灣社會將形成一股深且遠的影響力。
長期從事自然觀察的劉克襄,不斷嘗試各種文體和題材的試驗,80年代初,他以鳥類生態為題,同時以詩作批判政治社會。接著展開台灣自然誌的摸索與書寫;90年代,他嘗試是在住家後面的小綠山,進行環境觀察與書寫;到了21世紀,他的創作揉合動植物、古道、歷史、鄉鎮、鐵道等題材,並且兼以繪畫和攝影。許多讀者因此視他為「最懂得在台灣旅行的人」。
在最近蜂起的環境議題中,劉克襄也扮演著積極參與的角色,譬如爭取保留南港202兵工廠濕地、藝文界反對國光石化……等事件。
另外,他的〈隱逝於福爾摩沙山林〉一文,描述一位名叫費爾的紐西蘭人,獨自來到阿里山區,尋找來台登山失蹤的兒子魯本,尋子期間,台灣歌手江蕙的「半醉半清醒」歌聲,意外帶給他莫大的支撐力量…..。這篇文章在網路上流傳,感動了無數讀者,包括江蕙本人。今年9月底,江蕙舉辦演唱會,決定邀請這位紐西蘭父親來台,為他再次獻唱「半醉半清醒」,撫慰他失去兒子的傷痛、並追憶其子與台灣的姻緣。這篇文章則收錄在劉克襄最新的散文集《十五顆小行星:探險、漂泊與自然的相遇》中,於近日出版。
劉克襄並鼓勵讀者,像他一樣,用兩隻腳行走台灣鄉鎮,他的《11元的鐵道旅行》以素樸的旅人之心,擴展了旅行的視野,出版後佳評不斷,陸續獲得「2009開卷好書獎」、桃園縣「桃園之書」、澎湖縣「一書一澎湖」等獎項,不久後極可能成為每位國民必讀的「國民書」。
颱風剛過,希望各位一切平安,並祝 清涼安適
中國時報文化中心˙開卷周報副主任
李金蓮 敬上 2010/9/20
中國時報˙副刊中心【開卷】
02-2308-7111#3456
otus@pmail.chinatimes.com.tw
開卷部落格:blog.chinatimes.com/openbook
10月主題推薦書單:國民作家劉克襄
˙十五顆小行星:探險、漂泊與自然的相遇/劉克襄,遠流出版公司
˙11元的鐵道旅行/劉克襄,遠流出版公司
˙巡山/劉克襄,愛詩社
˙失落的蔬果/劉克襄,二魚出版社
˙少年綠皮書─我們的島嶼旅行/劉克襄,玉山社出版公司
˙永遠的信天翁/劉克襄,遠流出版公司
˙小綠山之歌--四季的自然觀察(鳥類)、小綠山之舞--昆蟲、兩棲篇、小綠山之精靈--植物、貝類篇/劉克襄,時報出版公司
附註:
由國立台灣文學館與【開卷】合作舉辦的「作家撒野˙文學迴鄉」系列演講,已經圓滿結束,活動中,各協辦圖書館使出的各種宣傳「奇招」,很值得分享、借鏡、學習。譬如:活動開始前一周,櫃檯人員便一對一告知演講訊息;在教育部教師網站登陸訊息,吸引公教人員;發文給圖館周邊的各級學校;到學校拜訪校長,告知演講訊息,鼓勵學校師生參與…..等。
最特殊的是:彰化縣溪州鄉在演講前,由鄉長親自錄音,再透過資源回收車,每天在大街小巷巡迴廣播,向民眾放送:「各位鄉親,鄉長邀請咱大家,來聽詹宏志的演講。」結果證明效果一流的好,演講當日鄉民們將會場擠得爆滿。
這讓我想起前台北市立圖書館館長曾淑賢說過的一段話,大意是:「以前我們努力宣傳,請讀者走進圖書館,現在,則是努力宣傳,把書送到讀者面前。」在資訊氾濫的時代,無論開卷版或圖書館,我們服務讀者的方法和用心,都必須更細膩、更無所不用其極,溪州鄉利用資源回收車宣傳,就是淑賢所說的,把書/演講送到讀者面前,要能夠做到這樣,我們服務的熱誠,才能讓讀者感受到啊。
一點小小的心得,與各位互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