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社會-發展」創新思維與行動--「圖書館與國家競爭力-2010論壇」舉辦緣起
國家圖書館與國內各圖書館學會及相關團體,為探討未來十年我國圖書館發展的方向,並為籌辦第四次全國圖書館會議暖身,將自八月底起賡續舉辦「圖書館與國家競爭力—2010論壇」系列活動,邀集國內知名學者專家,分別以「圖書館與社會發展」、「圖書館與科技發展」、「圖書館與經濟發展」、「圖書館與政治發展」、「圖書館與學術發展」及「圖書館與教育發展」等六大主題,廣泛探討各領域的現況與趨勢,俾利形塑圖書館於提升國家競爭力之具體功能,作為明年度辦理第四次全國圖書館會議之重要平台。
圖書館是社會的公共資源,唯如徒有硬體設備,若缺乏豐富的內涵與適當的服務,則圖書館仍難以發揮其應有的功能。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去年發表的「國家資訊社會政策」,在此一文獻中特別呼籲各國政府,重視攸關人類社會未來發展的資訊社會政策,以發展出更適當、全面性、前瞻性及永續性的國家e化策略。
該報告強調資訊社會在去(2009)年愈益增加其重要性,同時指出資訊社會的幾個重要的趨勢,包括:數位落差、勞動市場、科技趨勢及e化健康等議題。「數位落差(digital divide)」的概念,原先是被用來指稱那些阻礙資訊傳播科技工具(ICT tools)普及的技術與實體障礙;然而不久,關注的焦點便轉移到社會障礙上。因此,現在所謂的數位落差(digital divide)主要指的是社會落差(social divide),這是一種相對的概念,相較於那些有取得管道、擁有足夠能力和經驗,能從數位設備和現代電子網絡中獲取利益,另存在著一群無前述能力,且無法成功或有效使用資訊傳播科技(ICTs)的人。而資訊社會最主要的影響,應該是它消除了傳統歷史的區隔(historical divides),解決許多因資訊傳播科技工具早期不平均分配,所引發的社會差異、文化差異與區域性差異。其中資訊社會提供的解決辦法—寬頻網路(broadband internet),即是我們最耳熟能詳的資訊傳播科技工具之一。接著手機科技(mobile technology)的擴張,也同樣呈現出類似的影響力。只是類似這樣數位落差的問題,不會因電子產品、使用費或實體基礎建設價格的降低就得以解決,數位落差與其他不平等事物的情形相似,它將不斷的自我產生,沒有終止,而且將是社會政策中永遠必須顧及的議題。
其次談到「勞動市場(labor market)」的趨勢,縱然各國的資訊政策發展重點明顯不同,如有些國家著重勞動市場的影響,有些則強調生活品質的提升,另有些則將重點放在基本人權的捍衛之上。但勞動市場的議題,對所有的政府來說都是相當重要,它也是國家競爭力及穩定性的基石所在。在此一領域中,女性的角色不論在數量和重要性上都愈益亮眼,資訊社會對增進女性就業機會及進ㄧ步提升社會地位,有顯著的助益;但在不同的國家和文化地區中,它們所帶來的進步程度、接受度與改革深度,卻大異其趣。資訊社會將持續影響勞動市場,促使其內部不斷進行改革與調整,且必然會引發出更新、更具影響力的文化與社會轉變。
「科技趨勢(technological trends)」,社會改變帶來了科技改變,而科技的進步引發了社會的改變,均是不爭的事實。其中幾個重要的科技成就,如在網路的革新裡,最值得被提的是第五版本HTML的誕生;最新的熱門話題就是3D瀏覽(3D browsing);以及將真實和虛擬世界結合的遊戲產業;取代傳統螢幕的數位眼鏡;4G行動影像(mobile video)的開發等,這些科技成就終將改變人們的生活面向。
在「e化健康(e-Health)」此一議題上,同樣強調科技提升生活品質的事實。根據國際權威醫療機構之預估,e化為主的醫療服務已經透過醫療供應系統的效率化,大大幫助了未來醫療計畫和新工具的開發,如因此創造的家庭和手機健康科技(home and mobile health technologies)即是一例,其他諸如:線上藥物資料庫,到奈米科技為主的開發,到全國的病患記錄等均是。到了2050年,65歲以上人口的比例將為今日的兩倍,越來越多的老年人將會需要長期的醫療照護與協助,以便過著自給自足(self-sufficient)的生活;而慢性疾病及其相關花費,亦有逐漸成長的趨勢,「e化健康」已漸成ㄧ不容忽視的重要產業與值得關注的議題。
除了前述的四項重要趨勢外,資訊社會策略明顯地注重「e化政府(e-government)」,同時考量後台和前台辦公程序 (back-office and front-office processes),講究重置工作流程與方法的探究,例如開放原始碼(open source code)的風潮、綠化資訊科技 (green IT) 的擴張、e化投票 (e-voting) 的簡便,以及部落格民主 (blog democracy) 的發展等均是。該報告提出2009年資訊社會的三大突破,其ㄧ為社會網絡的擴張,2009年堪稱為質量並進的一年;其次為開放原始碼軟體(open source software)重要性與日俱增(此屬於較高階的開放文化),以及時勢所趨的綠化資訊科技 (green IT),均是今日人們在討論資訊社會策略時,所無法忽視的重要趨勢與議題。
該報告在最後部份,提供完整的資訊傳播科技工具全球化普及率總覽資訊,清楚呈現全球性及地域性所面臨之社會與政策的改變。例如報告中指出,資訊傳播科技的快速發展是日本近幾十年來經濟成長的基礎,為因應全球資訊傳播科技的激烈競爭,日本政府宣佈「資訊科技新的改革策略」及「U日本」計畫,實現永續的資訊科技社會,以達成日本期望在2010年前成為資訊科技領先者之首要目標。而亞洲社會大都正處於轉型階段,人們正學習與新的資訊傳播科技共處。不論在工作、家庭、學校或整體社會而言,資訊傳播科技對每天的生活都產生了影響。手機如何幫助因遷移而分隔兩地的家人們聯繫感情?照相式手機如何威脅到個人隱私?文化認同如何在服務熱線(call centers)中被傳遞?宗教如何融入新的資訊傳播科技之中?「資訊-社會-發展」三者之間的有機關聯(organic relationship),我們可能需要根本創新(grassroots innovation)的思維模式,以及一個涵蓋資訊社會相關議題,自資金籌措、管理到應用層面的新執行模式。
國家圖書館與國內各圖書館學會及相關團體,為探討未來十年我國圖書館發展的方向,並為籌辦第四次全國圖書館會議暖身,將自8月底起舉辦6場「圖書館與國家競爭力—2010論壇」系列活動,誠摯邀請您的參與,共同為圖書館的未來把脈。
論壇議題及相關資訊
請參閱國家圖書館網站最新消息http://www.ncl.edu.tw/
論壇報名網址 http://activity.ncl.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