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卷好書獎,是好書,也是好看的書。」中國時報【開卷周報】自2006年開始,為獲得好書獎的中文創作者拍攝BV(Book Video),屢受好評。透過影像,讀者可以隨時窺見作家身影,領受他們的創作心情和理念。BV是向作家們致意的途徑,也是向讀者傳遞文字溫度的方法。
2008年開卷好書獎系列BV,邀請到一群優秀的影像創作者共同為作家服務,執掌導筒的是2007年以探討外籍勞工的劇情短片《娘惹滋味》獲金鐘獎8項入圍、並獲最佳迷你劇集獎的新秀導演溫知儀。今年的拍片團隊,不管是導演、製片、攝影師或執行製作,不僅都是大量閱讀的愛書人,而且各自兢兢業業為求影片品質戮力以赴,專業又認真的精神令人敬佩。
2008年12月好書獎各獎項陸續評選完畢後,【開卷】便積極展開邀約拍攝的動作。雖然拍攝期間正逢暖冬後的第一波低溫,冷風刺骨、陰雨綿綿,但所有人員的投入與配合,共同完成了系列深具質感、備受好評的影片。
兒童文學家林良是最具偶像魅力、最受愛戴的作家,拍片現場所到之處,都有超級書迷眼睛發亮、要求合照或簽名。影片安排4個稚齡幼童,重現《林良爺爺寫童年》書中的滾輪胎遊戲畫面,在銀鈴般的歡笑聲中,老作家牽著小朋友的手從巷口走來、在池塘邊說故事的場景,既可愛又溫馨。
《昨夜雪深幾許》的拍攝場景反映了作家身上的雙重特質,政大台文所圖書室滿滿的藏書,展現了陳芳明的勤懇治學;政大校園內風中搖曳的菅芒和飄落滿地的楓葉,則映襯著作家內在浪漫理想性格的文人胸懷。
詹宏志在《綠光往事》追索60年代的美好氛圍,拍攝所在的眷村,即保有安詳寧靜的舊時代氣息。影片訪談中,詹宏志透露,他期望書中呈顯的那個美好的時代與人際關係,可以倒過來變成今天的寓言:你可以不要把社會搞得這麼糟,你可以不需要把人的關係變成這樣極端激烈。
2008年得獎的3本小說創作,湊巧都經歷了3年的寫作時間才最終成書。李永平的《大河盡頭》將作家少年時未竟的夢想化為小說中的奇幻旅程,影片讓作家站在船上巡遊淡水河口,以台灣的大河交織婆羅洲大河的夢幻淒迷。《西夏旅館》的書寫場所和故事主軸都與旅館緊密關聯。BV在迪化街附近的老旅館內取景,以異化疏離、主客對立的手法,表現書中不同角色之間彼此勾連、互為鏡照的關係。駱以軍的「演技」,搏得所有工作人員一致讚賞。年輕小說家王聰威的《濱線女兒》,是拙於表達的兒子向母親傳遞愛意的方法。濱線是熱鬧的高雄港邊緣早已衰敗的區域,在淡水河岸陳舊破敗的水上人家拍攝影片時,小說家訴說寫作過程中與母親的互動,細膩動人。
兩本社會議題取向的得獎書,《塑膠鴉片》作者夏傳位在片中簡明扼要點出了一般人對卡奴的誤解、卡債風暴的權責歸屬,也呼籲政府重新建立金融正義的標準。紀錄外籍勞工生活的《我們:移動與勞動的生命記事》,執筆者顧玉玲強調這本書關注的並不是「外人」,而是彼此生活糾結在一起的「我們」。片中同時呈現了菲律賓移工最常聚集的中山北路一帶的風景。
活潑逗趣的童書《劍獅出巡》,作者劉如桂卻是個斯文含蓄的人,她在影片中當場繪製劍獅,並解釋創作這個可愛故事的源起。而足以開展美好生活視野的兩本得獎書,《地圖上最美的問號》作者徐銘謙帶領鏡頭走過台北近郊人為破壞最少的猴山岳步道,這個喜歡問「為什麼」的女生,大老遠跑到阿帕拉契山尋找答案後,帶回來的是有助改變國內步道生態的重要知識。2007年徒步環島轟動一時的魯氏父子,和擔任後勤的媽媽則回到當年的出發地沙崙,影片裡今昔對照,魯家三人聊起出發前後的點點滴滴,重溫2007年夏天「說走就走」的心情。
寒冷的冬天、蕭條的時代,書是不會變心的朋友,永遠靜候一旁,等待與你分享作者的生命智慧、精神力量。2008年的11支得獎好書BV,有溫情、有勵志、可充盈智識、強健身心,同時關懷社會正義。系列影片已於1月10日在贈獎典禮上首播,並同時在網路、各大書店及圖書館聯合播映。【開卷】期待讀者用心觀賞,為我們自己的作家加油鼓勵,也從中尋找到你需要的內在力量。
˙11支影片及拍片側記,請上開卷部落格:
blog.chinatimes.com/openbook
Box:
溫知儀導演小檔案
˙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系畢。
˙《蔻絲普蕾的魔咒》紀錄片導演;入選2006年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
˙公共電視「人生劇展」單元劇《娘惹滋味》導演。
˙《娘惹滋味》獲 2007年女性影展評審團特別推薦影片、 2007年電視金鐘獎八項入圍(包括最佳迷你劇集、最佳男女主角、最佳男女配角、最佳迷你劇集編劇、最佳迷你劇集導演);並獲「最佳迷你劇集」獎。2007年入選韓國女性影展(首爾)「新浪潮」單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