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人:詹珮欣
致力於關注資訊組織新興議題的IO Talk論壇,今年度(108年)首場推出「IO斜槓GIS」,5月17日於國家圖書館舉行。本次論壇由分編會主任委員陳淑君助研究員力邀三位重磅講者-中央研究院人社中心廖泫銘研究副技師、國家圖書館漢學研究中心廖箴編輯和國立故宮博物院蔡炯民專門委員-同台分享資訊組織跨域地理資訊科學之實務經驗與思索。
圖 1 陳淑君助研究員開場
陳淑君助研究員(圖 1)開場道,有別於去年論壇多圍繞資訊組織主場談論,如:分編能力認證面面觀、RDA任意門,今年嘗試踏出家門,探索資訊組織跨領域可能性,期為編目同道邁出斜槓職涯第一步。另因近年觀察到「數位學術」在國內大專院校、學術機構漸成為熱門話題,而在其中擇取較為普見的數位學術途徑之一「地理資訊系統」(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作為本次論壇談論焦點。GIS指將各種形式的空間資料,利用電腦程式進行儲存、分析、展示的資訊系統,IO如何於GIS範疇中大展身手則接由三位引言人分曉。
圖 2廖泫銘研究副技師引言
廖泫銘研究副技師(圖 2)分享為因應國際趨勢-數位化學術研究(digital scholarship),圖書館不僅作為保有研究資源的角色,肯定圖書館應能轉型為協助研究人員從事學術研究之立場。以地圖資源而言,圖書館不囿於蒐藏地圖圖資,進而結合GIS工具呈現研究資源,協助提供研究人員不同於既有觀點的空間視野,如:中研院人社中心的「臺灣百年歷史地圖系統」、美國加州大學的「地理資料系統」(GeoData);廖副技師並打趣地表示GIS是知難行易的工具,鼓勵館員勇於跨域學習。
圖 3 廖箴編輯引言
接著廖箴編輯(圖 3)則為聽眾介紹所負責的專案「漢學研究通訊GIS地理資訊系統」,此系統旨於利用GIS整合、揭示使用者所在位置附近的漢學相關學術消息。廖編輯以己身友人經歷說明,曾造訪慕尼黑的友人,欲瞭解當地可參訪的漢學相關學術機構或學者,此工具便如得力的當地嚮導,可利用地點定位、環域分析、路線規劃等GIS功能規劃行程。廖編輯的分享讓聽眾們更具體地認知IO結合GIS的成果與效益。
圖 4 蔡炯民專委引言
而壓軸引言人蔡炯民專委(圖 4)以4W1H談起地理資訊的資訊組織做法原則,首先識別何為(what)將組織的資料,再依據不同的目的(Why)分類,並思考分類細節程度(How much)、對應程度相符索引典或詞彙表,另亦須考量地理資訊的時間性(when),因地名乃隨時間沿革;最後決定由何者(Who)-人或機器-處理資料。另蔡專委亦以經手的專案GIS系統「馬偕醫生日記」,以GIS展示馬偕醫生遊歷,呼應其觀點-組織地理資訊可使固態資訊動起來!”fixed information to be unfixed”
本次論壇在49位與會者踴躍討論下圓滿落幕,有如技術面提問:陳淑君主任委員詢問將非結構化的資料萃取成適於GIS使用的結構化資料之方法、地理資訊相關既有索引典;或如教育面議題,資深圖資學學者張慧銖教授回應資訊組織課程應更為擴展領域,但早期圖書館館員未受相關訓練,鼓勵學會能在館員繼續教育上著力。期許為IO人引進更多圖資新知並充實斜槓技能,請持續關注本論壇下半年活動資訊,另預告9月28日將舉辦第三屆資訊組織分析師認證考試,詳情請見:http://www.lac.org.tw/announcement/20190702-9787-11550127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