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搜尋結果為 1069 - 1080 (總計 18424 筆資料)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金雄白與《汪政權的開場與收場》:「讀人閱史」之五
書刊名: 全國新書資訊月刊
出版日期: 201004
卷期: n.136
頁次: pp.17-23
摘要: 本文介紹金雄白之生平、作品與重要事蹟。金雄白是位資深的報人,他以朱子家的筆名寫過《汪政權的開場與收場》一書而轟動一時。他一生充滿傳奇,他曾說他是一個道地的「馬浪蕩」,那是意謂一個人曾從事多種職業,但終究一無所成。他說舉凡士、農、工、商、兵,他樣樣都幹過。其中新聞記者和律師,勉強可算躋於士人之林。他說他自18歲踏入社會後,五十餘年來,塵海浮沉,逍遙浪蕩,經歷了各種不同的境界,也嚐盡了人世間甘苦的況味。(編者)
關鍵詞: 金雄白,記者,報紙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中國圖書出版概況及監控系統
書刊名: 全國新書資訊月刊
出版日期: 201004
卷期: n.136
頁次: pp.11-16
摘要: 中國正以國家力量積極建構文化軟實力,重新塑造國家形象。本文主題為中國有關圖書出版的研究機構:開卷信息技術公司,針對圖書市場的總規模、成長性、圖書各細分門類的市場規模大小、各類暢銷書研究、閱讀受眾的變化、及如何帶動閱讀文化等等,像這類的圖書產業分析報告,在中國已有成熟的圖書市場監控系統。本文即介紹「開卷監測」圖書市場監控系統的運作情形,包含其與書店的合作模式,及2009年度之圖書零售市場觀測報告。作者認為中國之發展氣勢相對於臺灣的出版業來說,又再次的令人稱羨,圖書出版業在臺灣政府的施政藍圖中,看不到著力點,若再不重視出版產業的市場研究和政策扶持,則不利於國內出版產業的健康發展。(編者)
關鍵詞: 出版業,中國,市場觀測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臺灣新文學運動的奠基者:張我軍:日治時期臺灣文學與兒童文學比較研究之一
書刊名: 全國新書資訊月刊
出版日期: 201003
卷期: n.135
頁次: pp.4-7
摘要: 張我軍在日治時期的臺灣新文學家,在臺灣新文學史上締造多項紀錄,其一為寫下臺灣新文學史上首次出現的新體白話詩,其二為臺灣作家中對舊文學抨擊發難的第一人,其三為臺灣第一位新詩人等。著作有新詩集《亂都之戀》、《嘗試集》,以及《日本語法十二講》等有關日語的專書多種。以及收錄在張恆豪主編的《楊雲萍.張我軍.蔡秋桐合集》(1991年,前衛)、秦賢次編的《張我軍評論集》(1993年,臺北縣立文化中心)等書。他在擔任《台灣民報》「漢文編輯」,適時轉載魯迅翻譯俄國盲人作家愛羅先珂的童話作品;從北京前往日本東京參加「第一回大東亞文學者大會」,因緣際會參加日本童謠大師北原白秋的「追悼會」;在北京翻譯《日本童話集》(上下冊);終戰前又寫下〈元旦的一場小風波〉,以作者的童年敘事,為日治時期的臺灣兒童文學劃下完美的句點。(編者)
關鍵詞: 張我軍,臺灣文學,兒童文學,日治時期,日本文學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在人生的長河中映現歷史變遷和民族命運:讀齊邦媛著《巨流河》
書刊名: 全國新書資訊月刊
出版日期: 201003
卷期: n.135
頁次: pp.40-42
摘要: 河流,是生命的母親,每個人記憶中,一定都有一條永遠忘不了的母親之河,對齊邦媛教授來說,「巨流河」正是她的母親,由齊教授的生命史,我們進入她的家族史,再到國族史,足見人人身上都有個故事,是永遠也說不完的。《巨流河》流淌的是怎樣的歷史記憶與情懷?本期由兩位身處海峽兩岸的作者─南京大學文學院劉俊教授,與文字工作者常堯先生,共同閱讀《巨流河》如何流進離鄉兒女的心中。本文作者評述齊邦媛的《巨流河》,是以個人身世顯歷史,以凡人命運喻民族,以淡筆寫濃情,以平實現張力;齊邦媛的《巨流河》,是個人經歷和心路歷程綿延流淌之河,是二十世紀中國人哀痛歷史和不幸命運波瀾起伏之河,是她融合了中西文學精髓的美文汩汩泉湧之河。(編者)
關鍵詞: 書評,國共戰爭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家與國的離散與回歸:讀齊邦媛《巨流河》
書刊名: 全國新書資訊月刊
出版日期: 201003
卷期: n.135
頁次: pp.35-39
摘要: 河流,是生命的母親,每個人記憶中,一定都有一條永遠忘不了的母親之河,對齊邦媛教授來說,「巨流河」正是她的母親,由齊教授的生命史,我們進入她的家族史,再到國族史,足見人人身上都有個故事,是永遠也說不完的。《巨流河》流淌的是怎樣的歷史記憶與情懷?本期由兩位身處海峽兩岸的作者─南京大學文學院劉俊教授,與文字工作者常堯先生,共同閱讀《巨流河》如何流進離鄉兒女的心中。本文作者認為從「離散/回歸」的角度切入思考《巨流河》,可以發現這與齊邦媛早年寫的「懷鄉文學」已有很大的不同。不只是站在一個可以成熟回顧的時間點上,能夠超越歷史的悲情與痛苦,思考的更深刻,發展出深化的文化。(編者)
關鍵詞: 書評,國共戰爭,臺灣文學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只如昨日事,回頭想、早已六十秋:讀龍應台《大江大海一九四九》有感
書刊名: 全國新書資訊月刊
出版日期: 201003
卷期: n.135
頁次: pp.26-30
摘要: 2009年,是國民政府遷臺60周年,許許多多被刻意遺忘的故事與記憶,都紛紛被挖掘。本期由兩位不同世代的作家──二年級生的汪雁秋女士與六年級生的柯品文先生,閱讀龍應台女士所著的《大江大海一九四九》,筆下流洩出屬於他們的1949共同記憶與不同情感,交互激盪出江海之間的波瀾壯闊與人生的曲折起伏。本文作者同樣走過1949年那一年的兵荒馬亂,在文依父母的故事、戰爭、人物、大出走、一張地圖等主題,抒發與書中內容相應的類似經驗,而感觸良多。
關鍵詞: 書評,大江大海一九四九,國共戰爭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國家圖書館打造本土漫畫創作基地:藝術暨視聽資料中心漫畫屋隆重開幕
書刊名: 全國新書資訊月刊
出版日期: 201003
卷期: n.135
頁次: pp.21-23
摘要: 國家圖書館「漫畫屋」主要功能定位於研究及典藏,入館讀者需年滿19歲以上,與一般圖書館有所不同。國家圖書館為服務熱愛漫畫讀者,將不止是提供單純閱覽的場所,藝術暨視聽資料中心特別成立「漫畫屋」提供優質服務及創作交流平臺。本文介紹國家圖書館「漫畫屋」提供的多元、數位服務,及間規畫、開幕活動,及媒體的報導與迴響等。(編者)
關鍵詞: 漫畫,動畫,漫畫屋,國家圖書館,藝術暨視聽資料中心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顧敏館長對於國際書展專題論壇「當圖書館遇到電子書」的看法
書刊名: 全國新書資訊月刊
出版日期: 201003
卷期: n.135
頁次: pp.16-17
摘要: 行政院於2009年7月8日公開指示經濟部、教育部及新聞局共同擬訂電子書產業行動方案,這個行動方案,啟動了一個電子書點火計畫,將電子書內容、電子書閱覽器、以及交易平臺等三大區塊,彼此整合合作,推動整個電子書產業鏈。國家圖書館館基於配合此項政策的落實與執行,也將今年的服務策略定位為數位拓展年,亦即除了先將館內數位館藏建立分級管理制度外,對加入「臺灣學術電子書聯盟」,參與「世界數位圖書館」等。「當圖書館遇到電子書」時,國家圖書館的角色是分外吃重的,我們一方面要本著「國際圖書標準編碼」的ISBN的精神,持續為全球提供這項代表性的服務與管理,使我們的數位出版圖書,不會成為「世界數位出版界」的孤兒,另方面我們也有義務將臺灣的數位出版書訊,以各種資訊服務的方式,傳播到全球各地,尤其是有中文閱讀的地方。(編者)
關鍵詞: 電子書,數位典藏,國家圖書館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讀書人不可承受之重:翻開臺灣那一頁書籍盜版史
書刊名: 全國新書資訊月刊
出版日期: 201002
卷期: n.134
頁次: pp.8-15
摘要: 在這今日講究知識產權(IntellectualProperty)的文明時代,無論書籍、唱片、衣飾設計或其他商品,一旦談起所謂「盜版」者云云,表面上共同一致的預期反應幾乎都是國人皆曰:「可殺」!尤其對於那些書籍作品一直遭受侵權困擾的作者本人來說,更是恨不得將盜版市場層出不窮的冒名偽書都給釘在恥辱架上。然而,儘管反盜版的呼聲推得漫天價響,卻依舊遮掩不了盜版品愈益深入日常生活的不爭事實,甚至在許多讀書人藏書癡的案頭架上更是經常不乏盜版書的蹤跡。本文介紹台灣自四○年代至今之翻版與盜印文化歷史,並討論該現象出現之原因及意義。(編者)
關鍵詞: 盜版,翻印,知識流通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強調實際運用與終身閱讀:《一生必學的英文文法》
書刊名: 全國新書資訊月刊
出版日期: 201002
卷期: n.134
頁次: pp.70-72
摘要: 本文介紹《一生必學的英文文法》一書,作者認為這是一本與坊間一般英文文法書不同的文法書,勇於打破傳統,不由語言學家規定我們該學哪些英文文法;而從使用者的需求出發。透過回顧每一位學習英文的使用者一生的英文文法需求?由實際生活所需要運用得到的英文文法、各大考試試題出發,究竟一生需要用到哪些文法?以自創的10大招式解決所有的常用文法與句型,倒過來由我們決定要學習哪些重要文法,以讓學習文法更輕鬆、更實用。(編者)
關鍵詞: 英文文法,語言學習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六十年來第一本兒童相聲教學的入門書:《大家來說相聲》
書刊名: 全國新書資訊月刊
出版日期: 201002
卷期: n.134
頁次: pp.68-69
摘要: 本文介紹《大家來說相聲》一書之內容與特色,認為本書不僅適合依據理論,作為說話課教學的閱讀與視聽素材。高年級的孩子,也可以參考著相聲創作的理論原則,自己來試寫個段子,是個獨具趣味性、且能訓練文筆流暢的指導教材。(編者)
關鍵詞: 兒童相聲,表演藝術,入門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法國文學譯介在臺灣
書刊名: 全國新書資訊月刊
出版日期: 201002
卷期: n.134
頁次: pp.27-33
摘要: 2010年第18屆臺北國際書展,法國再度榮膺國家主題館,本文特別介紹19世紀到20世紀的雨果《RuyBlas》(雷布拉)、普魯斯特《追憶似水年華》、聖修伯里《小王子》、沙特《詞語》、卡繆《瘟疫》五位法國作家作品,除了緬懷狂飆年代知識份子的自由追求,也請大家細細品味文化法國的深層內涵。法國文學的譯介,滋養了臺灣的閱讀與出版視野。日據時期經由翻譯,臺灣吸收了象徵主義與寫實主義的精神;60年代因著存在主義思潮吹襲,紀德、沙特、卡繆成為校園學子擁抱存在主義追尋理想的標誌。之後在藝術文化薰染下,巴黎鐵塔、凱旋門、羅浮宮、香榭大道、塞納河畔左岸咖啡的文學藝術氣息,更吸引許多人前往品味法國。(編者)
關鍵詞: 法國文學,國際書展,翻譯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