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搜尋結果為 17377 - 17388 (總計 18424 筆資料)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西洋社會科學文獻概論
書刊名: 西洋社會科學文獻概論
出版日期: 198008
頁次: 371p.
摘要: 本書介紹西洋社會科學之參考書,包括社會科學一般性參考書,以及歷史、地理、社會學、人類學、心理學、經濟學、政治學、教育等八門學科之參考書,而以「西洋」為限,中文的參考書不包括在內。主要以White、Sheehy、Wynar三種社會科學文獻為依據,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均為英文文獻。每一科目分兩章討論,前章介紹歷史背景、重要學者與著作、範圍等;後章介紹重要參考書,按型態排,如指引、書評、摘要、索引等類。其下再按款目字順排,各書有提要,並註明有那些臺北及其近郊圖書館收藏。書末有索引及臺北七大圖書館西洋社會科學文獻館藏調查表,列舉重要文獻、參考書、重要期刊,均註明收藏之單位。(編者)
關鍵詞: 參考工具,西洋社會學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西文圖書期刊採購實務
書刊名: 西文圖書期刊採購實務
出版日期: 198003
頁次: 209p.
摘要: 科資中心於民國63年起辦理外文書刊統一採購工作,以補助各大學院校。65年11月總結作業經驗,由沈曾圻、曹美芳編著出版[西文圖書期刊採購實務]。其後,統購作業更易頗多,爰就原書汰舊更新,原書12章,增修為15章,依次為:籌劃辦理西文圖書期刊統一採購、選擇書商、圖書之訂購、圖書之付款、報關與收書分發作業、期刊之訂購、期刊之付款、期刊之登錄與分發、期刊催缺作業、特殊資料之訂購、出版科學技術資料選粹、統購書刊結案作業、統購西方書刊自動化之探討、科技書刊聯合目錄中心建立之研究、統購書刊執行績效檢討。(編者)
關鍵詞: 聯合目錄中心,書刊訂購,圖書統購,期刊統購,統購自動化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北宋之徵書與校理
書刊名: 北宋之徵書與校理
出版日期: 198004
頁次: 134p.
摘要: 宋代處於抄本與刻版印書交接之時代,地位重要,影響深處。北宋太宗時開始注重圖籍之徵收與校理。本文由其時徵校過程中,探討其間得失所在,當有助於宋文化之了解。全文分下列七章:北宋對校理圖書事業特別重視之原因、北宋徵書之辦法及其成績、影響募書成績之因素、崇文院之組織與行政、校理成績及其流布、影響校書成績之因素、結語。文前有引論。(編者)
關鍵詞: 北宋徵書,校理圖書,圖籍徵收,募書,崇文院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毛晉汲古閣刻書考
書刊名: 毛晉汲古閣刻書考
出版日期: 1980
摘要: 歷來私人刻書,以明末清初之毛晉汲古閣所刻範圍最廣,數量亦最多。現可知者,即有六百五十餘種,近六千卷。其於古籍之傳佈及保存,有不可磨滅之功;尤以所刻多有歷代罕傳之書,因其刊刻廣傳,而使幾絕之舊籍得以不滅,故於學林影響甚鉅。本文分上、下兩篇述之。上篇為總論,共分四章,首章冠緒言,以明撰述之本意。第二章為「毛晉生平述略」,先明其人。第三章為「毛晉之刻書事業」,分刻書之背景、動機、所用之稱謂、數量及流傳五節,依次述其刻書之梗概;另以汲古閣除刻本外,別有影鈔本名於世,故別立影鈔本一節,附於本章之末。第四章為「汲古閣刻本之評價」,分前人評語、汲古閣刻本之實際、汲古閣在刻書史上應有之地位三節論之,內詳為分析汲古閣刻本之刊雕源流及功過得失,以論定其於刻書史上之地位,實為本文之重心所在。下篇則為刻書考,依四庫全書之次第,分別考訂汲古閣諸刻之真面目,以為上篇評價之依據,亦為讀汲古閣所刻諸書之參考也。另有毛晉代他人刊雕,或知為汲古閣刻本而今不可得者,或為毛晉自撰者,則總為附錄一章,附於下篇之末。(編者)
關鍵詞: 汲古閣刻,毛晉傳記,毛晉刻書事業,汲古閣刻書,刻書史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陳振孫學記
書刊名: 文史哲學集成
出版日期: 198006
頁次: 182p.
摘要: 自漢劉向校書天祿閣,撰為別錄,歷代每師其法。然多不傳。私家著述以晁公武郡齋讀書志、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為最重要。陳振孫宋史無傳,事蹟遂多湮滅。清人頗事輯,而以鄭元慶及近人陳樂素所為傳記,最稱博雅。然亦各有未備。十餘年來,著者讀書錄解題數過,撰文十餘篇,銖積寸累,於振孫生平,所得有鄭、陳二氏所未及者。今就舊稿,刪複補遺,正其訛謬。撰為陳振孫學記,內容包括傳略、藏書、著述、直齋書錄解題、學術思想五章。(編者)
關鍵詞: 陳振孫傳略,藏書,著述,直齋書錄解題,學術思想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中華圖書館協會
書刊名: 中華圖書館協會
出版日期: 1980
頁次: 308p.
摘要: 本書為探討中華圖書館協會之專書。全書分為6章。內容首述該會總事務所遷址概況及成立背景,次述該會一般會務、年會的舉行、研究及活動,末為結論,述該會活動的成績及影響。是書除提供該會全部活動成效及影響外,間亦可獲知中國圖書館事業發展的狀況。末附中華協會歷年有關組織大綱、職員錄、各委員會3種。(編者)
關鍵詞: 圖書館專業組織,圖書館學會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科學論文的寫作審查及發表
書刊名: 中華農學會叢書
出版日期: 198012
卷期: 1
頁次: 276p.
摘要: 中華農學會曾於67年12月主辦「農業科技資料利用與論文寫作研習會」,倡導學術研究。臺灣大學農學院參與研習人員復推薦傅祖慧教授編寫本書,以供參考。本書主旨在供從事自然及應用科學工作者之用,除介紹寫作技巧外,有關論文的各種基本常識以及相關事項,如:讀書報告、資料蒐集、口頭發表、研究計劃、論文審查及校對方法等,全書分下列十章:論文寫作概要、論文的一般格式、原稿的寫作、圖表、文獻、論文的定稿審查及校對、學位論文的寫法、讀書報告及資料的蒐集、怎樣改進論文的口頭發表方法、申請經費所用研究計劃的寫法。(編者)
關鍵詞: 研究計劃,論文寫作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教育參考資資料選粹」評介
書刊名: 中國圖書館學會會報
出版日期: 198012
卷期: n.32
頁次: pp.88-90
摘要: 本文介紹胡歐蘭所著[教育參考資料選粹]一書,作者認為其內容精要,體例完備,檢索稱便,是近年來我國圖書館界的專科參考文獻指南中很重要的一書。該書選錄民初以來重要之教育參考工具書及相關資料,共920種,全書中外文獻資料之型式分類。體制方面,本書於各大類下,先著錄中文,次列外文,各書載錄項目包含書名、作者、出版項等,並有簡明提要,書末附索引。該書具有下列多元之功用:一、提供從事教育研究者蒐集檢索資料之用;二、提供圖書館及有關單位選擇教育性參考書籍之用;三、可供圖書館學研究及教學之用;四、可供參考工具書編纂之參考。(編者)
關鍵詞: 參考書,參考工具,書評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財團法人臺北市行天宮附設圖書館及分館簡介
書刊名: 中國圖書館學會會報
出版日期: 198012
卷期: n.32
頁次: pp.81-83
摘要: 財團法人臺北市行天宮第一代開山住持郭得進居士,第二代三宮總住持黃欉居士,體奉恩主關聖帝君聖德,熱心社會公益,早有與建圖書館為青年學生增一求進處所之宏願,行天宮董事會遂於現址-台北市敦化北路一二○巷九號,興建一座四層樓現代化的圖書館,總建坪為一五○○坪,於民國六十七年元旦正式開幕。本館在故董事長兼館長郭清輝先生的領導下,館務蒸蒸日上,為貫徹社會服務的宗旨,繼於民國六十七年於臺北市松江路三五九號興建分館,於民國六十九年六月十日正式開幕。分館是一棟外型典雅優美的六層建築,連同地下室共七二八建坪。本文簡介行天宮圖書館及其分館的發展和現況。包括其沿革、設備、組織、採錄、分類編目、閱覽、典藏等。(編者)
關鍵詞: 行天宮圖書館,圖書館簡介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中文著者號碼問題探討
書刊名: 中國圖書館學會會報
出版日期: 198012
卷期: n.32
頁次: pp.65-93
摘要: 著者號碼為組成索書號碼之一部分,國內著者號碼的編製尚未統一,因此使用現況稍嫌紊亂。本文擬就中文著者號碼的由來、意義、功能與其形式,以及中文著者號碼的編製概況等問題逐一探討。中文著者號碼常見者有:杜定友著者號碼表、錢亞新[拼音著者號號表]、王雲五四角號碼著者號碼法、何日章[中文著者三位排檢法]、汪學文[中國著者號碼編製法]、國立中央圖書館著者號碼編製規則、及文華大學圖書館著者號碼等七種。經調查雖以「四角號碼法」之使用最為廣泛,但仍各有優缺點。因此試倡議編製具有下列條件之理想中文著者號碼:一、編製方便、簡單易學;二、一字一號次序固定;三、同姓著者排列相近;四、時代先後依序排列。(編者)
關鍵詞: 著者號,索書號,圖書分類編目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視聽資料縱橫談
書刊名: 中國圖書館學會會報
出版日期: 198012
卷期: n.32
頁次: pp.61-64
摘要: 近代圖書館學研究範圍的擴大,其中影響至鉅者,一為資訊科學,另一為視聽資料。兩者之中,又以視聽資料的興起,使圖書館員變成身兼傳播者及教育者雙重身份的人。因此,作者就己所長,探討視聽資料與圖書館的淵源。文中首述視聽資料的發展過程,繼而說明視聽資料既然已成為圖書館收集的對象,則視聽資料專家兼具圖書館員身份者,應稱之為媒體專家(mediaspecialist)。媒體專家的工作不只包括對視聽資料的選擇採訪、組織及分類,亦應了解各種視聽資料的特性、使用方法,並具有自行製作各種視聽資料的能力。因此,作者列舉了一般視聽資料的分類方式,以及選擇視聽資料的通則,作為從事此業者之參考。(編者)
關鍵詞: 視聽媒體,媒體專家,視聽資料管理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國內館際合作為何仍然停滯在圖書借閱及資料複印階段
書刊名: 中國圖書館學會會報
出版日期: 198012
卷期: n.32
頁次: pp.50-53
摘要: 以館際互借為起點的館際合作方式在歐美先進國家已有相當的成果,惟國內目前仍停滯在圖書的借閱及資料的複印階段。本文就我國目前館際合作現況,分析我們的館際合作未能突破現狀的原因,並提出具體可行的建議及解決途徑。作者說明以現階段而言,科技單位較人文及社會科學的館際合作更具成效。此外,作者並分析簡介館際合作組織現況。分析其未能突破現狀的原因有:一、行政獨立、協調困難;二、主持者觀念分歧;三、上級單位負責人未能全力支持;四、經費及人力缺乏;五、自動化進展緩慢,設備及程式有待統一。而作者提出的突破辦法是:一、經立法程序加強賦予某些指定單位輔導的權限;二、擴大推廣工作;三、加強館員的觀念及能力;四、以漸近方式與合適的圖書館合作;五、全面實施自動化;六、加強與政府官員的聯繫,以便業務推動。(編者)
關鍵詞: 資源共享,館際互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