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搜尋結果為 12805 - 12816 (總計 18424 筆資料)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書刊名: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出版日期: 199512
頁次: 3冊(2,988p.)
摘要: 這是:1.國立編輯館委託台大胡述兆教授主編,歷時6年,耗資千萬元鉅著。2.集合海外專家學者500餘人撰稿。3.兩岸圖書資訊界同道合作完成第一項成果。4.共有辭目4500條,每條200字至4000000字分裝三鉅冊。5.內容包括圖書館學、資訊科學、目錄學、檔案學四個學門,凡與這些學門有關的理論、實務、歷史、人物、組織、名著、刊物、出版社、資訊公司、資訊系統、資訊網路等,君涵蓋在內真是個圖書資訊學界的『一書在手,資訊全有』。(編者)
關鍵詞: 資訊科學,圖書館學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我國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學術性刊物評鑑
書刊名: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
出版日期: 199510
卷期: v.21 n.2
頁次: pp.61-80
摘要: 1954年,臺灣發行了第一本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期刊。經過四十多年後的今天,仍有31種期刊持續在台發行。本文評鑑了13本學術的評鑑,其評鑑準則採用國科會專為人文社會科學領域所設計之標準,評鑑項目包括:期刊形式、文章格式、編輯工作、及其他,最後並給予四項建議。(作者)
關鍵詞: 圖書館學,資訊科學,學術性刊物,刊物評鑑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八十年代以來大陸比較圖書館學研究綜述
書刊名: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
出版日期: 199510
卷期: v.21 n.2
頁次: pp.38-60
摘要: 自1980年來,比較圖書館學在中國大陸快速發展,尤其是基本理論和應用研究兩個方面更是成長迅速。作者分析了1980年到1994年間出版的相關文獻注意到這個趨勢,不但說明了不同觀點的定義,而且評論大量不同類型與焦點的出版物。處理問題如內容和方法,並加以分類討論。(作者)
關鍵詞: 比較圖書館學,大陸比較圖書館學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麥裴爾‧杜威(Melvil Dewey, 1851-1931):美國圖書館傳奇人物
書刊名: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
出版日期: 199510
卷期: v.21 n.2
頁次: pp.28-37
摘要: 麥裴爾‧杜威是一傑出人物,也是個爭議性角色。他對圖書館的貢獻為其分類法掩蓋,還須徹底檢討與評價。他是實踐主義者,有眼光自信和實現其目的的技巧。他的觀點被守舊派認為幻想,但許多事經他播種,生長茁壯成為事實。他的說服力鼓舞人們信從他的主張和走向,可能得到愛戴或反感。因為多重人格,他的存在引人矚目,將他的傳記一一片段的或全部的一一做撰寫題材。他受到尊重是圖書館界任何所不及的。茲將其梗概略予介紹,俾我界人士有相當的了解。(作者)
關鍵詞: 麥裴爾‧杜威,Melvil Dewey,傳記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Su E Pian:A Unique Treasure at the Kinsey Institute Library
書刊名: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
出版日期: 199510
卷期: v.21 n.2
頁次: pp.1-9
摘要: 金賽研究中心位於美國印第安那州的布魯明頓,專門研究性、性別與生殖,其圖書館收藏了明末唯一一部完整版的中國色情小說《素娥篇》。本文藉由檢視這本中國色情小說之內容與歷史背景,也能反映出明朝當時的政治與道德環境。實際上,《素娥篇》並非手抄本,而是印刷出來的色情小說,這也顯示當時民眾普遍接受此類書籍的情況。而作者更希望,能再進一步研究收藏在金賽研究中心的中文藏品。(作者)
關鍵詞: 金賽研究中心圖書館,素娥篇,色情小說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虛擬世界與未來圖書館之變形
書刊名: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
出版日期: 199510
卷期: v.21 n.2
頁次: pp.14-27
摘要: 虛擬世界是一個虛構的世界,也就是說在這樣的新世界裡,幾乎各種形式的資訊都將成為數字。一旦這些資訊被妥善儲存,任何人只需要一台個人電腦以及使用授權就能隨心所欲的運用這些資訊。這條主要的通道,可以稱做資訊高速公路和相容套裝軟體。一旦圖書館被包含在這個新的環境之中,就必須為了生存適應新的環境。有著這種樣貌的圖書館,就稱之為虛擬圖書館。但本文並非意圖調查究竟一個虛擬世界的圖書館該是什麼模樣,而是簡述虛擬圖書館看起來像是什麼樣子。(作者)
關鍵詞: 虛擬世界,未來圖書館,虛擬圖書館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Partners in the Emergence of Libraries as Tomorrow’s Community Center
書刊名: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
出版日期: 199510
卷期: v.21 n.2
頁次: pp.10-13
摘要: 教師與圖書館員多年來有著長期且持續的工作關係,由於科技廣泛應用在圖書館和資訊中心,使得這個關係與圖書館員的角色有了顯著的改變。但不管如何變動,人將是讓這些機構永續存在的因素之一。作者建議圖書館作為一個象徵著知識的社區機構,應該持續經營社群才是。(作者)
關鍵詞: 社群,圖書館,人際關係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日本國家資訊基礎建設(NII)之新發展
書刊名: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
出版日期: 199504
卷期: v.21 n.1
頁次: pp.93-106
摘要: 本文介紹有關日本國家資訊基礎建設結構的新發展,首先由資訊活動的歷史背景以及從資訊利用或通訊的觀點談起,提出目前日本社會資訊利用及資訊技術的特點,包括文字處理機與傳真機的風行、個人電腦的式微、有線電視及網際網路,特別是與美國情形的比較,以及日本的一些獨特的資訊標準與企業。作者從日本政府對其國家資訊基礎建設的調查結果,選擇了以下五個最重要的計劃加以說明:一九九四年郵政省電氣通信審議會倡議的「二十一世紀智慧社會之復興-建構通信基礎建設計劃」、一九九四年通產省產業構造審議會情報產業部會的報告-「高度資訊化計劃」、一九九三年文部省學術審議會學術情報部會的報告-「促進大學圖書館功能之增強」、一九九四年科學技術會議政策委員會研究情報網路懇談會的報告-「研究資訊網路促進緊急計劃-促進其結構與利用」、高度情報通信社會推進本部專家懇談會進行中的討論;最後介紹日本國家學術情報中心的活動。(編者)
關鍵詞: NII,日本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國家圖書館國際合作關係之探討
書刊名: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
出版日期: 199504
卷期: v.21 n.1
頁次: pp.71-92
摘要: 本文首先舉出各個學者的觀點說明國家圖書館的功能,以及館際合作的重要性,接著闡明國家圖書館在館際活動中所扮演的角色,而國家圖書館在進行國際合作時所採行的方法,文中分別探討:一、雙邊式國家圖書館合作;二、區域性國家圖書館合作:分亞、歐、非洲等相關組織加以說明;三、全球性國家圖書館合作:分國際圖書館協會暨機構聯盟國家圖書館組(IFLASectionofNationalLibrariesNewsletter),以及國家圖書館館長會議(ConferenceofDirectorsofNationalLibraries,簡稱CDNL),二項說明。至於全球各國家圖書館共同推動的重要工作:國際書目控制(UBC)、國際出版品的蒐集和利用計劃(UAP)、國際互借中心(ILC)、館藏維護與保存(PAC),最後介紹UNESCO及IFLA在促進國家圖書館合作關係上的貢獻。(編者)
關鍵詞: 圖際關係,館際合作,圖書館合作,圖家圖書館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國家期刊資料中心功能及組織模式初探
書刊名: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
出版日期: 199504
卷期: v.21 n.1
頁次: pp.44-70
摘要: 本文敘述國家期刊資料中心的重要角色及功能。首先探討期刊資料中心發展的背景,並由館際間的資源分享情形述及該中心運作的重要性。因國家圖書館對本國出版品負有蒐藏之任務,則建置一個全國期刊中心,也應盡其計劃、協調和控制的功能,故作者簡述英、美、德三個館際互借系統的實況,進而討論文件傳遞服務的發展。文中亦提及各國期刊資料中心的發展概況,其中包括美、英及其他國家。由於各國發展背景及時代不同,或者政治、地理環境迥異,致使各國期刊資料中心的服務架構不一致,例如美國屬分散式;英國則採集中為主、分散為輔的制度。惟其統籌處理全國期刊蒐藏與利用的努力是相同。最後作者以經營型態、經營權責分析我國建立期刊資料中心的不同模式及功能,並探討此中心的功能及任務,包括:期刊資料保存、書目控制、ISSN國家中心、館藏發展政策、及特性服務、期刊文獻傳送與過刊代銷功能。進而就期刊資料中心的規劃,提出幾點思考的方向。(編者)
關鍵詞: 全國期刊中心,館際互借,館際合作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谷騰堡與搖籃本古書
書刊名: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
出版日期: 199504
卷期: v.21 n.1
頁次: pp.26-43
摘要: 「搖籃本」一詞初次出現於一六三九年,當時德國教士馬林可柔率先以此拉丁文名稱,稱呼自一四五0年代谷騰堡印刷圖書以來,至一五00年為止所有歐洲地區生產的古書。關於搖籃本的研究,可以從政治、法律、社會、經濟、文化等不同的角度著手,本文所探討的主題,則集中在歷史、技術、文化與商業等四方面。文中首先探求歐洲活字印刷術發明,及其於十五世紀間傳播的經過,然後說明搖籃本面目形制之演進及其與寫本圖書之異同。文中作者亦分就活字字體、書名頁、出版標記、寫紅、彩飾及插畫、裝訂等各細節逐一為讀者進行說明與分析。接著分析搖籃本的類別,並以較為著名的暢銷書為例,說明與讀者之關係。最後,作者將討論重點放在印刷、出版與書店三者之分合與發展。(編者)
關鍵詞: 搖籃本,圖書形制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論古籍整理
書刊名: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
出版日期: 199504
卷期: v.21 n.1
頁次: pp.1-25
摘要: 本文探討古籍整理的意義及大陸上對古籍整理的工作。首先,作者論及「古籍」的內涵及其著者,並說明這樣的定義來自古籍的時限、種數、著者所屬朝代的認定、以及古籍著者姓名的確認等標準,其次關於至於古籍整理的依據、方式,以及古籍整理應注意的事項,文中皆有詳細的敘述。大陸古籍整理工作大致可分為四個階段,分別是一九四九年至一九六一年的恢復階段、一九六二年至一九八0年的挫折徘徊階段、一九八一年至一九九0年的重新起步階段,及一九九一年至今新的篇章階段。最後,作者提到關於古籍編目的一些問題,以及編目時應注意的事項。(編者)
關鍵詞: 古籍編目,古籍整理